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浇混凝土楼板厚度控制装置、系统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673681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27 16: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现浇混凝土楼板厚度控制装置、系统及方法。该装置包括套管和螺杆,所述套管包括直套管以及位于直套管两端的具有锥面孔的圆台套管,所述圆台套管的较小直径端面与所述直套管连接,所述套管的总高度等于待浇筑混凝土楼板的厚度。该系统包括装置和楼板模板,所述楼板模板设置有螺纹孔,所述螺杆穿过所述套管通过所述螺纹孔螺纹连接在所述楼板模板上。该方法为根据待浇筑混凝土楼板的厚度制作套管的总高度,在楼板模板上开设螺纹孔,通过螺杆穿过所述套管通过所述螺纹孔将现浇混凝土楼板厚度控制装置固定在楼板模板上,通过套管的总高度控制混凝土楼板的厚度。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施工效率高、可循环再利用和无需人工抽检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现浇混凝土楼板厚度控制装置、系统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
,特别涉及一种现浇混凝土楼板厚度控制装置、系统及方法。
技术介绍
楼板厚度对建筑工程结构的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楼板厚度的增加或减少,都会引起楼板中心挠度增加、承载力减小,也是造成目前楼板开裂的主要原因之一。另外,楼板厚度的减小会影响隔音、隔热、振动等一系列问题。现有技术中的楼板厚度控制主要依赖于施工作业人员采用钢筋插尺插入到初凝前的现浇混凝土楼板内进行目测,拔出钢筋插尺后,在混凝土楼板表面的插入处形成有裂纹、毛刺和混凝土颗粒等缺陷。而现浇混凝土楼板浇筑完成后,需要由施工作业人员对楼板表面进行收光工序。因此钢筋插尺对楼板厚度进行抽检测量时,楼板厚度的测量过程容易与收光过程产生矛盾,影响混凝土楼板表面收光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以上不足,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施工效率高、可循环再利用和无需人工抽检的现浇混凝土楼板厚度控制装置、系统及方法。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现浇混凝土楼板厚度控制装置,包括套管和穿过所述套管的螺杆,所述套管包括直套管以及位于直套管两端的具有锥面孔的圆台套管,所述圆台套管的较小直径端面与所述直套管连接,所述套管的总高度等于待浇筑混凝土楼板的厚度。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现浇混凝土楼板厚度控制装置,所述螺杆螺纹连接有螺母。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现浇混凝土楼板厚度控制装置的技术方案有益效果如下: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现浇混凝土楼板厚度控制装置由套管和螺杆组成,其结构简单,便于制造。通过套管的总高度等于待浇筑混凝土楼板的厚度的设置,从而在浇筑混凝土楼板时,将混凝土浇筑到套管的总高度面为止,从而实现对混凝土楼板厚度的控制。在混凝土楼板浇筑后,无需在混凝土未凝固或者初凝时使用钢筋插尺对混凝土楼板的厚度进行人员抽检测量的工序,因此不会与混凝土楼板表面的收光工序产生干涉,不影响混凝土楼板表面的收光效率,具有施工效率高的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现浇混凝土楼板厚度控制装置通过对螺杆的拆装,可以循环再利用,具有节能环保的效果。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现浇混凝土楼板厚度控制系统,包括楼板模板和如上述的现浇混凝土楼板厚度控制装置,所述楼板模板设置有螺纹孔,所述螺杆穿过所述套管通过所述螺纹孔螺纹连接在所述楼板模板上。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现浇混凝土楼板厚度控制系统,所述现浇混凝土楼板厚度控制装置为均匀设置在所述楼板模板上的多个。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现浇混凝土楼板厚度控制方法,采用上述的现浇混凝土楼板厚度控制系统,根据待浇筑混凝土楼板的厚度制作套管的总高度,在楼板模板上开设螺纹孔,通过螺杆穿过所述套管通过所述螺纹孔将现浇混凝土楼板厚度控制装置固定在楼板模板上,通过套管的总高度控制混凝土楼板的厚度。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现浇混凝土楼板厚度控制方法,在混凝土浇筑前,根据楼板标高以及楼板厚度允许误差,通过所述螺杆与所述螺纹孔的旋入深度,微调整现浇混凝土楼板厚度控制装置与楼板模板之间的高度,以控制混凝土楼板的厚度。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现浇混凝土楼板厚度控制方法,待浇筑的混凝土楼板凝固后,拆除所述圆台套管,并对拆除所述圆台套管产生的空洞进行封堵。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现浇混凝土楼板厚度控制系统及方法的技术方案有益效果如下:本专利技术将现浇混凝土楼板厚度控制装置通过在楼板模板上设置的螺纹孔固定在楼板模板上,则在浇筑混凝土楼板时,楼板模板提供了浇筑混凝土的底层基础,从而使现浇混凝土楼板厚度的控制更加精确。本专利技术通过套管的总高度控制混凝土楼板的厚度,无需在混凝土楼板浇筑后增加人工抽检的工序,其具有对混凝土楼板厚度控制的直接性、快速性和便捷性。本专利技术在楼板模板上设置螺纹孔,通过螺杆与楼板模板的螺纹孔连接从而将现浇混凝土楼板厚度控制装置固定在楼板模板上,无需单独的螺母,具有结构简单,降低成本的效果。另外,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现浇混凝土楼板厚度控制系统及方法,由于采用了现浇混凝土楼板厚度控制装置,因此具有与上述的现浇混凝土楼板厚度控制装置相同的有益效果。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现浇混凝土楼板厚度控制系统,包括楼板模板和如上述的现浇混凝土楼板厚度控制装置,所述楼板模板设置有通孔,所述螺杆穿过所述套管和所述通孔通过所述螺母螺纹连接在所述楼板模板上。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现浇混凝土楼板厚度控制系统,所述现浇混凝土楼板厚度控制装置为均匀设置在所述楼板模板上的多个。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现浇混凝土楼板厚度控制系统,所述螺母焊接、胶接或者嵌入连接固定在所述楼板模板的通孔处的外侧。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现浇混凝土楼板厚度控制方法,采用上述的现浇混凝土楼板厚度控制系统,根据待浇筑混凝土楼板的厚度制作套管的总高度,在楼板模板上开设通孔,将所述螺杆穿过所述套管和通孔通过所述螺母将现浇混凝土楼板厚度控制装置固定在楼板模板上,通过套管的总高度控制混凝土楼板的厚度。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现浇混凝土楼板厚度控制方法,在混凝土浇筑前,根据楼板标高以及楼板厚度允许误差,通过所述螺杆与螺母的旋入深度,微调整现浇混凝土楼板厚度控制装置与楼板模板之间的高度,以控制混凝土楼板的厚度。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现浇混凝土楼板厚度控制方法,待浇筑的混凝土楼板凝固后,拆除所述圆台套管,并对拆除所述圆台套管产生的空洞进行封堵。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现浇混凝土楼板厚度控制系统及方法的技术方案有益效果如下:本专利技术在楼板模板上设置通孔,螺杆穿过通孔后通过螺母螺纹连接以将现浇混凝土楼板厚度控制装置固定在楼板模板上,由螺杆和螺母构成的螺栓的安装方向具有可替换性,螺杆的穿过方向可以根据施工环境进行拆装。另外,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现浇混凝土楼板厚度控制系统及方法,除了楼板模板的通孔和螺母的不同之外,具有与上述的现浇混凝土楼板厚度控制系统及方法相同的有益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现浇混凝土楼板厚度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现浇混凝土楼板厚度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的现浇混凝土楼板厚度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的现浇混凝土楼板厚度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现浇混凝土楼板厚度控制装置的位置分布示意图。图中所示:100、现浇混凝土楼板厚度控制装置,110、套管,111、直套管,112、圆台套管,120、螺杆,130、螺母,200、楼板模板,210、螺纹孔,220、通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详细描述:实施例一请参考图1,本实施例一提供一种现浇混凝土楼板厚度控制装置100,包括套管110和穿过所述套管110的螺杆120,所述套管110包括直套管111以及位于直套管111两端的具有锥面孔的圆台套管112,所述圆台套管112的较小直径端面与所述直套管111连接,所述套管110的总高度等于待浇筑混凝土楼板的厚度。其中直套管111和圆台套管112均可以硬质材料管,例如PVC管和钢管等。其中PVC管为聚氯乙烯管,PVC的英文全称为Polyvinylchloride。其中,具有锥面孔的圆台套管112,也称为喇叭状套管。请参考图2,本实施例一还提供一种现浇混凝土楼板厚度控制系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现浇混凝土楼板厚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套管和穿过所述套管的螺杆,所述套管包括直套管以及位于直套管两端的具有锥面孔的圆台套管,所述圆台套管的较小直径端面与所述直套管连接,所述套管的总高度等于待浇筑混凝土楼板的厚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现浇混凝土楼板厚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套管和穿过所述套管的螺杆,所述套管包括直套管以及位于直套管两端的具有锥面孔的圆台套管,所述圆台套管的较小直径端面与所述直套管连接,所述套管的总高度等于待浇筑混凝土楼板的厚度。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现浇混凝土楼板厚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杆螺纹连接有螺母。3.一种现浇混凝土楼板厚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楼板模板和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现浇混凝土楼板厚度控制装置,所述楼板模板设置有螺纹孔,所述螺杆穿过所述套管通过所述螺纹孔螺纹连接在所述楼板模板上。4.一种现浇混凝土楼板厚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楼板模板和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现浇混凝土楼板厚度控制装置,所述楼板模板设置有通孔,所述螺杆穿过所述套管和所述通孔通过所述螺母螺纹连接在所述楼板模板上。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现浇混凝土楼板厚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现浇混凝土楼板厚度控制装置为均匀设置在所述楼板模板上的多个。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现浇混凝土楼板厚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母焊接、胶接或者嵌入连接固定在所述楼板模板的通孔处的外侧。7.一种现浇混凝土楼板厚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权利要求3所述的现浇混凝土楼板厚度控制系统,根据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跃强颜大勇房国琳张纬伦熊宇高伟赵敏杰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建工二建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