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却系统和衣物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678487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27 18: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冷却系统和衣物处理装置,其中,冷却系统用于具有壳体的衣物处理装置,包括:压缩机,设于壳体的压缩腔内;换热组件,与压缩机管路连接,且换热组件设于壳体的换热腔内;回热器,回热器的两端分别与换热组件和压缩机管路连接,且回热器设于压缩腔内,以使冷却系统在工作状态时通过回热器降低压缩腔内的温度。通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利用回热器对压缩腔进行降温,以避免冷却系统在工作状态时因压缩机的工作而使压缩腔的温度升高,进而达到保护压缩机的作用。相较于现有技术中采用冷却风扇对压缩腔进行降温,回热器能够明显提升压缩腔的降温效果,且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冷却系统和衣物处理装置
本技术涉及制冷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冷却系统和一种衣物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热泵式干衣机采用压缩机工作原理,利用冷凝器、蒸发器循环流动产生的热流向盛放衣物的桶内,完成干衣物功能。压缩机在工作中会发热,如图1所示,目前市场上热泵式干衣机均采用安装冷却风扇10来降低压缩机升温,这样成本高,而且冷却效果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有鉴于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冷却系统,以降低压缩机空间环境温度,来达到防止压缩机升温的目的。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衣物处理装置,用回热器替代降温风扇,完成降温效果。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第一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冷却系统,用于具有壳体的衣物处理装置,包括:压缩机,设于壳体的压缩腔内;换热组件,与压缩机管路连接,且换热组件设于壳体的换热腔内;回热器,回热器的两端分别与换热组件和压缩机管路连接,且回热器设于压缩腔内,以使冷却系统在工作状态时通过回热器降低压缩腔内的温度。在该技术方案中,利用回热器对压缩腔进行降温,以避免冷却系统在工作状态时因压缩机的不断工作而向压缩腔内释放热量,进而使得压缩腔内温度过高,以达到保护压缩机正常运行的作用。相较于现有技术中采用冷却风扇对压缩腔进行降温,回热器能够明显提升压缩腔的降温效果,且成本低。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换热组件具体包括:冷凝器,与压缩机的出气口相连;蒸发器,蒸发器分别与冷凝器以及回热器相连,且蒸发器与冷凝器相邻设于换热腔内。在该技术方案中,压缩机中冷媒流经冷凝器和蒸发器,利用冷媒在压缩机、冷凝器和蒸发器三者之间循环流动的过程中所产生的热量,对桶内衣物进行烘干。其中,可以理解的是,冷凝器对由压缩机排出的高温高压冷媒转化为液态,同时将释放出的热量向桶内排出以实现烘干。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可选地,还包括:节流阀,设于连接冷凝器与蒸发器之间的管路上。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位于管路上的节流阀,能够控制冷凝器与蒸发器之间的气体的流量与流速等,从而控制流向盛放衣物的桶内的热流。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可选地,还包括:风扇,设于回热器靠近压缩机的一侧,以将回热器产生的冷量吹至压缩机。在该技术方案中,基于在压缩腔内设有回热器的基础上,将风扇设于压缩机的一侧,能够将回热器产生的冷气吹向压缩机,从而对压缩机进行降温处理,避免压缩机的温度过高而影响其工作性能,进而防止压缩机升温。可以理解的是,通过采用风扇和回热器的共同作用,使得压缩腔内的温度下降速度更快,降温效果更好。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可选地,还包括:散热部,设于壳体对应于压缩机的位置处。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壳体上对应压缩机的位置处设置散热部,风扇能够将压缩机工作时产生的热量吹出壳体,从而避免压缩机产生的热量无法排出而影响回热器的降温效果,可以进一步提高冷却效果。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可选地,回热器呈板状,设于压缩腔的一侧。在该技术方案中,将回热器设置为板状,能够有效利用壳体内的空间,从而对压缩机、换热组件以及回热器等部件进行合理化布局,且板状的回热器占用的空间较少。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可选地,压缩机在回热器的板面的投影在回热器的散热面内。在该技术方案中,由于回热器自身呈板状,通过限定压缩机在上述板面的投影与散热面的关系,可使回热器产生的冷气能够完全作用压缩机上,从而对压缩机进行降温,进而保证回热器对压缩机的降温效果。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可选地,还包括:隔离板,设于壳体的底板上,以将壳体分隔呈压缩腔和换热腔。在该技术方案中,隔离板将壳体的内部空间分隔出多个腔体,并将压缩机和换热组件分别安装在该腔体内,从而实现压缩机与换热组件隔开,从而避免在冷却系统工作时换热组件释放的热量流入压缩腔内,以在压缩机与换热组件之间产生热量干涉从而降低整个冷却系统的换热效率。本技术第二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衣物处理装置,包括壳体;以及设于壳体的底板上的如本技术第一方面中任一技术方案提供的冷却系统。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采用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的冷却系统,用回热器替代降温风扇,完成降温效果。此外,衣物处理装置还具有上述冷却系统的任一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可选地,还包括:桶体组件,设于冷却系统的上方,且经冷却系统的冷凝器加热的气体流入桶体组件,以干燥桶体组件内的衣物。在该技术方案中,压缩机中气体流经冷凝器和蒸发器,利用冷凝器、蒸发器循环流动产生的热流向盛放衣物的桶内,从而完成干衣物功能。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的衣物处理装置的立体结构图;图2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衣物处理装置的主视图;图3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衣物处理装置的立体结构图;图4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回热器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1至图4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10冷却风扇,100壳体,102底板,200压缩机,300换热组件,302冷凝器,304蒸发器,306节流阀,400回热器,500隔离板。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可以更清楚地理解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下面结合图2至图4对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冷却系统和衣物处理装置进行具体说明。如图2至图4所示,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冷却系统,包括:用于具有壳体100的衣物处理装置,包括压缩机200,设于壳体100的压缩腔内;换热组件300,与压缩机200管路连接,且换热组件300设于壳体100的换热腔内;回热器400,回热器400的两端分别与换热组件300和压缩机200管路连接,且回热器400设于压缩腔内,以使冷却系统在工作状态时通过回热器400降低压缩腔内的温度。在该实施例中,利用回热器对压缩腔进行降温,以避免冷却系统在工作状态时因压缩机200的不断工作而向压缩腔内释放热量,进而使得压缩腔内温度过高,以达到保护压缩机200正常运行的作用。相较于现有技术中采用冷却风扇对压缩腔进行降温,回热器能够明显提升压缩腔的降温效果,且成本低。如图2和图3所示,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换热组件300具体包括:冷凝器302,与压缩机200的出气口相连;蒸发器304,蒸发器304分别与冷凝器302以及回热器400相连,且蒸发器304与冷凝器302相邻设于换热腔内。在该实施例中,压缩机200中冷媒流经冷凝器302和蒸发器304,利用冷媒在压缩机200、冷凝器302和蒸发器304三者之间循环流动的过程中所产生的热量对桶内衣物进行烘干。可以理解的是,冷凝器302对由压缩机200排出的高温高压冷媒转化为液态,同时将释放出的热量向桶内排出以实现烘干。其中,冷凝器302与蒸发器304相邻设置为并列设置在换热腔内,从而使换热组件形成单排结构,以减小换热组件300的高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冷却系统,用于具有壳体的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压缩机,设于所述壳体的压缩腔内;换热组件,与所述压缩机管路连接,且所述换热组件设于所述壳体的换热腔内;回热器,所述回热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换热组件和所述压缩机管路连接,且所述回热器设于所述压缩腔内,以使所述冷却系统在工作状态时通过所述回热器降低所述压缩腔内的温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冷却系统,用于具有壳体的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压缩机,设于所述壳体的压缩腔内;换热组件,与所述压缩机管路连接,且所述换热组件设于所述壳体的换热腔内;回热器,所述回热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换热组件和所述压缩机管路连接,且所述回热器设于所述压缩腔内,以使所述冷却系统在工作状态时通过所述回热器降低所述压缩腔内的温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组件具体包括:冷凝器,与所述压缩机的出气口相连;蒸发器,所述蒸发器分别与所述冷凝器以及所述回热器相连,且所述蒸发器与所述冷凝器相邻设于所述换热腔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节流阀,设于连接所述冷凝器与所述蒸发器之间的管路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风扇,设于所述回热器靠近所述压缩机的一侧,以将所述回热器产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郝秀徐玉高谢邦明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小天鹅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