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摩托车离合器的弹簧缓冲式从动齿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714924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30 15: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摩托车离合器的弹簧缓冲式从动齿轮,所述的弹簧式缓冲齿轮包括齿轮本体、第一缓冲孔、第二缓冲孔、轴孔连接体;所述的齿轮本体的外周面设有齿牙;所述齿轮本体的中央设有轴孔连接体;所述轴孔连接体上设有花键,花键部分贯穿轴孔连接体;所述的第一缓冲孔中安装有第一弹簧缓冲体,所述第二缓冲孔中安装有第二弹簧缓冲体;所述的齿轮本体上设有铆钉孔,所述第一缓冲孔的为梯形状;所述的第二缓冲孔为矩形状。其优点表现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摩托车离合器的弹簧缓冲式从动齿轮,能够提高齿轮传动精度,具有缓冲作用,并能降低噪音,进而减少了离合器中的缓冲震动和异响,提高离合器运行的平稳性和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摩托车离合器的弹簧缓冲式从动齿轮
本技术涉及摩托车
,具体地说,是一种摩托车离合器的弹簧缓冲式从动齿轮。
技术介绍
摩托车从动齿轮是摩托车发动机与离合器传动的初级从动齿轮,其功能是将汽缸所做的功通过初级主从齿轮,再由从动齿轮的带动离合器外罩,从而完成发动机的动力传递。然而,现有技术中的摩托车离合器的从动齿轮存在以下缺陷和不足:首先,现有技术中摩托车从动齿轮,由于采用常规的机械加工方法,为了加工方便,其轴孔通常采用圆孔,再通过其它零件如外罩花键传到磨擦片上,而这样加工成的摩托车从动齿轮,齿轮传动精度低。其次,现有技术中摩托车从动齿轮在整机装配完成后,高速运转时,由于装配和零件的制造误差,会产生很大的噪音,同时还会使产品的使用寿命缩短,质量稳定性差。再者,借助于外罩花键传动,使得材料的利用率降低,工序复杂,精度低,很难满足摩托车行业的发展。中国专利文献CN200720200882.1,申请日20070827,专利名称为:离合器的从动齿轮与轮毂组件,公开了一种摩托车发动机离合器的从动齿轮与轮毂组件,包括从动齿轮与轮毂,其特征是:从动齿轮为齿环形状,轮毂上设置有与内圆环配合的外圆凸台,用于从动齿轮套装在轮毂上并保证二者的同轴,从动齿轮套装在轮毂的外圆凸台上,内圆环与外圆凸台上设置有相互匹配的转矩传动结构,用于传输转矩。上述专利文献离合器的从动齿轮与轮毂组件,过改进轮毂与从动齿轮的配合处的形状和尺寸,使从动齿轮形成齿环形状,减小从动齿轮的体积,减轻从动齿轮的重量,节约1/3左右的材料,降低了离合器的成本,可广泛的应用于现有的摩托车中。但是关于一种能够提高齿轮传动精度,具有缓冲作用,能够降低噪音的技术方案则无相应的公开。综上所述,亟需一种能够提高齿轮传动精度,具有缓冲作用,能够降低噪音的从动齿轮,而关于这种从动齿轮目前还未见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提高齿轮传动精度,具有缓冲作用,能够降低噪音的从动齿轮。本技术的再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一种摩托车离合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摩托车离合器的弹簧缓冲式从动齿轮,所述的弹簧式缓冲齿轮包括齿轮本体、第一缓冲孔、第二缓冲孔、轴孔连接体;所述的齿轮本体的外周面设有齿牙;所述齿轮本体的中央设有轴孔连接体;所述轴孔连接体上设有花键,花键部分贯穿轴孔连接体;所述的第一缓冲孔中安装有第一弹簧缓冲体,所述第二缓冲孔中安装有第二弹簧缓冲体;所述的齿轮本体上设有铆钉孔,所述第一缓冲孔的为梯形状;所述的第二缓冲孔为矩形状。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铆钉孔为三个,三个铆钉孔以轴孔连接体为中心,同心120°分布,任意两个铆钉孔之间的齿轮本体上均设有第一缓冲孔和第二缓冲孔,两个相邻第一缓冲孔的中心线之间为120°±15′;第一缓冲孔的中心线和相邻铆钉孔的中心线之间的夹角为38°±15′,第二缓冲孔的中心线与相邻的钉孔的中心线之间的夹角为35°±15′。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花键设置轴孔连接体的正面。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第一缓冲孔由上底部、下底部以及腰部围合而成,第一缓冲孔的上底部位于内侧,上底部的长度小于下底部的长度。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第一缓冲孔的尺寸规格大于第二缓冲孔的尺寸规格。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缓冲孔的上底部长度为19.5±0.2cm,下底部长度为21.5±0.2cm,上底部和下底部之间的宽度为17±0.2cm。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第二缓冲孔边长为17±0.2cm。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齿轮本体的正面和反面均设有内凹型腔;所述的内凹型腔为圆形分布,且内凹型腔设有倒角。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轴孔连接体与齿轮本体的连接拐角处采用圆角处理。为实现上述第二个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摩托车离合器,所述摩托车离合器包括至少一项上述实施例所述的弹簧缓冲式从动齿轮。本技术优点在于:1、本技术的一种摩托车离合器的弹簧缓冲式从动齿轮,能够提高齿轮传动精度,具有缓冲作用,并能降低噪音,进而减少了离合器中的缓冲震动和异响,提高离合器运行的平稳性和使用寿命。2、齿轮本体的中央设有轴孔连接体;所述的轴孔连接体上的中心设有花键,该设计方式的效果是:花键将从动齿轮和离合器外罩连接在一起,齿轮传动精度高;另外,该花键可采用粉末冶金技术可以一次成型,这样就大大减小了装配和零件的制造误差,使摩托车高速运转时的噪音有明显降低,由此延长了摩托车的使用寿命,降低了生产成本,并提高了整车的质量性能。3、花键为部分贯穿轴孔连接体,这样不会发产生运动偏心,齿轮传动精度大大提高,因倘若花键完全贯穿轴孔连接体,则会受到齿轮本体的转速以及重力等因素影响,这使得齿轮传动精度受到影响。4、齿轮本体上设有两种规格的缓冲孔,即第一缓冲孔和第二缓冲孔,并在第一缓冲孔和第二缓冲孔上安装对应的第一弹簧缓冲体和第二弹簧缓冲体,该设计方式的用途是:第一弹簧缓冲体主要用于对齿轮本体减震,而第二弹簧缓冲体相较于第一弹簧缓冲体的尺寸规格较大,用于对齿轮本体相连接的外罩进行减震,具有缓冲降噪的作用。5、两个相邻第一缓冲孔的中心线之间为120°±15′;第一缓冲孔的中心线和相邻铆钉孔的中心线之间的夹角为38°±15′,第二缓冲孔的中心线与相邻的钉孔的中心线之间的夹角为35°±15′。该分布方式具有以下效果:a.通过分布第一缓冲孔和第二缓冲孔在齿轮本体上的角度位置,使得对应的安装的第一减震弹簧体和第二减震弹簧体各自在不同的位置具有缓冲降噪作用;b.能够合理分配齿轮本体的平衡重,齿轮本体高速运转不会发生偏心运动,有利于提高齿轮传动精度;c.还可作用在齿轮本体相连接的外罩上,从间接的方式进行缓冲降噪,并提高齿轮传动精度的功能。6、第一缓冲孔的为梯形状,第一缓冲孔由上底部、下底部以及腰部围合而成,第一缓冲孔的上底部位于内侧,上底部的长度小于下底部的长度。该设计方式是:因齿轮本体旋转,会产生向心力的作用,会对第一弹簧杯本体产生向中心吸引力的作用,使用状态下,第一弹簧缓冲体的两端分别抵触在第一缓冲孔的两腰部,这样,第一弹簧缓冲体在齿轮本体中受到向心力时更加稳固,第一弹簧缓冲体不会脱出。附图说明附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摩托车离合器的弹簧缓冲式从动齿轮的平面示意图。附图2是图1的A-A剖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附图中涉及的附图标记和组成部分如下所示:1.齿轮本体11.第一缓冲孔111.上底部112.下底部113.腰部12.第二缓冲孔13.齿牙14.铆钉孔2.轴孔连接体21.花键3.正面4.反面5.内凹型腔51.倒角请参照图1,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摩托车离合器的弹簧缓冲式从动齿轮的平面示意图。一种摩托车离合器的弹簧缓冲式从动齿轮,所述的弹簧式缓冲齿轮包括齿轮本体1、第一缓冲孔11、第二缓冲孔12、铆钉孔14、轴孔连接体2;所述的齿轮本体1的外周面设有齿牙13;所述齿轮本体1的中央设有轴孔连接体2;所述轴孔连接体2上设有花键21;所述的第一缓冲孔11中安装有第一弹簧缓冲体,所述第二缓冲孔12中安装有第二弹簧缓冲体;所述的齿轮本体1上设有三个铆钉孔14,三个铆钉孔14以轴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摩托车离合器的弹簧缓冲式从动齿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弹簧缓冲式从动齿轮包括齿轮本体、第一缓冲孔、第二缓冲孔、轴孔连接体;所述的齿轮本体的外周面设有齿牙;所述齿轮本体的中央设有轴孔连接体;所述轴孔连接体上设有花键,花键部分贯穿轴孔连接体;所述的第一缓冲孔中安装有第一弹簧缓冲体,所述第二缓冲孔中安装有第二弹簧缓冲体;所述的齿轮本体上设有铆钉孔,所述第一缓冲孔的为梯形状;所述的第二缓冲孔为矩形状;所述的铆钉孔为三个,三个铆钉孔以轴孔连接体为中心,同心120°分布,任意两个铆钉孔之间的齿轮本体上均设有第一缓冲孔和第二缓冲孔,两个相邻第一缓冲孔的中心线之间为120°±15′;第一缓冲孔的中心线和相邻铆钉孔的中心线之间的夹角为38°±15′,第二缓冲孔的中心线与相邻的钉孔的中心线之间的夹角为35°±15′;所述的轴孔连接体与齿轮本体的连接拐角处采用圆角处理,所述轴孔连接体的正面的轮廓线呈锥台状,且轴孔连接体的正面轮廓线与轴孔连接体反面轮廓线之间的夹角为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摩托车离合器的弹簧缓冲式从动齿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弹簧缓冲式从动齿轮包括齿轮本体、第一缓冲孔、第二缓冲孔、轴孔连接体;所述的齿轮本体的外周面设有齿牙;所述齿轮本体的中央设有轴孔连接体;所述轴孔连接体上设有花键,花键部分贯穿轴孔连接体;所述的第一缓冲孔中安装有第一弹簧缓冲体,所述第二缓冲孔中安装有第二弹簧缓冲体;所述的齿轮本体上设有铆钉孔,所述第一缓冲孔的为梯形状;所述的第二缓冲孔为矩形状;所述的铆钉孔为三个,三个铆钉孔以轴孔连接体为中心,同心120°分布,任意两个铆钉孔之间的齿轮本体上均设有第一缓冲孔和第二缓冲孔,两个相邻第一缓冲孔的中心线之间为120°±15′;第一缓冲孔的中心线和相邻铆钉孔的中心线之间的夹角为38°±15′,第二缓冲孔的中心线与相邻的钉孔的中心线之间的夹角为35°±15′;所述的轴孔连接体与齿轮本体的连接拐角处采用圆角处理,所述轴孔连接体的正面的轮廓线呈锥台状,且轴孔连接体的正面轮廓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培新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利德工业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