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械式自动调节压强黏滞阻尼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715010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30 15: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机械式自动调节压强黏滞阻尼器,属于结构减震技术领域,阻尼介质通过活塞上设置的阻尼孔喷射流动产生的阻尼力,可快速降低振动幅度,消耗输入振动能量,通液管为圆管,通液管两端的下部分别焊接在左主缸与右主缸上,通液管中部设置压力块阀,弹簧与压力块阀相连,并设置预压力,左主缸与右主缸的阻尼介质被压力块阀阻断,当通液管的阻尼介质的压强差在通液管中产生的力大于弹簧的预压力时,通液管处于连通状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由机械装置调节压强,各零部件和配件均可在工厂预制加工,经济合理,可保证其滞回曲线稳定,减震的防护效果更好,安全系数更高,结构耐久性高,可长期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机械式自动调节压强黏滞阻尼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结构减震
,特别是一种机械式自动调节压强黏滞阻尼器。
技术介绍
黏滞阻尼器是通过阻尼介质在阻尼孔中流动来产生阻尼耗散振动能量,是一种无刚度,速度相关型的耗能器,由于黏滞阻尼器具有安全、经济、合理、适用范围广、维护费用低等优点,在土木工程结构抗震和控风控制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并且广泛应用于已有的建筑物的抗震加固或震后修复工程及新建工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黏滞阻尼器的基本公式为F=CVα,其中F表示阻尼力,C是阻尼系数,V表示活塞运动的速度,α是速度指数。从公式可以看出,黏滞阻尼器属于速度型阻尼器,其速度指数直接影响到阻尼器的耗能性能。传统黏滞阻尼器压强不可调节,当速度比较快时,会造成缸体内压力过大,力学参数发生变化,滞回曲线体现出动刚度特性,这样会影响减震的效果,结构的安全性得不到很好的保证。中国技术专利第CN203670585U号公开了一种新型高效三维立体式黏滞阻尼器,其结构包括油缸、阻尼结构和阻尼杆,阻尼杆一端固定在上盖板上,另一端与阻尼结构相连,上盖板通过弹性密封带连接在油缸侧壁上,阻尼杆与阻尼结构连接的一端及阻尼结构的表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机械式自动调节压强黏滞阻尼器,其包括填充有阻尼介质(9)的左主缸(7)与右主缸(8),所述左主缸(7)与右主缸(8)设置有活塞杆(5),活塞杆(5)伸出右主缸(8)的一端与右连接耳环(1)固定,活塞杆(5)伸出左主缸(7)的一端伸入副缸(4)中,活塞杆(5)上设置有活塞(6),活塞(6)上设有阻尼孔(13),活塞(6)与左主缸(7)及右主缸(8)的内壁留有间隙(14),其特征在于:通液管(2)下部分别焊接在左主缸(7)与右主缸(8)上,通液管(2)中部设置套筒(12),限位器(15)通过环形焊接方式焊接于主缸内侧通液管(2)开口处旁,套筒(12)内部设置压力块阀(3),弹簧(10)与压...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械式自动调节压强黏滞阻尼器,其包括填充有阻尼介质(9)的左主缸(7)与右主缸(8),所述左主缸(7)与右主缸(8)设置有活塞杆(5),活塞杆(5)伸出右主缸(8)的一端与右连接耳环(1)固定,活塞杆(5)伸出左主缸(7)的一端伸入副缸(4)中,活塞杆(5)上设置有活塞(6),活塞(6)上设有阻尼孔(13),活塞(6)与左主缸(7)及右主缸(8)的内壁留有间隙(14),其特征在于:通液管(2)下部分别焊接在左主缸(7)与右主缸(8)上,通液管(2)中部设置套筒(12),限位器(15)通过环形焊接方式焊接于主缸内侧通液管(2)开口处旁,套筒(12)内部设置压力块阀(3),弹簧(10)与压力块阀(3)相连,各个孔隙或孔处设置密封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械式自动调节压强黏滞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液管(2)为圆管,下部与上部通过螺母(16)相连,便于维修与更换,其截面面积不小于3倍阻尼孔(13)截面面积,在其中部下端开矩形孔,在所述开口处焊接套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毅韩煦智张冲石雅平周爱萍黄东升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林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