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吸顶天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651439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23 05: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吸顶天线,通过设置塑胶卡扣将两个振子、塑料支撑柱、铜螺母等几个零部件扣合成一个整体,避免了天线电缆芯线处因振子产生应力;通过设置电缆卡扣,使电缆在外罩穿线孔处被锁紧,从而避免电缆拖动时引起外导体与铜螺母焊接处产生应力;通过设置塑胶卡扣和电缆卡扣,使整个天线各部零件配合成一个整体,提高天线的馈电点焊接的稳定性,解决了因外力使得天线内部馈点处产生应力而导致天线指标不稳定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吸顶天线
本技术涉及一种天线,尤其涉及的是一种吸顶天线。
技术介绍
天线是移动通信基站天馈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吸顶天线是室内分布天线中最重要的一种。一般衡量天线的性能好坏,最直观的数据就是天线的电路指标,其中最关键的就是互调指标,互调指标的稳定与否决定了天线产品质量的高低。但是,当前大部分双锥振子吸顶天线都存在互调指标不稳定的问题:如,振子缺少结构紧固,使振子震动时馈电电缆芯线容易受到应力作用从而造成互调指标不稳定;又如,主馈线尾缆出线处无固定锁紧,天线尾缆拖动时,直接导致振子馈电处产生应力造成指标不稳定。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吸顶天线,旨在解决现有的吸顶天线存在互调指标不稳定的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吸顶天线,包括第一振子、支撑柱、第二振子、固定螺母和天线外罩,所述第一振子、支撑柱、第二振子和固定螺母由上到下依次置于天线外罩内,在天线外罩上设置有电缆线穿线孔,其中,还包括将第一振子、支撑柱第二振子和固定螺母固定连接在一起的卡扣和用于将电缆置于电缆线穿线孔内的部分固定在电缆线穿线孔内的电缆卡扣。所述的吸顶天线,其中,所述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吸顶天线,包括第一振子、支撑柱、第二振子、固定螺母和天线外罩,所述第一振子、支撑柱、第二振子和固定螺母由上到下依次置于天线外罩内,在天线外罩上设置有电缆线穿线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将第一振子、支撑柱第二振子和固定螺母固定连接在一起的卡扣和用于将电缆置于电缆线穿线孔内的部分固定在电缆线穿线孔内的电缆卡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吸顶天线,包括第一振子、支撑柱、第二振子、固定螺母和天线外罩,所述第一振子、支撑柱、第二振子和固定螺母由上到下依次置于天线外罩内,在天线外罩上设置有电缆线穿线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将第一振子、支撑柱第二振子和固定螺母固定连接在一起的卡扣和用于将电缆置于电缆线穿线孔内的部分固定在电缆线穿线孔内的电缆卡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顶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包括底盘和设置在底盘上的定位固定条,在底盘的顶部设置有贯穿底盘顶部的第一定位孔,在第一定位孔的顶部端面设置有与固定螺母匹配的定位槽,所述定位槽的半径大于第一定位孔的半径,在第二振子的倾斜侧面上设置有与定位固定条匹配的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二定位孔设置的数量与定位固定条设置的数量一致,每个第二定位孔与一个定位固定条对应,在每个定位固定条上均设置有凸出的定位块,在第一振子的第一部分上设置有与定位块对应的第三定位孔,所述第三定位孔设置的数量与定位块设置的数量一致,每个第三定位孔与一个定位块对应:将底盘套在第二振子内,位于第二振子的下方,固定螺母卡在定位槽内,定位固定条穿过第二定位孔,定位块插入第三定位孔内,电缆依次穿过缆线穿线孔、第一定位孔、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芯线通孔,使第一振子、支撑柱、第二振子和固定螺母固定连接形成一个整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顶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设置成底面开放的中空圆台结构,所述底盘置于在第二振子的下方,底盘的中空圆台结构与第二振子中空圆台结构匹配。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顶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固定条至少设置一个。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吸顶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固定条设置3个,3个定位固定条均匀分布在底盘上,两个相邻底盘之间形成120°夹角。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顶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块的一端设置在定位固定条的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小兵熊峰杨国政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天磁通天线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