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刚性接触网检测设备及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619124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20 13:0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刚性接触网检测技术领域,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刚性接触网检测设备及方法。通过检测设备或者检测方法实现对刚性接触网汇流排底部的检测。实现检测设备携带方便、操作简单高精度测量等特点。本发明专利技术中跨接在刚性接触网汇流排两端上表面的支撑单元,使得刚性接触网检测设备在刚性接触网汇流排上产生位移;同时设置在支撑装置内侧底部的n个拍摄单元,根据触发信号开启拍摄设备,同时拍摄刚性接触网汇流排底部图像;然后与拍摄单元连接的数据处理单元对拍摄设备采集的图像信息进行存储及处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刚性接触网检测设备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刚性接触网检测
,尤其是一种刚性接触网检测设备及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的铁路隧道建设日益受到人们的青睐。随着城市轨道交通数量的日益增加,我国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的修建技术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刚性悬挂接触网主要由汇流排、接触线、绝缘子和支撑装置及地线组成。其中汇流排既作为固定接触线的嵌体,同时又作为导电截面的一部分。根据汇流排截面形状的不同又分为T型与Π型两种。我国目前采用的较多的是Π型,国产化率较高。Π型结构的刚性悬挂特点是:其一,便于安装和架设,在架设接触线时,使用专用滑动式放线小车,利用Π型结构的弹性力可使接触线嵌入汇流排卡槽内;其二,结构稳定,接触线是靠两侧夹持力固定的,因此运行稳定性好。单根接触线汇流排目前有两种类型:一种为高80mm的PAC80型,另一种为高110mm的PAC110型。其中PAC110型的截面积为2213mm2,每节长12.5m左右。刚性接触网具有结构紧凑、无断线隐患、可靠少、费用较低等特点,但是相对柔性接触网来说,弹性不足、导线磨耗异常、安装精度要求高、定位点间距较小。刚性接触网的允许速度一般为80~120km/h。但是刚性接触网汇流排底部经过长时间的运行后,通常会出现磨损,从而影响弓网受流稳定性。为了保证行车的安全性,因此需要定期对刚性接触网汇流排底部状况进行检测。以往并不存在对刚性接触网汇流排底部进行测试的设备,只能拿游标卡尺对刚性接触网汇流排底部剩余高度进行测量,并不能对刚性接触网汇流排底部进行完整测量,造成无法准确定量与标准刚性接触网汇流排底部进行比较分析。这种方法由于通常采用人工测量,测量速度慢,测量效率低下,并且不能真正反映出刚性接触网汇流排底部磨损情况,难以针对不同的磨损情况进行针对性的修复调整。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刚性接触网检测设备及方法。通过检测设备或者检测方法实现对刚性接触网汇流排底部的检测。实现检测设备携带方便、操作简单高精度测量等特点。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刚性接触网检测方法包括:跨接在刚性接触网汇流排两端上表面的支撑单元,使得刚性接触网检测设备在刚性接触网汇流排上产生位移;同时设置在支撑装置内侧底部的n个拍摄单元,根据触发信号开启拍摄设备,同时拍摄刚性接触网汇流排底部图像;然后与拍摄单元连接的数据处理单元对拍摄设备采集的图像信息进行存储及处理(其中图像处理是采用人工方式进行接触网汇流排底部端面是否正常的辨别);其中,触发信号是拍摄设备设置为内触发方式产生的触发信号或者外触发方式产生的触发信号。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单元包括产生位移的两个突出部和支撑部,突出部是能相对于刚性接触网汇流排上表面相对滑动的突出结构;支撑部是具有开口的结构;突出部设置在支撑部开口的两端。进一步的,一种刚性接触网检测方法还包括m个补光光源,用于对拍摄单元进行补光。进一步的,所述n个拍摄单元沿着汇流排轴线方向依次排列且拍摄单元设置在支撑单元宽度方向中点处;n大于等于1。进一步的,所述拍摄设备通过拍摄设备角度调整机构及拍摄设备安装底座固定在支撑装置内侧底部;所述补光光源分别通过光源角度调整机构及光源安装底座固定在支撑单元内侧底部。一种刚性接触网检测设备包括:支撑单元,用于跨接在刚性接触网汇流排两端上表面,使得刚性接触网检测设备在刚性接触网汇流排上产生位移;以及,设置在支撑装置内侧底部的n个拍摄单元,用于设置在支撑单元内,并根据触发信号开启拍摄设备,拍摄刚性接触网汇流排底部图像;以及,数据处理单元,用于对拍摄设备采集的图像信息进行存储及处理;其中,触发信号是拍摄设备设置为内触发方式产生的触发信号或者外触发方式产生的触发信号。进一步,所述支撑单元包括产生位移的两个突出部和支撑部,突出部是能相对于刚性接触网汇流排上表面相对滑动的突出结构;支撑部是具有开口的结构;突出部设置在支撑部开口的两端。进一步的,一种刚性接触网检测设备还包括m个补光光源,用于对拍摄单元进行补光。进一步的,所述n个拍摄单元沿着汇流排轴线方向依次排列且拍摄单元设置在支撑单元宽度方向中点处;n大于等于1。进一步的,所述拍摄设备通过拍摄设备角度调整机构及拍摄设备安装底座固定在支撑装置内侧底部;所述补光光源分别通过光源角度调整机构及光源安装底座固定在支撑单元内侧底部。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该刚性接触网检测设备实现了便携刚性接触网检测零的突破。2、该刚性接触网检测设备具备传统便携式测试设备携带方便、操作简单、高精度静态检测、成像记录等特点,同时具备动态实时、连续、高精度拍摄测量等优势。3、该刚性接触网检测设备通过在刚性接触上滑行作业,实现不间断连续测量,有效的降低工作人员劳动强度和工作效率。4、该刚性接触网检测设备通过突出部跨接在刚性接触网汇流排两端上表面,使得拍摄设备拍摄刚性接触网汇流排底部图像的相对距离保持不变,有利于提高拍摄精度。5、该刚性接触网检测方法,利用拍摄设备的触发方式,可采用内触发全程连续拍摄模式采集刚性接触网检测设备,也可采用传感器输出相应的信号通过触发单元处理后,控制拍摄设备进行定点采集刚性接触网检测数据。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将通过例子并参照附图的方式说明,其中:图1是本装置主视图于侧视图对应示意图。图2是本装置俯视图。图中标记:1-刚性接触网汇流排顶部2-突出部3-支撑部4-刚性接触网汇流排底部导线5-补光光源6-拍摄设备。具体实施方式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本说明书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本专利技术相关说明:1)拍摄设备指的是相机等能采集环境图像信息的设备。2)数据处理单元是具有数据处理能力的处理器。3)支撑单元包括产生位移的两个突出部和支撑部。支撑部是比如U型槽、比如底部为平面且顶部开口的结构或者底部为凹凸面且顶部是开口的结构;突出部是滑轮或者相对于刚性接触网汇流排上表面产生滑动的滑块等结构。4)触发单元指的就是能对传感器输出的信号进行处理,并输出对应控制信号给拍摄设备,促使拍摄设备在对应传感器信号时,触发拍摄相应图像。5)传感器可以是位移传感器、涡轮传感器、距离传感器等能产生信号后,通过触发单元后触发拍摄设备拍摄图像的传感器。6)内触发方式指的是触发拍摄设备全程连续拍摄被检测路段所有的刚性接触网汇流排的图像。7)、拍摄设备角度调整机构以及补光光源角度调整结构都是三自由度调整机构,使得拍摄设备或者补光光源自由转动。拍摄设备安装底座以及补光光源安装底座都是普通的安装底座,用以分别对应通过拍摄设备角度调整机构固定磁枕拍摄设备,通过补光光源角度调整机构固定补光光源。本专利技术包括:1)支撑单元,用于跨接在刚性接触网汇流排两端上表面,使得刚性接触网检测设备在刚性接触网汇流排上产生位移;支撑单元包括产生位移的两个突出部和支撑部,突出部是能相对于刚性接触网汇流排上表面相对滑动的突出结构;支撑部是具有开口的结构;突出部设置在支撑部开口的两端。2)设置在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刚性接触网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跨接在刚性接触网汇流排两端上表面的支撑单元,使得刚性接触网检测设备在刚性接触网汇流排上产生位移;同时设置在支撑装置内侧底部的n个拍摄单元,根据触发信号开启拍摄设备,同时拍摄刚性接触网汇流排底部图像;然后与拍摄单元连接的数据处理单元对拍摄设备采集的图像信息进行存储及处理;其中,触发信号是拍摄设备设置为内触发方式产生的触发信号或者外触发方式产生的触发信号。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刚性接触网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跨接在刚性接触网汇流排两端上表面的支撑单元,使得刚性接触网检测设备在刚性接触网汇流排上产生位移;同时设置在支撑装置内侧底部的n个拍摄单元,根据触发信号开启拍摄设备,同时拍摄刚性接触网汇流排底部图像;然后与拍摄单元连接的数据处理单元对拍摄设备采集的图像信息进行存储及处理;其中,触发信号是拍摄设备设置为内触发方式产生的触发信号或者外触发方式产生的触发信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刚性接触网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单元包括产生位移的两个突出部和支撑部,突出部是能相对于刚性接触网汇流排上表面相对滑动的突出结构;支撑部是具有开口的结构;突出部设置在支撑部开口的两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刚性接触网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m个补光光源,用于对拍摄单元进行补光。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刚性接触网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n个拍摄单元沿着汇流排轴线方向依次排列且拍摄单元设置在支撑单元宽度方向中点处;n大于等于1。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刚性接触网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拍摄设备通过拍摄设备角度调整机构及拍摄设备安装底座固定在支撑装置内侧底部;所述补光光源分别通过光源角度调整机构及光源安装底座固定在支撑单元内侧底部。6.基于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伟李想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唐源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