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基桩养护检测的检测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643583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23 02:42
一种用于基桩养护检测的检测管,由管口接头部件、管身部件构成。管口接头部件包括:橡胶管(1),分别置于橡胶管(1)上的封口盖(2)、封口盖拉环(3)、珍珠泡沫保护套(4)、单面护线橡胶套(5);管身部件包括:高强度PVC管(6),分别置于高强度PVC管(6)上的接头套管(7)、深度标识(8)、管底封口盖(9)。该检测管的优点在于:养护检测管设置深度不受桩长限制;养护检测管能为检测仪器提供工作面;养护检测管内数据采集稳定性好;养护检测管能为常规设备进入基桩内部提供检测通道;养护检测管安装简单方便,检测前不需要进行困难复杂的前期检测工作;养护检测管能对位于水下的基桩养护检测提供检测通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基桩养护检测的检测管
:本技术涉一种用于基桩养护检测的检测管,属基桩检测设备

技术介绍
:在建桥梁或路基抗滑桩,根据交通运输部相关规定都必须对其基桩施工质量进行检测,以确保通车之后桥梁和路基边坡能安全运营。公路工程基桩施工阶段,现有的基桩检测方法以其检测快、成本低、效果好及设备轻便而得到广泛应用。现有基桩施工阶段检测技术在基桩施工完成后,上部结构未施工前,以桩顶为检测工作面进行基桩检测工作。因此对于已经存在上部结构或运行中的基桩,因缺少桩顶的工作面,现有设备不能完成对该类基桩的运行过程中的养护质量检测。另一方面,在役基桩在运行过程中由于地质灾害、受力变化、流体侵蚀、地震、撞击等原因,在役基桩础将会出现各种形式的病变,如应力破坏、钢筋锈蚀、混凝土老化等。对这样的病变应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对在役基桩完整性应及时评估排除隐患是非常必要的。此外,对于公路工程部分基桩还会受到水浪冲击、地下水的侵蚀以及船舶的撞击等外力损害,在使用过程中基桩混凝土还会出现加速老化的情况,所以公路工程基桩病害养护检测、评估就显得更为重要。目前国内外对基桩养护检测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类:1、侧挖法。采用机械或人力对待测基桩的侧面进行开挖检测;2、双速度法。对于既有结构下的基桩,弹性波在结构交界面处或桩顶处会产生极为复杂的反射和透射,不仅产生下行波,而且产生上行波。在基桩低应变检测技术中,能够反映桩身阻抗或土阻力变化信息的上行应力波最为重要。对于既有结构下的基桩完整性检测,应想办法获取上行应力波。为有效提取上行应力波,M.Johnson在1996年提出沿桩身布置两个加速度传感器,同时测量两点加速度时域曲线,能够测试桩身波速和获取基桩部分有效上行波的目的;3、横波法(扭转波法)。针对大直径桩中一维纵波假设不成立的问题,提出了横波检测技术,也称为扭转剪切波法或弯曲波法(BendingWaves}BW)。该方法在桩侧通过横向激励产生一个扭转波,被安装在桩身同一侧的传感器所记录并分析;4、超震波法。该方法具有反射波法和平行震测法的综合特征。测试中将多个接收器沿桩身外侧放置(一般共线等距)(图3)。在桩顶或桩身敲击,测量质点速度随时间变化曲线。变换深度重复上述过程即可获得直达波和反射波的到达时间图,直达波到达的波峰点连线和反射波的波峰点连线交点即为桩底或缺陷点;5、基于雷达法的综合技术。在役桥梁基桩础的综合检测技术,包括雷达法、波动法(反射波法及旁孔透射波法)在役桥梁基桩础无损检测探测设备和检测技术。在首先利用反射波法对待检在役桥梁基桩是否存在病害或缺陷进行快速排查的基础上,通过雷达法或旁孔法对病害或缺陷进行准确定位和分析。目前方法存在的缺点:1、检测深度有限。如侧挖法在检测过程中由于在役桥梁基桩础的环境条件复杂,且埋置较深,侧挖法不仅实施难度大,而且检测效率低、费用高、局限性大,很难在基桩养护检测中推广应用;2、检测需要在特定的工作面上进行。如双速度法和超震波法,检测时要求桩身具有一定的外露长度用以安装传感器。但在实际检测工作中具备这种特殊工作面的基桩是不多的,因此很难在基桩养护检测中推广应用;3、检测数据采集稳定性差。如双速度法和横波法(扭转波法),检测时受外界因素(传感器安装、检测面选择、激振设备选择等)影响较大,不能获取到稳定性好的检测数据,会对检测结果的判断带来重大的影响,因此很难在基桩养护检测中推广应用;4、特种检测设备造价高昂。如基于雷达法的综合技术,在检测时使用的地质雷达天线为特制检测设备,单只天线的造价高达80多万人民币。高昂的设备费很难在基桩养护检测中推广应用;5、检测前的配合工作费用高难度大。如基于雷达法的综合技术,在检测前必须在待测基桩附件钻探检测通道,钻探检测通道需动用中型地址钻机,山区钻机搬运和架设较为困难,且费用高、效率低局限性大,很难在基桩养护检测中推广应用;6、无法检测位于水下的基桩。以上5种方法都不能对位于水下的基桩的基桩进行养护检测。公路工程部分基桩位于海洋、湖畔、河流等水域中,这些基桩将会受到水浪冲击、地下水的侵蚀以及船舶的撞击等外力损害,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基桩混凝土会出现加速老化的情况,所以对这类水下基桩病害养护检测、评估就显得更为重要。而现有技术是无法对这类水下基桩进行养护检测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基桩养护检测装置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用于基桩养护检测的检测管。本技术的用于基桩养护检测的检测管,由管口接头部件、管身部件构成;其中:a.管口接头部件包括:橡胶管(1)、封口盖(2)、封口盖拉环(3)、珍珠泡沫保护套(4)、单面护线橡胶套(5);其装配方式为:橡胶管(1)顶部管口插入封口盖(2)下部,封口盖拉环(3)安装在封口盖(2)顶部,橡胶管(1)下部管口从单面护线橡胶套(5)顶部插入,从单面护线橡胶套(5)底部穿出,珍珠泡沫保护套(4)从封口盖(2)顶部套入,珍珠泡沫保护套(4)底部与单面护线橡胶套(5)顶部接触,让珍珠泡沫保护套(4)完全包裹住橡胶管(1)、封口盖(2)和封口盖拉环(3);b.管身部件包括:高强度PVC管(6)、接头套管(7)、深度标识(8)、管底封口盖(9);其装配方式为:深度标识(8)粘贴在高强度PVC管(6)底部管壁内侧,第一段高强度PVC管(6)底部插入第一个接头套管(7)顶部,第二段高强度PVC管(6)顶部插入第一个接头套管(7)底部,第二段高强度PVC管(6)底部插入第二个接头套管(7)顶部,第三段高强度PVC管(6)顶部插入第二个接头套管(7)底部,第三段高强度PVC管(6)底部插入管底封口盖(9)内,高强度PVC管(6)和接头套管(7)数量根据施工现场基桩长度合理确定;C.管口接头部件和管身部件安装完成后,将单面护线橡胶套(5)底部插入第一段高强度PVC管(6)的顶部。本技术采用市场购买的产品及材料按常规方法改装或制备。与现有技术及设备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1、养护检测管设置深度不受桩长限制。本技术养护检测管管身部件的长度能根据检测桩长合理设置,一般选择与基桩长度相等,与现有技术及设备相比更易推广应用;2、养护检测管能为检测仪器提供工作面。本技术养护检测管管口接头部件在基桩上部结构施工过程中能保护养护检测管不漏浆,不堵管。在基桩上部结构施工完成后,能从上部构件侧面部打开管道入口,让检测设备进入基桩内部进行检测。检测完成后关闭管道入口,管口接头部件能继续保护养护检测不堵管。管口接头部件在开口位置能根据工地现场实际情况设置,能设置在地系梁顶面、墩柱侧面、承台顶面等便于操作的位置,能为检测仪器提供检测工作面,与现有技术及设备相比更易推广应用;3、养护检测管内数据采集稳定性好。本技术养护检测管所有的检测项目都在管内进行,相比现有的检测技术和装置,养护检测管内部空间相对封闭,气温气压相对稳定,有深度标识,因此检测数据采集稳定性更好,与现有技术及设备相比更易推广应用。4、养护检测管能为常规设备进入基桩内部提供检测通道。本技术养护检测管所有的检测项目都在管内进行,养护检测管能为常规设备进入基桩内部提供检测通道,如超声波仪、钻孔电视、磁法仪等常规设备都能通过养护检测管进入受检基桩内部,以上常规设备购置价格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基桩养护检测的检测管,其特征在于检测管由管口接头部件、管身部件构成;其中:a.管口接头部件包括:橡胶管(1)、封口盖(2)、封口盖拉环(3)、珍珠泡沫保护套(4)、单面护线橡胶套(5);其装配方式为:橡胶管(1)顶部管口插入封口盖(2)下部,封口盖拉环(3)安装在封口盖(2)顶部,橡胶管(1)下部管口从单面护线橡胶套(5)顶部插入,从单面护线橡胶套(5)底部穿出,珍珠泡沫保护套(4)从封口盖(2)顶部套入,珍珠泡沫保护套(4)底部与单面护线橡胶套(5)顶部接触,让珍珠泡沫保护套(4)完全包裹住橡胶管(1)、封口盖(2)和封口盖拉环(3);b.管身部件包括:高强度PVC管(6)、接头套管(7)、深度标识(8)、管底封口盖(9);其装配方式为:深度标识(8)粘贴在高强度PVC管(6)底部管壁内侧,第一段高强度PVC管(6)底部插入第一个接头套管(7)顶部,第二段高强度PVC管(6)顶部插入第一个接头套管(7)底部,第二段高强度PVC管(6)底部插入第二个接头套管(7)顶部,第三段高强度PVC管(6)顶部插入第二个接头套管(7)底部,第三段高强度PVC管(6)底部插入管底封口盖(9)内,高强度PVC管(6)和接头套管(7)数量根据施工现场基桩长度合理确定;C.管口接头部件和管身部件安装完成后,将单面护线橡胶套(5)底部插入第一段高强度PVC管(6)的顶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基桩养护检测的检测管,其特征在于检测管由管口接头部件、管身部件构成;其中:a.管口接头部件包括:橡胶管(1)、封口盖(2)、封口盖拉环(3)、珍珠泡沫保护套(4)、单面护线橡胶套(5);其装配方式为:橡胶管(1)顶部管口插入封口盖(2)下部,封口盖拉环(3)安装在封口盖(2)顶部,橡胶管(1)下部管口从单面护线橡胶套(5)顶部插入,从单面护线橡胶套(5)底部穿出,珍珠泡沫保护套(4)从封口盖(2)顶部套入,珍珠泡沫保护套(4)底部与单面护线橡胶套(5)顶部接触,让珍珠泡沫保护套(4)完全包裹住橡胶管(1)、封口盖(2)和封口盖拉环(3);b.管身部件包括:高强度PVC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磊粟海涛严圆杨静曹志伟庞丹阮人杰赵跃文何永道杨丽丽罗待明杨晓林张雪峰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省公路科学技术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