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波-电混合加热实现玻璃陶瓷晶化的装置和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708811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30 14: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微波‑电混合加热实现玻璃陶瓷晶化的装置和方法,包括主炉体、微波加热系统、电加热系统和传送系统,本发明专利技术将升温、晶化、降温和冷却过程有机结合在一起,实现了整个晶化生产过程的自动化,该装置在整个加热过程中实现微波加热与电加热的交替进行,微波、电加热实现自动切换,微波加热处理玻璃陶瓷制品的同时,利用电加热提供一个与其同步均衡的温度氛围,整个过程没有剧烈的降温和升温过程,消除了应力,整个过程有效避免了产品开裂,能综合提高产品的品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微波-电混合加热实现玻璃陶瓷晶化的装置和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玻璃陶瓷
,特别涉及一种利用微波-电混合加热实现玻璃陶瓷进行晶化的装置和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玻璃陶瓷工业化生产得到了很大发展,但其在工业装备和产业化生产技术的研究开发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尤其是玻璃陶瓷晶化技术和设备的开发是玻璃陶瓷行业发展的难点和重点,相对玻璃陶瓷的巨大应用前景来说,我国玻璃陶瓷的工业化生产才刚刚起步,其根本原因是我国目前的研究大多侧重于实验室研究,投入较少的精力进行长期大量的工业化试验和试产,尤其在工业装备和产业化生产技术的研究开发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急待解决。由于玻璃陶瓷的晶化必须在晶化炉中平稳运行,且需保证物料热处理的温度差在一定范围内,即各温段内要控制在±10℃以内,因此对晶化炉提出了更高要求,若以天然气或煤气为燃料,一则耗能巨大,二则难以保证晶化质量。因此,急需对现有的玻璃陶瓷晶化设备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生产稳定、主要设备使用寿命长、生产效率高、晶化效果好、生产成本低的利用微波-电混合加热对玻璃陶瓷进行晶化的装置和方法。具体内容如下:一种微波-电混合加热实现玻璃陶瓷晶化的装置,该装置包括主炉体、微波加热系统、电加热系统和传送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主炉体包括依次密封对接的升温段(11)、晶化段(12)、降温段(13)和冷却段(14);在主炉体每段的内部设有炉膛(16)、在炉膛(16)的内壁设有保温层(17),在主炉体各段的顶部均设有包括微波发射系统(21)和热电偶(22)组成的微波加热系统,所述的热电偶(22)贯穿主炉体并伸入到主炉体的内部;在主炉体各段的侧面均设置有电加热系统;所述电加热系统包括固定在主炉体内壁两侧的电加热元件(34)、固定在主炉体外侧面上圆筒状的抑制波导(33)和进退执行机构(37),所述的电加热元件(34)两极的引线分别固定连接在主炉体外侧面的端头(35)上,所述进退执行机构(37)的一端设有电源线触头(36),进退执行机构(37)的另一端与直流电机(38)的输出轴同轴固定,所述的端头(35)和电源线触头(36)均沿抑制波导(33)的中心线对应设置在抑制波导(33)的内部;在主炉体的底部设有水平横向贯穿主炉体各段并从主炉体两端伸出的传送系统,所述传送系统包括若干根转动辊(52)组成的水平平行布置的辊道,在主炉体的一端设有驱动电机(54)、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同轴固定一根用于输送动力的非金属传送主轴(55);所述的非金属传送主轴(55)横向穿过主轴微波抑制装置(56),并与辊道上每根转动辊(52)的一端均通过锥齿轮或斜齿轮(57)啮合形成齿轮传动,所述的传送系统通过金属板包裹套(53)包覆住,该金属板包裹套(53)焊接在主炉体各段的侧壁上。优选的,所述主轴微波抑制装置(56)为直径2.5-5.5cm、长度为其直径5-10倍的金属圆筒;主轴微波抑制装置(56)一端焊接在主炉体上的金属板包裹套(53)上。优选的,所述电加热元件(34)为硅碳棒、硅钼棒、碳纤维加热管或电炉丝,所述的转动辊(52)为陶瓷材料。优选的,在传送系统的入口和出口位置均设置有微波抑制装置(51)。优选的,所述抑制波导(33)为一端焊接在主炉体上且直径为1.5-5.0cm、长度为其直径5-10倍的金属圆筒。优选的,所述抑制波导(33)是一种截止式衰减器,所述截止式衰减器的主体为一段处于截止状态的圆波导,圆波导的半径满足截止条件:λ>>(λC)TE11,其中λ为微波波长,λC为截止波长。优选的,所述微波发射系统(21)包括10-80个微波源;每个微波源包括输出功率为1KW-3KW、微波发射频率为2.45GHz的磁控管和对应频率的微波传输激励波导;所述电加热系统包括10-40个电加热元件(34),每个电加热元件(34)的输出功率为2-5KW。一种应用上述微波-电混合加热实现玻璃陶瓷晶化的装置的方法,具体步骤如下:①将待晶化的物料(15)通过转动辊(52)形成的辊道经入口的微波抑制装置(51)进入升温段(11),升温时先开启电加热系统进行电加热,电源线触头(36)由进退执行机构(37)推进与电加热元件引线的端头(35)接触,延迟2-10秒后通电,调节电加热元件功率为20-50KW,以每分钟1-3℃的升温速率升温至350-450℃;然后开启微波-电混合加热,即先切断电加热电源,延迟2-10秒后电源线触头(36)由进退执行机构(37)退出20-100mm;同时启动微波发射系统(21)进行微波加热,微波输出功率为10-40KW,运行2-5分钟后关闭微波加热;开启电加热,电加热的输出功率为15-35KW,运行5-15分钟后关闭电加热后开启微波加热;周而复始,循环进行;保持以每分钟1-3℃的速率升温至550-650℃;保温20-40分钟;②升温完成后转移至晶化段(12),晶化时开启微波-电混合加热,启动微波发射系统(21)进行微波加热,微波输出功率为15-35KW,运行3-6分钟后关闭微波加热;开启电加热,电加热输出功率为20-40KW,运行10-25分钟,关闭电加热后开启微波加热;周而复始,循环进行;保持以每分钟2-5℃的升温速率升温至750-850℃;保温20-40分钟;③晶化后进入降温段(13),降温时采用电加热,调节电加热输出功率为5-20KW,以每分钟1-4℃的速率降温至200-300℃;④降温后进入冷却段(14),冷却至120℃以下,所述冷却为自然冷却或鼓风冷却,最后产品经辊道通过出口的微波抑制装置(51)出炉。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1)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微波加热与电加热对玻璃陶瓷进行晶化处理,既保证了晶化过程的稳定进行,又通过微波加热的非热效应使得晶化过程更加完善,可以综合提高产品的品质。(2)本专利技术将升温、晶化、降温和冷却过程有机结合在一起,工艺简单、操作方便,实现了物料整个晶化过程生产的自动化。(3)本专利技术在微波加热处理玻璃陶瓷制品的同时,利用电加热提供一个与其同步的均衡的温度氛围,整个过程没有剧烈的降温和升温过程,消除了应力,有效避免了产品开裂。(4)本专利技术在整个加热过程中实现微波加热与电加热交替进行,可以根据所设定的工艺参数来自动调节和切换微波加热和电加热的运行时间和相应的加热功率,以保证最佳工艺的实现。附图说明图1为微波-电混合加热实现玻璃陶瓷晶化的装置的总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A方向的剖面图;图3为微波-电混合加热实现玻璃陶瓷晶化的工艺流程图。图中:11.升温段、12.晶化段、13.降温段、14.冷却段、15.待晶化的物料、16.炉膛、17.保温层;21.微波发射系统、22.热电偶、33.抑制波导、34.电加热元件、35.端头、36.电源线触头、37.进退执行机构、38.直流电机、39.继电器控制线圈;51.微波抑制装置、52.转动辊、53.金属板包裹套、54.驱动电机、55.非金属传送主轴、56.为主轴微波抑制装置、57.锥齿轮或斜齿轮。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参见图1-3,一种微波-电混合加热实现玻璃陶瓷晶化的装置,包括主炉体、微波加热系统、电加热系统和传送系统;所述主炉体包括依次密封对接的升温段(11)、晶化段(12)、降温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微波‑电混合加热实现玻璃陶瓷晶化的装置,该装置包括主炉体、微波加热系统、电加热系统和传送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主炉体包括依次密封对接的升温段(11)、晶化段(12)、降温段(13)和冷却段(14);在主炉体每段的内部设有炉膛(16)、在炉膛(16)的内壁设有保温层(17),在主炉体各段的顶部均设有包括微波发射系统(21)和热电偶(22)组成的微波加热系统,所述的热电偶(22)贯穿主炉体并伸入到主炉体的内部;在主炉体各段的侧面均设置有电加热系统;所述电加热系统包括固定在主炉体内壁两侧的电加热元件(34)、固定在主炉体外侧面上圆筒状的抑制波导(33)和进退执行机构(37),所述的电加热元件(34)两极的引线分别固定连接在主炉体外侧面的端头(35)上,所述进退执行机构(37)的一端设有电源线触头(36),进退执行机构(37)的另一端与直流电机(38)的输出轴同轴固定,所述的端头(35)和电源线触头(36)均沿抑制波导(33)的中心线对应设置在抑制波导(33)的内部;在主炉体的底部设有水平横向贯穿主炉体各段并从主炉体两端伸出的传送系统,所述传送系统包括若干根转动辊(52)组成的水平平行布置的辊道,在主炉体的一端设有驱动电机(54)、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同轴固定一根用于输送动力的非金属传送主轴(55);所述的非金属传送主轴(55)横向穿过主轴微波抑制装置(56),并与辊道上每根转动辊(52)的一端均通过锥齿轮或斜齿轮(57)啮合形成齿轮传动,所述的传送系统通过金属板包裹套(53)包覆住,该金属板包裹套(53)焊接在主炉体各段的侧壁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波-电混合加热实现玻璃陶瓷晶化的装置,该装置包括主炉体、微波加热系统、电加热系统和传送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主炉体包括依次密封对接的升温段(11)、晶化段(12)、降温段(13)和冷却段(14);在主炉体每段的内部设有炉膛(16)、在炉膛(16)的内壁设有保温层(17),在主炉体各段的顶部均设有包括微波发射系统(21)和热电偶(22)组成的微波加热系统,所述的热电偶(22)贯穿主炉体并伸入到主炉体的内部;在主炉体各段的侧面均设置有电加热系统;所述电加热系统包括固定在主炉体内壁两侧的电加热元件(34)、固定在主炉体外侧面上圆筒状的抑制波导(33)和进退执行机构(37),所述的电加热元件(34)两极的引线分别固定连接在主炉体外侧面的端头(35)上,所述进退执行机构(37)的一端设有电源线触头(36),进退执行机构(37)的另一端与直流电机(38)的输出轴同轴固定,所述的端头(35)和电源线触头(36)均沿抑制波导(33)的中心线对应设置在抑制波导(33)的内部;在主炉体的底部设有水平横向贯穿主炉体各段并从主炉体两端伸出的传送系统,所述传送系统包括若干根转动辊(52)组成的水平平行布置的辊道,在主炉体的一端设有驱动电机(54)、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同轴固定一根用于输送动力的非金属传送主轴(55);所述的非金属传送主轴(55)横向穿过主轴微波抑制装置(56),并与辊道上每根转动辊(52)的一端均通过锥齿轮或斜齿轮(57)啮合形成齿轮传动,所述的传送系统通过金属板包裹套(53)包覆住,该金属板包裹套(53)焊接在主炉体各段的侧壁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波-电混合加热实现玻璃陶瓷晶化的装置,其特征是:所述主轴微波抑制装置(56)为直径2.5-5.5cm、长度为其直径5-10倍的金属圆筒;主轴微波抑制装置(56)一端焊接在主炉体上的金属板包裹套(53)上。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波-电混合加热实现玻璃陶瓷晶化的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电加热元件(34)为硅碳棒、硅钼棒、碳纤维加热管或电炉丝,所述的转动辊(52)为陶瓷材料。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波-电混合加热实现玻璃陶瓷晶化的装置,其特征是:在传送系统的入口和出口位置均设置有微波抑制装置(5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波-电混合加热实现玻璃陶瓷晶化的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抑制波导(33)为一端焊接在主炉体上且直径为1.5-5.0cm、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保卫张雪峰贾晓林刘新保
申请(专利权)人:内蒙古科技大学郑州德朗能微波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内蒙古,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