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700489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30 12: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压合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能够一次性压合工件翘角的压合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压合装置包括:上板,其中间处横向设置有固定块,固定块的两端均有超出上板边缘的延伸部,固定块上开设有若干个镂空槽,各镂空槽中均连接有冲压件;固定块的下方设置有压块,压块上开设有若干与固定块上镂空槽位置相对应且可以容纳冲压件穿过的孔;上板与冲压设备连接;气缸,其伸缩端连接在固定块的延伸部上,其复位时气缸通过固定块带动冲压件一起向下运动;下板,其与上板位置相对应,其中间处为工件放置区域;延时装置,其与冲压设备信号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压合装置能够一次性压合工件翘角,不需要两次取放工件,提升了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压合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压合设备
,具体是涉及一种能够一次性压合工件翘角的压合装置。
技术介绍
在生产过程中,有时要对工件上的翘角进行冲压处理。当工件的翘角角度较小时,可以一次压合完成。但是,当所述工件的翘角角度为直角或者接近直角时,压合就不能一次压合完成。如图1及图2所示,图1绘示为工件的示意图;图2绘示为工件翘角部分的放大示意图。从图2可以看到,翘角11呈直角时,从上至下直接压合比较困难。这时就需要采用二次冲压的方式进行压合,但是需要两次取放工件,浪费工时;而且有时工件在冲压之前已经做了喷漆处理,取放工件的过程中还容易发生工件刮蹭,对工件造成损伤。有鉴于此,实有必要开发一种压合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压合装置。该压合装置可将工件上的较大翘角一次压合完成。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所述压合装置包括:上板,其中间处横向设置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两端均有超出上板边缘的延伸部,所述固定块上开设有若干个镂空槽,各所述镂空槽中均连接有冲压件;所述固定块的下方设置有压块,所述压块上开设有若干与所述固定块上所述镂空槽位置相对应且可以容纳所述冲压件穿过的孔;所述上板还与冲压设备相连接;气缸,其伸缩端连接在所述固定块的延伸部上,所述气缸处于伸缩端伸出的状态,当其复位时,所述气缸通过所述固定块带动所述冲压件一起向下运动;下板,其与所述上板的位置相对应,其正中间处为所述工件放置区域;延时装置,其与所述冲压设备信号连接。较佳的,所述固定板的四角处设置有导柱;所述下板的四角处设置有与所述固定板上的导柱相对应的导套。较佳的,所述上板与所述压块之间还设置有第一垫板。较佳的,所述压块四周还对称设置有压紧件,当所述上板向下运动时,所述压紧件将所述工件压紧。较佳的,所述下板还内嵌有电加热棒。较佳的,所述冲压件的数量可以根据需要压合翘角的数量增加或减少。较佳的,所述下板的放置工件区域周围还设置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能够围绕并卡住工件。较佳的,所述下板的下方还设置有第二垫板,所述第二垫板的下方还垫放有若干个隔热块。较佳的,所述上板上还设置有限位柱。较佳的,所述气缸、延时装置及冲压设备均与电器信号箱信号连接。相较于现有技术,采用本专利技术压合装置时,所述压块先将翘角打斜,然后所述气缸带动所述冲压件将翘角压平,由此解决了较大翘角不能一次性压平的问题,而且防止产品因多次放置容易损伤的情况出现。由此节约了工时,提高了效率。【附图说明】图1绘示为工件示意图。图2绘示为工件翘角部分压平前的放大示意图。图3绘示为本专利技术的压合装置于一较佳实施例的第一工作状态结构示意图。图4绘示为本专利技术的压合装置于一较佳实施例的第二工作状态结构示意图。图5绘示为本专利技术的压合装置于一较佳实施例的第三工作状态结构示意图。图6绘示为本专利技术的压合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7绘示为本专利技术的压合装置的部分结构分解示意图。图8绘示为工件翘角部分压平后的放大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3、图6及图7所示,图3绘示为本专利技术的压合装置于一较佳实施例的第一工作状态结构示意图;图6绘示为本专利技术的压合装置的部分结构图;图7绘示为本专利技术的压合装置的部分结构分解示意图。上板101,其中间处横向设置有固定块102,固定块102的两端均有超出上板101边缘的延伸部,固定块102上开设有若干个镂空槽,各所述镂空槽中均连接有冲压件103;固定块102的下方设置有压块104,压块104上开设有若干与固定块102上所述镂空槽位置相对应且可以容纳冲压件103穿过的孔,冲压件103穿设在上述孔中;上板101还与冲压设备(图未示)相连接;气缸105,其伸缩端连接在固定块102的延伸部上,气缸105处于伸缩端伸出的状态;当气缸105复位时,通过固定块102带动冲压件105一起向下运动;下板106,其与上板101的位置相对应,其正中间处为工件10放置区域;延时装置(图未示),其与所述冲压设备信号连接。压块104将工件10翘角打斜时,所述延时装置使气缸105延时复位。较佳的,上板101的四角处设置有导柱107;下板106的四角处设置有与上板101上的导柱107相对应的导套108。较佳的,上板101与压块104之间还设置有第一垫板109。较佳的,压块104的四周还对称设置有压紧件110,当上板101向下运动时,压紧件110将工件10压紧。较佳的,下板106还内嵌有电加热棒111,在冲压开始前对下板106进行加热。较佳的,冲压件105的数量可根据需要压合翘角的数量增加或减少。具体为可以在固定块102及压块104上根据需要压合翘角的位置及数量进行加工出相对应的镂空槽和孔,由此增减冲压件105的数量。较佳的,下板106的放置工件区域周围还设置有限位块112,限位块112能够围绕并卡住工件。较佳的,下板106的下方还设置有第二垫板113,第二垫板113的下方还垫放着若干个隔热块114。防止下板106的温度过高损伤与下板106直接接触的所述冲压设备。较佳的,上板101上还设置有限位柱115。限位柱115控制上板101与下板106之间的距离,防止上板101下降速度过快压坏工件10。较佳的,气缸105、延时装置及冲压设备均与电器信号箱(图未示)信号连接。下面就本专利技术的压合装置给出一较佳实施例。请参阅图3至图5并结合图2、图8所示,其中图2绘示为工件翘角部分压平前的放大示意图,图3至图5绘示为本专利技术的压合装置于一较佳实施例的第一至第三工作状态结构示意图,图8绘示为工件翘角部分压平后的放大示意图。其中,工件10为电子产品的平板外壳,该外壳为镁合金件,上面具有若干铝件材质的翘角11,翘角11与所述镁合金件平面之间呈直角。将工件10摆放至下板109的指定放置区域,限位块112把工件10卡住。电加热棒111对下板109进行加热,直至达到预设温度。上板101带动压块104向下运动,使导柱107插入导套108中,直至限位柱115与下板109相接触,压紧件106将工件10固定住。压块104将翘角11打斜,此时翘角11与平面之间呈锐角。在延时装置进行延时之后,其传递信号给电器信号箱,电器信号箱控制气缸105复位。气缸105的伸缩端通过固定块102带动冲压件105一起向下运动,冲压件105将与平面之间呈锐角的翘角11完全压平。如此将铝材质的翘角11压平在镁合金件上。待上板101升起以后,可以将压合完成后的工件10取出。需要指出的是,本专利技术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基于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对上述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都落入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冲压工件翘角的压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板,其中间处横向设置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两端均有超出上板边缘的延伸部,所述固定块上开设有若干个镂空槽,各所述镂空槽中均连接有冲压件;所述固定块的下方设置有压块,所述压块上开设有若干与所述固定块上所述镂空槽位置相对应且可以容纳所述冲压件穿过的孔;所述上板还与冲压设备相连接;气缸,其伸缩端连接在所述固定块的延伸部上,所述气缸处于伸缩端伸出的状态,当其复位时,所述气缸通过所述固定块带动所述冲压件一起向下运动;下板,其与所述上板的位置相对应,其正中间处为所述工件放置区域;延时装置,其与所述冲压设备信号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冲压工件翘角的压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板,其中间处横向设置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两端均有超出上板边缘的延伸部,所述固定块上开设有若干个镂空槽,各所述镂空槽中均连接有冲压件;所述固定块的下方设置有压块,所述压块上开设有若干与所述固定块上所述镂空槽位置相对应且可以容纳所述冲压件穿过的孔;所述上板还与冲压设备相连接;气缸,其伸缩端连接在所述固定块的延伸部上,所述气缸处于伸缩端伸出的状态,当其复位时,所述气缸通过所述固定块带动所述冲压件一起向下运动;下板,其与所述上板的位置相对应,其正中间处为所述工件放置区域;延时装置,其与所述冲压设备信号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的四角处设置有导柱;所述下板的四角处设置有与所述固定板上的导柱相对应的导套。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强何聪周运国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汉鼎精密金属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