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特别涉及一种管幕通道的支撑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1、对于地下连通道管幕暗挖,现有较为普遍的支撑施工方式为:分层分段开挖完成后在设计位置安装钢支撑,往往采用逐段焊接法,待钢支撑完成后再进行下一段开挖。
2、但是,如上施工方式存在焊接工作量大、耗时较多,并且在钢支撑安装完成后位置限定,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若某位置变形量不断增大,须在该位置增加支撑或进行回顶以实现有效控制,并且管幕变形较大位置可能由于各种不利因素导致存在不确定性。
3、针对现有技术中地下通道管幕支撑施工方式存在的不足,本领域技术人员一直在寻找解决的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管幕通道的支撑系统及其施工方法,以解决现有地下通道管幕支撑施工方式存在的施工耗时耗力、钢支撑安装完成后位置限定,进而导致施工成本高、无法对管幕变形有效控制的问题。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管幕通道的支撑系统,所述管幕通道的支撑系统包括:一外圈钢围檩、至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管幕通道的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外圈钢围檩(4)、至少两个内部钢支撑(5)、与所述内部钢支撑(5)配套使用的轴力伺服接头(6)和钢垫板(7)、以及若干滑移装置,每个内部钢支撑(5)的两端分别直接和/或间接基于所述轴力伺服接头(6)和所述钢垫板(7)与所述外圈钢围檩(4)的内壁固定连接,所有滑移装置均设置于所述外圈钢围檩(4)的外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幕通道的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圈钢围檩(4)的横截面为U型外圈钢围檩时,两个内部钢支撑(5)作为两个钢角撑,每个内部钢支撑(5)的一端直接与所述外圈钢围檩(4)的内壁固定连接,另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幕通道的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外圈钢围檩(4)、至少两个内部钢支撑(5)、与所述内部钢支撑(5)配套使用的轴力伺服接头(6)和钢垫板(7)、以及若干滑移装置,每个内部钢支撑(5)的两端分别直接和/或间接基于所述轴力伺服接头(6)和所述钢垫板(7)与所述外圈钢围檩(4)的内壁固定连接,所有滑移装置均设置于所述外圈钢围檩(4)的外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幕通道的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圈钢围檩(4)的横截面为u型外圈钢围檩时,两个内部钢支撑(5)作为两个钢角撑,每个内部钢支撑(5)的一端直接与所述外圈钢围檩(4)的内壁固定连接,另一端基于所述轴力伺服接头(6)和所述钢垫板(7)间接与所述外圈钢围檩(4)的内壁固定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幕通道的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圈钢围檩(4)的横截面为两个相互平行的钢围檩时,至少两个内部钢支撑(5)横跨设置于两个平行的钢围檩的内侧,每个内部钢支撑(5)的两端均分别基于所述轴力伺服接头(6)和所述钢垫板(7)间接与所述外圈钢围檩(4)的内壁固定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伟冯,朱忠平,王竹君,卜懿凡,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建工二建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