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果腺肋花楸红茶菌饮料及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658668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27 13: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一种黑果腺肋花楸红茶菌饮料及制备方法,属于食品制造工艺领域。配料为黑果腺肋花楸(酶解)果汁12.0‑14.0%、玉米糖浆8.0‑10.0%、乳糖3.0‑5.0%、蜂蜜1.0‑2.5%、鲜姜薄荷甘草混合浸剂1.0%、红茶1.0‑1.5%、绿茶0.5‑1.0%、杭白菊0.3‑0.5%、安琪干酵母0.08‑0.01%、保加利亚乳酸杆菌0.01‑0.02%、双歧杆菌0.006‑0.008%、嗜酸乳酸杆菌0.004‑0.006%、沪酿1.01醋酸菌0.02‑0.04%、异VC钠0.01‑0.02%、食盐0.02%、二甲基碳酸氢钠0.015%、纯净水余量。采用多菌种复合发酵,提高产品的功效与综合风味。加入醋酸菌有显著的控制酒精浓度、调解酸度作用。采用动静交替、增氧发酵,改善液态深层发酵存在缺点。采用低温脱气法脱去混入的空气和发酵产生的气体,明显提高产品的稳定性和保质期。克服常规红茶菌饮料生产存在的风味差、货架期短、生产效率低等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黑果腺肋花楸红茶菌饮料及制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黑果腺肋花楸红茶菌饮料,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黑果腺肋花楸红茶菌饮料的制造方法,属于食品制造工艺领域。
技术介绍
黑果腺肋花楸[Aroniamelanocarpa(Michx.)Ell]是一种从国外引进的蔷薇科、腺肋花楸属灌木浆果果树,2018年9月黑果腺肋花楸果被我国卫生部批准为新食品资源,其果实在欧亚及北美等地区具有较长食用历史,因富含花青素、黄酮(鲜果含量高达0.25%-0.35%)、多酚(是已知植物中含量最高的果实)、多种维生素和矿质元素等,广泛用于药品和食品加工。果实具有良好的营养保健作用,还具有降三高、防脑神经老化、强心、抗癌、增强人体免疫等功能。符合人们对生命质量和健康水平更高的要求,其加工制品的市场广阔。红茶菌饮料是一种生物活性饮品,由醋酸菌、酵母菌、乳酸菌三种菌经发酵制得,国内外医学界应用红茶菌的实践表明,红茶菌能预防及治疗多种慢性疾病,如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糖尿病、便秘、痔疮、肥胖症、胃炎、核黄素缺乏等。其优质红茶菌饮料比碳酸饮料营养更丰富,保健医疗功效更多,副作用更小,是一种纯天然祛病保健饮品,被专家誉为“饮料王”。用黑果腺肋花楸果与红茶菌制成的复合饮料兼具其多种功效,能够发挥各自的优势,营养互补,口感风味俱佳,符合当前人们的需要,是我国饮料发展的重要方向。目前市场上还没有黑果腺肋花楸与红茶菌复配而成的饮品,其消费市场前景广阔。黑果腺肋花楸红茶菌饮料的制造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黑果腺肋花楸果汁或果浆的制作;发酵;调整与充气;过滤;灌装包装。一般发酵方法是将黑果腺肋花楸果汁、白砂糖、茶、水按比例配成培养液进行发酵,室温下发酵2周才能完成,这易造成杂菌污染,难以保证其品质。由于这种常规制造的红茶菌饮料,其醪液内含有较大颗粒的有机质及活性菌,在保存过程中易发生变色、变味、沉淀、酸败等现象,造成红茶菌饮料风味不明显、口感粗糙等问题。同时,这种常规酿造方法其生产周期较长、保质期短、产品档次低。本申请人绍兴市南岭农副产品有限公司一直从而农作物的产品升级换代创新工作,目前已经拥有多项专利技术专利,针对目前沙棘果汁饮料存在的缺陷,申请人和多位农业专家一起研发探讨,终于研发出满足目前要求的产品和工艺。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黑果腺肋花楸红茶菌饮料,解决目前的黑果腺肋花楸红茶菌饮料存在的缺陷的技术问题,其可防止黑果腺肋花楸红茶菌饮料产品出现絮凝、沉淀现象,制造而成的黑果腺肋花楸红茶菌饮料口味纯正,色泽自然,营养成份易吸收,同时具有保质期长,生产周期短等特点。本专利技术又可解决目前广泛采用一次发酵法其红茶菌饮料产品代谢产物积累量小和发酵不充分导致杀菌浑浊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对上述黑果腺肋花楸红茶菌饮料进行制备的制备方法。黑果腺肋花楸红茶菌饮料,包含以下百分含量的原辅料:黑果腺肋花楸红茶菌饮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原辅料处理:a、溶糖与精滤:玉米糖浆、乳糖、蜂蜜、鲜姜薄荷甘草混合浸剂混合后,加入20-30%纯净水,溶解温度在40-50℃,复合糖浆要用糖浆过滤器循环过滤至清澈透明;b、茶液提取:将红茶、绿茶、杭白菊一同加入50倍纯净水,在85-90℃条件下浸提20-25min后,用0.45um微孔膜过滤器过滤至澄清;c、活化菌种及菌种培养:安琪干酵母和沪酿1.01醋酸菌要求在32-36℃同一容器加入5%白砂糖、10-20倍纯净水,静置培养40-50min;保加利亚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嗜酸乳酸杆菌要求在同一容器30-35℃条件下加8-10倍牛奶,静置培养120-180min;步骤二:发酵:黑果腺肋花楸(酶解)果汁及处理好的原辅料一同打入夹层发酵罐内,添加异VC钠、食盐、二甲基碳酸氢钠,补足纯净水量,用剪切机打均匀,夹层水温控制在30-32℃,间隔2.5-3.0t充加净化空气并搅拌6-10min,发酵时间50-55t;步骤三:冷却与过滤:当固形物浓度降至8.0-9.0%时停止发酵,检测乙醇含量在1.0%以下,用冷水将夹层罐温降到4~8℃、4-10小时沉淀澄清,采用硅藻土机与0.1um微孔膜机联用法将酵母残体等滤掉,达到无菌、澄清状态;步骤四:低温脱气与无菌冷灌装:采用真空脱气机在40℃、0.6Mpa压力下完成脱气,脱去混入的空气和发酵产生的气体,明显提高产品的稳定性和保质期;脱气后立即进行高温瞬时灭菌,无菌冷却后,采用PET瓶无菌冷灌装。本专利技术特点与有益效果:1.选用复合糖和鲜姜、薄荷、甘草混合浸剂,改善了产品风味,强化了产品功效,提高其商品性能。2.采用多菌种复合发酵,提高产品的功效与综合风味,口感独特。加入醋酸菌有显著的控制酒精浓度、调解酸度作用。用绿茶、杭白菊与红茶复配制取茶液,在克服红茶苦涩味过高的同时,因绿茶、杭白菊是未经发酵直接炒制而成的,其含有较丰富的多糖、碳水化合物、蛋白质、酶类、维生素及钾、磷等无机盐类,更有助于微生物的生长,提高发酵醪的质量。3.采用动静交替、增氧发酵,改善液态深层发酵存在缺点。发酵过程中,增加氧气的浓度,减轻液体对酵母、醋酸菌等菌群的压力,增加发酵空间,显著提高酵母活力,克服酵母菌丝结团、菌丝粘壁等异常现象,提高了发酵速度与醪液质量。4.采用定量发酵技术,使产品质量更易撑控,同时,采用硅藻土机与微孔膜机联用过滤法,达到无菌、澄清状态,克服再灭菌对产品营养成分的破坏,又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5.采用真空脱气机在40℃低温、0.6Mpa压力下完成脱气,脱去混入的空气和发酵产生的气体,明显提高产品的稳定性和保质期。脱气后立即进行高温瞬时灭菌,这可保证产品特征与品质。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施例中饮料的制备工艺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考图1,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实施例1黑果腺肋花楸红茶菌饮料,包含以下百分含量的原辅料:黑果腺肋花楸红茶菌饮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原辅料处理:a、溶糖与精滤:玉米糖浆、乳糖、蜂蜜、鲜姜薄荷甘草混合浸剂混合后,加入20%纯净水,溶解温度在40℃,复合糖浆要用糖浆过滤器循环过滤至清澈透明;b、茶液提取:将红茶、绿茶、杭白菊一同加入50倍纯净水,在85℃条件下浸提20min后,用0.45um微孔膜过滤器过滤至澄清;c、活化菌种及菌种培养:安琪干酵母和沪酿1.01醋酸菌要求在32℃同一容器加入5%白砂糖、10倍纯净水,静置培养40min;保加利亚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嗜酸乳酸杆菌要求在同一容器30℃条件下加8倍牛奶,静置培养120min;步骤二:发酵:黑果腺肋花楸(酶解)果汁及处理好的原辅料一同打入夹层发酵罐内,添加异VC钠、食盐、二甲基碳酸氢钠,补足纯净水量,用剪切机打均匀,夹层水温控制在30℃,间隔2.5t充加净化空气并搅拌6min,发酵时间50t;步骤三:冷却与过滤:当固形物浓度降至8.0%时停止发酵,检测乙醇含量在1.0%以下,用冷水将夹层罐温降到4℃、4小时沉淀澄清,采用硅藻土机与0.1um微孔膜机联用法将酵母残体等滤掉,达到无菌、澄清状态;步骤四:低温脱气与无菌冷灌装:采用真空脱气机在40℃、0.6Mpa压力下完成脱气,脱去混入的空气和发酵产生的气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黑果腺肋花楸红茶菌饮料,包含以下百分含量的原辅料:其特征在于:

【技术特征摘要】
1.黑果腺肋花楸红茶菌饮料,包含以下百分含量的原辅料:其特征在于:2.制备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黑果腺肋花楸红茶菌饮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其特征在于:步骤一:原辅料处理:a、溶糖与精滤:玉米糖浆、乳糖、蜂蜜、鲜姜薄荷甘草混合浸剂混合后,加入20-30%纯净水,溶解温度在40-50℃,复合糖浆要用糖浆过滤器循环过滤至清澈透明;b、茶液提取:将红茶、绿茶、杭白菊一同加入50倍纯净水,在85-90℃条件下浸提20-25min后,用0.45um微孔膜过滤器过滤至澄清;c、活化菌种及菌种培养:安琪干酵母和沪酿1.01醋酸菌要求在32-36℃同一容器加入5%白砂糖、10-20倍纯净水,静置培养40-50min;保加利亚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嗜酸乳酸杆菌要求在同一容器30-35℃条件下加8-10倍牛奶,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丽军吴焕鑫张军
申请(专利权)人:绍兴市南岭农副产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