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半固态成形的对拉螺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673683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27 16:4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设备领域,公开了一种半固态成形的对拉螺栓,安装在两块墙模板之间设置的套管内,包括:套筒、拉杆、至少一对翅板和锁紧螺母,所述拉杆嵌装在套筒内并固定,所述拉杆穿过所述套筒的一端与所述翅板铰接,所述锁紧螺母与所述套筒的外螺纹连接;使用时,使拉杆向套筒内收缩,到一定程度时翅板与套筒边沿接触,套筒顶开翅板,使翅板紧贴墙模板,再通过锁紧螺母对另一边的墙模板进行锁紧,能防止墙模板在混凝土的作用力下发生移位、变形等现象,且只需在墙模板的单侧进行锁紧固定,提高了对拉螺栓的安装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半固态成形的对拉螺栓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半固态成形的对拉螺栓。
技术介绍
对拉螺栓又称对拉螺杆,用于墙体内、外侧模板之间的拉结,承受混凝土的侧压力和其他荷载,确保内外侧模板的间距能满足设计要求,同时也是模板及其支撑结构的支点。在当前公共建筑和民用建筑工程中,对于混凝土结构的浇筑物通常采用对拉螺栓固定混凝土模板。传统的混凝土模板对拉螺栓在使用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因锈蚀、错扣、滑扣而造成胀模现象,且需要在墙模板的两侧都进行固定,施工比较麻烦,特别是外墙不好操作,不能保证在整个施工过程中模板的定位效果,安装到模板上的过程的效率也较低。当前金属施工设备的加工通常是在液态或固态下进行的,在高于再结晶温度的条件下,使金属材料同时产生塑性变形和再结晶。一般包括铸造、锻造、焊接、热处理等工艺,能使金属零件在成形的同时改变它的组织或者使已成形的零件改变既定状态以改善零件的机械性能,但传统的加工方法无法满足部分施工设备的复杂零件的要求。综上所述,需要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半固态成形的对拉螺栓,对两边的墙模板进行有效的定位,防止在浇筑过程中出现模板移位、胀模等现象,且能只对墙模板的单侧进行锁紧固定,提高对拉螺栓的安装效率,节省施工时间。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半固态成形的对拉螺栓,安装在两块墙模板之间设置的套管内,包括:套筒、拉杆、至少一对翅板和锁紧螺母;所述拉杆嵌装在套筒内并固定,所述拉杆穿过所述套筒的一端与所述翅板铰接;所述锁紧螺母与所述套筒的外螺纹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拉杆为螺纹杆,所述拉杆与套筒的内螺纹连接;和/或,所述拉杆上垂直于所述拉杆的轴线设置多个螺纹孔,通过在螺纹孔内旋入自锁螺母实现所述拉杆与所述套筒的相对固定。进一步的,所述翅板为长条形金属块;所述翅板的一端与所述拉杆的一端铰接,使所述翅板相对于所述拉杆张开或闭合;所述翅板的另一端于靠近拉杆的一侧设置倒角。进一步的,所述拉杆与所述翅板铰接的一端设置有复位弹片,用于驱动翅板闭合。进一步的,所述锁紧螺母与墙模板之间还包括环形的垫片。进一步的,所述拉杆远离所述翅板的另一端设置第一手柄;所述第一手柄为条形或环形,垂直于所述拉杆的轴线设置。进一步的,所述锁紧螺母的外侧设置第二手柄;所述第二手柄为相对设置的两根金属杆,分别与所述锁紧螺母的外侧铰接;或者,所述第二手柄为金属环,通过连杆与所述锁紧螺母的外侧焊接。进一步的,所述翅板的数量为两对;所述翅板张开后,任一对翅板与另一对翅板垂直。进一步的,所述拉杆为通过半固态成形技术制成的金属件。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提供一种半固态成形的对拉螺栓,包括套筒、拉杆、至少一对翅板和锁紧螺母,锁紧螺母与套筒的外螺纹连接,翅板与拉杆的一端铰接,通过使拉杆向套筒内收缩,到一定程度时翅板与套筒边沿接触,套筒顶开翅板,使翅板紧贴墙模板,再使用锁紧螺母对另一边的墙模板进行锁紧,能防止在浇筑过程中出现模板移位、胀模等现象,且只对墙模板的单侧进行锁紧定位,能提高对拉螺栓的安装效率,节省施工时间。且本专利技术的拉杆运用半固态成形技术制成,尺寸精度高、外观质量好,凝固收缩减小,组织细小、致密,机械强度大大提高,进一步增加了对拉螺栓的可靠性,对墙模板的固定效果更显著。附图说明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正常状态下对拉螺栓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锁紧状态下对拉螺栓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图2的A-A剖视图。1、第一墙模板;2、拉杆;3、套筒;4、锁紧螺母;5、翅板;6、自锁螺母;7、复位弹片;8、垫片;9、第一手柄;10、第二手柄;11、套管;12、第二墙模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非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专利技术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在本实施例中,正常状态是指翅板5闭合,垫片8与第二墙模板12仍未发生接触时的状态;锁紧状态是指翅板5已张开且抵接到第一墙模板1,垫片8在锁紧螺母4的作用下与第二墙模板12接触时的状态。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正常状态下对拉螺栓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第一墙模板1和第二墙模板12上分别开设相对的孔,孔内安装套管11,半固态成形的对拉螺栓安装在套管11内,对拉螺栓包括拉杆2、套筒3与至少一对翅板5,翅板5为长条形的金属块,一端与拉杆2铰接,使翅板5相对于拉杆2能够张开或闭合,另一端于靠近拉杆2的一侧设置倒角,用于在翅板5需要张开的时候,套筒3沿着翅板5的倒角向外挤压翅板5,使翅板5完成张开动作。翅板5张开后,其外接圆的直径应大于墙模板之间设置的套管11的直径。此外,在翅板5与拉杆2铰接的一端还设置有复位弹片7,复位弹片7朝着拉杆2的方向弯曲,其始终向翅板5施加朝向拉杆2的力,用于驱动翅板5的闭合。套筒3套设在拉杆2上,设置有外螺纹,锁紧螺母4通过外螺纹与套筒3相对运动,在锁紧螺母4的外侧设置有第二手柄10,第二手柄10为相对设置的两根金属杆,分别与锁紧螺母4的外侧铰接;或者作为另外一种实施方式,第二手柄10为金属环,通过连杆与锁紧螺母4的外侧焊接,用于带动锁紧螺母4旋转。此外,锁紧螺母4与第二墙模板12之间还包括环形的垫片8,用于与第二墙模板12抵接,起到封孔的效果。拉杆2嵌装在套筒3内,穿过套筒3的一端与翅板5铰接,在远离与翅板5铰接的一端垂直于轴线设置有多个螺纹孔,在螺纹孔里旋入有自锁螺母6;或者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拉杆2设置为螺纹杆,与套筒3的内螺纹连接,用于实现拉杆2与套筒3的相对固定。为起到更好的固定效果,上述两种方式可以叠加使用。此外,拉杆2上远离与翅板5铰接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手柄9,第一手柄9为条形或环形,垂直于拉杆2的轴线设置,通过旋转或拉动第一手柄9,驱动拉杆2相对于套筒3移动。除此之外,拉杆2为通过半固态成形技术制成的金属件,具有机械强度大,尺寸精度高,且使用寿命较长等优点。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锁紧状态下对拉螺栓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转动第一手柄9,使拉杆2与翅板5铰接的一端向着第一墙模板1方向往套筒3收缩,到一定程度时,翅板5在套筒3的挤压下张开,移动对拉螺栓,使套筒3靠近翅板5一端的端口与第一墙模板1平齐,此时翅板5抵接在第一墙模板1外侧,再利用自锁螺母6与拉杆2上的螺纹孔配合,固定住套筒3的位置,最后转动第二手柄10,驱动锁紧螺母4与垫片8抵接在第二墙模板12上,完成两侧墙模板的固定,此时为锁紧状态。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图2的A-A剖视图,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翅板5的数量为两对,当翅板5张开时,任一对翅板5与另一对翅板5垂直,同时抵接在第一墙模板1上,对第一墙模板1进行固定。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翅板5的数量可以是3个,相邻翅板5之间的夹角相等。在本实施例中,对拉螺栓的套筒与锁紧螺母之间螺纹连接,翅板与拉杆之间铰接连接,通过使拉杆向套筒内收缩,到一定程度时翅板与套筒边沿接触,套筒顶开翅板,使翅板紧贴墙模板,再使用锁紧螺母对另一侧的墙模板进行锁紧,实现对两侧墙模板的定位,能有效避免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墙模板发生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半固态成形的对拉螺栓,安装在两块墙模板之间设置的套管内,其特征在于,包括:套筒、拉杆、至少一对翅板和锁紧螺母;所述拉杆嵌装在套筒内并固定,所述拉杆穿过所述套筒的一端与所述翅板铰接;所述锁紧螺母与所述套筒的外螺纹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半固态成形的对拉螺栓,安装在两块墙模板之间设置的套管内,其特征在于,包括:套筒、拉杆、至少一对翅板和锁紧螺母;所述拉杆嵌装在套筒内并固定,所述拉杆穿过所述套筒的一端与所述翅板铰接;所述锁紧螺母与所述套筒的外螺纹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拉螺栓,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杆为螺纹杆,所述拉杆与套筒的内螺纹连接;和/或,所述拉杆上垂直于所述拉杆的轴线设置多个螺纹孔,通过在螺纹孔内旋入自锁螺母实现所述拉杆与所述套筒的相对固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拉螺栓,其特征在于:所述翅板为长条形金属块;所述翅板的一端与所述拉杆的一端铰接,使所述翅板相对于所述拉杆张开或闭合;所述翅板的另一端于靠近拉杆的一侧设置倒角。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拉螺栓,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杆与所述翅板铰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军杨泓斌廖先德钟恩云张亮亮
申请(专利权)人:筑梦高科建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