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实验中插管用导管、输注给药装置及动物试验模型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661208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27 13:5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动物实验中插管用导管;还提供一种输注给药装置及动物试验模型和一种给药和取样的方法,所述动物试验模型包括动物模型,导管和输注给药装置。所述插管用导管具有如下优势:损伤小,符合动物伦理学;可多次取样或持续给药,取样量或给药量可控制,便于持续研究;采样过程中,动物处于清醒状态,测试结果准确度高;结构及尺寸经充分设计,无法被动物撕咬到,避免脱落。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导管结构简单,生产制造方便,材料易得,制造成本较低,且无需背件,便于普及应用,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导管进行插管,插管成功率提高,手术时间缩短,符合国际上遵循的“3R”原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动物实验中插管用导管、输注给药装置及动物试验模型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学及医学
,具体涉及一种动物实验中插管用导管、输注给药装置及动物试验模型。
技术介绍
大鼠是生物学、医学科研和教学中较理想而常用的实验动物之一,常用于药物研究中。在药物安全性评价过程中,常需要对动物不同部位给药后,通过对目标部位取样检测,观测药物在其体内代谢情况,特别是检测血液指标。静脉给药研究在药物研究中应用最广泛,实验一般历时几周甚至几个月,常用的给药方法有尾静脉推注给药或股静脉插管给药。其中,尾静脉推注给药为一次性给药,一般给药时间约30s,当药物剂量大或毒性较大时,容易致死,且无法实现持续给药,从而无法进行药物代谢的持续研究;股静脉插管给药实现了持续输注给药,但由于股静脉给药管道比较长,容易在输注管内形成血栓,导致给药失败。采血是大鼠实验中经常运用的实验技术。若采血量不足或发生溶血,将直接影响血液指标的检测及实验数据的准确性,甚至会导致整个实验的失败。目前,大鼠采血方法主要有尾尖采血、眼眶后静脉丛采血和心脏穿刺采血,常规取血方法分为生取和麻醉取血,生取即在非麻醉状态下取血。生取取血过程中,往往因大鼠激烈挣扎产生应激反应,伴随应激反应出现许多生化和生理改变,从而影响实验结果。麻醉取血一般采用乙醚麻醉,取血过程引入了其他物质,影响测试结果。且上述取血方法还存在对动物损伤大、不符合动物伦理学,取血量不容易控制,取血速度较慢等问题。大鼠颈外静脉插管采血的方法,能使大鼠在较为平稳的状态下取血,且无麻醉后的麻醉剂影响,在生理、生化及药理实验中的实验数据更有效、合理。为了能够在数天、甚至数十天内反复给药或取血,许多实验在动物身上建立了长期的静脉通道,在动物正常活动时进行给药及采血等操作。目前,动物插管实验所用导管分为背心式或无背心式两种,其中无背心式容易被动物之间互相撕咬,导致导管脱落;而背心式可以有效防止动物之间撕咬导致导管脱落,但其价格昂贵,对于长期实验来说,成本较高。公开号为CN102028557A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静脉自身给药颈静脉插管,但其背部的垫片缝于皮下,创面大,易感染,对大鼠伤害大。目前,市场销售的插管用导管多为进口成品,价格高昂,且设计不合理,极大限制了其应用,迫切需要开发出设计合理、成本低的导管。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对动物损伤大、取血量不容易控制、无法定时定量多次取样等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动物实验中插管用导管,其可通过三点固定法将导管固定在动物上,既能防止脱落,又能达到持续研究的目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动物实验中插管用导管,包括软管以及设置在所述软管表面的三个固定点。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软管包括楔口端和平口端,沿着软管的楔口端至平口端依次设置第一固定点、第二固定点和第三固定点。根据本专利技术,在所述平口端还设有导管塞,所述导管塞直径略大于平口端内径,所述导管塞可塞入所述平口端内,并密封软管。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楔口端的楔口角度约25~45°,优选为25~35°,更优选为30°。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固定点为水滴状或球状。优选地,所述固定点外径为软管外径的1.1~1.5倍。优选地,所述软管和固定点采用同样材质。优选地,所述软管为医用硅胶管,所述固定点为硅胶球。采用硅胶材质制作的导管富有弹性,便于实验操作,动物的适应性也较好。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导管可用于不同动物的插管取样或给药实验中,例如小鼠、大鼠、犬、猴等,特别是小鼠或大鼠实验中。优选地,所述大鼠的重量为180g-220g。优选地,所述小鼠的重量为15g-25g。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导管进行插管的部位为动物的静脉、肠道、胆管等部位,可根据不同动物和不同部位的具体尺寸,选择软管外径和长度。管径过大,死体积过大,管内残留药液多,且动物会难受;管径过小,取血慢,溶血会多,将直接影响血液指标的检测及实验数据的准确性。根据本专利技术,将所述导管对动物进行插管实验时,将楔口端插入目标部位的切口,并到达目标部位,第一固定点塞入目标部位切口里面,将第一固定点外侧与目标部位器官壁固定。可以防止固定部位因节律运动或动物自身活动而导致的插管处脱落。所述目标部位器官壁可以是静脉(例如颈静脉)、胆管或十二指肠壁。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二固定点固定于动物肌肉层内侧。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三固定点置于动物皮肤切口处的表皮外侧,平口端留在体外,供取样或给药用。采用此导管可防止脱落,也可防止导管全部进入体内,避免无法实验。根据本专利技术,对导管尺寸进行合理设计,从楔口端到第一固定点的长度主要取决于所述导管将要进行插管实验的动物种类和具体部位,依据实际需要进行判别。若楔口端到第一固定点之间的长度过长,例如,导管插入十二指肠时,会导致插管太深,则给药时大量药液直接进入回肠,影响药液吸收,对药代动力学参数有极大干扰;若楔口端到第一固定点之间的长度过短,例如,导管插入胆管时,会导致插管太浅,则会因肠蠕动而造成脱管。根据本专利技术,从第一固定点到第二固定点之间的长度主要取决于目标部位到肌肉层的距离。第一固定点到第二固定点之间的长度太短则易导致脱管,太长则易造成导管扭曲,给药或取样不畅。根据本专利技术,从第二固定点到第三固定点之间的长度主要取决于肌肉层到动物颈背部的距离。第二固定点到第三固定点之间的长度太短,则导管易因动物运动而缩回皮肤内,导致找不到导管;太长则使导管易伸出皮肤外,伸出长度过长易使其被动物挠断。根据本专利技术,从第三固定点到平口端之间的长度主要取决于导管露于皮肤外的长度。第三固定点到平口端之间的长度太长易被动物挠断,太短不利于给药取血。根据本专利技术,以大鼠实验作为实例,所述软管长为7~19cm,优选为9~15cm,所述软管外径为0.4~5mm,优选为0.6~3mm。优选地,所述第一固定点距离楔口端1~5cm,优选为1.5~4cm;优选地,所述第二固定点距离第一固定点0.5~4cm,优选为1~3cm;优选地,所述第三固定点距离第二固定点3~11cm,优选为3.5~9cm;优选地,所述第三固定点距离平口端1~2cm,优选为1.2~1.8cm。根据本专利技术,以大鼠实验作为实例,进行颈静脉插管实验时,所述软管长为7~12cm,优选为8~10cm,更优选为9cm;所述软管外径为0.8~1mm,优选为1mm;优选地,所述第一固定点距离楔口端2~4cm,优选为3cm;优选地,所述第二固定点距离第一固定点1~1.5cm,优选为1cm;优选地,所述第三固定点距离第二固定点3~5cm,优选为3.5cm;优选地,所述第三固定点距离平口端1~2cm,优选为1.5cm。根据本专利技术,以大鼠实验作为实例,进行胆插管实验时,所述软管长为13~19cm,优选为13~15cm,更优选为13.5cm;所述软管外径为0.4~0.6mm,优选为0.6mm;优选地,所述第一固定点距离楔口端1~2cm,优选为1cm;优选地,所述第二固定点距离第一固定点2~4cm,优选为2cm;优选地,所述第三固定点距离第二固定点8~11cm,优选为9cm;优选地,所述第三固定点距离平口端1~2cm,优选为1.5cm。根据本专利技术,以大鼠实验作为实例,进行十二指肠插管实验时,所述软管长为11~15cm,优选为12~14cm,更优选为13.5cm;所述软管外径为1~5mm,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动物实验中插管用导管,其特征在于,包括软管以及设置在所述软管表面的三个固定点;优选地,所述软管包括楔口端和平口端,沿着软管的楔口端至平口端依次设置第一固定点、第二固定点和第三固定点;优选地,在所述平口端还设有导管塞,所述导管塞直径略大于平口端内径,所述导管塞可塞入所述平口端内,并密封软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动物实验中插管用导管,其特征在于,包括软管以及设置在所述软管表面的三个固定点;优选地,所述软管包括楔口端和平口端,沿着软管的楔口端至平口端依次设置第一固定点、第二固定点和第三固定点;优选地,在所述平口端还设有导管塞,所述导管塞直径略大于平口端内径,所述导管塞可塞入所述平口端内,并密封软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楔口端的楔口角度约25~45°,优选为25~35°,更优选30°;优选地,所述固定点为水滴状或球状;优选地,所述固定点外径为软管外径的1.1~1.5倍;优选地,所述软管和固定点采用同样材质;优选地,所述软管为医用硅胶管,所述固定点为硅胶球;优选地,将所述导管对动物进行插管实验时,将楔口端插入目标部位的切口,并到达目标部位,第一固定点塞入目标部位切口里面,将第一固定点外侧与目标部位器官壁固定;所述目标部位器官壁可以是静脉(例如颈静脉)、胆管或十二指肠壁;优选地,第二固定点固定于动物肌肉层内侧;优选地,第三固定点置于动物皮肤切口处的表皮外侧,平口端留在体外;优选地,以大鼠实验作为实例,所述软管长为7~19cm,优选为9~15cm,所述软管外径为0.4~5mm,优选为0.6~3mm;优选地,所述第一固定点距离楔口端1~5cm,优选为1.5~4cm;优选地,所述第二固定点距离第一固定点0.5~4cm,优选为1~3cm;优选地,所述第三固定点距离第二固定点3~11cm,优选为3.5~9cm;优选地,所述第三固定点距离平口端1~2cm,优选为1.2~1.8cm;优选地,以大鼠实验作为实例,进行颈静脉插管实验时,所述软管长为7~12cm,优选为8~10cm,更优选为9cm;所述软管外径为0.8~1mm,优选为1mm;优选地,所述第一固定点距离楔口端2~4cm,优选为3cm;优选地,所述第二固定点距离第一固定点1~1.5cm,优选为1cm;优选地,所述第三固定点距离第二固定点3~5cm,优选为3.5cm;优选地,所述第三固定点距离平口端1~2cm,优选为1.5cm;优选地,以大鼠实验作为实例,进行胆插管实验时,所述软管长为13~19cm,优选为13~15cm,更优选为13.5cm;所述软管外径为0.4~0.6mm,优选为0.6mm;优选地,所述第一固定点距离楔口端1~2cm,优选为1cm;优选地,所述第二固定点距离第一固定点2~4cm,优选为2cm;优选地,所述第三固定点距离第二固定点8~11cm,优选为9cm;优选地,所述第三固定点距离平口端1~2cm,优选为1.5cm;优选地,以大鼠实验作为实例,进行十二指肠插管实验时,所述软管长为11~15cm,优选为12~14cm,更优选为13.5cm;所述软管外径为1~5mm,优选为1~2mm,更优选为1mm;优选地,所述第一固定点距离楔口端1~1.5cm,优选为1cm;优选地,所述第二固定点距离第一固定点1.5~2cm,优选为2cm;优选地,所述第三固定点距离第二固定点8.5~9.5cm,优选为9cm;优选地,所述第三固定点距离平口端1~2cm,优选为1.5c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柳力刘书宏田良涛易凤炎周锋曾弦王朝东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朗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武汉启瑞药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