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负载粘接工装组件及耦合器盲腔中负载粘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651473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23 05:2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负载粘接工装组件及耦合器盲腔中负载粘接方法,所述负载粘接工装组件包括:基体,所述基体包括上下贯通的导向腔体和连接在导向腔体一端的导向腔法兰盘;顶块,所述顶块插接在所述导向腔体内并在导向腔体往复内滑动,所述顶块的一端设有与负载相匹配的凹槽;上盖,所述上盖上设有卡接部,所述上盖上设有与导向腔体相对应的螺纹孔;压紧螺柱,所述压紧螺柱穿过螺纹孔与顶块相压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通过负载粘接工装应用于耦合器盲腔内负载的粘接操作后,使得负载的粘接强度和定位精度有了显著提高。生产效率提高了50%,大大缩短了粘接生产周期,解决了长期以来一直诟弊的耦合器盲腔内负载粘接难的问题,减少了胶粘过程中的质量隐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负载粘接工装组件及耦合器盲腔中负载粘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设备配件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在耦合器盲腔中进行负载粘接工装组件及耦合器盲腔中粘接方法。
技术介绍
微波器件中的耦合器装配中常会涉及盲腔中粘接负载。负载粘接有电气尺寸要求,会直接影响耦合器电气性能指标。因此,负载在盲腔中有较高的尺寸位置要求。以往耦合器盲腔内负载的粘接操作全部由工人手工使用镊子、定位块等工具、工装进行操作,具体操作方式为:用长镊子夹住涂胶的负载,伸入耦合器盲腔内,借助定位块放置到相应的粘接位置,并通过镊子施加一定的压力数分钟,然后静置数小时。这种操作方式主要存在三个问题:1.负载粘接尺寸精度差;2.负载粘接强度差,有脱落风险。由于工人夹住负载的时间不一致,造成胶体一致性差,并且静置过程中胶接面没有保持压力,反而有一定的拉力,这和胶粘通用工艺中的胶粘过程中胶接面保持压力6个小时的要求不符,一定程度上造成产品胶粘强度可靠性差,存在负载掉落的风险。3.工人操作难度大,粘接效率低。由于负载位置尺寸精度高,在狭小的盲腔内工人仅利用镊子和定位块保证粘接精度,操作难度极大,且效率很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解决耦合器盲腔内负载粘接定位难、粘接质量不稳定的问题。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负载粘接工装组件,包括:基体,所述基体包括上下贯通的导向腔体和连接在导向腔体一端的导向腔法兰盘,所述导向腔体外壁的尺寸与待粘接负载的耦合器盲腔内壁的尺寸相适配;顶块,所述顶块插接在所述导向腔体内并在导向腔体往复内滑动,所述顶块的一端设有与负载相匹配的凹槽,所述负载可拆卸的卡接在所述凹槽中;上盖,所述上盖上设有卡接部,所述卡接部用于将导向腔法兰盘和耦合器法兰盘连接在一起,所述上盖上设有与导向腔体相对应的螺纹孔;压紧螺柱,所述压紧螺柱与螺纹孔螺纹连接,所述压紧螺柱穿过螺纹孔与顶块相压接。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负载粘接工装组件应用于耦合器盲腔内负载的粘接操作后,使得负载的粘接强度和定位精度有了显著提高。生产效率提高了50%,大大缩短了粘接生产周期,解决了长期以来一直诟弊的耦合器盲腔内负载粘接难的问题,减少了胶粘过程中的质量隐患。进一步,所述导向腔体与导向腔法兰盘的连接处,设有用于精准定位的导向段,所述导向段的外壁尺寸与耦合器盲腔口沿处的内壁尺寸相匹配。进一步,所述导向段的长度为5mm。进一步,还包括顶针,所述顶块的侧壁上设有止动槽,所述基体与止动槽相对应的一侧设有通孔,顶针一端套设所述通孔内,另一端在止动槽内滑动。进一步,所述凹槽为V形槽,所述V形槽的夹角为26-28°。进一步,所述V形槽的夹角为26.71°。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耦合器盲腔中负载粘接方法,使用所述的负载粘接工装组件,包括如下步骤:1)将顶块装入导向腔体中,得到负载工装腔体,将清洁后的负载装入所述负载工装腔体中的顶块的凹槽内,将清洁后的负载装入所述负载粘接工装组件的顶块的凹槽内,2)调和粘接胶并将之涂在负载的底面上;3)将耦合器波导腔口部朝下,将负载工装腔体装有负载的一端朝上,自下向上缓缓插入耦合器波导中;4)将耦合器盲腔连同负载工装腔体翻转,将上盖置于导向腔法兰盘上,并通过卡接部实现耦合器法兰盘与导向腔法兰盘之间的固定连接;5)将压紧螺柱拧入上盖上的螺纹孔中,直至将顶块顶紧;6)静置一段时间后,拆下压紧螺柱和上盖,将负载工装腔体缓慢从耦合器中垂直抽出,完成负载与耦合器盲腔的粘接。进一步,在步骤1)之前,对负载粘接工装组件进行复检,复检项目包括:腔体开口尺寸、腔体导向段外形尺寸、顶块开口尺寸、压紧螺柱与上盖螺纹的配合情况、顶块在腔体内的滑动情况。进一步,所述静置时间为6h。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负载粘接工装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负载粘接工装组件的基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负载粘接工装组件的顶块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负载粘接工装组件的顶块的侧视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基体,11,导向腔法兰盘,12导向腔体,2,顶块,21,止动槽,3上盖,4,压接螺柱,5顶针。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的范围。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在耦合器盲腔内的负载粘接工装组件,包括:基体1,所述基体包括上下贯通的导向腔体12和连接在导向腔体一端的导向腔法兰盘11,所述导向腔体12外壁的尺寸与待粘接负载的耦合器盲腔内壁的尺寸相适配;顶块2,所述顶块2插接在所述导向腔体12内并在导向腔体12内往复滑动,所述顶块2的一端设有与负载相匹配的凹槽,所述负载可拆卸的卡接在所述凹槽中;上盖3,所述上盖3上设有卡接部,所述卡接部用于将导向腔法兰盘和耦合器法兰盘连接在一起,所述上盖3上设有与导向腔体12相对应的螺纹孔;压紧螺柱4,所述压紧螺柱4与螺纹孔螺纹连接,所述压紧螺柱4穿过螺纹孔与顶块2相压接。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负载粘接工装组件应用于耦合器盲腔内负载的粘接操作后,使得负载的粘接强度和定位精度有了显著提高。生产效率提高了50%,大大缩短了粘接生产周期,解决了长期以来一直诟弊的耦合器盲腔内负载粘接难的问题,减少了胶粘过程中的质量隐患。进一步,所述导向腔体12与导向腔法兰盘11的连接处,设有用于精准定位的导向段,所述导向段的外壁尺寸与耦合器盲腔口沿处的内壁尺寸相匹配。进一步,所述导向段的长度为5mm。进一步,还包括顶针5,所述顶块2的侧壁上设有止动槽21,所述基体1与止动槽21相对应的一侧设有通孔,所述顶针5一端套设所述通孔内,另一端在止动槽21内滑动。进一步,所述凹槽为V形槽,所述V形槽的夹角为26-28°。进一步,所述V形槽的夹角为26.71°。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耦合器盲腔中负载粘接方法,使用如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负载粘接工装组件,包括如下步骤:1)将顶块装入导向腔体中,得到负载工装腔体,将清洁后的负载装入所述负载工装腔体中的顶块的凹槽内,将清洁后的负载装入所述负载粘接工装组件的顶块的凹槽内,2)调和粘接胶并将之涂在负载的底面上;3)将耦合器波导腔口部朝下,将负载工装腔体装有负载的一端朝上,自下向上缓缓插入耦合器波导中;4)将耦合器盲腔连同负载工装腔体翻转,将上盖置于导向腔法兰盘上,并通过卡接部实现耦合器法兰盘与导向腔法兰盘之间的固定连接;5)将压紧螺柱拧入上盖上的螺纹孔中,直至将顶块顶紧;6)静置一段时间后,拆下压紧螺柱和上盖,将负载工装腔体缓慢从耦合器中垂直抽出,完成负载与耦合器盲腔的粘接;在步骤1)之前,对负载粘接工装组件进行复检,复检项目包括:腔体开口尺寸、腔体导向段外形尺寸、顶块开口尺寸、压紧螺柱与上盖螺纹的配合情况、顶块在腔体内的滑动情况;所述静置时间为6h。本专利技术的负载粘接工装组件设计:负载粘接工装由五部分组成,分别是基体、顶块、上盖、压紧螺柱和顶针。基体是工装的主体结构,其截面为T字形结构,中间线切出一矩形导向腔,用于顶块在其中来回滑动导向。腔体凸台部分工作时插入耦合器盲腔,为保证腔体在耦合器盲腔中定位精确,工装腔体凸台部分部分设计一导向段,同时为了最大限度减少耦合器盲腔的镀金面的磨损和操作方便性,尽量缩短导向段,将导向段长度设计为5mm。腔体凸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负载粘接工装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基体,所述基体包括上下贯通的导向腔体和连接在导向腔体一端的导向腔法兰盘,所述导向腔体外壁的尺寸与待粘接负载的耦合器盲腔内壁的尺寸相适配;顶块,所述顶块插接在所述导向腔体内并在导向腔体内往复内滑动,所述顶块的一端设有与负载相匹配的凹槽,所述负载可拆卸的卡接在所述凹槽中;上盖,所述上盖上设有卡接部,所述卡接部用于将导向腔法兰盘和耦合器法兰盘连接在一起,所述上盖上设有与导向腔体相对应的螺纹孔;压紧螺柱,所述压紧螺柱与螺纹孔螺纹连接,所述压紧螺柱穿过螺纹孔与顶块相压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负载粘接工装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基体,所述基体包括上下贯通的导向腔体和连接在导向腔体一端的导向腔法兰盘,所述导向腔体外壁的尺寸与待粘接负载的耦合器盲腔内壁的尺寸相适配;顶块,所述顶块插接在所述导向腔体内并在导向腔体内往复内滑动,所述顶块的一端设有与负载相匹配的凹槽,所述负载可拆卸的卡接在所述凹槽中;上盖,所述上盖上设有卡接部,所述卡接部用于将导向腔法兰盘和耦合器法兰盘连接在一起,所述上盖上设有与导向腔体相对应的螺纹孔;压紧螺柱,所述压紧螺柱与螺纹孔螺纹连接,所述压紧螺柱穿过螺纹孔与顶块相压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负载粘接工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腔体与导向腔法兰盘的连接处,设有用于精准定位的导向段,所述导向段的外壁尺寸与耦合器盲腔口沿处的内壁尺寸相匹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负载粘接工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段的长度为5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负载粘接工装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顶针,所述顶块的侧壁上设有止动槽,所述基体与止动槽相对应的一侧设有通孔,所述顶针一端套设所述通孔内,另一端在止动槽内滑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负载粘接工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为V形槽,所述V...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思付纳新张善翔卞玉柱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无线电测量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