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用三段式对拉螺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712955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30 15: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用三段式对拉螺栓,包括止水螺杆部、锥形连接头和可拆卸部,止水螺杆部的两端均通过锥形连接头与可拆卸部连接,可拆卸部包括第一螺杆部、蝴蝶卡、第一锁紧部和第一连接端,蝴蝶卡中部设有垂直贯通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第一通孔用于容置第一螺杆部,第二通孔用于容置第一锁紧部,第一锁紧部采用锥形杆状结构,锥形杆状结构在贯穿第二通孔时,与第一螺杆部垂直接触并相互卡紧,以实现第一锁紧部对蝴蝶卡锁紧,提高大型墙体内、外侧模板之间拉结力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建筑用三段式对拉螺栓
本技术涉及施工用具
,具体为一种建筑用三段式对拉螺栓。
技术介绍
模板对拉螺栓是支设梁、柱模板时,用于墙体内、外侧模板之间拉结的螺栓。对拉螺栓承受混凝土的侧压力和其他负荷,以确保内外侧模板的间距能够满足设计要求,同时也是模板及其支撑结构的支点。因此,对拉螺栓的各组成部分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以确保拉结的稳定性。为方便拆装,目前剪力墙施工中采用三段式对拉螺栓,即包括中间螺杆和两端的对拉螺杆,其中,中间螺杆的杆长度通常根据墙面厚度定制,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完全浇筑在墙体内部,两端的对拉螺杆为可拆卸结构,可循环利用,以节省施工成本。如中国专利号CN205012649U公开一种混凝土模板用分段的对拉螺栓,其包括中间段和两端的可拆卸段,中间段和可拆卸段以配套的内丝连接而成,中间段上设有止水垫片,可拆卸段同中间段连接端上设有硬质塑料制作的杯形垫圈杯形垫圈的小头和可拆卸段的端面平齐,并朝向钢筋砼内方向。上述专利通过设计杯形垫圈以对对拉螺栓与模板安装起到辅助作用。但由于可拆卸段与模板为圆弧接触,且可拆卸段与模板为单点接触,其在与模板紧固过程中模板局部受力过大,易损伤模板,且中间段与可拆卸段仅为内丝连接,其连接可靠性差,难以满足在大型墙体内、外侧模板之间拉结力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建筑用三段式对拉螺栓,解决了现有大型墙体内、外侧模板之间拉结力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差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建筑用三段式对拉螺栓,包括止水螺杆部、锥形连接头和可拆卸部,所述止水螺杆部的两端均通过锥形连接头与可拆卸部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拆卸部包括第一螺杆部、蝴蝶卡、第一锁紧部和第一连接端,所述第一螺杆部一端贯穿所述蝴蝶卡,所述第一螺杆部另一端连接第一连接端,所述第一连接端与所述锥形连接头连接;所述蝴蝶卡中部设有垂直贯通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用于容置第一螺杆部,所述第二通孔用于容置第一锁紧部,所述第一锁紧部采用锥形杆状结构,所述锥形杆状结构贯穿所述第二通孔时,与所述第一螺杆部垂直接触并相互卡紧。优选的是,所述第一连接端外径大于所述第一螺杆部外径,所述第一连接端设有第一内螺纹,所述第一内螺纹与所述锥形连接头螺纹连接。优选的是,所述锥形连接头包括锥形端和螺纹端,所述锥形端内设有第二内螺纹,所述第二内螺纹与所述止水螺杆部螺纹连接;所述螺纹端与所述第一内螺纹连接。优选的是,所述止水螺杆部两端设有第一外螺纹,所述第一外螺纹与所述锥形连接头连接。优选的是,所述止水螺杆部中部设有止水片安装部,所述止水片安装部外径大于止水螺杆部端部外径,所述止水片安装部安装有止水片。优选的是,所述蝴蝶卡的外侧设有第二锁紧部,所述第二锁紧部贯穿所述第一螺杆部,并与所述蝴蝶卡外侧紧密接触。(三)有益效果本技术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本新型的对拉螺栓,沿蝴蝶卡中部设有垂直贯通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第一通孔用于容置第一螺杆部,第二通孔用于容置第一锁紧部,第一锁紧部采用锥形杆状结构,锥形杆状结构在贯穿第二通孔时,与第一螺杆部垂直接触并相互卡紧,以实现第一锁紧部对蝴蝶卡锁紧,提高大型墙体内、外侧模板之间拉结力的可靠性和稳定性;(2)锥形杆状结构包括大头端和小头端,锥形杆状结构自大头端至小头端半径逐渐减小,以适用对不同规格尺寸螺杆部的卡紧;(3)蝴蝶卡的外侧设有第二锁紧部,第二锁紧部与蝴蝶卡外侧紧密接触,以对蝴蝶卡与模板之间实现二级锁定,进一步提高大型墙体内、外侧模板之间拉结力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可拆卸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锥形连接头结构示意图。图中:立墙1;模板2;止水螺杆部3;可拆卸部4;锥形连接头5;第一螺杆部41;蝴蝶卡42;第一锁紧部43;第一连接端44;第一通孔421;第二通孔422;锥形端51;螺纹端52。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参见图1,本技术提供一种建筑用三段式对拉螺栓,用于建筑工程领域中,在浇筑钢筋混凝土立墙1时,拉紧固定夹设在立墙1两边的模板2,并在浇筑立墙1完成后到拆模时,将止水螺杆部3留在立墙1里面,通过可拆卸部4把模板拆下来,以及将露出立墙1外的锥形连接头5去掉,以保持完整墙面。本技术提供的对拉螺栓,采用三段式结构,包括止水螺杆部3、锥形连接头5和可拆卸部4,止水螺杆部3的两端对称布置有锥形连接头5,锥形连接头5末端连接可拆卸部4。可拆卸部4与模板2锁紧方式,采用如下结构实现。即上述对拉螺栓的可拆卸部4包括第一螺杆部41、蝴蝶卡42、第一锁紧部43和第一连接端44,第一螺杆部41一端贯穿蝴蝶卡42,并蝴蝶卡42的卡爪端用于卡紧模板2,第一螺杆部41另一端连接第一连接端44,第一连接端44与锥形连接头5连接。结合图1和图2,蝴蝶卡42中部设有垂直贯通的第一通孔421和第二通孔422,第一通孔421的开孔方向与第一螺杆部41设置方向一致,第一通孔421用于容置第一螺杆部41,即如上述第一螺杆部41贯穿第一通孔421;第二通孔422的开孔方向与第一通孔421的开孔方向垂直贯通,即与第一锁紧部43设置方向一致,第二通孔422用于容置第一锁紧部43,第一锁紧部43采用锥形杆状结构,锥形杆状结构贯穿第二通孔422时,与第一螺杆部41垂直接触并相互卡紧。即通过第一锁紧部43对蝴蝶卡42锁紧,以提高大型墙体内、外侧模板之间拉结力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锥形杆状结构包括大头端和小头端,锥形杆状结构自大头端至小头端半径逐渐减小。当将蝴蝶卡42沿着第一螺杆部41轴向调整至与模板2紧密接触时,锥形杆状结构沿第二通孔422向内探入,直至锥形杆状结构与第一螺杆部41垂直紧密接触,以使第一锁紧部43与第一螺杆部41卡紧,此时,可拆卸部4从两侧夹紧模板2。同时,在锥形杆状结构表面设有防滑纹,以防止到卡紧过程中打滑,确保卡紧过程的可靠性。可拆卸部4相对于止水螺杆部3为可拆卸连接,可拆卸部4通过第一连接端44与锥形连接头5连接,第一连接端44外径大于第一螺杆部41外径,第一连接端44设有第一内螺纹,第一内螺纹与锥形连接头5螺纹连接。本技术的建筑用三段式对拉螺栓中,锥形连接头5与可拆卸部4均为可拆卸可循环利用的结构。参见图3,锥形连接头5结构为:锥形连接头5包括锥形端51和螺纹端52,锥形端51内设有第二内螺纹,第二内螺纹与止水螺杆部3螺纹连接;螺纹端52与第一内螺纹连接。继续参见图1,止水螺杆部3为留置于立墙1内部结构,止水螺杆部3两端与锥形连接头5螺纹连接。具体为:止水螺杆部3两端设有第一外螺纹,第一外螺纹与锥形连接头5连接。止水螺杆部3中部设有止水片安装部,止水片安装部外径大于止水螺杆部3端部外径,止水片安装部安装有止水片。如上述,当调整蝴蝶卡42至第一螺杆部41相应位置时,蝴蝶卡42从两侧夹紧模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用三段式对拉螺栓,包括止水螺杆部、锥形连接头和可拆卸部,所述止水螺杆部的两端均通过锥形连接头与可拆卸部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拆卸部包括第一螺杆部、蝴蝶卡、第一锁紧部和第一连接端,所述第一螺杆部一端贯穿所述蝴蝶卡,所述第一螺杆部另一端连接第一连接端,所述第一连接端与所述锥形连接头连接;所述蝴蝶卡中部设有垂直贯通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用于容置第一螺杆部,所述第二通孔用于容置第一锁紧部,所述第一锁紧部采用锥形杆状结构,所述锥形杆状结构贯穿所述第二通孔时,与所述第一螺杆部垂直接触并相互卡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用三段式对拉螺栓,包括止水螺杆部、锥形连接头和可拆卸部,所述止水螺杆部的两端均通过锥形连接头与可拆卸部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拆卸部包括第一螺杆部、蝴蝶卡、第一锁紧部和第一连接端,所述第一螺杆部一端贯穿所述蝴蝶卡,所述第一螺杆部另一端连接第一连接端,所述第一连接端与所述锥形连接头连接;所述蝴蝶卡中部设有垂直贯通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用于容置第一螺杆部,所述第二通孔用于容置第一锁紧部,所述第一锁紧部采用锥形杆状结构,所述锥形杆状结构贯穿所述第二通孔时,与所述第一螺杆部垂直接触并相互卡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用三段式对拉螺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端外径大于所述第一螺杆部外径,所述第一连接端设有第一内螺纹,所述第一内螺纹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海涛王忠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艺高城市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