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背拉工作面动力与冷却管路集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713659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30 15: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背拉工作面动力与冷却管路集分装置,包括上段爬犁、下段爬犁、过渡架和管路槽,所述过渡架通过固定螺栓固定安装在上段爬犁上,所述管路槽安装在下段爬犁上;所述过渡架顶部固定设置有若干钢管;所述钢管前后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直头和弯头;所述钢管前端通过直头固定连接有高压胶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去往上段的管路经过渡架转载从下段爬犁过渡到上段爬犁,实现管路连接立交化,避免了管路在超前支护范围内杂乱无序;综采背拉工作面上下段交替回采期间,各类管路能够与工作面同步前移,无须人工整理操作,改变了管路走线乱和难于管理的现状,减少工作人员掐接管路的工作量,提高了劳动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背拉工作面动力与冷却管路集分装置
本技术涉及采矿
,具体是一种背拉工作面动力与冷却管路集分装置。
技术介绍
为了降低生产经营成本,缓解采掘接替紧张,背拉综采技术得到开发应用,该技术利用三条回采巷道将原来两个工作面合二为一,少掘一条巷道,多采一个煤柱,经济社会效益异常显著。为了防止液压支架后方采空区矸石向下滚落,综采背拉工作面往往将下段超前(上段滞后)布置,上下段错距一般控制在2-8m。因此,上段初始敷设的各类管路长度比下段敷设的长10m左右。回采上段时,随着错距减小,管路富余量就越来越大;回采下段时富余的管路又被拉直。生产实践中,管路来回不规则地拉紧和折弯一方面造成管路拉扯损伤,容易诱发安全事故;另一方面造成管路凌乱,相互挤压,有碍于文明生产和质量标准化形象,人工操作起来极为费时费力。与此同时,综采背拉工作面中间巷超前支护范围内矿压显现剧烈,表面位移量大,各类顶板支护器材繁多,给上下段管路敷设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背拉工作面动力与冷却管路集分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背拉工作面动力与冷却管路集分装置,包括上段爬犁、下段爬犁、过渡架和管路槽,所述管路槽设置于下段爬犁上并用于放置高压胶管,所述过渡架可拆卸连接安装在上段爬犁上,过渡架顶部延伸至下段爬犁上方且沿水平方向顺次固定设置有若干钢管,所述钢管前、后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直头和弯头并用于连接设置于上、下段爬犁上的高压胶管。优选的,所述钢管的数量与高压胶管组成的管路数量相同,且钢管的长度不同。优选的,所述钢管由左向右设置有五根且钢管长度从左往右依次递增。优选的,所述直头和弯头分别与钢管焊接固定。优选的,所述设置于下段爬犁上的高压胶管之间通过电缆夹固定。优选的,所述电缆夹设置有两挂,两挂电缆夹分别夹住左侧两根高压胶管和右侧两根高压胶管。一般情况下,所述管道数量为五根并由高压胶管组成,分别为液压支架的进液管、回液管;采煤机的冷却水及喷雾管;刮板输送机的冷却水管,工作面供风管。所以本技术将钢管数量优化为5根,而且设置两挂电缆夹分别对左侧、右侧两根高压胶管进行集束,中间的管路自由设置。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将本装置安装在超前下段10m左右的位置,过渡架安装在上段爬犁上,管路槽安装在下段爬犁上。从各趟主管路上分出来的高压胶管有序地安装到过渡架1顶部钢管的直头上,再从弯头敷设至上段爬犁上。各趟主管路上分出来的高压胶管用电缆夹形成柔性集束管路,生产上段时拉移上段爬犁(下段爬犁不动),上下段之间错距变小,集束管路弯曲折叠在管路槽内;生产下段时拉移下段爬犁(上段爬犁不动),上下段之间错距变大,集束管路拉直舒展在管路槽内。经过具体的实际应用,本技术可以累计节省500m左右的高压胶管使用长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去往上段的管路经过渡架转载从下段爬犁过渡到上段爬犁,实现管路连接立交化,避免了管路在超前支护范围内杂乱无序,将上段富余的高压胶管布置在管路槽内,采用电缆夹并联固定,随着上、下段的交替回采在管路槽内折叠延展,避免了与下段各类管路发生相互交缠,管路爆裂后,易于快速定位和更换;综采背拉工作面上下段交替回采期间,各类管路能够与工作面同步前移,无须人工整理操作,改变了管路走线乱和难于管理的现状,减少工作人员掐接定寻管路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背拉工作面动力与冷却管路集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背拉工作面动力与冷却管路集分装置的左视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背拉工作面动力与冷却管路集分装置的俯视局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背拉工作面动力与冷却管路集分装置中电缆夹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1~4所示,一种背拉工作面动力与冷却管路集分装置,包括上段爬犁5、下段爬犁6、过渡架1和管路槽8;所述过渡架1通过固定螺栓3固定安装在上段爬犁5上,所述管路槽8安装在下段爬犁6上;过渡架1负责将管路从下段爬犁6过渡到上段爬犁5,管路槽8用于承载上段富余的管路;所述过渡架1顶部固定设置有若干钢管2,所述钢管2从左往右设置有五根且钢管2长度从左往右依次递增,方便区分;所述钢管2前后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直头10和弯头9,直头10和弯头9分别与钢管2焊接固定,用于各类管路及截止阀的安装;所述钢管2前端通过直头10固定连接有高压胶管7,高压胶管7之间通过电缆夹4固定,所述电缆夹4设置有两挂,两挂电缆夹4分别夹住左侧两根高压胶管7和右侧两根高压胶管7,随着上下段的交替回采在管路槽内折叠延展,避免了各类管路地相互交缠,管路爆裂后,易于快速定位和更换。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将本装置安装在超前下段10m左右的位置,过渡架1安装在上段爬犁5上,管路槽8安装在下段爬犁6上。从各趟主管路上分出来的高压胶管7有序地安装到过渡架1顶部钢管2的直头10上,再从弯头9敷设至上段爬犁5上。各趟主管路上分出来的高压胶管7用电缆夹4形成柔性集束管路,生产上段时拉移上段爬犁5(下段爬犁6不动),上下段之间错距变小,集束管路弯曲折叠在管路槽8内;生产下段时拉移下段爬犁6(上段爬犁5不动),上下段之间错距变大,集束管路拉直舒展在管路槽8内。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背拉工作面动力与冷却管路集分装置,包括上段爬犁(5)、下段爬犁(6)、过渡架(1)和管路槽(8),其特征在于,所述管路槽(8)设置于下段爬犁(6)上并用于放置高压胶管(7),所述过渡架(1)可拆卸连接安装在上段爬犁(5)上,过渡架(1)顶部延伸至下段爬犁(6)上方且沿水平方向顺次固定设置有若干钢管(2),所述钢管(2)前、后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直头(10)和弯头(9)并用于连接设置于上、下段爬犁上的高压胶管(7)。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背拉工作面动力与冷却管路集分装置,包括上段爬犁(5)、下段爬犁(6)、过渡架(1)和管路槽(8),其特征在于,所述管路槽(8)设置于下段爬犁(6)上并用于放置高压胶管(7),所述过渡架(1)可拆卸连接安装在上段爬犁(5)上,过渡架(1)顶部延伸至下段爬犁(6)上方且沿水平方向顺次固定设置有若干钢管(2),所述钢管(2)前、后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直头(10)和弯头(9)并用于连接设置于上、下段爬犁上的高压胶管(7)。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拉工作面动力与冷却管路集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管(2)的数量与高压胶管(7)组成的管路数量相同,且钢管(2)的长度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仇小祥朱战斌牛金兴向北范笑天夏腾飞王中华
申请(专利权)人:永城煤电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