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剪力墙内支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712956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30 15: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剪力墙内支撑装置,涉及剪力墙施工技术领域。剪力墙内支撑装置包括锥形塑料套管、橡胶套管和隔离膜,所述锥形塑料套管内开设有通孔,通孔内固定有橡胶套管,隔离膜套接于锥形塑料套管外侧壁上,对拉螺杆固定于橡胶套管内且与橡胶套管为过盈配合,铝合金模板设置于橡胶套管两端,对拉螺杆两端通过螺母固定于两侧的铝合金模板上。通过在锥形塑料套管内设置橡胶套管,使其与对拉螺杆过盈配合,达到密封作用,使浇筑过程中的水泥无法渗入到对拉螺杆上,在拆除时方便将对拉螺杆拆出;同时为方便锥形塑料套管拆出,在其外侧壁上套接上隔离膜。此装置拆除方便,可重复使用,无需耗时进行端面密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剪力墙内支撑装置
本技术涉及剪力墙施工
,具体涉及一种剪力墙内支撑装置。
技术介绍
剪力墙又称抗风墙、抗震墙或结构墙。房屋或构筑物中主要承受风荷载或地震作用引起的水平荷载和竖向荷载的墙体,防止结构受剪破坏,一般用钢筋混凝土做成。在剪力墙的施工过程中,首先将对拉螺杆穿过内支撑装置,对拉螺杆两端固定于两侧的铝模板或者木板上,内支撑装置支撑在两块模板之间,待浇筑完水泥后,先将对拉螺杆抽出,随后将内支撑结构敲出。现有的剪力墙内支撑结构包括多种形式,如水泥支撑、金属管、塑料管等,水泥支撑因浇筑后不能重复使用而逐步被金属管和塑料管替代,金属管和塑料管可循环使用,但因其两端在浇筑时容易被水泥渗入,粘接于对拉螺杆上,导致对拉螺杆和内支撑结构难以拆除。施工时为防止出现上述问题,通常需要将手工对穿有对拉螺杆的内支撑装置两端进行密封处理,操作复杂,效率低,耗费人力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剪力墙内支撑装置,解决现有内支撑装置两端易因水泥渗入,导致拆除困难或者需耗费人力进行端面密封的问题。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剪力墙内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锥形塑料套管、橡胶套管和隔离膜,所述锥形塑料套管内开设有通孔,通孔内固定有橡胶套管,隔离膜套接于锥形塑料套管外侧壁上,对拉螺杆固定于橡胶套管内且与橡胶套管为过盈配合,铝合金模板设置于橡胶套管两端,对拉螺杆两端通过螺母固定于两侧的铝合金模板上。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锥形塑料套管两端固定有密封圈。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密封圈为环形胶圈,其与锥形塑料套管配合的端面向外凸形成定位凸部,锥形塑料套管端面向里凹形成卡槽,定位凸部卡接于卡槽内。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密封圈另一端面向外延伸形成锥形凸缘,锥形凸缘卡接于铝合金模板上让位孔内。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定位凸部和锥形凸缘外侧壁上均匀分布有紧固肋条。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隔离膜为塑料薄膜。工作原理:将对拉螺杆穿过装配好的内支撑装置,两端通过螺母固定在两侧的铝合金模板上,内支撑装置卡接于两侧的铝合金模板中间,待固定好后进行浇筑,待墙体达到设计强度后,拆除两侧的铝合金模板,将对拉螺杆抽出,使用工具敲击内支撑装置小端,待其松动后从大端将其取出,检查隔离膜是否完整,完整即可在下一次重复使用,如不完整可在下一次使用前重新套装新的隔离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提供一种安装方便、可循环使用的剪力墙内支撑装置,通过在锥形塑料套管内设置橡胶套管,使其与对拉螺杆过盈配合,达到密封作用,使浇筑过程中的水泥无法渗入到对拉螺杆上,在拆除时方便将对拉螺杆拆出;同时为方便锥形塑料套管拆出,在其外侧壁上套接上隔离膜。此装置拆除方便,可重复使用,无需耗时进行端面密封。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剪力墙内支撑装置的装配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剪力墙内支撑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剪力墙内支撑装置的使用状态图。图中:1-锥形塑料套管,2-橡胶套管,3-隔离膜,4-密封圈,5-定位凸部,6-卡槽,7-紧固肋条,8-锥形凸缘,9-对拉螺杆,10-铝合金模板,11-让位孔。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1如图1~3所示,一种剪力墙内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锥形塑料套管1、橡胶套管2和隔离膜3,所述锥形塑料套管1内开设有通孔,通孔内固定有橡胶套管2,隔离膜3套接于锥形塑料套管1外侧壁上,对拉螺杆9固定于橡胶套管2内且与橡胶套管2为过盈配合,铝合金模板10设置于橡胶套管2两端,对拉螺杆9两端通过螺母固定于两侧的铝合金模板10上。使用时将对拉螺杆9穿过装配好的内支撑装置,两端通过螺母固定在两侧的铝合金模板10上,内支撑装置卡接于两侧的铝合金模板10中间,待固定好后进行浇筑,待墙体达到设计强度后,拆除两侧的铝合金模板10,将对拉螺杆9抽出,使用工具敲击内支撑装置小端,待其松动后从大端将其取出,检查隔离膜3是否完整,完整即可在下一次重复使用,如不完整可在下一次使用前重新套装新的隔离膜3。通过在锥形塑料套管1内设置橡胶套管2,使其与对拉螺杆9过盈配合,达到密封作用,使浇筑过程中的水泥无法渗入到对拉螺杆9上,在拆除时方便将对拉螺杆拆出;同时为方便锥形塑料套管1拆出,在其外侧壁上套接上隔离膜3,使其与浇筑的水泥隔开。此装置拆除方便,可重复使用,无需耗时进行端面密封。实施例2为进一步优化实施例1中的技术方案,本实施例中所述锥形塑料套管1两端固定有密封圈4。进一步对锥形塑料套管1端面进行密封,有效保证端面不渗入水泥。实施例3为进一步优化实施例2中的技术方案,本实施例中所述密封圈4为环形胶圈,其与锥形塑料套管1配合的端面向外凸形成定位凸部5,锥形塑料套管1端面向里凹形成卡槽6,定位凸部5卡接于卡槽6内。使密封圈4有效固定于锥形塑料套管1端面上。实施例4为进一步优化实施例3中的技术方案,本实施例中所述密封圈4另一端面向外延伸形成锥形凸缘8,锥形凸缘8卡接于铝合金模板10的让位孔11内,对拉螺杆9两端穿过让位孔11并通过螺母固定于铝合金模板10上,有效减少浇筑时振动对铝合金模板10、对拉螺杆9紧固的影响,同时方便拆卸密封圈4,实现对对拉螺杆9的全面密封,使水泥无法渗透至其表面。锥形凸缘8与让位孔11过盈配合,使水泥无法渗透至铝合金模板10的让位孔11内,方便铝合金模板10的拆卸。实施例5为进一步优化实施例4中的技术方案,本实施例中所述定位凸部5和锥形凸缘8外侧壁上均匀分布有紧固肋条7。紧固肋条7一方面有效增强密封圈4的强度,另一方便与装配面紧密结合,使固定稳定可靠。实施例6为进一步优化实施例1~5任一项中的技术方案,本实施例中所述隔离膜3为塑料薄膜。尽管这里参照本技术的多个解释性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描述,但是,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设计出很多其他的修改和实施方式,这些修改和实施方式将落在本申请公开的原则范围和精神之内。更具体地说,在本申请公开、附图和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可以对主题组合布局的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多种变型和改进。除了对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的变形和改进外,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其他的用途也将是明显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剪力墙内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锥形塑料套管(1)、橡胶套管(2)和隔离膜(3),所述锥形塑料套管(1)内开设有通孔,通孔内固定有橡胶套管(2),隔离膜(3)套接于锥形塑料套管(1)外侧壁上,对拉螺杆(9)固定于橡胶套管(2)内且与橡胶套管(2)为过盈配合,铝合金模板(10)设置于橡胶套管(2)两端,对拉螺杆(9)两端通过螺母固定于铝合金模板(10)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剪力墙内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锥形塑料套管(1)、橡胶套管(2)和隔离膜(3),所述锥形塑料套管(1)内开设有通孔,通孔内固定有橡胶套管(2),隔离膜(3)套接于锥形塑料套管(1)外侧壁上,对拉螺杆(9)固定于橡胶套管(2)内且与橡胶套管(2)为过盈配合,铝合金模板(10)设置于橡胶套管(2)两端,对拉螺杆(9)两端通过螺母固定于铝合金模板(10)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剪力墙内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形塑料套管(1)两端固定有密封圈(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剪力墙内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祖城沈永全祖万祥杨丽李荣祥
申请(专利权)人:昆明固正铝模制造有限公司昆明固和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