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出汽车防淋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665587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27 14: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进出汽车防淋雨装置,包括第一遮雨片和第一转动电机,第一转动电机安装于汽车车顶靠近车门的边沿处,第一转动电机上设置有与之传动连接的第一转动轴,第一转动轴沿汽车车顶的长度方向延伸,第一遮雨片的一端与第一转动轴连接,第一转动轴可带动第一遮雨片转动,第一遮雨片可向第一转动轴的两侧最大分别转动90°,以使得第一遮雨片可伸出到汽车的车门附近的上方或平放在汽车的车顶上;具有上述结构的进出汽车防淋雨装置在汽车的车顶安装有可转动的第一遮雨片,第一遮雨片平行伸出汽车的车顶,搭在汽车车门的上方,起到为汽车车门附近空间遮雨效果,不用时,使得第一遮雨片平放在汽车的车顶上,不影响汽车的正常行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进出汽车防淋雨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车门附近的遮雨器件
,尤其涉及一种安装于汽车车顶的进出汽车防淋雨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汽车已作为一种的普通的代步工具进入千家万户,尤其是在下雨天,汽车成为了人们首选的出行交通工具。但是,汽车不像自行车一样可以放置在住室内,一般汽车的停放地点离室内都有一段距离,在雨天时,需要打伞走到车边,然后打开车门,进入车内。从室内到车边可以打伞,但是当打开车门进入车内的那几秒时间内,需要人在车外先合上伞,这就不可避免的会有几秒钟的淋雨时间,如果是大雨天,这几秒钟的时间就可能将身上淋湿。因此,如果在车上安装一个可收合的遮雨棚,不用时收合在车顶,使用时遮挡在汽车车门的上方,将解决这一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安装汽车车顶上具有收合功能的进出汽车防淋雨装置,打开时可遮挡在汽车车门的上方。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进出汽车防淋雨装置,包括第一遮雨片和第一转动电机,所述第一转动电机安装于汽车车顶靠近车门的边沿处,所述第一转动电机上设置有与之传动连接的第一转动轴,所述第一转动轴沿所述汽车车顶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遮雨片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转动轴连接,所述第一转动轴可带动所述第一遮雨片转动,所述第一遮雨片可向所述第一转动轴的两侧最大分别转动90°,以使得所述第一遮雨片可伸出到所述汽车的车门附近的上方或平放在所述汽车的车顶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进出汽车防淋雨装置在汽车的车顶安装有第一遮雨片,第一遮雨片通过一转动电机安装在汽车车顶上靠近车门的边沿处,转动电机转动时可带动第一遮雨片转动,当第一遮雨片向所在的车门一侧转动至90°时,第一遮雨片平行伸出汽车的车顶,搭在汽车车门的上方,起到为汽车车门附近空间遮雨效果,不用时,启动第一转动电机,带动第一遮雨片反方向转动180°,即向第一转动轴的另一侧转动90°,使得第一遮雨片平放在汽车的车顶上,不影响汽车的正常行驶。较佳地,所述进出汽车防淋雨装置还包括有第二遮雨片,所述第二遮雨片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遮雨片的自由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遮雨片可以所述第一遮雨片的自由端为转动轴转动,以使得所述第二遮雨片伸出到所述汽车的车门附近上方或平放在所起汽车的车顶上。较佳地,所述第一遮雨片与所述第二遮雨片枢接。较佳地,所述第一遮雨片的自由端安装有第二转动电机,所述第二转动电机设置有与之传动连接的第二转动轴,所述第二转动轴与所述第一转动轴平行,所述第二遮雨片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转动轴连接,所述第二转动轴可带动所述第二遮雨片相对所述第一遮雨片的自由端转动。较佳地,所述第二遮雨片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遮雨片的宽度。较佳地,所述第二遮雨片的宽度为所述第一遮雨片的宽度的两倍。较佳地,所述进出汽车防淋雨装置还包括与所述第一转动电机和所述第二转动电机电性连接的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用于自动控制所述第一转动电机和所述第二转动电机的转动状态。较佳地,所述控制装置包括控制器和遥控模块,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第一转动电机、所述第二转动电机和所述遥控模块电性连接,所述遥控模块通过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一转动电机和所述第二转动电机的工作状态。较佳地,所述进出汽车防淋雨装置还包括安装在所述汽车的车顶上的太阳能模块,所述太阳能模块为所述第一转动电机、所述第二转动电机和所述控制装置提供电源供给。较佳地,所述第一遮雨片和所述第二遮雨片为铁皮、塑料片、橡胶片、树脂片中或高分子膜中的任一种或两种。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进出汽车防淋雨装置具有单一遮雨片的打开状态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进出汽车防淋雨装置具有单一遮雨片的收合状态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进出汽车防淋雨装置具有两个遮雨片的半张开状态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进出汽车防淋雨装置具有两个遮雨片的打开状态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进出汽车防淋雨装置具有两个遮雨片的收合状态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进出汽车防淋雨装置具有两个遮雨片的另一打开状态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进出汽车防淋雨装置中的转动电机和转动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进出汽车防淋雨装置中的控制原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结构特征、实现原理及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如图1、图2和图7所示,本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安装在汽车上的进出汽车防淋雨装置,其包括安装在汽车车顶100上的第一遮雨片10和第一转动电机11,第一转动电机11安装于汽车车顶100靠近车门的边沿处,第一转动电机11上设置有与之传动连接的第一转动轴12,第一转动轴12沿汽车车顶100的长度方向延伸,第一遮雨片10的一端与第一转动轴12连接,第一转动轴12可带动第一遮雨片10转动,第一遮雨片10可向第一转动轴12的两侧最大分别转动90°,以使得第一遮雨片10可伸出到汽车的车门附近的上方或平放在汽车的车顶100上。安装时,可将第一转动电机11固定(螺栓固定或焊接固定)在汽车车顶100上,然后将第一遮雨片10的一端与第一转动轴12相连,当第一遮雨片10为金属片时可采用焊接的连接方式,当第一遮雨片10为其他材质时,可采用粘结、扣合、卡合或其他常用的加固方式。本专利技术进出汽车防淋雨装置在汽车的车顶100安装有第一遮雨片10,第一遮雨片10通过一转动电机安装在汽车车顶100上靠近车门的边沿处,转动电机转动时可带动第一遮雨片10转动,当第一遮雨片10向所在的车门一侧转动至90°时,如图1所示,第一遮雨片10平行伸出汽车的车顶100,搭在汽车车门的上方,起到为汽车车门附近空间遮雨效果,不用时,启动第一转动电机11,带动第一遮雨片10反方向转动180°,即向第一转动轴12的另一侧转动90°,如图2所示,使得第一遮雨片10平放在汽车的车顶100上,不影响汽车的正常行驶。较佳地,第一遮雨片10和第二遮雨片20可为铁皮、塑料片、橡胶片、树脂片中或高分子膜中的任一种或两种。考虑到轿车的高度大多都低于成人的高度,因此,当第一遮雨片10平行伸出车顶100时,人要低头才能进入车内,使用方便,鉴于此,本专利技术进出汽车防淋雨装置另一较佳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5所示,在第一遮雨片10的自由端还连接有第二遮雨片20,第二遮雨片20的一端与第一遮雨片10的自由端转动连接,第二遮雨片20可以第一遮雨片10的自由端为转动轴转动,以使得第二遮雨片20伸出到汽车的车门附近上方或平放在所起汽车的车顶100上。使用时,第一遮雨片10转动至大致与汽车车顶100垂直的状态(如图4),第二遮雨片20转动至与第一遮雨片10垂直的状态,平行伸出车顶100,搭接在汽车车门附近的上方,此时,第一遮雨片10起到支撑作用,将第二遮雨片20顶起一定高度,以适应人的身高。当然,如图6,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遮雨片10和第二遮雨片20也可都平行伸出车顶100,以搭建出更宽的遮雨面积。收合时,如图5所示,第一遮雨片10和第二遮雨片20均平放在车顶100上。第一遮雨片10与第二遮雨片20可采用枢接的方式,如采用合页作为枢接件,当第一遮雨片10向汽车车门一侧转动时,带动第二遮雨片20向上抬起,当第一遮雨片10转动至最高点处时,第二遮雨片20的自由端在自身重力作用下下落,从而使得第二遮雨片20自第一遮雨片10的自由端水平向汽车车门的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进出汽车防淋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遮雨片和第一转动电机,所述第一转动电机安装于汽车车顶靠近车门的边沿处,所述第一转动电机上设置有与之传动连接的第一转动轴,所述第一转动轴沿所述汽车车顶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遮雨片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转动轴连接,所述第一转动轴可带动所述第一遮雨片转动,所述第一遮雨片可向所述第一转动轴的两侧最大分别转动90°,以使得所述第一遮雨片可伸出到所述汽车的车门附近的上方或平放在所述汽车的车顶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进出汽车防淋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遮雨片和第一转动电机,所述第一转动电机安装于汽车车顶靠近车门的边沿处,所述第一转动电机上设置有与之传动连接的第一转动轴,所述第一转动轴沿所述汽车车顶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遮雨片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转动轴连接,所述第一转动轴可带动所述第一遮雨片转动,所述第一遮雨片可向所述第一转动轴的两侧最大分别转动90°,以使得所述第一遮雨片可伸出到所述汽车的车门附近的上方或平放在所述汽车的车顶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出汽车防淋雨装置,还包括有第二遮雨片,所述第二遮雨片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遮雨片的自由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遮雨片可以所述第一遮雨片的自由端为转动轴转动,以使得所述第二遮雨片伸出到所述汽车的车门附近上方或平放在所起汽车的车顶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进出汽车防淋雨装置,所述第一遮雨片与所述第二遮雨片枢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进出汽车防淋雨装置,所述第一遮雨片的自由端安装有第二转动电机,所述第二转动电机设置有与之传动连接的第二转动轴,所述第二转动轴与所述第一转动轴平行,所述第二遮雨片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转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傲明余新平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海智机器人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