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斜井中移动测井仪的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67322 阅读:1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用来移动测井仪穿过井中非重力下落部部分(例如倾斜角度很大的部分)的方法,包括在钻管底部装配测井仪而成为一个暴露的、所述钻管的延长部分,通过连接钻管的附加管段并将其下放而使测井仪的暴露物穿过井的上述部分而移动,并且在这一移动过程中,测井仪连接发出并向井外送出信号指示施于测井仪上的压力负荷.(*该技术在200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来在一口井中的不能靠重力下降部位(即测井仪不能靠重力作用所通过的那部分)移动测井仪的方法及装置,例如在一口井的倾斜角度很大的那部分。用来测量倾斜角度很大的井的已知方法,见于美国专利4,457,370中。它包括如下步骤。将一测井仪固定于钻管底部,置于一个保护套内,并在组装钻管的附加管段时将测井仪沉入井中然后将一连接于钢丝绳末端的电连接器插入钻管,将缆绳穿过连接于钻绳顶端侧向入口管,然后将连接器通过钻管送下与连接于测井仪的一个相匹配的接头配合;以实现电缆与测井仪的连接,因此也与地面控制设备连接起来。然后加上钻管的其它管段,在管子外部将上述地下管入口处上方的电缆部分送下,直到测井仪到达待测部分的底部为止。然后当提升钻管时即可进行测量工作。这种已知技术的缺点在于测量期间测井仪装在一个保护套里边。这样,就必须为每一类型的测井仪设计专用的保护套,并对某些类型的测量,上面这种保护套的存在可能会改变测量的特性。其另一局限性与钻孔直径有关。由于测量装置的总体外经实质上是由于保护套而增大,因此不能测量小直径的钻孔。另一可供选择的方案,见于美国专利No 4,485,870中,它具有一个固定在测井仪上端的管状凸出物(臂式支杆)。将连接器从地面穿过钻绳再穿过凸出支臂送入。然后将测井仪从钻管底部解开并将臂式支杆送下以便将测井仪带到待测部位的底部。然后带有臂式支杆的测井仪在孔的向上方向上移动,通过拉电缆来进行测井。这种方法不受上述缺陷影响,但是所需装备则更加复杂。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在一口井的非重力下降部位移动测井仪的方法,它不影响测量仪器的特性并适于小直径钻孔,并只需简单的装备就可实施。按照本专利技术,将测井仪作为暴露在外的一节管段的延长部分而固定在钻管上这节管段的底端,并通过增加钻管管节使测井仪移到所关心的位置。在这一移动过程中间连继产生出指示测井仪所受压力负荷的信号并将其送至地面,因此,在压力负荷发生异常变化的情况下可以终止测井仪的移动。参照下面附图通过下述说明可以清楚地理解。图1是实施本专利技术方法一个实施例中孔下设备的示意图;图2更具体地示出图1所示设备的一个部分;图3所示是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图1所示的是一个钻井,它包括一个带有衬套的部位10,它的上部10′大致是垂直的,这井的底部还包括一个倾斜角度很大的部位11(“开孔”)。部位11就是为确定井所穿过的地质构造12所需要测量的部位。如图1所示的用于实现测井的设备包括一个钻管15。在钻管15的底端安装了一个测井装置16。测井仪装置包括了一个测井仪17,这个测井仪可以是任何类型的,例如感应测井仪,中子测井仪,声波测井仪等,或是这些测井仪首尾相连的任何一种组合。通常,在测井仪的上部装有一个测距仪夹头(并未示出)。测井仪装置还包括一个装在测井仪17上端的压力负荷传感器20。将传感器20与测井仪用机械方法相连接以测量测井仪所承受的压力。传感器20最好是如美国专利4,265,210中所述的形式,这里参考引用了这个专利。这个传感器包括了一个其伸长率是用Thomson互感器来测量的金属棒,这个传感器通常用于测量电缆绳的张力,但也可以用于测量作用在测井仪17上的压力。前面所提的专利中已详细地叙述了这个传感器,这里就不必再重复了。传感器20被固定在一个电连接器部分21上,在使用中这个电连接部件21与一个辅助的连接器部分22啮合以实现多个电接触点的连接。辅助连接部22形成了电缆绳23的低端,通过电缆23,就可以在测井仪装置和一个带有供电缆用的绞盘的地面设备24之间传送控制与信息信号。连接器21可以是上凸的,连接件22就是下凹的,当然颠倒一下也是可以的。用于本专利技术的连接器在待批的、美国申请序号为565,795(1983、12、27、申请)中被披露,这篇题为“湿式电连接器”的美国申请已转让给本申请的受让人。这里引用参考了这篇申请。根据下文连接器部分22的尾部一个对下述抽下阶段起牵引作用的有益的擦洗部件25。连接器部分21是通过一个拧在钻管底端部的管状循环导管28与钻管的下端连接的,并且件28还带有许多孔,使钻浆通过钻管抽下来,排到测井仪装置和钻孔壁之间的套管中。测井仪装置,包括一个安装在仪器17底部的减震器35。减震器将在这文中参照图2进行更详细的论述。电缆钻管15通过一个侧向入口管37被连到钻36的上部;侧向入口管37使电缆23能从钻管15内部通到钻管管节36的外部,这一点从图1可以清楚地看到。侧向入口管在美国专利4,062,551(Base)4,388,969(Marshal等人)和法国专利申请2,502,236中已被公开。在待批的、1984、2、11、申请的序号为700,207的,题为“侧向入口管”的美国申请中披露了一个比较好的装置。这篇申请已转让给本申请受让人,这里参考引用了这个申请。图2较详细地给出了减震器35的一个实施例。减震器包括一个内装有许多厚橡胶垫圈41的外壳40,并在每对相邻的橡皮垫圈41间插放进薄金属盘42。壁43封闭了这个外壳的一端,壳的另一端是敞开的。活塞45的一端有一止推部分46,止推部分46被滑动地安装在外壳40敞开端。这样就能啮合橡胶垫圈。止推部分46的外径大于活塞杆47,环状物48与外壳40的端部进行螺纹连接,并还带有一个肩部49,它与活塞的伸长止推部分46啮合。这样就构成了活塞的定位器并给橡胶垫圈加上一个适当的预负荷。带有一个圆形或其它适当断面的端部52形成了减震器的前端,以利于推动测井仪装置在井中穿过,端部52是被拧在活塞杆47上的活塞端部53上的。附图上55处还示出了测井仪的前端,外壳的端壁43与55相接。要注意到,附图虽然仅示出了一个减震器,也可以把几个减震器首尾相连在一起以增加这个装置的抗冲击性。如图1所示的设备操作如下,在地面将测井仪装置16安装起来,并固定在钻管管段末端。在钻管的底端安装测井仪装置,连接钻管的其它管段并把钻管下降,直到测井仪装置到达井中所要测量部分的顶部为止,这是在外壳的开口部分。然后把在电缆23上悬挂的下凹连接器插入钻管15内,电缆23穿过拧在钻管15顶部的侧向入口管37。然后通过把钻浆注入钻管内的方法让下凹连接件穿过钻管移动直到它与测井仪装置的部件上凸连接器21啮合为止。连接完毕后,通过连接钻管的新的部分形成了钻管管段36,这样就把测井仪装置移到所要测量区段的底部了。这个钻管的移动是穿过井的开孔区11发生的。在这个移动过程中传感器20(通过电缆23与地面装置24相接)连续发出测井仪装置所承受的压载指示信号。压力通常是在一个限定范围内变化的当此装置靠近钻孔壁摩擦时压力就增大,反之,当这一摩擦消失时压力就减小。如果井被堵塞,压力负荷就剧增,钻管的操作者就应立即停止移动钻管。在已经显示了压力负荷增大后的一段短时间内一般认为钻管停止移动,其实钻管还将下移一小段距离。减震器35就受压,由于钻管的连续移动,使测井仪不受撞击,避免了测井仪受损。如上所述,如果在井中发现障碍物,操作者可以通过向上稍加移动钻管,然后以低速向下移动钻管而排除之。当测井仪到达待测的部分的底部后,测井仪就由地面设备送来的控制信号来操纵以实现测量并通过向上提拉移动钻管管段36而使其上移,同时将电缆23缠绕在地面装置的绞盘上。图3以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来移动测井仪穿过井中非重力下降部位的方法,其特征包括在钻管底部装配测井仪而成为一个暴露在外的、所述钻管的延长部分,通过连接钻管的附加管段并将其下放而使测井仪的暴露物穿过井的非重力下降部分。而移动,并且在这一移动过程中,测井仪不断地发出并向井上送出信号指示施于测井仪上的压力负荷。

【技术特征摘要】
US 1985-4-4 719,6681.一种用来移动测井仪穿过井中非重力下降部位的方法,其特征包括在钻管底部装配测井仪而成为一个暴露在外的、所述钻管的延长部分,通过连接钻管的附加管段并将其下放而使测井仪的暴露物穿过井的非重力下降部分。而移动,并且在这一移动过程中,测井仪不断地发出并向井上送出信号指示施于测井仪上的压力负荷。2.一种用来移动测井仪穿过井中非重力下降部位的方法,其特征包括在钻管底部装配测井仪而使其成为一个暴露在外的所述钻管的延长部分,通过电缆将上述测井仪与地面设备连接起来,通过连接钻管的附加管段并将钻管下放而使测井仪的暴露物穿过井中非重力下降部位而移动。通过测井仪不断地发出并向地面送出信号指示施于测井仪上的压力负荷。3.一种用来测量井中非重力下降部位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阿兰P波蒂尔
申请(专利权)人:施卢默格海外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PA[巴拿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