一种基坑支护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144352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1 20:55
本申请涉及一种基坑支护,属于建筑基坑技术领域。其包括并列布置的第一桩排和第二桩排,所述第一桩排为密排桩结构;所述第二桩排为密排桩结构或疏桩结构;所述第一桩排包括至少一根竖直布置的第一桩体;所述第二桩排包括至少一根倾斜布置的第二桩体。本申请具有在软土地区可以在不设置内支撑系统下能有效地控制基坑支护的变形。制基坑支护的变形。制基坑支护的变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坑支护


[0001]本申请涉及建筑基坑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基坑支护。

技术介绍

[0002]在软土地区,由于土质较软,变形控制困难,在挖掘基坑时对基坑支护的要求较高,基坑支护需要有较好的扛倒伏能力,特别是面积较大的基坑对此的要求更高,需要阻止土壤倾覆到基坑内,从而更好的挖掘基坑并减少基坑开挖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所以往往需要采用支撑系统或者锚杆系统。
[0003]桩撑结构体系施工周期长、造价高,尤其对于开挖面积巨大的基坑性价比很低,在单层地下室开挖中使用量已逐渐减少;而桩锚结构体系往往出红线无法得到主管部门的认可,即使采用可回收锚杆,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往往面临无法全部回收的尴尬。
[000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需要设计一种在不使用支撑系统情况下,在软土地区也能很好的阻止土壤朝基坑中倾覆的基坑支护。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在软土地区较好的阻止土壤朝基坑中倾覆,本申请提供一种基坑支护。
[0006]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基坑支护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7]一种基坑支护,包括并列布置的第一桩排和第二桩排,所述第一桩排为密排桩结构;所述第二桩排为密排桩结构或疏桩结构;
[0008]所述第一桩排包括至少一根竖直布置的第一桩体;
[0009]所述第二桩排包括至少一根倾斜布置的第二桩体。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密排桩结构的第一桩排作为挡土结构,通过第二桩排倾斜设置的第二桩体为支护桩提供水平抗力,更好的阻挡土,支护在土的作用下更加不容易变形。
[0011]可选的,还包括冠梁,所述第一桩排的顶端固定于所述冠梁,所述第二桩排的顶端固定于所述冠梁。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竖直布置的第一桩体和倾斜布置的第二桩体通过冠梁联为一体,能有效增加第一桩排和第二桩排的整体刚度。
[0013]可选的,所述冠梁包括第一冠梁、第二冠梁和多根连接梁,所述第一桩排的顶端固定于所述第一冠梁,所述第二桩排的顶端固定于所述第二冠梁,所述连接梁位于所述第一冠梁和所述第二冠梁之间,所述连接梁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一冠梁,所述连接梁另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二冠梁。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冠梁和第二冠梁通过连接梁进行连接,降低冠梁制造时材料的消耗量,同时第一冠梁和第二冠梁又能保持相互连接,第一冠梁关联第一桩排,第二冠梁关联第二桩排,从而把整个支护结构关联为一个整体。
[0015]可选的,所述第二桩排还包括多根竖直设置的第三桩体,所述第二桩体的数量为
多根,所述第二桩体和所述第三桩体沿所述第二桩排的排布方向交替设置。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桩排通过竖直设置的第三桩体,使得第二桩排在第三桩体的作用下结构刚度较高,第三桩体和第一桩体形成门式结构,支护的整体强度更高。
[0017]可选的,所述第一桩排还包括多根倾斜设置的第四桩体,所述第一桩体的数量为多根,所述第一桩体和所述第四桩体沿所述第一桩排的排布方向交替设置。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桩排通过倾斜设置的第四桩体,为第一桩排提供较好的水平抗力。
[0019]可选的,所述第二桩排还包括多根竖直设置的第三桩体,所述第二桩体的数量为多根,所述第二桩体和所述第三桩体沿所述第二桩排的排布方向交替设置,所述第一桩排还包括多根倾斜设置的第四桩体,所述第一桩体的数量为多根,所述第一桩体和所述第四桩体沿所述第一桩排的排布方向交替设置。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第一桩排具有倾斜设置的第四桩体和竖直设置的第一桩体,第二桩排具有竖直设置的第三桩体和倾斜设置的第二桩体,第一桩排和第二桩排均具有较好的刚度和水平抗力,支护桩更加不容易变形。
[0021]可选的,所述第二桩体的底端朝基坑方向倾斜设置,所述第四桩体朝远离基坑方向倾斜设置。
[00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区块上设置与第一桩体和第二桩体垂直的侧壁,更便于节点的施工,并使得第一桩体和第二桩体上的压力更直接的传递到冠梁上,冠梁更不容易破碎。
[0023]可选的,所述冠梁分区块,每个所述区块对应一个所述第一桩体或一个所述第二桩体,且所述区块浇筑固定于所述第一桩体或所述第二桩体外,所述第一桩体外的所述区块朝向所述第一桩体底端的侧壁与所述第一桩体的轴线垂直,所述第二桩体外的所述区块朝向所述第二桩体底端的侧壁与所述第二桩体的轴线垂直。
[00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0025]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0026]1.通过密排桩结构的第一桩排作为挡土结构,通过第二桩排倾斜设置的第二桩体为支护桩提供水平抗力,同时竖直布置的第一桩体和倾斜布置的第二桩体通过冠梁联为一体,能有效增加第一桩排和第二桩排的整体刚度;
[0027]2.第一冠梁和第二冠梁通过连接梁进行连接,降低冠梁制造时材料的消耗量,同时第一冠梁和第二冠梁又能保持相互连接,第一冠梁关联第一桩排,第二冠梁关联第二桩排,从而把整个支护结构关联为一个整体;
[0028]3.第一桩排具有倾斜设置的第四桩体和竖直设置的第一桩体,第二桩排具有竖直设置的第三桩体和倾斜设置的第二桩体,第一桩排和第二桩排均具有较好的刚度和水平抗力,支护桩更加不容易变形。
附图说明
[0029]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1中支护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1中支护的剖视图;
[0032]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1中桩与拉森钢板桩之间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33]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2中冠梁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3中支护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4中支护的结构示意图;
[0036]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5中支护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0037]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5中支护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0038]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6中支护的结构示意图;
[0039]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7中支护的结构示意图。
[0040]附图标记说明:1、冠梁;11、第一冠梁;12、第二冠梁;13、连接梁;2、第一桩排;21、第一桩体;22、第三桩体;3、第二桩排;31、第二桩体;32、第四桩体;5、拉森钢板桩;6、锁扣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0041]以下结合附图1

11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42]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基坑支护。
[0043]参照图1和图2,基坑支护,安装于基坑外对基坑侧壁及周边环境进行支挡、加固与保护,包括冠梁1、第一桩排2和第二桩排3,第一桩排2和第二桩排3并列设置,第二桩排3围于基坑外,第一桩排2围于第二桩排3外,第一桩排2由多根竖直设置的第一桩体21组成,第二桩排3由多根倾斜设置的第二桩体31组成,第二桩体3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坑支护,其特征在于:包括并列布置的第一桩排(2)和第二桩排(3),所述第一桩排(2)为密排桩结构;所述第二桩排(3)为密排桩结构或疏桩结构;所述第一桩排(2)包括至少一根竖直布置的第一桩体(21);所述第二桩排(3)包括至少一根倾斜布置的第二桩体(3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坑支护,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冠梁(1),所述第一桩排(2)的顶端固定于所述冠梁(1),所述第二桩排(3)的顶端固定于所述冠梁(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坑支护,其特征在于:所述冠梁(1)包括第一冠梁(11)、第二冠梁(12)和多根连接梁(13),所述第一桩排(2)的顶端固定于所述第一冠梁(11),所述第二桩排(3)的顶端固定于所述第二冠梁(12),所述连接梁(13)位于所述第一冠梁(11)和所述第二冠梁(12)之间,所述连接梁(13)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一冠梁(11),所述连接梁(13)另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二冠梁(1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坑支护,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桩排(3)还包括多根竖直设置的第三桩体(22),所述第二桩体(31)的数量为多根,所述第二桩体(31)和所述第三桩体(22)沿所述第二桩排(3)的排布方向交替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坑支护,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桩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洋胡欣姚宁严昱翔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