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建筑施工的材料转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70548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30 14:1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材料技术领域,公开了用于建筑施工的材料转移装置,包括车厢和安装在车厢下面的车轮,车厢内设有多个固定机构,固定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车厢底部的第一支撑杆,第一支撑杆内开设有第一竖向通孔,第一竖向通孔内滑动连接有第二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的横截面形状为倒梯形,第二支撑杆的两侧均开设有燕尾槽,燕尾槽内滑动连接有第一电磁铁,第一电磁铁的端部伸入水平通孔,第一支撑杆上套设有第一水平板,第一支撑杆的下部设有第二水平板,第一水平板的下端面设有触发开关和控制器,第二水平板的上端面设有压块,第一水平板通过第一弹簧与第二水平板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对管材进行固定,避免管材之间相互撞击,保证管材的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建筑施工的材料转移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材料
,具体涉及用于建筑施工的材料转移装置。
技术介绍
建材是土木工程和建筑工程中使用的材料的统称,可分为结构材料、装饰材料和某些专用材料,结构材料包括木材、竹材、石材、水泥、混凝土、金属、砖瓦、陶瓷、玻璃、工程塑料、复合材料和管材等。其中,管材是建筑工程必需的材料,现在建筑施工中比较常用的是金属管材。目前,建筑施工现场上的管材经常需要进行地方转移,以便采用管材应用于建筑施工环节,现在一般是采用转移车进行搬运,将管材直接放置在转移车内,管材之间相互堆叠,由于建筑施工现场的路况不太好,转移车在搬运管材时容易出现颠簸情况,转移车内的管材相互撞击,噪音较大,且管材相互撞击容易出现掉漆、变形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意在提供用于建筑施工的材料转移装置,对管材进行固定,避免管材之间相互撞击,保证管材的质量。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用于建筑施工的材料转移装置,包括车厢和安装在车厢下面的车轮,车厢的开口朝向,车厢的一侧设有推杆,车厢内设有多个固定机构,固定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车厢底部的第一支撑杆,第一支撑杆竖向设置,第一支撑杆的直径小于管材的内径,第一支撑杆内开设有第一竖向通孔,第一竖向通孔内滑动连接有第二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的横截面形状为倒梯形,第二支撑杆的两侧均开设有燕尾槽,燕尾槽内滑动连接有第一电磁铁,第一支撑杆的两侧开设有水平通孔,第一电磁铁的端部伸入水平通孔,第一支撑杆上套设有第一水平板,第一支撑杆的下部设有第二水平板,第一水平板的下端面设有控制第一电磁铁的触发开关和控制器,第二水平板的上端面设有压块,压块与触发开关同中轴线,第一水平板通过第一弹簧与第二水平板连接,车厢内设有控制压块上下运动的驱动机构。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固定机构,通过管材自身的重力,从而推动第一水平板和第二支撑杆向下运动,由于第二支撑杆的横截面形状为倒梯形,第一电磁铁与第二支撑杆滑动连接,当第二支撑杆向下运动时,第二支撑杆将推动第一电磁铁向第一支撑杆的外侧移动,第一电磁铁与管材的侧壁相抵,同时,第一水平板下端的触发开关与压块相接触,第一电磁铁通电,第一电磁铁吸附管材内壁,对其进行固定。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该结构,可以对管材独立固定,避免管材晃动,降低了噪音,且保证了管材的质量。2、本专利技术中设置第一支撑杆的直径小于管材的直径,这样便于管材安装在第一支撑杆上,操作较方便,安装和拆卸管材较容易。进一步,驱动机构包括与第二水平板的底部滑动连接的第一滑块,第一滑块靠近第一支撑杆一侧,第二水平板上开设有第二竖向通孔,压块与第二竖向通孔的侧壁滑动连接,第一滑块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杆,第一连杆的端部铰接有第二连杆,第二连杆的端部铰接在第一滑块的侧壁中部,第一滑块靠近压块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水平设置的拉杆,拉杆的端部伸出车厢,车厢外侧设有拉杆的锁止机构。当管材转移至目的地时,可以通过手动拉动拉杆,使得压块向下运动,从而触发开关与压块分离,第一电磁铁的吸附作用消失,便于将管材拆卸下来。进一步,锁止机构包括L形杆,L形杆的一端与拉杆的侧壁可拆卸连接,L形杆的另一端与车厢的侧壁可拆卸连接,通过设置该结构,便于对拉杆进行固定和锁止。进一步,第一水平板的下端面设有第一液压缸和储油缸,第一液压缸通过第一油管与储油缸连通,第一液压缸内设有第一活塞和与第一活塞固定连接的第一液压杆,第一液压杆的端部与第一水平板的下端面连接,储油缸内设有第二活塞和与第二活塞固定连接的第二液压杆,第二液压杆的端部与第一滑块的侧壁连接。通过第一水平板向下的运动,从而将第一液压缸内的液压油推至储油箱内,当拉杆向车厢内推动时,第一滑块沿着第二水平板向储油缸方向运动,从而通过第二液压杆推动第二活塞向第一液压缸方向运动,储油箱内的液压油进入第一液压缸内,最终推动第一水平板向上运动,第一水平板运动带动第二支撑杆向上运动,第二支撑杆上的第一电磁铁向第一支撑杆内运动,管材与第一支撑杆之间的间距变大,第一水平板推动管材与第一支撑杆分离。通过设置该结构,便于将管材拆卸下来。进一步,车厢上铰接有车盖,避免灰尘落到车厢内,保证车厢内的清洁。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用于建筑施工的材料转移装置实施例的主视图;图2为图1中燕尾槽与第一电磁铁的安装配合主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车厢1、车轮2、车盖3、推杆4、第一支撑杆5、第一竖向通孔6、第二支撑杆7、燕尾槽8、第一电磁铁9、水平通孔10、第一水平板11、第二水平板12、触发开关13、压块14、第一弹簧15、第一滑块16、第二竖向通孔17、第一连杆18、第二连杆19、拉杆20、L形杆21、第一液压缸22、储油缸23、第一油管24、第一活塞25、第一液压杆26、第二活塞27、第二液压杆28。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用于建筑施工的材料转移装置,包括车厢1,车厢1的底部安装有车轮2,车厢1的开口朝上,车厢1的上部铰接有车盖3,车厢1的左侧焊接有推杆4。车厢1内设有多个固定机构,固定机构包括第一支撑杆5,第一支撑杆5焊接在车厢1的底部,第一支撑杆5竖向设置,第一支撑杆5的直径小于管材的内径,第一支撑杆5横截面面积为圆形,管材与第一支撑杆5的形状相同。第一支撑杆5内开设有第一竖向通孔6,第一竖向通孔6内设有第二支撑杆7,第二支撑杆7的横截面面积为倒梯形,第二支撑杆7的上端两侧焊接有第二滑块,第一支撑杆5的内侧设有第二滑槽,第二滑块沿着第二滑槽竖向滑动。第二支撑杆7的两侧均开设有燕尾槽8,燕尾槽8内滑动连接有第一电磁铁9,第一支撑杆5的两侧开设有水平通孔10,第一电磁铁9的端部伸入水平通孔10内。第一支撑杆5上套设有第一水平板11,第二支撑杆7的右侧焊接有固定杆29,第一支撑杆5的侧壁开设有竖向通槽,固定杆29的右端伸出竖向通槽,且第二支撑杆7与第一水平板11通过固定杆29连接,第一支撑杆5的下部焊接有第二水平板12,第一水平板11的下端面设有控制第一电磁铁9的触发开关13和控制器,控制器的型号为UNO-2172-C22E,第二水平板12的上端面设有压块14,压块14与触发开关13同中轴线,第一水平板11通过第一弹簧15与第二水平板12连接。车厢1内设有驱动机构,驱动机构包括第一滑块16,第一滑块16设置在压块14的右侧,第二水平板12的下端面开设有第一滑槽,第一滑块16沿着第一滑槽水平滑动,第二水平板12上开设有第二竖向通孔17,第二竖向通孔17的两侧开设有第三滑槽,压块14的两侧沿着第三滑槽滑动。第一滑块16的下端焊接有第一连杆18,第一连杆18的端部铰接有第二连杆19,第二连杆19的端部铰接在第一滑块16的左侧中部,第一滑块16的左侧焊接有拉杆20,拉杆20水平设置,拉杆20的左端伸出车厢1,车厢1的外侧设有拉杆20的锁止机构。拉杆20的锁止机构包括L形杆21,L形杆21的一端与拉杆20的侧壁卡接,L形杆21的另一端与车厢1的侧壁卡接。第一水平板11的右侧下端面设有第一液压缸22和储油缸23,储油缸23位于第一液压缸22的左侧,第一液压缸22通过第一油管24与储油缸23连通,第一液压缸22内设有第一活塞25和第一液压杆26,第一液压杆26与第一活塞25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用于建筑施工的材料转移装置,包括车厢和安装在车厢下面的车轮,车厢的开口朝上,车厢的一侧设有推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厢内设有多个固定机构,固定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车厢底部的第一支撑杆,第一支撑杆竖向设置,第一支撑杆的直径小于管材的内径,第一支撑杆内开设有第一竖向通孔,第一竖向通孔内滑动连接有第二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的纵截面形状为倒梯形,第二支撑杆的两侧均开设有燕尾槽,燕尾槽内滑动连接有第一电磁铁,第一支撑杆的两侧开设有水平通孔,第一电磁铁的端部伸入水平通孔,第一支撑杆上套设有第一水平板,第一支撑杆的下部设有第二水平板,第一水平板的下端面设有控制第一电磁铁的触发开关和控制器,第二水平板的上端面设有能够与触发开关相抵的压块,第一水平板通过第一弹簧与第二水平板连接,所述车厢内设有控制压块上下运动的驱动机构。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建筑施工的材料转移装置,包括车厢和安装在车厢下面的车轮,车厢的开口朝上,车厢的一侧设有推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厢内设有多个固定机构,固定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车厢底部的第一支撑杆,第一支撑杆竖向设置,第一支撑杆的直径小于管材的内径,第一支撑杆内开设有第一竖向通孔,第一竖向通孔内滑动连接有第二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的纵截面形状为倒梯形,第二支撑杆的两侧均开设有燕尾槽,燕尾槽内滑动连接有第一电磁铁,第一支撑杆的两侧开设有水平通孔,第一电磁铁的端部伸入水平通孔,第一支撑杆上套设有第一水平板,第一支撑杆的下部设有第二水平板,第一水平板的下端面设有控制第一电磁铁的触发开关和控制器,第二水平板的上端面设有能够与触发开关相抵的压块,第一水平板通过第一弹簧与第二水平板连接,所述车厢内设有控制压块上下运动的驱动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建筑施工的材料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与第二水平板的底部滑动连接的第一滑块,第一滑块靠近第一支撑杆一侧,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红立邹娟娟党军亮谢祥文周新陈洪正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