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剪力墙与楼板混凝土置换用简易式支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311988 阅读:1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7-10 13: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剪力墙与楼板混凝土置换用简易式支撑装置,包括下横梁、位于下横梁正上方的上横梁和连接于下横梁与上横梁之间且能进行左右平移的竖向支撑立柱,下横梁和上横梁均为矩形钢管;下横梁、上横梁和竖向支撑立柱均位于同一竖直面上;竖向支撑立柱为由下立柱、位于下立柱正上方的上立柱、连接于下立柱与上立柱之间的连接套筒和带动连接套筒进行旋转的手动旋转机构组成的高度可调节立柱;上立柱顶端安装有一个卡装于上横梁上的上滑移件,下立柱底端安装有一个卡装于下横梁上的下滑移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加工制作及使用简便、使用效果好,能简便、快速对混凝土置换区域周侧混凝土楼板进行可靠支撑,并能重复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建筑施工
,尤其是涉及一种剪力墙与楼板混凝土置换用简易式支撑装置
技术介绍
高层建筑是指建筑高度大于27米的住宅和建筑高度大于24m的非单层厂房、仓库和其他民用建筑。目前,高层建筑大多采用的是框架结构和框剪结构,框剪结构也称框架剪力墙结构。框架结构是指由梁和柱以刚接或者铰接相连接构成承重体系的结构;框剪结构是在框架结构中布置一定数量的剪力墙,构成灵活自由的使用空间,满足不同建筑功能的要求,同样又有足够的剪力墙。现如今,框架结构与框剪结构已得到广泛应用。目前,在剪力墙强度不足的情况下,尤其是在楼面荷载较大时,多采用置换混凝土的方法对剪力墙与楼板进行加固。在混凝土置换前,需对剪力墙置换区域周侧的混凝土楼板进行支顶,通常采用的方法是满堂脚手架进行支撑,此方法施工流程复杂,投入成本高、不经济,且脚手架利用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剪力墙与楼板混凝土置换用简易式支撑装置,其结构简单、设计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剪力墙与楼板混凝土置换用简易式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下横梁(3)、位于下横梁(3)正上方的上横梁(2)和连接于下横梁(3)与上横梁(2)之间且能进行左右平移的竖向支撑立柱(1),所述上横梁(2)和下横梁(3)的横截面尺寸相同且二者呈对称布设,所述下横梁(3)和上横梁(2)均为矩形钢管且二者均呈水平布设,所述上横梁(2)和下横梁(3)的横截面尺寸相同;所述下横梁(3)、上横梁(2)和竖向支撑立柱(1)均位于同一竖直面上;所述竖向支撑立柱(1)为由下立柱(1‑1)、位于下立柱(1‑1)正上方的上立柱(1‑2)、连接于下立柱(1‑1)与上立柱(1‑2)之间的连接套筒(1‑3)和带动连接套筒(...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剪力墙与楼板混凝土置换用简易式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
括下横梁(3)、位于下横梁(3)正上方的上横梁(2)和连接于下横梁
(3)与上横梁(2)之间且能进行左右平移的竖向支撑立柱(1),所述
上横梁(2)和下横梁(3)的横截面尺寸相同且二者呈对称布设,所述下
横梁(3)和上横梁(2)均为矩形钢管且二者均呈水平布设,所述上横梁
(2)和下横梁(3)的横截面尺寸相同;所述下横梁(3)、上横梁(2)
和竖向支撑立柱(1)均位于同一竖直面上;
所述竖向支撑立柱(1)为由下立柱(1-1)、位于下立柱(1-1)正
上方的上立柱(1-2)、连接于下立柱(1-1)与上立柱(1-2)之间的连
接套筒(1-3)和带动连接套筒(1-3)进行旋转的手动旋转机构组成的高
度可调节立柱,所述手动旋转机构安装在连接套筒(1-3)的中部;所述
上立柱(1-2)和下立柱(1-1)均为圆形钢管且二者的外径相同,所述上
立柱(1-2)下部和下立柱(1-1)上部与连接套筒(1-3)之间均以螺纹
方式进行连接,所述连接套筒(1-3)的上部内侧为供上立柱(1-2)下部
安装的上螺纹孔且其下部内侧为供下立柱(1-1)上部安装的下螺纹孔,
所述上螺纹孔与所述下螺纹孔的螺纹方向相反,所述上螺纹孔与所述下螺
纹孔均为单线螺纹且二者的螺距相同;
所述上立柱(1-2)顶端安装有一个卡装于上横梁(2)上且能沿上横
梁(2)进行左右移动的上滑移件,所述下立柱(1-1)底端安装有一个卡
装于下横梁(3)上且能沿下横梁(3)进行左右移动的下滑移件,所述上
滑移件与所述下滑移件的结构和尺寸均相同且二者均为组装式滑移件;所
述上滑移件与上横梁(2)之间以及所述下滑移件与下横梁(3)之间均通
过定位杆(5)进行连接,所述定位杆(5)呈水平布设且其与上横梁(2)
呈垂直布设;所述组装式滑移件包括水平钢板(4-1)和两个对称安装在
水平钢板(4-1)前后两侧的侧挡板(4-2),两个所述侧挡板(4-2)与
水平钢板(4-1)之间均以铰接方式进行连接且二者中部均开有一个供定

\t位杆(5)安装的第一安装孔(6);所述上滑移件的水平钢板(4-1)固
定在上立柱(1-2)顶端,所述上滑移件的两个所述侧挡板(4-2)分别位
于上横梁(2)的前后两侧;所述下滑移件的水平钢板(4-1)固定在下立
柱(1-1)底端,所述下滑移件的两个所述侧挡板(4-2)分别位于下横梁
(3)的前后两侧;所述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鹏刚边兆伟张风亮贠作义史继创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省建筑科学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