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置半轴拆卸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637595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23 01:05
一种内置半轴拆卸装置,其中,下固定板与上固定板平行设置,左支柱和右支柱分别垂直固定安装在下固定板与上固定板之间;下固定板的中间开有中心光孔,与内置半轴固定连接;活动板平行设置在上固定板与下固定板之间;左顶柱和右顶柱顶部分别垂直固定在活动板上,底部分别穿过下固定板的中心光孔两侧的通孔,左顶柱与右顶柱的底部顶压点之间的距离大于内置卸半轴的轴承的外径;丝杆的上下段的螺纹方向相反并分别与上固定板和活动板的中部螺纹孔配合连接;活动板两端分别与左支柱和右支柱滑动连接;对顶外螺母和对顶内螺母成对地安装在丝杆的顶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保证了内置半轴受力均匀,避免损伤半轴及轴承,且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置半轴拆卸装置
本技术属于商用车驱动桥拆解及装配
,主要应用于独立悬架的商用车驱动桥内置半轴的拆卸,具体涉及一种内置半轴拆卸装置。
技术介绍
采用独立悬架的商用车驱动桥多数使用内置半轴的结构形式。内置半轴与其轴承内圈采用过盈配合,轴承外圈与减速器壳体采用过盈配合。在台架试验过程中,当出现内部结构失效时,通常需要将内置半轴拔出。传统的拆解方法为敲击轴端部,使内置半轴缓缓退出,但此方法使半轴受力不均,且对半轴表面和轴承总成的损伤较大,往往不能拆卸出完整的轴承。而且这种方法耗费时间长,劳动强度大。通过相关检索发现,目前轴类的拆卸主要依靠拔轴器,但传统的拔轴器并不适用于独立悬架的商用车驱动桥内置半轴的拆卸。而根据拔轴器原理衍生出的拆卸装置多数结构复杂,重量大,成本高,使用不方便。专利号为CN203125449U的带支座的新型拔轴器需要将支座与轴承之间相互夹紧固定,且举升装置采用千斤顶,并不适用于从桥壳中拆出轴的工作要求,且千斤顶成本高,重量大;专利号为CN206154219U的轻便型拔轴器需要通过两个斜齿轮转动驱动两根丝杆直线运动而实现拔轴功能,其中斜齿轮加工成本高,且装置重量大;专利号为CN206216594U用于拔取飞机防冰活门导向轴的拔轴器是根据飞机防冰活门导向轴的结构而设计的一种专用拔轴器,并不适用于汽车驱动桥。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内置半轴拆卸装置,保证了内置半轴受力均匀,避免损伤半轴及轴承,且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结合说明书附图,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内置半轴拆卸装置,由下固定板15、上固定板11、活动板13、左支柱2、左支柱螺母1、右支柱12、右支柱螺母10、左顶柱3、右顶柱14、丝杆9、对顶内螺母8和对顶外螺母7组成;所述下固定板15与上固定板11平行设置,所述左支柱2和右支柱12分别垂直固定安装在下固定板15与上固定板11之间两侧;所述下固定板15的中间开有中心光孔,与内置半轴5固定连接;所述活动板13平行设置在上固定板11与下固定板15之间;所述左顶柱3和右顶柱14顶部分别垂直固定在活动板13上,底部分别穿过下固定板15的中心光孔两侧的通孔,所述左顶柱3与右顶柱14的底部顶压点之间的距离大于内置卸半轴5的轴承16的外径;所述丝杆9的上下段的螺纹方向相反并分别与上固定板11和活动板13的中部螺纹孔配合连接;所述活动板13两端分别与左支柱2和右支柱12滑动连接;所述对顶外螺母7和对顶内螺母8成对地安装在丝杆9的顶端,通过旋转对顶外螺母7带动丝杆9转动。进一步地,所述左顶柱3与右顶柱14的底端顶压面为半球形。进一步地,所述活动板13的两端分别开有一个半圆槽,活动板13通过半圆槽分别与两侧的左支柱2和右支柱12滑动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左支柱2和右支柱12底端通过螺纹与下固定板15固定连接;所述左支柱2和右支柱12顶端分别通过左支柱螺母1和右支柱螺母10与上固定板11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左顶柱3和右顶柱14顶端分别通过螺纹与活动板13固定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技术所述内置半轴拆卸装置依据拔轴器原理,变顶轴为顶减速器壳体,通过顶柱完成内置半轴的拆卸,保证了拆卸过程种中的对中性,能够保证内置半轴受力均匀,沿轴线拆卸,此外,本技术借助减速器壳和半轴轴端螺母,只需拧动对顶外螺母就可实现内置半轴的拆卸,可使内半轴和轴承不受损伤。2、本技术所述内置半轴拆卸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大大提高工人的劳动效率,将工作时间由40分钟缩短为5~10分钟,有效降低工人劳动强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述内置半轴拆卸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所述内置半轴拆卸装置的外部结构示意图。图中:1-左支柱螺母,2-左支柱,3-左顶柱,4-轴头螺母,5-内置半轴,6-左减速器壳体,7-对顶外螺母,8-对顶内螺母,9-丝杆,10-右支柱螺母,11-上固定板,12-右支柱,13-活动板,14-右顶柱,15-下固定板,16-轴承,17-右减速器壳体。具体实施方式为进一步阐述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工作过程,结合说明书附图,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下: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内置半轴拆卸装置,所述装置由下固定板15、上固定板11、活动板13、左支柱2、左支柱螺母1、右支柱12、右支柱螺母10、左顶柱3、右顶柱14、丝杆9、对顶内螺母8和对顶外螺母7组成。其中:所述下固定板15与上固定板11平行设置,所述左支柱2和右支柱12分别垂直固定在下固定板15与上固定板11之间两侧位置,其中,左支柱2和右支柱12底部分别与下固定板15螺纹固定连接,左支柱2和右支柱12顶部穿过上固定板11并分别通过左支柱螺母1和右支柱螺母10固定连接,使下固定板15、上固定板11左支柱2和右支柱12之间形成相对稳定的支撑框架结构。所述下固定板15的中间还开有一个中心光孔,用于公内置半轴5的螺纹端穿过;在下固定板15的中心光孔两侧还分别开有一个通孔。所述活动板13平行设置在上固定板11与下固定板15之间,所述左顶柱3和右顶柱14相互平行地垂直设置在活动板13与下固定板15之间,左顶柱3和右顶柱14分别设置在下固定板15的中心光孔两侧,左顶柱3和右顶柱14的顶部分别与活动板13螺纹固定连接,左顶柱3和右顶柱14的底部穿过下固定板15的通孔,所述且左顶柱3与右顶柱14的底端的顶压点距离大于内置卸半轴5的轴承16的外径,使得工作时左顶柱3与右顶柱14的底端均顶压在轴承16外侧的减速器壳体端面上;所述左顶柱3与右顶柱14的底端为半球形,以避免左顶柱3与右顶柱14底端对减速器壳体的顶压损伤。所述上固定板11的中间开有右旋螺纹孔,所述活动板13的中间开有左旋螺纹孔;所述丝杆9的上下段的螺纹方向相反;所述丝杆9的上半段为右旋外螺纹,与上固定板11的右旋螺纹孔配合连接;所述丝杆9的下半段为左旋外螺纹,与活动板13的左旋螺纹孔配合连接,以保证活动板13通过丝杆9能够相对于上固定板11轴向运动。所述活动板13的两端朝外地分别开有一个半圆槽,活动板13通过两端的半圆槽分别与两侧的左支柱2和右支柱12滑动连接,既保证活动板13沿左支柱2和右支柱12的轴向运动,又保证了活动板13与左支柱2和右支柱12之间不会产生相对转动。所述对顶外螺母7和对顶内螺母8成对地安装在丝杆9的顶端,利用对顶螺母的防松原理,通过旋转对顶外螺母7带动丝杆9转动。本专利技术所述内置半轴拆卸装置的安装及工作过程如下:首先,将内置半轴5的螺纹端穿过下固定板15的中心光孔,然后通过内置半轴螺母进行锁紧;然后,将左支柱2和右支柱12的底端安装在下固定板15上,将左顶柱3与右顶柱14安装在活动板13上形成活动板顶柱总成,将活动板顶柱总成沿左支柱2和右支柱12安装,使左顶柱3与右顶柱14穿过下固定板15,将丝杆9下半段安装在活动板13上,在丝杆9上半段安装上固定板11,并将上固定板11与左支柱2和右支柱12顶端配合后安装左支柱螺母1和右支柱螺母10;最后,通过顺时针拧动对顶外螺母7,带动丝杆9顺时针转动,进而带动活动板13向下运动,通过左顶柱3与右顶柱14向下顶压轴承16外侧的减速器壳体端面,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置半轴拆卸装置,其特征在于:由下固定板(15)、上固定板(11)、活动板(13)、左支柱(2)、左支柱螺母(1)、右支柱(12)、右支柱螺母(10)、左顶柱(3)、右顶柱(14)、丝杆(9)、对顶内螺母(8)和对顶外螺母(7)组成;所述下固定板(15)与上固定板(11)平行设置,所述左支柱(2)和右支柱(12)分别垂直固定安装在下固定板(15)与上固定板(11)之间两侧;所述下固定板(15)的中间开有中心光孔,与内置半轴(5)固定连接;所述活动板(13)平行设置在上固定板(11)与下固定板(15)之间;所述左顶柱(3)和右顶柱(14)顶部分别垂直固定在活动板(13)上,底部分别穿过下固定板(15)的中心光孔两侧的通孔,所述左顶柱(3)与右顶柱(14)的底部顶压点之间的距离大于内置卸半轴(5)的轴承(16)的外径;所述丝杆(9)的上下段的螺纹方向相反并分别与上固定板(11)和活动板(13)的中部螺纹孔配合连接;所述活动板(13)两端分别与左支柱(2)和右支柱(12)滑动连接;所述对顶外螺母(7)和对顶内螺母(8)成对地安装在丝杆(9)的顶端,通过旋转对顶外螺母(7)带动丝杆(9)转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置半轴拆卸装置,其特征在于:由下固定板(15)、上固定板(11)、活动板(13)、左支柱(2)、左支柱螺母(1)、右支柱(12)、右支柱螺母(10)、左顶柱(3)、右顶柱(14)、丝杆(9)、对顶内螺母(8)和对顶外螺母(7)组成;所述下固定板(15)与上固定板(11)平行设置,所述左支柱(2)和右支柱(12)分别垂直固定安装在下固定板(15)与上固定板(11)之间两侧;所述下固定板(15)的中间开有中心光孔,与内置半轴(5)固定连接;所述活动板(13)平行设置在上固定板(11)与下固定板(15)之间;所述左顶柱(3)和右顶柱(14)顶部分别垂直固定在活动板(13)上,底部分别穿过下固定板(15)的中心光孔两侧的通孔,所述左顶柱(3)与右顶柱(14)的底部顶压点之间的距离大于内置卸半轴(5)的轴承(16)的外径;所述丝杆(9)的上下段的螺纹方向相反并分别与上固定板(11)和活动板(13)的中部螺纹孔配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殷守新王静李凯柳俊董振马飞庄佳奇
申请(专利权)人: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