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柱连接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714925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30 15: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梁柱连接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其中,梁柱连接装置包括第一钢柱、第一法兰板、第二钢柱、第二法兰板、第一钢梁及钢套筒,第一法兰板套接于第一钢柱的外部并与第一钢柱贴合接触且固定连接,第二钢柱位于第一钢柱的上方,第二法兰板套接于第二钢柱的外部并与第二钢柱贴合接触且固定连接,第一钢梁的底部与第一法兰板固定连接,第一钢梁的顶部与第二法兰板固定连接,钢套筒的下部套接于第一钢柱的内部,钢套筒的上部套接于第二钢柱的内部,钢套筒与第一钢柱及第二钢柱均固定连接;制造方法应用上述梁柱连接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在使用法兰板拼接的方式的情况下,能够有效加强节点域的刚度以及上下柱的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梁柱连接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钢结构梁柱的连接
,尤其涉及一种梁柱连接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在建筑工程领域,现有方管柱与钢梁的连接方式为利用法兰板拼接的方式,即在方管柱(包括下柱及上柱)及钢梁的外部均固定套接一法兰板,法兰板自方管柱向外延伸,装配时,钢梁的翼缘与法兰板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从而实现梁柱连接间的连接,相对于其他现有的连接方式,能够提高安装效率,以及减小占用空间。但本申请专利技术人在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过程中,发现上述技术至少存在如下技术问题:采用法兰板拼接的方式使得节点域的刚度以及上下柱的连接均受到弱化,而该缺陷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利用惯用技术手段无法实质性克服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梁柱连接装置及其制造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因采用法兰板拼接的方式而使得节点域的刚度以及上下柱的连接受到弱化的技术问题,在使用法兰板拼接的方式的情况下,能够有效加强节点域的刚度以及上下柱的连接。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梁柱连接装置,包括第一钢柱、第一法兰板、第二钢柱、第二法兰板、第一钢梁及钢套筒,其中:所述第一法兰板套接于所述第一钢柱的外部,所述第一法兰板与所述第一钢柱贴合接触且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钢柱位于所述第一钢柱的上方,所述第二法兰板套接于所述第二钢柱的外部,所述第二法兰板与所述第二钢柱贴合接触且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钢梁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法兰板及所述第二法兰板之间,所述第一钢梁的底部与所述第一法兰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钢梁的顶部与所述第二法兰板固定连接;所述钢套筒的下部套接于所述第一钢柱的内部,所述钢套筒的上部套接于所述第二钢柱的内部,所述钢套筒与所述第一钢柱及所述第二钢柱均固定连接。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钢梁位于所述第二钢柱的下方。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钢梁与所述第一钢柱之间连接有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沿竖直方向设置,所述第一钢梁的一端面与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一板面贴合接触,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第一钢梁的端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另一板面与所述第一钢柱的一侧面贴合接触,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第一钢柱及所述钢套筒均固定连接。作为优选,本专利技术梁柱连接装置还包括支撑槽钢,所述支撑槽钢与所述第一钢梁分别位于所述第一钢柱的两侧,所述支撑槽钢的一翼板与所述第一法兰板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槽钢的另一翼板与所述第二法兰板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槽钢的腹板与所述第一钢柱一侧部贴合接触且固定连接。作为优选,本专利技术梁柱连接装置还包括第二钢梁,所述第二钢梁与所述第一钢梁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一钢柱的两侧,所述第二钢梁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法兰板及所述第二法兰板之间,所述第二钢梁的底部与所述第一法兰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钢梁的顶部与所述第二法兰板固定连接。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钢梁与所述第一法兰板及所述第二法兰板均通过高强螺栓固定连接,所述钢套筒与所述第一钢柱之间通过高强螺栓固定连接,所述钢套筒与所述第二钢柱之间通过对拉螺栓或单边自锁螺栓固定连接。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钢柱及所述第二钢柱均为方钢管,所述第一钢梁为工字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梁柱连接装置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所述第一法兰板套接于所述第一钢柱的外部,将所述第一法兰板与所述第一钢柱固定连接;将所述第二法兰板套接于所述第二钢柱的外部,将所述第二法兰板与所述第二钢柱固定连接;将所述钢套筒的下部套接于所述第一钢柱的内部,将所述钢套筒与所述第一钢柱固定连接;将所述第一钢梁的一端搭设于所述第一法兰板上,将所述第一钢梁的底部与所述第一法兰板固定连接;将所述第二钢柱与所述钢套筒的上部套接,以使所述钢套筒的上部套接于所述第二钢柱的内部,将所述钢套筒与所述第二钢柱固定连接;将所述第一钢梁的顶部与所述第二法兰板固定连接。作为优选,本专利技术梁柱连接装置的制造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将所述支撑槽钢与所述第一钢梁安装于所述第一钢柱的两侧,将所述支撑槽钢的一翼板与所述第一法兰板固定连接,将所述支撑槽钢的腹板与所述第一钢柱的侧部贴合接触并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钢柱与所述钢套筒套接后,将所述支撑槽钢的另一翼板与所述第二法兰板固定连接。作为优选,本专利技术梁柱连接装置的制造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将所述第二钢梁与所述第一钢梁对称安装于所述第一钢柱的两侧;在所述钢套筒与所述第一钢柱套接后,将所述第二钢梁一端的底部与所述第一法兰板固定连接;在所述钢套筒与所述第二钢柱套接后,将所述第二钢梁一端的顶部与所述第二法兰板固定连接。本专利技术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1、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第一钢柱、第一法兰板、第二钢柱、第二法兰板、第一钢梁及钢套筒,同时将钢套筒固定套接于第一钢柱及第二钢柱的内部,在实现了第一钢梁与第一钢柱及第二钢柱之间高效连接的同时,加强了节点域刚度以及第一钢柱及第二钢柱之间的稳定性,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因采用采用法兰板拼接的方式而使得节点域的刚度以及上下柱的连接受到弱化的技术问题,进而实现在使用法兰板拼接的方式的情况下,有效提高了结构的稳定性。2、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支撑槽钢,对于边柱节点,在没有梁的一侧利用支撑槽钢实现第一钢柱与第二钢柱之间的连接,从而提高了第一钢柱与第二钢柱连接的稳定性,以及提高了节点域的刚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方式中梁柱连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第一钢柱及第一法兰板结构及连接关系示意图;图3为图1中第二钢柱及第二法兰板结构及连接关系示意图;图4为图1中钢套筒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中第一钢梁及第一连接板的结构及连接示意图;图6为图1中支撑槽钢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1中去掉第二钢柱、第二法兰板及第一钢梁后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梁柱连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9图8中第一法兰板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图8中去掉第二钢柱及第二法兰板后的结构示意图;以上各图中:10、第一钢柱;20、第一法兰板;21、第一延伸端部;22、第二延伸端部;30、第二钢柱;40、第二法兰板;50、第一钢梁;60、钢套筒;70、第一连接板;80、支撑槽钢;90、第二钢梁。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示例性的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具体描述。然而应当理解,在没有进一步叙述的情况下,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元件、结构和特征也可以有益地结合到其他实施方式中。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上”、“下”、“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实施例一参见图1至图7,其为本专利技术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的结构示意图。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梁柱连接装置,包括第一钢柱10、第一法兰板20、第二钢柱30、第二法兰板40、第一钢梁50及钢套筒60,其中,第一法兰板20套接于第一钢柱10的外部,第一法兰板20与第一钢柱10固定连接,第一法兰板20的设置方便在第一钢梁50安装的过程中临时搁置第一钢梁50,从而方便第一钢梁50的安装,第二钢柱30位于第一钢柱10的上方,第二法兰板40套接于第二钢柱30的外部,第二法兰板40与第二钢柱30固定连接,第一钢梁50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梁柱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钢柱、第一法兰板、第二钢柱、第二法兰板、第一钢梁及钢套筒,其中:所述第一法兰板套接于所述第一钢柱的外部,所述第一法兰板与所述第一钢柱贴合接触且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钢柱位于所述第一钢柱的上方,所述第二法兰板套接于所述第二钢柱的外部,所述第二法兰板与所述第二钢柱贴合接触且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钢梁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法兰板及所述第二法兰板之间,所述第一钢梁的底部与所述第一法兰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钢梁的顶部与所述第二法兰板固定连接;所述钢套筒的下部套接于所述第一钢柱的内部,所述钢套筒的上部套接于所述第二钢柱的内部,所述钢套筒与所述第一钢柱及所述第二钢柱均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梁柱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钢柱、第一法兰板、第二钢柱、第二法兰板、第一钢梁及钢套筒,其中:所述第一法兰板套接于所述第一钢柱的外部,所述第一法兰板与所述第一钢柱贴合接触且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钢柱位于所述第一钢柱的上方,所述第二法兰板套接于所述第二钢柱的外部,所述第二法兰板与所述第二钢柱贴合接触且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钢梁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法兰板及所述第二法兰板之间,所述第一钢梁的底部与所述第一法兰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钢梁的顶部与所述第二法兰板固定连接;所述钢套筒的下部套接于所述第一钢柱的内部,所述钢套筒的上部套接于所述第二钢柱的内部,所述钢套筒与所述第一钢柱及所述第二钢柱均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梁柱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钢梁位于所述第二钢柱的下方。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梁柱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钢梁与所述第一钢柱之间连接有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沿竖直方向设置,所述第一钢梁的一端面与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一板面贴合接触,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第一钢梁的端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另一板面与所述第一钢柱的一侧面贴合接触,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第一钢柱及所述钢套筒均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梁柱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撑槽钢,所述支撑槽钢与所述第一钢梁分别位于所述第一钢柱的两侧,所述支撑槽钢的一翼板与所述第一法兰板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槽钢的另一翼板与所述第二法兰板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槽钢的腹板与所述第一钢柱一侧部贴合接触且固定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梁柱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钢梁,所述第二钢梁与所述第一钢梁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一钢柱的两侧,所述第二钢梁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法兰板及所述第二法兰板之间,所述第二钢梁的底部与所述第一法兰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钢梁的顶部与所述第二法兰板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秀丽孙风彬王燕刁延松郭超卢扬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