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炸硬化用三级罗茨真空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64504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23 03: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爆炸硬化用三级罗茨真空泵,包括水循环真空泵、第一罗茨真空泵、第二罗茨真空泵和散热结构;所述水循环真空泵的出气端与所述第一罗茨真空泵的进气端流体导通连接,所述第一罗茨真空泵的出气端与所述第二罗茨真空泵的进气端流体导通连接;所述散热结构包括、第一散热笼状构件、第二散热笼状构件、风冷构件和储水容器,所述第一散热笼状构件和所述第二散热笼状构件均包括换热管、分流板和集流板,所述水循环真空泵的出水端与分流板的进水端流体导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散热效率高且能耗低,不仅能够有效解决罗茨真空泵本体散热较慢的问题,同时可以将水循环真空泵充分利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爆炸硬化用三级罗茨真空泵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罗茨真空泵。具体地说是一种爆炸硬化用三级罗茨真空泵。
技术介绍
DHP铜作为一种磷脱氧铜,由于具有良好的导热和导电性能,是制造连铸结晶器的主要材料,但由于表面硬度较低,耐磨性差,使它的应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尤其是对连铸结晶器使用寿命影响极大。因此人们研究利用爆炸硬化工艺方法对DHP铜板进行硬化。具体方式为:将DHP铜板放置在刚性基座上,并在DHP铜板上铺设炸药,然后将炸药引爆。在引爆炸药之前需要将DHP铜板与刚性基座之间的间隙抽真空,真空度要求为-0.08MPa。但现有三级罗茨真空泵在长时间工作中会因为温度过高而出现罗茨真空泵与前级泵抽速比发生变化,同时也会是罗茨真空泵自身的抽速下降,影响了罗茨真空泵的性能,会导致在DHP铜板进行爆炸硬化过程中DHP铜板与刚性基座之间的间隙的真空度无法满足要求,使得DHP铜板表面爆炸硬化处理不能顺利实施,因此人们开始对罗茨真空泵的转子和泵体降温,然而现有三级罗茨真空泵通过通风散热来降低罗茨真空泵泵体温度,然而风冷容易是泵体表层存在一个空气隔热层,此隔热层减缓了泵体热量向外散发,而且通风条件,除了自然风之外,大多数需要风机或风扇提供动力来产生风,在使罗茨真空泵降温的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能耗。
技术实现思路
为此,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散热效率高且能耗低的爆炸硬化用三级罗茨真空泵,不仅能够有效解决罗茨真空泵本体散热较慢的问题,同时可以将水循环真空泵充分利用。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爆炸硬化用三级罗茨真空泵,包括水循环真空泵、第一罗茨真空泵、第二罗茨真空泵和散热结构;所述水循环真空泵的出气端与所述第一罗茨真空泵的进气端流体导通连接,所述第一罗茨真空泵的出气端与所述第二罗茨真空泵的进气端流体导通连接;所述散热结构包括、第一散热笼状构件、第二散热笼状构件、风冷构件和储水容器,所述第一散热笼状构件和所述第二散热笼状构件均包括换热管、分流板和集流板,所述水循环真空泵的出水端与分流板的进水端流体导通连接,所述分流板的出水端与所述换热管的进水端流体导通连接,所述换热管的出水端与所述集流板的进水端流体导通连接,所述集流板的出水端与所述风冷构件的进水端流体导通连接,所述风冷构件的出水端与所述储水容器的进水端流体导通连接,所述储水容器的出水端与所述水循环真空泵的进水端流体导通连接;所述第一散热笼状构件套在所述第一罗茨真空泵泵体上且与所述第一罗茨真空泵导热连接,所述第二散热笼状构件套在所述第二罗茨真空泵泵体上且与所述第二罗茨真空泵导热连接。上述爆炸硬化用三级罗茨真空泵,所述第一散热笼状构件的所述换热管通过导热胶层与所述第一罗茨真空泵泵体连接。上述爆炸硬化用三级罗茨真空泵,所述第二散热笼状构件的所述换热管通过导热胶层与所述第二罗茨真空泵泵体连接。上述爆炸硬化用三级罗茨真空泵,所述换热管为翅片管。上述爆炸硬化用三级罗茨真空泵,所述风冷构件包括风冷管,所述风冷管为螺旋管;所述集流板的出水端与所述风冷管的进水端流体导通连接,所述风冷管的出水端与所述储水容器的进水端流体导通连接。上述爆炸硬化用三级罗茨真空泵,所述风冷管外管壁上设有散热片。上述爆炸硬化用三级罗茨真空泵,所述分流板的进水端与自来水管网流体导通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利用水循环真空泵中的水对罗茨真空泵进行水冷,不仅有利于快速罗茨真空泵快速降温,同时还可以降低为风冷提供动力的能耗,同时利用空冷可以保证水循环真空泵中的水体温度不会超过水循环真空泵正常工作的温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爆炸硬化用三级罗茨真空泵。图中附图标记表示为:1-水循环真空泵;2-第一罗茨真空泵;3-第二罗茨真空泵;4-储水容器;5-分流板;6-换热管;7-集流板;8-风冷管;9-导热胶层。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技术爆炸硬化用三级罗茨真空泵,包括水循环真空泵1、第一罗茨真空泵2、第二罗茨真空泵3和散热结构;所述水循环真空泵1的出气端与所述第一罗茨真空泵2的进气端流体导通连接,所述第一罗茨真空泵2的出气端与所述第二罗茨真空泵3的进气端流体导通连接;所述散热结构包括、第一散热笼状构件、第二散热笼状构件、风冷构件和储水容器4,所述第一散热笼状构件和所述第二散热笼状构件均包括换热管6、分流板5和集流板7,所述换热管6为翅片管,所述水循环真空泵1的出水端与分流板5的进水端流体导通连接,所述分流板5的出水端与所述换热管6的进水端流体导通连接,所述换热管6的出水端与所述集流板7的进水端流体导通连接,所述集流板7的出水端与所述风冷构件的进水端流体导通连接,所述风冷构件的出水端与所述储水容器4的进水端流体导通连接,所述储水容器4的出水端与所述水循环真空泵1的进水端流体导通连接;所述第一散热笼状构件套在所述第一罗茨真空泵2泵体上且与所述第一罗茨真空泵2导热连接,所述第二散热笼状构件套在所述第二罗茨真空泵3泵体上且与所述第二罗茨真空泵3导热连接。其中,为了提高所述换热管6与所述第一罗茨真空泵2泵体和所述第二罗茨真空泵3泵体之间的热传导效率,将所述第一散热笼状构件的所述换热管6通过导热胶层9与所述第一罗茨真空泵2泵体连接,同时将所述第二散热笼状构件的所述换热管6通过导热胶层9与所述第二罗茨真空泵3泵体连接。本实施例中,所述风冷构件包括风冷管8,所述风冷管8外管壁上设有散热片,所述风冷管8为螺旋管;所述集流板7的出水端与所述风冷管8的进水端流体导通连接,所述风冷管8的出水端与所述储水容器4的进水端流体导通连接。为了及时对所述水循环真空泵1中的水进行补充,本实施例中,将所述分流板5的进水端与自来水管网流体导通连接,这样可以利用从自来水管网中流出的低温水对所述第一罗茨真空泵2泵体和所述第二罗茨真空泵3泵体进行降温,又可以对水循环真空泵1中的水进行补充。使用本技术时,所述水循环真空泵1泵出的水会经过所述第一散热笼状构件和所述第二散热笼状构件流过所述第一罗茨真空泵2泵体表面和所述第二罗茨真空泵3泵体表面,通过换热将所述第一罗茨真空泵2泵体内的热量以及所述第二罗茨真空泵3泵体内的热量带走散掉,而从所述第一散热笼状构件和所述第二散热笼状构件中流出的水经过所述风冷管8的空冷,满足所述水循环真空泵1工作需要,从而使本技术中的所述水循环真空泵1、所述第一罗茨真空泵2和所述第二罗茨真空泵3都能在正常的工作条件下长期的工作,从而能保证DHP铜板与刚性基座之间的间隙的真空度能够维持在-0.08MPa及以下,能够使DHP铜板的表面爆炸硬化能够顺利进行。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专利技术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爆炸硬化用三级罗茨真空泵,其特征在于,包括水循环真空泵(1)、第一罗茨真空泵(2)、第二罗茨真空泵(3)和散热结构;所述水循环真空泵(1)的出气端与所述第一罗茨真空泵(2)的进气端流体导通连接,所述第一罗茨真空泵(2)的出气端与所述第二罗茨真空泵(3)的进气端流体导通连接;所述散热结构包括、第一散热笼状构件、第二散热笼状构件、风冷构件和储水容器(4),所述第一散热笼状构件和所述第二散热笼状构件均包括换热管(6)、分流板(5)和集流板(7),所述水循环真空泵(1)的出水端与分流板(5)的进水端流体导通连接,所述分流板(5)的出水端与所述换热管(6)的进水端流体导通连接,所述换热管(6)的出水端与所述集流板(7)的进水端流体导通连接,所述集流板(7)的出水端与所述风冷构件的进水端流体导通连接,所述风冷构件的出水端与所述储水容器(4)的进水端流体导通连接,所述储水容器(4)的出水端与所述水循环真空泵(1)的进水端流体导通连接;所述第一散热笼状构件套在所述第一罗茨真空泵(2)泵体上且与所述第一罗茨真空泵(2)导热连接,所述第二散热笼状构件套在所述第二罗茨真空泵(3)泵体上且与所述第二罗茨真空泵(3)导热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爆炸硬化用三级罗茨真空泵,其特征在于,包括水循环真空泵(1)、第一罗茨真空泵(2)、第二罗茨真空泵(3)和散热结构;所述水循环真空泵(1)的出气端与所述第一罗茨真空泵(2)的进气端流体导通连接,所述第一罗茨真空泵(2)的出气端与所述第二罗茨真空泵(3)的进气端流体导通连接;所述散热结构包括、第一散热笼状构件、第二散热笼状构件、风冷构件和储水容器(4),所述第一散热笼状构件和所述第二散热笼状构件均包括换热管(6)、分流板(5)和集流板(7),所述水循环真空泵(1)的出水端与分流板(5)的进水端流体导通连接,所述分流板(5)的出水端与所述换热管(6)的进水端流体导通连接,所述换热管(6)的出水端与所述集流板(7)的进水端流体导通连接,所述集流板(7)的出水端与所述风冷构件的进水端流体导通连接,所述风冷构件的出水端与所述储水容器(4)的进水端流体导通连接,所述储水容器(4)的出水端与所述水循环真空泵(1)的进水端流体导通连接;所述第一散热笼状构件套在所述第一罗茨真空泵(2)泵体上且与所述第一罗茨真空泵(2)导热连接,所述第二散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呼和史志铭刘飞
申请(专利权)人:内蒙古工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内蒙古,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