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扶手和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704746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30 14:00
本公开涉及一种车辆扶手和车辆,所述车辆包括车身钣金和位于乘坐空间内的内饰件,车身钣金和内饰件之间形成有空腔,车辆扶手包括用于安装到车身钣金上的安装部以及可移动地设置在安装部上的扶手本体,以在预设外力作用下扶手本体的至少一部分能够向空腔内缩回。在车辆扶手受到因冲击预设外力作用下,扶手本体的至少一部向车身钣金和内饰件所形成的空腔内移动,从而能够起到溃缩功能而吸收一定的冲击力,有效降低乘坐人员因磕碰到扶手本体而造成伤害的概率,同时还能够通过人为操作向车辆扶手施加预设外力,使得扶手本体露出于内饰件预设长度,从而便于乘坐人员根据实际需要来抓取扶手本体的扶手部而提供支撑,起到提高乘坐安全性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扶手和车辆
本公开涉及车辆零部件
,具体地,涉及一种车辆扶手和车辆。
技术介绍
通常例如A柱装饰板、顶棚结构等车辆装饰件上设置有安装扶手以用于为乘坐人员提供着力点而方便上下车或者在车辆行驶过程中通过手持安装扶手来减少乘坐人员的晃动。而现有安全扶手在车内所占安装空间较大且容易对乘坐人员产生因碰撞导致的伤害,降低了车辆安全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提高乘坐安全性的车辆扶手和车辆。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车辆扶手,所述车辆包括车身钣金和位于乘坐空间内的内饰件,所述车身钣金和内饰件之间形成有空腔,其中,所述车辆扶手包括用于安装到车身钣金上的安装部以及可移动地设置在该安装部上的扶手本体,以在预设外力作用下所述扶手本体的至少一部分能够向所述空腔内缩回。可选地,所述安装部形成为安装板,所述扶手本体包括扶手部和设置在所述扶手部上的杆部,所述杆部沿自身延伸方向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安装板上。可选地,所述杆部包括设置在所述扶手部两端且相互平行的第一杆部和第二杆部,所述第一杆部和所述安装板对应于所述第一杆部的位置中的一者上,沿所述延伸方向形成有导向槽,另一者上形成有用于可移动地插入到所述导向槽内的导向凸起。可选地,所述导向槽形成在所述第一杆部上且所述导向槽沿所述延伸方向延伸至所述第一杆部的端部以在该端部形成有第一开口,所述导向凸起形成在所述安装板对应于导向槽的位置上,且所述导向凸起的延伸长度小于所述导向槽的延伸长度。可选地,所述第二杆部上形成有沿所述延伸方向延伸且贯通所述第二杆部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的容纳槽,在该容纳槽内设置有用于提供始终驱使所述杆部回复到未受外力作用时所处的初始位置的弹性件。可选地,所述容纳槽沿所述延伸方向延伸至所述第二杆部的端部以在该端部形成有第二开口,所述安装板对应于所述第二杆部的位置上突出设置有能够贯通所述容纳槽的导向凸台。可选地,所述容纳槽靠近所述第二开口的位置形成有扩径的限位槽,该限位槽内可拆卸地设置有限位凸起,所述弹性件为螺旋弹簧且位于所述导向凸台和所述限位凸起之间的位置。可选地,所述车辆扶手还包括与所述安装板配合以形成容纳空间的扶手盖,所述扶手本体的至少一部分容纳在所述容纳空间内且所述扶手本体能够相对于所述扶手盖伸缩。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车身钣金、位于乘坐空间内的内饰件以及如上所述的车辆扶手。可选地,所述内饰件为A柱上护板,所述车身钣金为A柱所述安装部安装到所述A柱上,所述A柱上护板上形成有用于使所述扶手本体伸出的通孔,所述扶手本体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通孔外侧的所述空腔内。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即,通过在车辆扶手的安装部上设置能够移动的扶手本体,从而在利用安装部将车辆扶手安装到车辆时,在车辆扶手受到因冲击预设外力作用下,扶手本体的至少一部向车身钣金和内饰件所形成的空腔内移动,从而能够起到溃缩功能而吸收一定的冲击力,有效降低乘坐人员因磕碰到扶手本体而造成伤害的概率,同时还能够通过人为操作向车辆扶手施加预设外力,使得扶手本体露出于内饰件预设长度,从而便于乘坐人员根据实际需要来抓取扶手本体的扶手部而提供支撑,由此起到提高乘坐安全性的效果。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根据本公开具体实施方式的车辆扶手的立体示意图一,其中为了清楚显示扶手本体与安装板的配合结构,省略了扶手盖的结构;图2为根据本公开具体实施方式的车辆扶手的立体示意图二,其中为了清楚显示车辆扶手的内部结构,对车辆扶手的结构进行了局部剖视;图3为根据本公开具体实施方式的车辆扶手中的安装板的结构图;图4为根据本公开具体实施方式的车辆扶手中的扶手本体的结构图;图5为根据本公开具体实施方式的车辆扶手中的扶手盖的结构图。附图标记说明1安装板2扶手本体3扶手盖4导向槽5导向凸起6容纳槽7导向凸台8限位凸起9弹性件11安装孔21杆部22扶手部31前侧壁32开口33贯通孔34后侧壁41第一开口61第二开口62限位槽211第一杆部212第二杆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在本公开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通常是指相应部件的“上、下”,例如,第二杆部的上表面和下表面是指垂直于所述第二杆部的延伸方向的方向上的第二杆部的上侧表面和下侧表面。使用的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车辆的“内、外”。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车辆扶手,所述车辆包括车身钣金和位于乘坐空间内的内饰件,所述车身钣金和内饰件之间形成有空腔,其中,所述车辆扶手包括用于安装到车身钣金上的安装部以及可移动地设置在该安装部上的扶手本体2,以在预设外力作用下所述扶手本体2的至少一部分能够向所述空腔内缩回。在此,在将车辆扶手安装到车辆的情况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计扶手本体2的适用环境,例如可以作为车辆A柱扶手、车辆顶棚扶手等,此外,在扶手本体2的安装方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来布置,例如扶手本体2可以设置为如下结构,即在未受外力作用下所处的初始位置,扶手本体2可以布置成部分露出于空腔外(例如,可以布置成将扶手本体的扶手部露出于乘坐空间内),又或者可以将扶手部22布置成隐藏到所述空腔内,在此也可以通过用于驱动扶手本体2伸出或缩回的按钮来调节扶手本体2是否露出于车辆乘坐空间。另外,上述中提及的预设外力大小需要满足在乘坐人员执行误操作的情况下扶手本体2不会相对于内饰件伸缩而能够实现为乘坐人员提供可靠支撑力的作用,且同时满足在乘坐人员因冲击而以预设冲击力磕碰到扶手本体2的情况下,所述扶手本体2能够及时地实现溃缩而实现避免对乘坐人员造成伤害的可靠安全性。如上所述,通过在车辆扶手的安装部上设置能够移动的扶手本体2,从而在利用安装部将车辆扶手安装到车辆的情况下,在车辆扶手受到因冲击预设外力作用下,扶手本体2的至少一部向车身钣金和内饰件所形成的空腔内移动,从而能够起到溃缩功能而吸收一定的冲击力,有效降低乘坐人员因磕碰到扶手本体2而造成伤害的概率,同时还能够通过人为操作向车辆扶手施加预设外力,使得扶手本体2露出于内饰件预设长度,从而便于乘坐人员根据实际需要来抓取扶手本体2的扶手部而提供支撑,由此起到提高乘坐安全性的效果。如图1和图4所示,可选地,所述安装部形成为安装板1,所述扶手本体2包括扶手部22和设置在所述扶手部22上的杆部21,所述杆部21沿自身延伸方向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安装板1上。其中,对于扶手本体2的杆部21与安装板1的配合结构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来合理地布置,只要能够实现扶手本体2在安装板1上的移动而实现扶手本体2特别是扶手部22相对于内饰件的伸出或缩回的功能即可。通过设置如上所述的安装板1的结构而能够可靠地实现扶手本体2的伸缩动作。在此可选地,可以将扶手本体2设置为能够在安装板1上沿所述延伸方向调整位置,从而能够根据不同乘坐人员的使用需求来使得扶手本体2伸出至合适位置。在此,扶手本体2和安装板1的配合方式可以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扶手,所述车辆包括车身钣金和位于乘坐空间内的内饰件,所述车身钣金和内饰件之间形成有空腔,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扶手包括用于安装到车身钣金上的安装部以及可移动地设置在该安装部上的扶手本体(2),以在预设外力作用下所述扶手本体(2)的至少一部分能够向所述空腔内缩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扶手,所述车辆包括车身钣金和位于乘坐空间内的内饰件,所述车身钣金和内饰件之间形成有空腔,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扶手包括用于安装到车身钣金上的安装部以及可移动地设置在该安装部上的扶手本体(2),以在预设外力作用下所述扶手本体(2)的至少一部分能够向所述空腔内缩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扶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形成为安装板(1),所述扶手本体(2)包括扶手部(22)和设置在所述扶手部(22)上的杆部(21),所述杆部(21)沿自身延伸方向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安装板(1)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扶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杆部(21)包括设置在所述扶手部(22)两端且相互平行的第一杆部(211)和第二杆部(212),所述第一杆部(211)和所述安装板(1)对应于所述第一杆部(211)的位置中的一者上,沿所述延伸方向形成有导向槽(4),另一者上形成有用于可移动地插入到所述导向槽(4)内的导向凸起(5)。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扶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槽(4)形成在所述第一杆部(211)上且所述导向槽(4)沿所述延伸方向延伸至所述第一杆部(211)的端部以在该端部形成有第一开口(41),所述导向凸起(5)形成在所述安装板(1)对应于导向槽(4)的位置上,且所述导向凸起(5)的延伸长度小于所述导向槽(4)的延伸长度。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扶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杆部(212)上形成有沿所述延伸方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国文陈世栋何蛟
申请(专利权)人: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