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极片、电芯及电池
本申请涉及电化学装置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极片、电芯及电池。
技术介绍
锂离子电池在适应终端设备智能化发展的过程中,体积能量密度不断提升,随之带来的安全性问题日益凸显,如因为电池内部短路或因拆解时刺破电芯而导致的爆炸事件。关于如何有效防止电芯内部短路时不引起剧烈的热失控,进而导致电芯爆炸,目前行业内暂无成熟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申请的一个方面在于提出了一种极片。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极片,包括集流体和保护层。集流体包括设置在所述集流体的表面上的活性物质层和未设置所述活性物质层的空箔区。保护层设置在所述空箔区的至少部分表面上,其中,所述保护层的孔隙率为0-9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保护层的电导率为0-3.5×107S/m,所述保护层的材料包括无机氧化物、高分子聚合物或非金属单质中的至少一种。本申请的另一个方面还提出了一种电芯,该电芯可有效降低其内部短路点,提高其安全性能。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芯,包括第一极片、第二极片和隔膜。第一极片包括第一集流体,在所述第一集流体的至少一个表面上设置有第一活性物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极片,包括:集流体,包括设置在所述集流体的表面上的活性物质层和未设置所述活性物质层的空箔区;以及保护层,设置在所述空箔区的至少部分表面上;其中,所述保护层的孔隙率为0‑9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极片,包括:集流体,包括设置在所述集流体的表面上的活性物质层和未设置所述活性物质层的空箔区;以及保护层,设置在所述空箔区的至少部分表面上;其中,所述保护层的孔隙率为0-95%。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片,其中,所述保护层的电导率为0-3.5×107S/m,所述保护层的材料包括无机氧化物、高分子聚合物或非金属单质中的至少一种。3.一种电芯,包括:第一极片,包括第一集流体,在所述第一集流体的至少一个表面上设置有第一活性物质层和未设置所述第一活性物质层的第一空箔区;第二极片,包括第二集流体,在所述第二集流体的至少一个表面上设置有第二活性物质层和未设置所述第二活性物质层的第二空箔区;隔膜,设置在所述第一极片与所述第二极片之间;所述电芯通过所述第一极片、所述隔膜和所述第二极片依序卷绕或堆叠而成;其中,所述第一空箔区和所述第二空箔区中的至少一者的表面上设置有保护层,所述保护层的孔隙率为0-95%。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芯,其中,所述保护层的电导率为0-3.5×107S/m,所述保护层的材料包括无机氧化物、高分子聚合物或非金属单质中的至少一种。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芯,其中,所述电芯通过卷绕而成,所述第一集流体包括:第一起始段;第一弯折段,与所述第一起始段连接,与所述第一起始段和所述第一弯折段相对的集流体为第一集流体;第一平直段,所述第一弯折段设置在所述第一起始段与所述第一平直段之间;第二弯折段;第二平直段,所述第二弯折段设置在所述第一平直段与所述第二平直段之间;第三弯折段,与所述第二平直段连接,且与所述第一弯折段相对;在背离所述电芯中心的方向上,所述第一平直段至所述第三弯折段之间的表面上设置有所述第一活性物质层;以及所述第二集流体包括第二起始段,所述第二起始段的两个表面设置有所述第二活性物质层,且在沿着所述电芯的卷绕方向上,所述第二起始段设置在所述第一弯折段与所述第二弯折段之间。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芯,其中,所述保护层设置在所述第一起始段的所述第一空箔区的两个表面上,所述保护层设置在所述第一弯折段的所述第一空箔区的两个表面上,且在面向所述电芯中心的方向上,所述保护层设置在所述第一起始段至所述第三弯折段之间的所述第一空箔区的至少部分表面上。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芯,其中,所述保护层还设置在所述隔膜的至少部分表面上。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芯,其中,所述保护层与所述第一集流体的厚度比值大于等于0.05,小于等于20;所述保护层与所述第一活性物质层的厚度比值大于等于0.0025,小于等于1。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芯,其中,所述第二集流体包括:第四弯折段;第三平直段;第五弯折段,所述第三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强,党琦,方占召,陶强,
申请(专利权)人: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