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许昌学院专利>正文

一种全方位临床用头部托起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633689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23 00:0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全方位临床用头部托起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底座和上部支撑操作平台之间设置有动力控制装置,动力控制装置的顶部穿过上部支撑操作平台与升降装置相连接,升降装置的顶部与头部托体相连接,头部托体为碗状结构,在头部托体的顶部边缘位置开设有颈部放置槽;克服了目前传统失去自主意识的病人平躺后头部不能随着医护人员的意志进行变动和移动的缺陷,使用后不需要医护人员进行辅助操作,只需要进行简单的按键操作就能实现头部按照医护人员要求进行移动和变换位置,解放了医护人员的双手,降低了劳动的强度和难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提高了操作仪器时对于精度的控制。

An all-round clinical head lifting device and its application method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n omnidirectional head lifting device for clinical use and its use method. A power control device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base and the upper support operating platform, the top of the power control device is connected with the lifting device through the upper support operating platform, the top of the lifting device is connected with the head bracket, and the head bracket is bowl-shaped structure, and is opened at the top edge of the head bracket. It is equipped with a neck groove, which overcomes the defect that the head of patients without self-consciousness can not change and move with the will of the medical staff after lying down, and does not need the assistant operation of the medical staff after using it. It can move and change the position of the head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medical staff only by simple key-press operation, thus freeing the hands of the medical staff and lowering them. It reduces the intensity and difficulty of labor, improves work efficiency, and improves the control of accuracy when operating instrumen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全方位临床用头部托起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全方位临床用头部托起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在医疗领域,很多疾病的治疗都是需要病人平躺在床体上进行治疗和检查的。例如在鼻腔异物取出的过程中,需要病人平躺,然后头部腾空,医护人员一手托住病人腾空的头部,另一首进行鼻腔异物的负压吸引取出。医护人员将病人腾空的头部支撑在双腿上,并在双腿和病人头部之间用手脱出,起到的作用一是固定病人头部,二十将病人头部按照医护人员的意愿进行变动,朝向不同的方向扭转和变换姿势。这种传统的方式可想而知,其操作难度很大,并且医护人员只能一只手进行操作,加大了操作时的难度,降低了精准度和效率,并且一只手控制头部较为费力,另一只手控制仪器精度降低,存在很大的弊端。上述这种情况在医护作业中时有发生,不单单是在鼻腔异物取出过程中会存在,在很多操作中都会存在。这些弊端总结出来就是:失去自主意识的病人平躺后头部不能实现随着医护人员的意志进行变动和移动,需要医护人员进行辅助操作,占据了一只手,双手不能同时解放出来,降低了工作效率,费力费时,降低了治疗仪器操作的精度;即使能够依靠病人自主的清醒意识进行移动,也很难做到精确的配合治疗和检测机器的要求。目前没有专门的治疗头部专用支撑装置,病人只能平躺后进行治疗的时候,缺乏专用的托体工具,造成了一定的不便,降低了治疗和检查的效率,目前这一缺陷在医疗行业属于空白,需要及时填补空缺。因此,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节省人力资源,工作和运行效率高,解放医护人员双手,作业连贯,控制精确,减少操作时不必要的麻烦和操作时间,方法简单已操作的全方位临床用头部托起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具有广泛的市场前景。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节省人力资源,工作和运行效率高,解放医护人员双手,作业连贯,控制精确,减少操作时不必要的麻烦和操作时间,方法简单已操作的全方位临床用头部托起装置及其使用方法,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全方位临床用头部托起装置,包括下方安装有带刹车万向轮的底座,通过立柱安装在底座上方的上部支撑操作平台,所述的底座和上部支撑操作平台之间设置有动力控制装置,动力控制装置的顶部穿过上部支撑操作平台与升降装置相连接,升降装置的顶部与头部托体相连接,头部托体为碗状结构,在头部托体的顶部边缘位置开设有颈部放置槽。所述的底座和上部支撑操作平台的形状和大小均相等,均为圆形盘状结构,底座的底部均等设置有四个带刹车万向轮,底座的顶部与立柱的底部固定连接,立柱的顶部与上部支撑操作平台的底部固定连接,动力控制装置固定在底座的上表面。所述的动力控制装置包括固定安装在底座中心位置的第一电动升降杆,第一电动升降杆的一侧设置有控制器,控制器上连接有外部电源线,在上部支撑操作平台的中心位置开设有孔,第一电动升降杆的顶部安装在该孔内,第一电动升降杆的输出端通过连接轴与升降装置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的升降装置包括设置在上部支撑操作平台上方的升降平台,升降平台的中心位置固定安装有第一万向连接轴,第一万向连接轴的底部与升降平台的顶部固定连接,第一万向连接轴的顶部与头部托体的底部固定连接,升降平台为圆形盘状结构,在升降平台顶部的圆周方向上对称分布有第二电动推杆和第三电动推杆,第二电动推杆和第三电动推杆的中线延长线所处的升降平台顶部的圆周方向上设置有第四电动推杆,在第二电动推杆、第三电动推杆以及第四电动推杆上分别对应设置有第二万向连接轴、第三万向连接轴以及第四万向连接轴,第二万向连接轴、第三万向连接轴以及第四万向连接轴的顶部均与头部托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的上部支撑操作平台上设置有排线安装孔,排线安装孔内安装有排线,在上部支撑操作平台上设置有控制平板,控制平板通过排线与控制器相连接,升降装置通过排线与控制器相连接,在控制平板上设置有电源总开关、提升开关、降落开关、左旋开关、右旋开关、微调提升开关以及微调降落开关,第一电动升降杆通过导线与控制器相连接。所述的升降平台的直径不大于头部托体顶面的直径,第一万向连接轴距离第二电动推杆、第三电动推杆以及第四电动推杆的长度均相等,第二电动推杆、第三电动推杆以及第四电动推杆的底面中心点连线为等腰三角形,第四电动推杆设置在颈部放置槽相对称位置的头部托体的底部,第二电动推杆、第三电动推杆以及第四电动推杆的顶面在同一水平面上,第二电动推杆、第三电动推杆以及第四电动推杆的长度均不低于第一万向连接轴的长度,第二电动推杆、第三电动推杆以及第四电动推杆均通过导线与动力控制相连接。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的积极效果:首先,本产品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克服了目前传统失去自主意识的病人平躺后头部不能随着医护人员的意志进行变动和移动的缺陷,使用后不需要医护人员进行辅助操作,只需要进行简单的按键操作就能实现头部按照医护人员要求进行移动和变换位置,解放了医护人员的双手,降低了劳动的强度和难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提高了操作仪器时对于精度的控制;本专利技术克服了即使能够依靠病人自主的清醒意识进行移动,也很难做到精确的配合治疗和检测机器的要求的缺陷。提供了一种专门的头部支撑装置用于医疗领域,病人平躺进行治疗时,有了专用的头部托起工具,摈弃给了传统的医护人员坐姿抱住病人头部进行操作的方式,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同时两只手和身体都得到了解放,弥补了国内的空白,具有很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一。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二。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2所示,一种全方位临床用头部托起装置,包括下方安装有带刹车万向轮1的底座2,通过立柱3安装在底座2上方的上部支撑操作平台6,所述的底座2和上部支撑操作平台6之间设置有动力控制装置,动力控制装置的顶部穿过上部支撑操作平台6与升降装置相连接,升降装置的顶部与头部托体17相连接,头部托体17为碗状结构,在头部托体17的顶部边缘位置开设有颈部放置槽18。所述的底座2和上部支撑操作平台6的形状和大小均相等,均为圆形盘状结构,底座2的底部均等设置有四个带刹车万向轮1,底座2的顶部与立柱3的底部固定连接,立柱3的顶部与上部支撑操作平台6的底部固定连接,动力控制装置固定在底座2的上表面。所述的动力控制装置包括固定安装在底座2中心位置的第一电动升降杆5,第一电动升降杆5的一侧设置有控制器4,控制器4上连接有外部电源线19,在上部支撑操作平台6的中心位置开设有孔,第一电动升降杆5的顶部安装在该孔内,第一电动升降杆5的输出端通过连接轴7与升降装置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的升降装置包括设置在上部支撑操作平台6上方的升降平台8,升降平台8的中心位置固定安装有第一万向连接轴14,第一万向连接轴14的底部与升降平台8的顶部固定连接,第一万向连接轴14的顶部与头部托体17的底部固定连接,升降平台8为圆形盘状结构,在升降平台8顶部的圆周方向上对称分布有第二电动推杆12和第三电动推杆13,第二电动推杆12和第三电动推杆13的中线延长线所处的升降平台8顶部的圆周方向上设置有第四电动推杆27,在第二电动推杆12、第三电动推杆13以及第四电动推杆27上分别对应设置有第二万向连接轴16、第三万向连接轴15以及第四万向连接轴2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全方位临床用头部托起装置,包括下方安装有带刹车万向轮(1)的底座(2),通过立柱(3)安装在底座(2)上方的上部支撑操作平台(6),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座(2)和上部支撑操作平台(6)之间设置有动力控制装置,动力控制装置的顶部穿过上部支撑操作平台(6)与升降装置相连接,升降装置的顶部与头部托体(17)相连接,头部托体(17)为碗状结构,在头部托体(17)的顶部边缘位置开设有颈部放置槽(18)。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方位临床用头部托起装置,包括下方安装有带刹车万向轮(1)的底座(2),通过立柱(3)安装在底座(2)上方的上部支撑操作平台(6),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座(2)和上部支撑操作平台(6)之间设置有动力控制装置,动力控制装置的顶部穿过上部支撑操作平台(6)与升降装置相连接,升降装置的顶部与头部托体(17)相连接,头部托体(17)为碗状结构,在头部托体(17)的顶部边缘位置开设有颈部放置槽(1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方位临床用头部托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座(2)和上部支撑操作平台(6)的形状和大小均相等,均为圆形盘状结构,底座(2)的底部均等设置有四个带刹车万向轮(1),底座(2)的顶部与立柱(3)的底部固定连接,立柱(3)的顶部与上部支撑操作平台(6)的底部固定连接,动力控制装置固定在底座(2)的上表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方位临床用头部托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动力控制装置包括固定安装在底座(2)中心位置的第一电动升降杆(5),第一电动升降杆(5)的一侧设置有控制器(4),控制器(4)上连接有外部电源线(19),在上部支撑操作平台(6)的中心位置开设有孔,第一电动升降杆(5)的顶部安装在该孔内,第一电动升降杆(5)的输出端通过连接轴(7)与升降装置的底部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3所述的全方位临床用头部托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升降装置包括设置在上部支撑操作平台(6)上方的升降平台(8),升降平台(8)的中心位置固定安装有第一万向连接轴(14),第一万向连接轴(14)的底部与升降平台(8)的顶部固定连接,第一万向连接轴(14)的顶部与头部托体(17)的底部固定连接,升降平台(8)为圆形盘状结构,在升降平台(8)顶部的圆周方向上对称分布有第二电动推杆(12)和第三电动推杆(13),第二电动推杆(12)和第三电动推杆(13)的中线延长线所处的升降平台(8)顶部的圆周方向上设置有第四电动推杆(27),在第二电动推杆(12)、第三电动推杆(13)以及第四电动推杆(27)上分别对应设置有第二万向连接轴(16)、第三万向连接轴(15)以及第四万向连接轴(28),第二万向连接轴(16)、第三万向连接轴(15)以及第四万向连接轴(28)的顶部均与头部托体(17)的底部固定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全方位临床用头部托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部支撑操作平台(6)上设置有排线安装孔(11),排线安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慧颖赵晓艳李丽娜
申请(专利权)人:许昌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