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辊式喂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697884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30 11: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对辊式喂料装置,包括壳体,壳体的顶部设有进料斗,底部连接有出料管,壳体内设有相对设置的第一辊体和第二辊体,第一辊体和第二辊体之间的间距为40‑60mm,进料斗位于第一辊体和第二辊体之间的正上方位置处,出料管位于第一辊体和第二辊体之间的正下方位置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原有的分格式给料机进行了改造,采用了对辊结构的喂料装置,块状固体物料进入后,落入第一辊体和第二辊体之间,第一辊体和第二辊体相对转动,对落下的固体物料进行破碎,破碎后的物料通过出料管出料,进入后续工序,破碎后的小块物料利于后续生产,保证了产品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对辊式喂料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对辊式喂料装置。
技术介绍
在阻燃新材料的生产过程中,会使用到用于块状固体物料的给料装置,目前通常采用的是分格式的给料机,进行给料,在给料过程中,由于部分块状固体物料体积较大,可能会影响后续工序的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以上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解决了上述问题的,可以在喂料过程中对块状固体物料进行破碎,便于了后续生产的对辊式喂料装置。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对辊式喂料装置包括壳体,壳体的顶部设有进料斗,底部连接有出料管,壳体内设有相对设置的第一辊体和第二辊体,第一辊体和第二辊体之间的间距为40-60mm,进料斗位于第一辊体和第二辊体之间的正上方位置处,出料管位于第一辊体和第二辊体之间的正下方位置处。所述的壳体的两侧为半球形式结构,壳体的底部为倒漏斗式结构。所述的第一辊体和第二辊体的外表面上均设置有一圈挡板,挡板的数量为10-12个,挡板的高度为10-15mm。可以进一步提高对块状固体物料的破碎效果。使用原理为:使用时,块状固体物料从进料斗加入,块状固体物料进入壳体后,落入第一辊体和第二辊体之间,第一辊体和第二辊体相对转动,对落下的固体物料进行破碎,破碎后的物料通过出料管出料,进入后续工序。本技术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将原有的分格式给料机进行了改造,采用了对辊结构的喂料装置,块状固体物料进入后,落入第一辊体和第二辊体之间,第一辊体和第二辊体相对转动,对落下的固体物料进行破碎,破碎后的物料通过出料管出料,进入后续工序,破碎后的小块物料利于后续生产,保证了产品质量。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壳体;2、进料斗;3、出料管;4、第一辊体;5、第二辊体;6、挡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做进一步描述:如图1所示,对辊式喂料装置包括壳体1,壳体1的顶部设有进料斗2,底部连接有出料管3,壳体1内设有相对设置的第一辊体4和第二辊体5,第一辊体4和第二辊体5之间的间距为50mm,进料斗2位于第一辊体4和第二辊体5之间的正上方位置处,出料管3位于第一辊体4和第二辊体5之间的正下方位置处。壳体1的两侧为半球形式结构,壳体1的底部为倒漏斗式结构。第一辊体4和第二辊体5的外表面上均设置有一圈挡板6,挡板6的数量为12个,挡板6的高度为12mm。使用原理为:使用时,块状固体物料从进料斗2加入,块状固体物料进入壳体1后,落入第一辊体4和第二辊体5之间,第一辊体4和第二辊体5相对转动,对落下的固体物料进行破碎,破碎后的物料通过出料管3出料,进入后续工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对辊式喂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壳体(1)的顶部设有进料斗(2),底部连接有出料管(3),壳体(1)内设有相对设置的第一辊体(4)和第二辊体(5),第一辊体(4)和第二辊体(5)之间的间距为40‑60mm,进料斗(2)位于第一辊体(4)和第二辊体(5)之间的正上方位置处,出料管(3)位于第一辊体(4)和第二辊体(5)之间的正下方位置处,壳体(1)的两侧为半球形式结构,壳体(1)的底部为倒漏斗式结构,第一辊体(4)和第二辊体(5)的外表面上均设置有一圈挡板(6),挡板(6)的数量为10‑12个,挡板(6)的高度为10‑15m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对辊式喂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壳体(1)的顶部设有进料斗(2),底部连接有出料管(3),壳体(1)内设有相对设置的第一辊体(4)和第二辊体(5),第一辊体(4)和第二辊体(5)之间的间距为40-60mm,进料斗(2)位于第一辊体(4)和第二辊体(5)之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郝亚明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中顺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