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通信装置以及无线通信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687762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27 20: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无线通信装置以及无线通信方法,实现进行Full Duplex通信的系统中的吞吐量的改善。作为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装置具备:接收部,其在规定的频带中接收第1帧;以及发送部,其与所述第1帧的接收同时地,在所述规定的频带中发送第2帧,所述发送部基于从所述第1帧的发送源装置向所述第2帧的发送目的地装置的干扰量,利用与在所述发送目的地装置中接收所述第2帧所需的接收品质相应的发送电力,发送所述第2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无线通信装置以及无线通信方法本申请以日本专利申请2017-179544(申请日:09/19/2017)作为基础,基于该申请享受优先权。本申请通过参照该申请,包括该申请的全部内容。
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涉及一种无线通信装置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技术介绍
在IEEE802.11ax的下一代标准中,作为在存在大量终端的环境中提高系统吞吐量的技术,研究了1个终端在同一频带中同时进行发送和接收的全双工(FullDuplex)通信的技术。作为在实现FullDuplex通信上产生的问题之一,存在终端间干扰的问题。终端间干扰是指进行上行链路发送的终端的发送信号对进行下行链路接收的终端造成的干扰。例如,能够想到某个终端将信号上行链路发送到访问接入点、同时访问接入点在相同的频带中将信号进行下行链路发送到其他终端的情况。在某个终端上行链路发送到访问接入点的信号到达其他终端的情况下,由于该信号,对在其他终端从访问接入点进行下行链路接收的信号造成干扰(终端间干扰)。该干扰成为主要原因,其他终端有可能无法正确地接收下行链路信号。这样,终端间干扰在实现FullDuplex通信上,成为系统的吞吐量降低的原因。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改善进行FullDuplex通信的系统中的吞吐量。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装置具备:接收部,其在规定的频带中接收第1帧;以及发送部,其与所述第1帧的接收同时地,在所述规定的频带中发送第2帧,所述发送部基于从所述第1帧的发送源装置向所述第2帧的发送目的地装置的干扰量,利用与在所述发送目的地装置中接收所述第2帧所需的接收品质相应的发送电力,发送所述第2帧。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的图。图2是FullDuplex通信的终端间干扰的说明图。图3是FullDuplex通信的终端间干扰的说明图。图4是表示物理包的概略构成例的图。图5是表示MAC帧的基本的格式例的图。图6是第1实施方式的访问接入点处的无线通信装置的功能框图。图7是第1实施方式的终端中的无线通信装置的功能框图。图8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帧序列例的图。图9是表示FD-RTS帧的格式例的图。图10是表示FD-CTS帧的格式例的图。图11是本实施方式的访问接入点的动作的流程图。图12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帧序列例的图。图13是表示FD触发帧的格式例的图。图14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帧序列例的图。图15是表示第4实施方式的FullDuplex通信的例子的图。图16是表示第4实施方式的FullDuplex通信的其他例子的图。图17是访问接入点或者终端的功能框图。图18是表示终端或者访问接入点的整体构成的例子的图。图19是表示搭载于终端或者访问接入点的无线通信装置的硬件构成例的图。图20是终端或者访问接入点的功能框图。图2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终端的立体图。图2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存储卡的图。图23是表示争用期的帧交换的一个例子的图。符号说明1~5:无线终端11:访问接入点(AP)21-1~21-N:天线22:发送部23:接收部25:控制部26:缓冲器27:无线通信部31-1~31-N:天线32:发送部33:接收部35:控制部36:缓冲器37:无线通信部211:基带IC221:RFIC213:存储器214:主机接口215:CPU216:DAC217:ADC221:RFIC222、132:滤波器223、133:混频器224、134:放大器225、135:巴仑242:PLL243:晶体振荡器247:天线245:开关148:无线LAN模块149:主机系统301:笔记本PC305、315、355:无线通信装置321:移动体终端331:存储卡332:存储卡主体42A~42D:天线402:发送部403:接收部401:通信处理部404:网络处理部405:有线I/F406:存储器407:服务器501:通信处理部502:发送部503:接收部51A:天线504:应用处理器505:存储器506:第2无线通信模块。具体实施方式作为无线LAN标准的规范而公知的IEEEStd802.11TM-2012以及IEEEStd802.11acTM-2013通过参照而全部并入到本说明书中(incorporatedbyreference)。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第1实施方式)图1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该无线通信系统是具备作为基站的访问接入点(AP)11以及多个无线终端(下面称为终端或者站)1、2、3、4、5、6、7、8、9、10的无线LAN(LocalAreaNetwork,局域网)。在无线LAN中,进行基于CSMA/CA(CarrierSenseMultipleAccess/CollisionAvoidance,载波侦听多路访问/冲突避免)的通信。AP11也具备作为终端的功能,所以可以说是终端的一个方式,但在具有中继功能等这点上与终端1~10不同。AP11与终端1~10设为依照IEEE802.11标准而进行通信,但也可以是依照其他通信方式而进行通信的构成。此外,为了简化,在图1中,将AP以外的终端仅记载10台,但也可以存在更多或者更少的终端。下面在说明中,在提及终端时,除了终端不能是AP的情况以外,也可以指AP。AP11具备1个或者多个天线。天线也可以是指向性可变天线。AP11搭载经由天线收发MAC帧的无线通信装置。在以下说明中,也有时将MAC帧简单记为帧。搭载于AP11的无线通信装置具备以无线方式收发信号的无线通信部以及通过经由无线通信部收发帧来控制通信的控制部或者通信控制装置。AP11例如形成作为IEEE802.11标准中的BasicServiceSet(BSS)的无线通信群组。AP11通过事先进行被称为关联过程的处理,与终端1~10确立无线链路。将确立了无线链路的状态表述为连接到AP11。AP11分别经由所确立的无线链路,与终端1~10进行通信。此外,AP11只要能够对终端间的通信进行中继,则也可以不一定具备在IEEE802.11标准中规定的作为AP的功能。在该情况下,AP11作为对终端间的通信进行中继的中继站而进行动作。作为一个例子,AP11具备的无线通信部由RF(RadioFrequency,无线电频率)集成电路构成。作为一个例子,AP11具备的控制部或者通信控制装置由基带集成电路构成。终端1~10分别具备1个或者多个天线。天线也可以是指向性可变天线。终端1~10分别搭载经由天线收发帧的无线通信装置。搭载于各个终端1~10的无线通信装置具备以无线方式收发信号的无线通信部以及通过经由无线通信部收发帧来控制通信的控制部或者通信控制装置。作为一个例子,各终端具备的无线通信部由RF(RadioFrequency,无线电频率)集成电路构成。作为一个例子,各终端具备的控制部或者通信控制装置由基带集成电路构成。AP11也可以还连接于与终端1~10所属于的无线网络不同的网络。该不同的网络既可以是有线网络,也可以是无线网络,也可以是作为它们的混合的网络。AP11也可以对与终端1~10所属于的无线网络不同的网络之间的通信进行中继。AP11具备本实施方式的全双工(FullDuplex)通信的功能。AP11能够在同一频带(同一信道)中,与终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线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接收部,其在规定的频带中接收第1帧;以及发送部,其与所述第1帧的接收同时地,在所述规定的频带中发送第2帧,所述发送部基于从所述第1帧的发送源装置向所述第2帧的发送目的地装置的干扰量,利用与在所述发送目的地装置中接收所述第2帧所需的接收品质相应的发送电力,发送所述第2帧。

【技术特征摘要】
2017.09.19 JP 2017-1795441.一种无线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接收部,其在规定的频带中接收第1帧;以及发送部,其与所述第1帧的接收同时地,在所述规定的频带中发送第2帧,所述发送部基于从所述第1帧的发送源装置向所述第2帧的发送目的地装置的干扰量,利用与在所述发送目的地装置中接收所述第2帧所需的接收品质相应的发送电力,发送所述第2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控制部,该控制部基于所述第1帧的发送电力、作为从所述第1帧的发送源装置向所述第2帧的发送目的地装置的路径损失的第1路径损失、作为从本装置向所述第2帧的发送目的地装置的路径损失的第2路径损失以及所述接收品质,决定所述第2帧的发送电力,所述发送部通过由所述控制部决定的所述发送电力,发送所述第2帧。3.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部基于在本装置内所述第2帧的发送信号对所述第1帧的接收信号造成的干扰量以及接收所述第1帧所需的接收品质,决定所述第2帧的发送电力。4.根据权利要求2或者3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部基于作为从所述第1帧的发送源装置向本装置的路径损失的第3路径损失,决定所述第2帧的发送电力。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控制部,该控制部基于作为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德哈万·纳伦达锅谷寿久青木亚秀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东芝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