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辅助排气机构的真空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617567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20 12: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辅助排气机构的真空泵,包括油箱、设置在油箱内的泵体和设置在油箱一侧的油气分离器,所述泵体包括设置在其顶部的第一排气口,所述油气分离器包括壳体和固定在壳体内的排气滤芯,壳体上设置有第二排气口,所述油箱靠近壳体的一侧于第一排气口上方设置有与排气滤芯的入口对接的过口,在油箱上设置有与壳体内部连通的辅助排气机构,所述辅助排气机构包括自油箱内壁向内隆起并与油箱内壁之间形成有排气腔的导流壁,在油箱的外壁设置有连通至排气腔的第三排气口,该真空泵油气分离效果好、外接排气管的安装位置选择性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辅助排气机构的真空泵
本技术涉及真空泵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具有辅助排气机构的真空泵。
技术介绍
真空泵是一种旋转式变容积气体输送泵,其通过对被抽容器进行抽气使这些被抽容器获得真空,广泛用于颜料化工、砖瓦机械、低温设备、造纸机械、医药化工、食品机械、工业电炉、电子行业、真空设备、化肥、冶金、石油、矿山、地基处理等领域。真空泵一般包括油箱、设置在油箱内的泵体和驱动泵体的电机,泵体内部设置有定子、转子和旋片,电机的输出轴和转子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连接,真空泵的原理是:真空泵的转子带动旋片旋转时,旋片借离心力紧贴腔壁,把进排气口分割开来,并使进气腔容器周期性扩大而吸气,排气腔容积则周期性地缩小而压缩气体,进气腔吸气时抽油孔同时抽取泵油,然后借气体和油的压力推开排气阀排气,从而获得真空。自泵体内排出的气体含有大量的油雾,含有油雾的空气若直接排出会形成冒烟现象,污染车间的环境,同时导致泵油的过快流失。一般的解决方法是在真空泵一侧设置一个油气分离器,油气分离器内设置有排气滤芯,排气滤芯的入口与油箱上端的一侧连通,油箱的气压随着含油空气的不断排出逐渐变大,在气压的作用下,含油空气进入排气滤芯过滤,其中的油被滤芯吸附收集,干净的气体排出滤芯后汇集在油气分离器内,通过设置在油气分离器远离油箱一侧的排气口上的排气管排出,自滤芯过滤的泵油则再次回流到油箱内。在油气分离器的排气口外接有一根排气管,过滤后的空气从排气管排至室外或者收集在气体收集容器内,而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车间内装置密集,放置空间有限,且各种管路和线路密集,油气分离器上的排气口一般只设置一个,设置方式过于单一,外接的排气管只能接在油气分离器的排气口上,一旦排气管另一端位置改变,为了避免排气管折叠影响输气,需要调整真空泵的位置,这需要给真空泵留出较多的预留空间,增加了真空泵的占用面积,且搬动真空泵费时费力,无法满足车间的灵活作业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排气方式灵活的具有辅助排气机构的真空泵,避免在外接的排气管位置变化后调整真空泵的位置。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一种具有辅助排气机构的真空泵,包括油箱、设置在油箱内的泵体和设置在油箱一侧的油气分离器,所述泵体包括设置在其顶部的第一排气口,所述油气分离器包括壳体和固定在壳体内的排气滤芯,壳体上设置有第二排气口,所述油箱靠近壳体的一侧于第一排气口上方设置有与排气滤芯的入口对接的过口,在油箱上设置有与壳体内部连通的辅助排气机构,所述辅助排气机构包括自油箱内壁向内隆起并与油箱内壁之间形成有排气腔的导流壁,在油箱的外壁设置有连通至排气腔的第三排气口。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现有的真空泵上只设置有一个用于排放过滤后空气的排气口,真空泵安装后,一旦改变外接的排气管路就需要调整真空泵的位置,十分不便,本方案在油箱上增设辅助排气机构,该辅助排气机构为油箱和导流壁之间形成的与壳体连通的排气腔,而在壳体上设置的第二排气口和在油箱外壁设置的第三排气口均能将过滤后的空气排出真空泵,增加了外接排气管可供选择的连接位置,减少管路改变后对真空泵位置的调整概率,省时省力;增设的辅助排气机构不会增加真空泵的整体体积和占用面积;此外,现有的排气滤芯无法100%截留空气中的油,排气腔的设置延长了待排空气流出真空泵外的流通线路,能够进一步沉降过滤后空气内剩余的油,提高排待放空气的油气分离效率,该具有辅助排气机构的真空泵排气方式灵活,有效减少因排气管路位置的改变调整真空泵位置的概率,同时能够进一步提高空气的油气分离效率。进一步优化为:当导流壁自油箱的顶面向内隆起形成有所述排气腔时,所述第三排气口设置于油箱的顶面;当导流壁自油箱的顶面、底面及两侧同时向内隆起形成有相互连通的排气腔时,所述第三排气口设置于油箱的顶面和/或底面和/或两侧。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第三排气口的设置位置决定过滤后空气的排放位置,根据排气腔的大小在油箱至少一个面上设置与排气腔连通的第三排气口,根据外部排气管路的设置需求选中适合的第三排气口,只需堵住第二排气口和其它多余的第三排气口即能将壳体内过滤后的空气自选中的第三排气口排出真空泵。进一步优化为:油箱的顶面、底面和两侧的四角处均设置有所述第三排气口。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增设十二处可外接排气管的第三排气口,使用者可以根据需求选择任意的一个第三排气口进行排气,进一步增加排气位置的选择性,大大提高适用性,减小因外接排气管位置变化引起的真空泵位置调整的概率。进一步优化为:所述油箱的一侧设置有驱动泵体的电机,所述油气分离器设置于电机的上表面且油气分离器的上表面与油箱上表面持平。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油箱、电机和油气分离器安装后整体结构紧凑、占用面积小。进一步优化为:在壳体靠近油箱的一侧设置有露出部分排气滤芯入口的让位孔,所述排气滤芯呈水平设置且排气滤芯的入口抵压在壳体靠近油箱一侧的内壁上。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排气滤芯的入口大于让位孔且与让位孔抵接设置,油箱内的含油空气只能经让位孔进入到排气滤芯内,避免含油空气未经排气滤芯直接进入到壳体内从第二排气口或第三排气口排出到泵体外。进一步优化为:所述壳体靠近油箱的一侧于让位孔的上方设置有第一过气口,排气腔上设置有与第一过气口对接的第二过气口。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壳体内的空气经排气滤芯过滤后可依次经第一排气口和第二排气口进入到排气腔内部,并随着第三排气口排出真空泵从外部,同时过滤后的空气中剩余的油从壳体内向排气腔流动时可以进一步进行沉降,进一步提高待排空气的油气分离效率。进一步优化为:所述导流壁与所述油箱呈一体设置。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导流壁和油箱一体设置可以确保排气腔内部气密性。进一步优化为:第二排气口和第三排气口上均设置有密封第二排气口和第三排气口的密封件。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根据外接排气管的安装位置可以选择任意一个第二排气口或第三排气口,而为了避免过滤后的空气直接从其他排气口排出,在未设置外接排气管的其他排气口上设置密封件进行密封十分必要。进一步优化为:所述壳体靠近油箱的一侧内壁以让位孔为中心凸设有供排气滤芯插入的限位部,在壳体内固定有一当排气滤芯插入限位部后将排气滤芯向限位部抵压的抵压板。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限位部结合抵压板能够在抵压板抵住排气滤芯后将排气滤芯限位在限位部上,从而使排气滤芯的入口能够紧贴在让位孔上,使含油空气能够全部进入到排气滤芯内。进一步优化为:在壳体的两侧和/或其顶面和/或其远离油箱的一端设置有所述第二排气口。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传统的油气分离器只设置有一个第二排气口,在壳体的两侧、顶面和远离油箱的一端均设置第二排气口能够增加过滤后的空气排出位置的可供选择性,在不调整真空泵位置的同时满足外接的排气管排气的通畅。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1、在油箱上增设辅助排气机构,增加了外接排气管可供选择的连接位置,减少管路改变后对真空泵位置的调整概率,省时省力;2、该辅助排气机构为油箱内壁和导流壁之间形成的与壳体连通的排气腔,在油箱外壁设置的第三排气口均能将过滤后的空气排出真空泵,增设的辅助排气机构能够增加外接排气管的安装位置且不会增加真空泵的整体体积和占用面积;3、排气腔的设置延长了待排空气流出真空泵外的流通线路,能够进一步沉降过滤后空气内剩余的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辅助排气机构的真空泵,包括油箱(1)、设置在油箱(1)内的泵体(2)和设置在油箱(1)一侧的油气分离器(3),其特征在于,所述泵体(2)包括设置在其顶部的第一排气口(22),所述油气分离器(3)包括壳体(31)和固定在壳体(31)内的排气滤芯(32),壳体(31)上设置有第二排气口(37),所述油箱(1)靠近壳体(31)的一侧于第一排气口(22)上方设置有与排气滤芯(32)的入口对接的过口(11),在油箱(1)上设置有与壳体(31)内部连通的辅助排气机构,所述辅助排气机构包括自油箱(1)内壁向内隆起并与油箱(1)内壁之间形成有排气腔(12)的导流壁(13),在油箱(1)的外壁设置有连通至排气腔(12)的第三排气口(1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辅助排气机构的真空泵,包括油箱(1)、设置在油箱(1)内的泵体(2)和设置在油箱(1)一侧的油气分离器(3),其特征在于,所述泵体(2)包括设置在其顶部的第一排气口(22),所述油气分离器(3)包括壳体(31)和固定在壳体(31)内的排气滤芯(32),壳体(31)上设置有第二排气口(37),所述油箱(1)靠近壳体(31)的一侧于第一排气口(22)上方设置有与排气滤芯(32)的入口对接的过口(11),在油箱(1)上设置有与壳体(31)内部连通的辅助排气机构,所述辅助排气机构包括自油箱(1)内壁向内隆起并与油箱(1)内壁之间形成有排气腔(12)的导流壁(13),在油箱(1)的外壁设置有连通至排气腔(12)的第三排气口(1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辅助排气机构的真空泵,其特征在于,当导流壁(13)自油箱(1)的顶面向内隆起形成有所述排气腔(12)时,所述第三排气口(15)设置于油箱(1)的顶面;当导流壁(13)自油箱(1)的顶面、底面及两侧同时向内隆起形成有相互连通的排气腔(12)时,所述第三排气口(15)设置于油箱(1)的顶面和/或底面和/或两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辅助排气机构的真空泵,其特征在于,油箱(1)的顶面、底面和两侧的四角处均设置有所述第三排气口(15)。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具有辅助排气机构的真空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箱(1)的一侧设置有驱动泵体(2)的电机(4),所述油气分离器(3)设置于电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柯迪汪斐吴青云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爱发科真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