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镀夹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67208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27 16:1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镀夹具,属于电镀夹具领域,解决了零件电镀不方便的问题。它包括架体,以及用于固定零件的固定件,固定件通电,还包括用于活动固定件的活动部,固定件包括与架体转动连接的支撑杆、设置于支撑杆上的多个插接件;活动部包括驱动支撑杆使得插接件在竖直面上转动的驱动件;活动部还包括转动连接于架体上的多根平衡杆、连接多根平衡杆的联动杆,多根平衡杆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支撑杆固定于平衡杆上,平衡杆一端均转动连接于联动杆上。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联动杆和驱动件,驱动插接件的转动达到零件角度的调整,实现可保证电镀完全,从电镀液中取出也不会有电镀液残留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镀夹具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镀夹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镀夹具。
技术介绍
电镀就是利用电解原理在某些金属表面上镀上一薄层其它金属或合金的过程,是利用电解作用使金属或其它材料制件的表面附着一层金属膜的工艺从而起到防止金属氧化(如锈蚀),提高耐磨性、导电性、反光性、抗腐蚀性及增进美观等作用。电镀一般是将零件投入至电镀液中,镀层金属或其他不溶性材料做阳极(例如锌),待镀的零件做阴极,且需用含镀层金属阳离子的溶液做电镀液。现有技术中对圆柱体等零件之间不会产生相互干扰,且只需要对外表面进行电镀的零件,是通过将零件放入开有漏水孔的承接桶中,将承接桶放入电镀液中并通电实现电镀。而对于一些直接放入承接桶中无法完全电镀,零件之间会产生相互干扰的零件,例如片状材料,片状材料的面与面之间容易由于负压而产生吸合,使得片状材料的表面无法与电镀液发反应;此类材料需要将其固定于特殊的夹具上,使得每个零件之间相互分离,实现与电镀液充分接触的效果。有一种用于摩托车油管接头的零件4,其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依次相互固定连接的圆环41、连接杆42、套壳部43。套壳部43包括外壳431和设置于外壳431内部的内壳432,外壳431和内壳432均为中空且一端贯通的圆柱体;外壳431密封端与连接杆42远离圆环41的一端固定,内壳432密封端固定于外壳431密封端内壁面的中心,且外壳431和内壳432长度方向平行。该零件4在电镀时,要求外壳431的内壁需要被充分电镀。此类零件,通过夹具固定后,放置于电镀液内进行电镀时;若圆环部分朝上,由于外壳和内壳只有一端是开口端,所以在将零件以外壳开口端朝下浸入电镀液时,外壳与内壳内容易残留空气,使得电镀液无法进入该部分空间,从而无法将外壳内表面进行完全电镀。为了保证电镀液能进入外壳中并与外壳内表面每个位置都接触,需要将零件以外壳开口端朝上的状态并浸入电镀液;以此状态进入电镀液的零件,其外壳内表面可以被完全电镀,但是当将零件从电镀液中取出时,电镀液会残留于外壳内。现有技术中处理此特殊零件,若要保证完全电镀,则需要在电镀后再利用一道工序将承接在套壳部内的电镀液倒出,十分不方便且浪费人力物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电镀夹具,达到了即可保证电镀完全,从电镀液中取出也不会有电镀液残留的效果。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电镀夹具,包括架体,以及用于固定零件的固定件,固定件通电还包括用于活动固定件的活动部,所述固定件包括与架体转动连接的支撑杆、设置于支撑杆上的多个插接件;活动部包括驱动支撑杆使得插接件上下摆动的驱动件。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固定件与阴极连通;将零件插接于插接件上,在架体进入电镀液之前,驱动件将插接件转动至零件开口端不是朝上,零件的圆环端朝下的状态,并逐渐降入电镀液中,来保证电镀液可以完全进行外壳内,并对外壳内壁进行完全电镀;电镀完成后,通过驱动件将插接件进行转动,使得零件开口端朝下,将外壳内残留的电镀液倒出,达到了即可保证电镀完全,从电镀液中取出也不会有电镀液残留的效果。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活动部还包括转动连接于架体上的多根平衡杆、连接多根平衡杆的联动杆,多根平衡杆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支撑杆固定于平衡杆上,平衡杆一端均转动连接于联动杆上。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多根平衡杆可以承载更多的插接件,从而增加架体的利用率和架体一次的承载量,同时通过联动杆使得同一个驱动件可以驱动多根支撑杆做相同的运动,且使得空间利用更加合理。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架体长度方向的两侧均设置有平衡杆,且位于架体两侧的平衡杆两两对应设置,每两根对应的平衡杆上固定有支撑杆的两端,同侧的平衡杆连接同一根联动杆。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架体两侧的平衡杆,可以将支撑杆的两端固定于平衡杆上,一方面是可以将固定件的重力均匀分配给架体的两侧,减少架体一侧承重较多损坏的可能性,另一方面是提高固定件在架体上的连接强度,减少驱动件和固定件从架体上脱落的可能性。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活动部设置有两个,两个活动部分别设置于架体高度方向的两侧,且两个活动部的支撑杆交错设置。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两个活动部,使得架体高度方向两侧受力平衡;由于在将架体放置于电镀液的过程中,是利用机械实现架体的升降,架体一侧过重不利于将架体平稳地放入电镀液中,在充分利用了架体空间的同时提高了架体的使用稳定性。进一步优选为:所述驱动件为空心塑料管,驱动件两端分别固定于架体两侧的联动杆上;支撑杆和驱动件分别固定于平衡杆的两端,且驱动件的重力大于固定件的重力,插接件位于最高点时,插接件远离支撑杆的一端朝上,插接件位于最低点时,插接件远离支撑杆的一端朝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电镀液对驱动件的浮力实现驱动件的升降,驱动件带动联动杆移动,从而实现平衡杆的转动,实现固定件的转动;无需外加电力驱动件。将插接件插接于内壳的中空部分实现零件的固定,将导电架与阴极连通。零件开口端朝向插接件靠近支撑杆的一端。在架体处于自然垂落的状态时,由于驱动件的重力大于固定件的重力,所以固定了驱动件的一端会下落并到达最低位置,另一端会带着支撑杆和插接件摆动至最高点,插接件倾斜向上,使得零件的开口朝下;逐渐将架体放入水中,由于驱动件为空心且外侧密封的塑料管,其密度肯定较电镀液小,在电镀液中会受到浮力的作用,使得驱动件逐渐上升并带动平衡杆转动,使得平衡杆固定有支撑杆的一端离开最高点向下摆动至最低点,使得零件开口朝上,电镀液逐渐灌入外壳的中空部分中,使得电镀液充满外壳的中空部分。电镀完成后,架体从电镀液中取出,驱动件逐渐离开电镀液时,驱动件所受的浮力逐渐减少至无法克服重力,使得架体恢复驱动件自由垂落的状态,插接件重新到达最高点,零件开口朝下,将电镀液倒出,减少电镀液的残留。进一步优选为:所述联动杆下端延伸至竖直高度最低的支撑杆的下方,驱动件固定于联动杆下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设置了多根支撑杆,驱动减的移动会带动所有的支撑杆围绕转动。将驱动件设置于联动杆下端的目的是为了使得架体在进入电镀液时,首先与电镀液接触的是驱动件,保证在最接近驱动件的支撑杆在进入电镀液之前,驱动件已经产生驱动作用,插接件与水平面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少,并趋于平缓,保证电镀液可以进入每个零件的外壳内。若联动杆未设置于最下端,那么位于联动杆下方的零件很容易发生完全电镀的情况。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平衡杆固定驱动件的一端到平衡杆与架体转动点的距离,大于平衡杆固定支撑杆的一端到平衡杆与架体转动点的距离。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平衡杆两端转动的角度是相同的,但两端到平衡杆的转动点的距离不同会导致两端所经过的路径长短不同,端点到平衡杆转动点的距离越小,路径越短;减少零件需要经过路径实现角度的调整,减少零件从插接件中脱出的可能性。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插接件为杆体,插接件包括平行于平衡杆设置的延伸段、连接于延伸段远离支撑杆一端的卡接段,卡接段由靠近延伸段一端至另一端,竖直向上倾斜设置;插接件由弹性金属材料制成。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卡接段远离延伸段的一端接段,与卡接段和延伸段的连接点之间会产生距离差。将卡接段卡接于内壳的中空部分,且卡接段与延伸段的连接处也卡接于内壳中,同时插接件由弹性金属材料制成,使得卡接段和延伸段撑开并抵接于内壳内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镀夹具,包括架体(1),以及用于固定零件(4)的固定件(2),固定件(2)通电,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活动固定件(2)的活动部(3),所述固定件(2)包括与架体(1)转动连接的支撑杆(21)、设置于支撑杆(21)上的多个插接件(22);活动部(3)包括驱动支撑杆(21)使得插接件(22)上下摆动的驱动件(3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镀夹具,包括架体(1),以及用于固定零件(4)的固定件(2),固定件(2)通电,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活动固定件(2)的活动部(3),所述固定件(2)包括与架体(1)转动连接的支撑杆(21)、设置于支撑杆(21)上的多个插接件(22);活动部(3)包括驱动支撑杆(21)使得插接件(22)上下摆动的驱动件(3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镀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部(3)还包括转动连接于架体(1)上的多根平衡杆(31)、连接多根平衡杆(31)的联动杆(33),多根平衡杆(31)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支撑杆(21)固定于平衡杆(31)上,平衡杆(31)一端均转动连接于联动杆(33)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镀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架体(1)长度方向的两侧均设置有平衡杆(31),且位于架体(1)两侧的平衡杆(31)两两对应设置,每两根对应的平衡杆(31)上固定有支撑杆(21)的两端,同侧的平衡杆(31)连接同一根联动杆(33)。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镀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部(3)设置有两个,两个活动部(3)分别设置于架体(1)高度方向的两侧,且两个活动部(3)的支撑杆(21)交错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一种电镀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32)为空心塑料管,驱动件(32)两端分别固定于架体(1)两侧的联动杆(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繁华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裕继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