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速风机放空消声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617718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20 12: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速风机放空消声器,其设置在风机的出风口处,包括:消声器壳体,其沿轴向上布置有多个呈径向伸展的隔板组;各所述隔板组包括第一中间隔板、以及位于第一中间隔板出风方向的第二中间隔板;且各所述隔板组与其相邻隔板组的各隔板依次等间距排列;其中,所述第一中间隔板,其包括圆盘、以及与其连接的多个周向固定件,所述多个周向固定件与消声器壳体内壁连接以形成周向气体流道;所述第二中间隔板,其为中部设有一圆形开口的圆盘,且所述圆盘的周向与消声器壳体内壁连接以形成中部气体流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弯道消声的特点,并且气体流道形成环形扩压腔,达到较好的消声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速风机放空消声器
本技术属于风机
,更具体地说,本技术涉及一种高速风机放空消声器。
技术介绍
随着工业化的加强,伴随着是环境污染这一附加问题。其中噪音污染的整治又成了重中之重,风机的噪音污染一直都是难以解决的问题,即便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去解决,也是收效甚微。进几年来风机噪音国家标准越来越高要求,所以更需要一种加工便利,效果明显的设备去降低噪音。现在技术中,关于风机中噪音的产生,除了电机本身在工作中发出不可避免的噪音之外,当空气流动时,若碰到尖锐的障碍物,极易发生乱流。此乱流虽然与涡流的情况相同,同样会产生噪音,或频率甚高的啸音,对风机而言亦会造成效率损失。最易产生噪音的是风机进出口的位置。从现有的风机结构可以看到,在进出口处是直接吸进空气和释放空气,空气会直接碰到壳体,并改变流动方向,极易发生乱流,引起壳体共振,产生噪音。目前现有的风机消声器,大多是仅仅在圆筒状的外壳内设置吸声材料,并且仅仅靠吸声材料对噪音消声,结构简单、构造单一,存在以下问题:公知的是,在空气中传播的声波是纵波,连续振动的音叉,使周围的空气分子形成疏密相间的连续波形,因此,如果不对空气进行改向,筒状结构无法对声波进行有效拦截,吸收声波效果差。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高速风机放空消声器,采用弯道、扩压以及管壁吸音棉来进行消声的放空消声器,不仅布局紧密,而且能够消除高频声音、低频声音及放空出口处流速过快产生的声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和/或缺陷,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为了实现根据本技术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高速风机放空消声器,其设置在风机的出风口处,包括:消声器壳体,其沿轴向上布置有多个呈径向伸展的隔板组;各所述隔板组包括第一中间隔板、以及位于第一中间隔板出风方向的第二中间隔板;且各所述隔板组与其相邻隔板组的各隔板依次等间距排列;其中,所述第一中间隔板,其包括圆盘、以及与其连接的多个周向固定件,所述多个周向固定件与消声器壳体内壁连接以形成周向气体流道;所述第二中间隔板,其为中部设有一圆形开口的圆盘,且所述圆盘的周向与消声器壳体内壁连接以形成中部气体流道。优选的是,所述消声器壳体依次向外设置有与风机螺纹连接的法兰、与所述法兰出风端焊接固定的过渡直段、与所述过渡直段焊接固定的筒体单元、以及与所述筒体单元出风口焊接固定的多孔盖板;所述多孔盖板位于所述多个隔板组的末级隔板组的出风方向且与筒体单元形成闭合空间。优选的是,所述筒体单元包括:多孔内筒和外筒、以及位于多孔内筒和外筒之间的吸音棉。优选的是,所述过渡直段包括具有中空结构的圆柱体段、以及与圆柱体段连接的圆盘段;所述过渡直段圆盘段的四周与筒体单元形成的闭合空间焊接固定。优选的是,所述第一中间隔板的周向固定件分别包括对称设置的四个外凸的固定件,并通过固定件与多孔内筒焊接固定,且与多孔内筒形成四周通风的流道;所述第二中间隔板的周向分别与多孔内筒焊接固定,且其中部分别设有的圆形开口以实现气体流通。优选的是,所述第一中间隔板的周向气体流道与第二中间隔板的中部气体流道互相贯通,且与消声器壳体形成环形扩压腔。优选的是,所述第一中间隔板与第二中间隔板彼此间距为40mm,厚度为2mm,数量相同,且分别为三个。优选的是,所述多孔内筒和多孔盖板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多孔内筒和多孔盖板分别由厚度为1mm,直径为10mm的多孔板金属钢材卷制焊接而成。优选的是,所述过渡直段的圆柱体段内通过螺纹连接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网采用其内加入定量的活性炭技术。本技术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通过各所述隔板组与其相邻隔板组的各隔板依次等间距排列多孔内筒内壁的方式,实现了弯道消声器的目的,不仅形成多个环形扩压腔的气流通道,使声波通过多孔内筒的孔洞反复多次地入射到吸音棉的细小的孔洞内,并且孔洞与孔洞之间互相贯通,且贯通的孔洞与外界连通,使声波能进入吸声棉内部,利用其对声波的摩擦和阻尼作用将声能量转化为热能,从而达到消声的目的。(2)本技术通过第一中间隔板与第二中间隔板与多孔内筒焊接牢固的方式,并且第一中间隔板与第二中间隔板的排列顺序,以实现承受20m/s的风速冲击,从而能够针对工厂管道放空排气时产生的噪音,给操作人员一个舒适的工作环境。(3)本技术对低、中频和脉动特性时有良好效果的抗性消声降音原理。在实际使用中,会根据对工业用各类风机风量压力来确定其尺寸结构,根据穿孔板的穿孔率指标,确定消音器出口穿孔板总面积,流量增大,管道直径相应增加,圆柱面相应增高,更加灵活多变。同时,采用了具有较大吸声材料饰面的圆柱形通道,以增强吸收效果。(4)本技术的放空消声器的尺寸上会根据对风机风量压力来合理设计,填充材料也会根据工况和降噪等级的要求不同而合理选择,做到最大限度的降噪。本技术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技术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高速风机放空消声器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高速风机放空消声器的剖面图;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第一中间隔板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第二中间隔板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提供的多孔内筒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提供的多孔盖板的示意图。图中,1法兰,2过渡直段,21圆柱体段,22圆盘段,3多孔内筒,4外筒,5第一中间隔板,51固定件,52圆盘,6第二中间隔板,61圆形开口,7多孔盖板,8吸音棉,9消声器壳体,10过滤网。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配出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如图1-6所示:本技术的一种高速风机放空消声器,其设置在风机的出风口处,包括:消声器壳体9,其沿轴向上布置有多个呈径向伸展的隔板组;各所述隔板组包括第一中间隔板5、以及位于第一中间隔板5出风方向的第二中间隔板6;且各所述隔板组与其相邻隔板组的各隔板依次等间距排列;其中,所述第一中间隔板5,其包括圆盘52、以及与其连接的多个周向固定件51,所述多个周向固定件51与消声器壳体9内壁连接以形成周向气体流道;所述第二中间隔板6,其为中部设有一圆形开口的圆盘61,且所述圆盘61的周向与消声器壳体9内壁连接以形成中部气体流道。工作原理:将消声器壳体9与风机的出风口处连接,备用。风机产生的风速依次流经第一中间隔板5的周向气体流道、以及第二中间隔板6的中部气体流道时,一方面,第一中间隔板5的扩压效果与第二中间隔板6的缓冲效果相配合,实现了弯道消声器的目的;另一方面,各所述隔板组与其相邻隔板组的各隔板依次等间距排列的方式,扩大了扩压气体的体积范围;不仅形成了多个环形扩压腔的气流通道,气体一部分流经个各隔板组的气体流道内,多余的气体被挤压到消声器壳体9内,使声波通过消声器壳体9的孔洞反复多次消声,并且孔洞与孔洞之间互相贯通,且贯通的孔洞与外界连通,使声波能进入消声器壳体9内部,利用其对声波的摩擦和阻尼作用将声能量转化为热能,很少一部分气体被排出,从而达到消声的目的。在另一种实例中,所述消声器壳体8依次向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速风机放空消声器,其特征在于,其设置在风机的出风口处,包括:消声器壳体,其沿轴向上布置有多个呈径向伸展的隔板组;各所述隔板组包括第一中间隔板、以及位于第一中间隔板出风方向的第二中间隔板;且各所述隔板组与其相邻隔板组的各隔板依次等间距排列;其中,所述第一中间隔板,其包括圆盘、以及与其连接的多个周向固定件,所述多个周向固定件与消声器壳体内壁连接以形成周向气体流道;所述第二中间隔板,其为中部设有一圆形开口的圆盘,且所述圆盘的周向与消声器壳体内壁连接以形成中部气体流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速风机放空消声器,其特征在于,其设置在风机的出风口处,包括:消声器壳体,其沿轴向上布置有多个呈径向伸展的隔板组;各所述隔板组包括第一中间隔板、以及位于第一中间隔板出风方向的第二中间隔板;且各所述隔板组与其相邻隔板组的各隔板依次等间距排列;其中,所述第一中间隔板,其包括圆盘、以及与其连接的多个周向固定件,所述多个周向固定件与消声器壳体内壁连接以形成周向气体流道;所述第二中间隔板,其为中部设有一圆形开口的圆盘,且所述圆盘的周向与消声器壳体内壁连接以形成中部气体流道。2.如权利要求1所述高速风机放空消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消声器壳体依次向外设置有与风机螺纹连接的法兰、与所述法兰出风端焊接固定的过渡直段、与所述过渡直段焊接固定的筒体单元、以及与所述筒体单元出风口焊接固定的多孔盖板;所述多孔盖板位于所述多个隔板组的末级隔板组的出风方向且与筒体单元形成闭合空间。3.如权利要求2所述高速风机放空消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单元包括:多孔内筒和外筒、以及位于多孔内筒和外筒之间的吸音棉。4.如权利要求2所述高速风机放空消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直段包括具有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舒行军蒋开宇何仕健李志刚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同人精工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