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槽型型材拉伸工艺及拉伸矫直设备和垫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66265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27 14:03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槽型型材拉伸工艺及拉伸矫直设备和垫块,其中工艺包括以下步骤:对所述槽型型材的底梁沿长度方向的两端部开设缺口;将所述槽型型材以长度方向为轴旋转至两个侧墙分别位于底梁的上方和下方;将设有限位凸台的垫块由所述缺口放入所述槽型型材的槽中;将装配有垫块的槽型型材放入拉伸矫直设备的上钳板和下钳板之间;对所述槽型型材进行拉伸矫直。本申请所提供的槽型型材拉伸工艺,通过对占型材截面积大部的侧墙进行拉伸从而实现对整根型材的拉伸矫直,以消除型材的弯扭缺陷,对经淬火的型材还可减小或消除淬火残余应力,解决了本行业内该类型槽形型材难以进行有效拉伸矫直的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槽型型材拉伸工艺及拉伸矫直设备和垫块
本申请涉及拉伸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槽型型材拉伸工艺及拉伸矫直设备和垫块。
技术介绍
大型或重型挤压机生产线生产的大规格铝合槽形型材,挤出后弯曲大,淬火变形大导致弯曲度、扭拧度不能达到技术标准要求,同时,经淬火热处理的铝合金槽形型材,因淬火时的急速冷却,金属内部存在较大的淬火残余应力。因此,需要通过拉伸矫直消除弯曲、扭拧缺陷及减小或消除淬火残余应力。现有技术中,对于侧墙与底梁呈直角或侧墙倾斜角度不大的槽形型材,一般的操作方法是:拉伸时可直接使用钳板夹持型材的底面和侧墙的顶面对型材拉伸矫直;对于宽度大的槽形型材,可在型材的槽里填充矩形垫块,使底梁同时受力。前述的操作方法局限性在于,对于侧墙为向外倾斜较大角度的槽形型材,直接用钳板夹持型材毛坯的底面和侧墙的顶面,侧墙会变形并向外侧偏转而不能形成刚性支撑,导致上下钳板不能对型材进行有效夹持;而在型材毛坯的槽中填充矩形垫块时,由于侧墙因顶面受力而产生偏转,夹持力大部分作用于垫块的上平面和槽形型材的底梁的底面。此时,拉伸操作主要通过下钳板和垫块与底梁贴合面之间的摩擦力对型材毛坯进行拉伸,当底梁截面过小时,则其强度不足以支撑拉伸整根型材毛坯所需的拉力,底梁局部易断裂而致拉伸不能进行。综上,如何对侧墙为向外倾斜较大角度的槽形型材进行有效拉伸矫直,消除弯曲、扭拧缺陷及减小或消除淬火残余应力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申请内容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槽型型材拉伸工艺及拉伸矫直设备和垫块,用于对侧墙为向外倾斜较大角度的槽形型材进行有效拉伸矫直,以消除型材的弯扭缺陷,对经淬火的型材还可减小或消除淬火残余应力。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槽型型材拉伸工艺,适用于包括底梁和两个侧墙的槽型型材的拉伸,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对所述槽型型材的底梁沿长度方向的两端部开设缺口;步骤S2:将所述槽型型材以长度方向为轴旋转至两个侧墙分别位于底梁的上方和下方;步骤S3:将设有限位凸台的垫块由所述缺口放入所述槽型型材的槽中,并使得所述限位凸台与所述槽型型材的侧墙底面卡接;步骤S4:将装配有垫块的槽型型材放入拉伸矫直设备的上钳板和下钳板之间,并开启拉伸矫直设备以减少上钳板和下钳板之间的距离,使得两个侧墙的内侧面扭转至与所述垫块贴合、侧墙的外侧面扭转至与对应的上钳板或下钳板的齿面贴合;步骤S5:对所述槽型型材进行拉伸矫直。优选的,所述步骤S1具体为:采用机械切割或者焊弧切割所述槽型型材的底梁形成缺口,并且,所述缺口的长度为500-800mm。优选的,所述步骤S3中,所述垫块的夹持段位于所述缺口中,所述垫块的非夹持段位于所述缺口的外侧。一种垫块,包括长条形垫块主体,所述垫块主体的左右侧面均垂直于底面,所述底面的两侧均设有可与槽型型材的缺口处卡接的限位凸台;所述垫块主体的顶面和底面的中部均设有减重槽,所述垫块主体的内部贯穿设置有减重孔,所述减重槽和所述减重孔均沿所述垫块主体的长度方向延伸。优选的,所述限位凸台与所述垫块主体为一体成型结构。优选的,所述限位凸台的个数为至少4个,所述垫块主体的两侧各设有至少两个,并且位于所述垫块主体宽度两侧的所述限位凸台对称设置。优选的,所述垫块主体的顶面沿宽度方向的两侧均设有倒角。优选的,所述垫块主体包括夹持段和非夹持段,所述限位凸台均设在所述夹持段上,并且,至少两个所述限位凸台与所述夹持段的端部平齐,至少两个所述限位凸台与所述非夹持段端部的距离为80-150mm。一种拉伸矫直设备,包括上述垫块。优选的,还包括用于夹紧槽型型材的上钳板和下钳板、用于安装所述上钳板的上导向基座、用于安装所述下钳板的下导向基座,以及用于带动所述槽型型材拉伸矫直的前拉伸头和后拉伸头。本申请所提供的槽型型材拉伸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对所述槽型型材的底梁沿长度方向的两端部开设缺口;步骤S2:将所述槽型型材以长度方向为轴旋转至两个侧墙分别位于底梁的上方和下方;步骤S3:将设有限位凸台的垫块由所述缺口放入所述槽型型材的槽中,并使得所述限位凸台与所述槽型型材的侧墙底面卡接;步骤S4:将装配有垫块的槽型型材放入拉伸矫直设备的上钳板和下钳板之间,并开启拉伸矫直设备以减少上钳板和下钳板之间的距离,使得两个侧墙的内侧面扭转至与所述垫块贴合、侧墙的外侧面扭转至与对应的上钳板或下钳板的齿面贴合;步骤S5:对所述槽型型材进行拉伸矫直。该槽型型材拉伸工艺,通过对占型材截面积大部的侧墙进行拉伸从而实现对整根型材的拉伸矫直,以消除型材的弯扭缺陷,对经淬火的型材还可减小或消除淬火残余应力,解决了本行业内该类型槽形型材难以进行有效拉伸矫直的技术难题。本申请所提供的垫块,包括长条形垫块主体,所述垫块主体的左右侧面均垂直于底面,所述底面的两侧均设有可与槽型型材的缺口处卡接的限位凸台;所述垫块主体的顶面和底面的中部均设有减重槽,所述垫块主体的内部贯穿设置有减重孔,所述减重槽和所述减重孔均沿所述垫块主体的长度方向延伸。该垫块,垫块置于槽型型材的两侧墙之间,将型材绕纵轴旋转使得槽型型材的侧墙的外侧面置于上、下方向放置于上、下钳板间,上、下钳板夹持后,侧墙内侧面、外侧面与上、下钳板的夹持面平行,通过对侧墙的拉伸,带动整根型材的拉伸,包括对底梁的拉伸矫直,通过对占型材截面积大部的侧墙进行拉伸从而实现对整根型材的拉伸矫直,以消除型材的弯扭缺陷,对经淬火的型材还可减小或消除淬火残余应力。本申请所提供的拉伸矫直设备设有上述垫块,由于所述垫块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因此,设有该垫块的拉伸矫直设备也应当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申请所提供的槽型型材拉伸工艺的流程图;图2为本申请所提供的槽型型材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所提供的垫块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申请所提供的拉伸矫直设备的夹持过程示意图;图5为本申请所提供的拉伸矫直设备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装配示意图;其中:槽型型材1、底梁11、侧墙12、槽13、外侧面14、内侧面15、顶面16、底面17;垫块2、减重槽21、减重孔22、倒角23、限位凸台24、非夹持段25、夹持段26;拉伸矫直设备3、前拉伸头31、上钳板32、下钳板33、上导向基座34、下导向基座35、后拉伸头36、推杆37。具体实施方式本申请的核心是提供一种槽型型材拉伸工艺及拉伸矫直设备和垫块,用于对侧墙为向外倾斜较大角度的槽形型材进行有效拉伸矫直,以消除型材的弯扭缺陷,对经淬火的型材还可减小或消除淬火残余应力。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请参考图1至图5,图1为本申请所提供的槽型型材拉伸工艺的流程图;图2为本申请所提供的槽型型材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所提供的垫块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申请所提供的拉伸矫直设备的夹持过程示意图;图5为本申请所提供的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槽型型材拉伸工艺,适用于包括底梁(11)和两个侧墙(12)的槽型型材(1)的拉伸,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对所述槽型型材(1)的底梁(11)沿长度方向的两端部开设缺口;步骤S2:将所述槽型型材(1)以长度方向为轴旋转至两个侧墙(12)分别位于底梁(11)的上方和下方;步骤S3:将设有限位凸台(24)的垫块(2)由所述缺口放入所述槽型型材(1)的槽(13)中,并使得所述限位凸台(24)与所述槽型型材(1)的侧墙(12)底面(17)卡接;步骤S4:将装配有垫块(2)的槽型型材(1)放入拉伸矫直设备(3)的上钳板(32)和下钳板(33)之间,并开启拉伸矫直设备(3)以减少上钳板(32)和下钳板(33)之间的距离,使得两个侧墙(12)的内侧面(15)扭转至与所述垫块(2)贴合、侧墙(12)的外侧面(14)扭转至与对应的上钳板(32)或下钳板(33)的齿面贴合;步骤S5:对所述槽型型材(1)进行拉伸矫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槽型型材拉伸工艺,适用于包括底梁(11)和两个侧墙(12)的槽型型材(1)的拉伸,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对所述槽型型材(1)的底梁(11)沿长度方向的两端部开设缺口;步骤S2:将所述槽型型材(1)以长度方向为轴旋转至两个侧墙(12)分别位于底梁(11)的上方和下方;步骤S3:将设有限位凸台(24)的垫块(2)由所述缺口放入所述槽型型材(1)的槽(13)中,并使得所述限位凸台(24)与所述槽型型材(1)的侧墙(12)底面(17)卡接;步骤S4:将装配有垫块(2)的槽型型材(1)放入拉伸矫直设备(3)的上钳板(32)和下钳板(33)之间,并开启拉伸矫直设备(3)以减少上钳板(32)和下钳板(33)之间的距离,使得两个侧墙(12)的内侧面(15)扭转至与所述垫块(2)贴合、侧墙(12)的外侧面(14)扭转至与对应的上钳板(32)或下钳板(33)的齿面贴合;步骤S5:对所述槽型型材(1)进行拉伸矫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槽型型材拉伸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具体为:采用机械切割或者焊弧切割所述槽型型材(1)的底梁(11)形成缺口,并且,所述缺口的长度为500-800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槽型型材拉伸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所述垫块(2)的夹持段(26)位于所述缺口中,所述垫块(2)的非夹持段(25)位于所述缺口的外侧。4.一种垫块(2),其特征在于,包括长条形垫块主体,所述垫块主体的左右侧面均垂直于底面(17),所述底面(17)的两侧均设有可与槽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敖尚龙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铝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