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提高车辆乘坐舒适性的动力总成悬置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704978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30 14: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具有提高车辆乘坐舒适性的动力总成悬置结构。包括变速箱、发动机,所述变速箱和所述发动机连接,所述变速箱和所述发动机连接端设置有飞轮壳,所述变速箱两侧的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且靠近变速箱质心位置处分别设置有后悬置软垫,所述后悬置软垫上端分别水平设置有一根后悬缸体支架,所述后悬缸体支架一端与变速箱输出端上端固定连接,所述后悬缸体支架另一端与发动机飞轮壳上侧固定连接;所述发动机一端设置有皮带轮,所述皮带轮下端两侧对称设置有两个前悬缸体支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选择经典的四点悬置结构降低了整个动力总成的运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提高车辆乘坐舒适性的动力总成悬置结构
本技术涉及汽车制造
,尤其涉及具有提高车辆乘坐舒适性的动力总成悬置结构。
技术介绍
客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是指动力总成与车间之间的弹性连接系统,主要作用是支撑动力总成、减少动总的震动对整车的影响、限制动总的抖动量,把动力总成传递到车架的振动减小到最低限度,以提高乘坐舒适性。随着人们对车辆乘坐舒适性要求的提高,虽然各整车厂对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研究也越来越深,但在客车搭载平衡性较差的四缸发动机时,悬置布置方式依然起不到很好的隔振效果,很容易产生共振现象,严重影响客车的乘坐舒适性。为了改善四缸发动机悬置系统的隔振效果,提高车辆乘坐舒适性,本技术设计了一种能够控制激励源(动力总成)振动向车架传递以提高车辆乘坐舒适性的动力总成悬置系统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适应现实需要,提供具有提高车辆乘坐舒适性的动力总成悬置结构。为了实现本技术的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具有提高车辆乘坐舒适性的动力总成悬置结构,包括变速箱、发动机,所述变速箱和所述发动机连接,所述变速箱和所述发动机连接端设置有飞轮壳,所述变速箱两侧的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且靠近变速箱质心位置处分别设置有后悬置软垫,所述后悬置软垫上端分别水平设置有一根后悬缸体支架,所述后悬缸体支架一端与变速箱输出端上端固定连接,所述后悬缸体支架另一端与发动机飞轮壳上侧固定连接;所述发动机一端设置有皮带轮,所述皮带轮下端两侧对称设置有两个前悬缸体支架。所述前悬缸体支架呈“V”形,所述前悬缸体支架安装在发动机前端面下端两侧,所述前悬缸体支架与发动机之间设置有前悬隔振软垫。所述变速箱上端设置有变速箱尾托架,所述后悬缸体支架截面呈“L”形,所述后悬缸体支架底部的支架面与后悬置软垫上端固定连接,两侧的所述悬缸体支架侧壁之间分别通过螺栓与变速箱尾托架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通过选择经典的四点悬置结构降低了整个动力总成的运动。本技术通过选择两点V型前悬置结构并选用柔软的前悬软垫获得了良好的动力总成横摇运动隔振效果。有效的降低了发动机缸体后端面的弯矩,免去了使用输出端的变速箱体辅助支撑的必要;同时这种后悬置布置方式对整个动力总成的支撑作用更加稳定,巧妙的避开了动力总成的激振频率,避免了共振的发生,提高了动力总成横摇运动隔振效果,从而提高车辆乘坐舒适性。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案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前悬置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后悬置结构示意图。其中,1变速箱,101输出端,102变速箱质心,103输入端,2发动机,201皮带轮,3飞轮壳,4后悬缸体支架,5前悬缸体支架,6后悬置软垫,7变速箱尾托架,8前悬隔振软垫。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参见图1-4。本技术公开了具有提高车辆乘坐舒适性的动力总成悬置结构,包括变速箱1、发动机2,所述变速箱1和所述发动机2连接,所述变速箱1和所述发动机2连接端设置有飞轮壳3,所述变速箱1两侧的输入端103与输出端101之间且靠近变速箱质心102位置处分别设置有后悬置软垫6,所述后悬置软垫6上端分别水平设置有一根后悬缸体支架4,所述后悬缸体支架4一端与变速箱输出端101上端固定连接,所述后悬缸体支4架另一端与发动机飞轮壳3上侧固定连接;所述发动机2一端设置有皮带轮201,所述皮带轮201下端两侧对称设置有两个前悬缸体支架5。所述前悬缸体支架5呈“V”形,所述前悬缸体支架5安装在发动机2前端面下端两侧,所述前悬缸体支架5与发动机2之间设置有前悬隔振软垫8。选择两点V型前悬置结构并选用柔软的前悬软垫获得了良好的动力总成横摇运动隔振效果。所述变速箱1上端设置有变速箱尾托架7,所述后悬缸体支架4截面呈“L”形,所述后悬缸体支架4底部的支架面与后悬置软垫6上端固定连接,两侧的所述悬缸体支架4侧壁之间分别通过螺栓与变速箱尾托架7连接。将后悬缸体支架4布置在输入端103与输出端101之间且靠近变速箱质心102位置处,有效的降低了发动机缸体后端面的弯矩,免去了使用输入端103辅助支撑的必要;同时这种后悬置布置方式对整个动力总成的支撑作用更加稳定,巧妙的避开了动力总成的激振频率,避免了共振的发生,提高了动力总成横摇运动隔振效果,从而提高车辆乘坐舒适性。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具有提高车辆乘坐舒适性的动力总成悬置结构,包括变速箱(1)、发动机(2,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速箱(1)和所述发动机(2)连接,所述变速箱(1)和所述发动机(2)连接端设置有飞轮壳(3),所述变速箱(1)两侧的输入端(103)与输出端(101)之间且靠近变速箱质心(102)位置处分别设置有后悬置软垫(6),所述后悬置软垫(6)上端分别水平设置有一根后悬缸体支架(4),所述后悬缸体支架(4)一端与变速箱输出端(101)上端固定连接,所述后悬缸体支架(4)另一端与发动机飞轮壳(3)上侧固定连接;所述发动机(2)一端设置有皮带轮(201),所述皮带轮(201)下端两侧对称设置有两个前悬缸体支架(5)。

【技术特征摘要】
1.具有提高车辆乘坐舒适性的动力总成悬置结构,包括变速箱(1)、发动机(2,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速箱(1)和所述发动机(2)连接,所述变速箱(1)和所述发动机(2)连接端设置有飞轮壳(3),所述变速箱(1)两侧的输入端(103)与输出端(101)之间且靠近变速箱质心(102)位置处分别设置有后悬置软垫(6),所述后悬置软垫(6)上端分别水平设置有一根后悬缸体支架(4),所述后悬缸体支架(4)一端与变速箱输出端(101)上端固定连接,所述后悬缸体支架(4)另一端与发动机飞轮壳(3)上侧固定连接;所述发动机(2)一端设置有皮带轮(201),所述皮带轮(201)下端两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接银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凯马百路佳客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