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化水电站衬砌台车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617129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20 12:27
一种自动化水电站衬砌台车装置,下门架一侧的底梁上设置液压泵站,液压泵站的上方plc控制器,液压泵站分别与升降油缸、边模油缸、上平移油缸、下平移油缸之间设置双向液压管道,双向液压管道上分别设置双向电磁阀,plc控制器分别与电磁阀之间设置控制线路,plc控制器与液压泵站之间设置控制线路,plc控制器中分别设置有线和无线接收器,plc控制器与手持终端之间设置控制线路,plc控制器与无线终端之间无线连接,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的精准率,大大避免了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化水电站衬砌台车装置
本技术涉及隧道的水电站衬砌台车装置,尤其是一种自动化水电站衬砌台车装置。
技术介绍
砼衬砌台车是隧道施工过程二次衬砌中必须使用的专用设备,用于对隧道内壁的砼衬砌施工。砼衬砌台车是隧道施工过程中二次衬砌不可或缺的非标产品,目前,国内生产的水电站衬砌台车普遍非常沉重,非常大,非常笨,工作粗糙,需要大量人工,进行反复搭架子,大大影响了工作效率,提高了劳动强度,给操作造成了重大的安全隐患,怎样节省人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劳动强度成为长期以来难以解决的技术难题,鉴于上述原因,现研发一种自动化水电站衬砌台车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自动化水电站衬砌台车装置,操作人员手持手持终端跟随砼衬砌台车边行进边操作,或操作人员使用手机或笔记本电脑进行远程操控,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的精准率,大大避免了安全隐患。本技术为了实现上述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动化水电站衬砌台车装置,是由:顶模、顶杆、工字钢、顶架、上左侧模、下左侧模、上右侧模、下右侧模、定位套筒、内套管、上门架、下门架、定位伸缩杆、升降油缸、边模油缸、行走机构、轨道、液压泵站、plc控制器、上平移油缸、下平移油缸、手持终端、无线终端构成;水电站衬砌台车设置为至少三对相互平行的下门架,每一个下门架的上方均设置上门架,上门架两侧立柱的下部之间设置横撑,上门架的上表面纵向设置至少一对工字钢;一对工字钢的上表面横向设置顶架,顶架的上方中部设置顶杆,顶架上方设置顶模;至少三个下门架下端纵向设置底梁,前下门架两侧立柱的前侧设置一对升降油缸,后下门架两侧立柱的后侧设置一对升降油缸,四个升降油缸的下端均设置行走机构,两侧的行走机构下方设置一对轨道;上门架左侧、右侧对称设置上左侧模、上右侧模,上门架左侧、右侧与上左侧模、上右侧模之间对称设置边模油缸,边模油缸的上方和下方均设置丝杆,上左侧模、上右侧模的上端分别与顶模两端铰接;下门架立柱的上部一侧设置一对定位套筒,定位套筒内设置内套管,一对内套管的外端部分别设置下左侧模、下右侧模,一对定位套筒的上面分别与下左侧模、下右侧模之间设置下平移油缸,下门架左侧、右侧对称设置下左侧模、下右侧模,下门架左侧、右侧与下左侧模、下右侧模对称设置定位伸缩杆,定位伸缩杆的下方设置丝杆,下左侧模、下右侧模的上端与上门架的下端之间设置丝杆,下左侧模、下右侧模的下端对称向内设置斜撑。下门架一侧的底梁上设置液压泵站,液压泵站的上方plc控制器,液压泵站分别与升降油缸、边模油缸、上平移油缸、下平移油缸之间设置双向液压管道,双向液压管道上分别设置双向电磁阀。plc控制器分别与电磁阀之间设置控制线路,plc控制器与液压泵站之间设置控制线路,plc控制器中分别设置有线和无线接收器,plc控制器与手持终端之间设置控制线路,plc控制器与无线终端之间无线连接。所述的无线终端为手机或笔记本电脑。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水电站衬砌台车的plc控制器有机的把液压泵站、上平移油缸、下平移油缸、边模油缸与行走机构结合起来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自动化体系,操作人员手持手持终端跟随砼衬砌台车边行进边操作,或操作人员使用手机或笔记本电脑进行远程操控,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的精准率,大大避免了安全隐患,本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巧妙,生产成本低廉,操作简单,使用效果显著,结实耐用,长期使用不易损坏,适合普遍推广应用。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为主视总装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模板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1的控制系统和液压系统结构示意图;图1、2、3、4中:顶模1、顶杆2、工字钢3、顶架4、上左侧模5、下左侧模51、上右侧模6、下右侧模61、定位套筒7、内套管71、上门架8、下门架9、定位伸缩杆10、升降油缸11、边模油缸12、行走机构13、轨道14、液压泵站15、plc控制器151、上平移油缸16、下平移油缸161、手持终端17、无线终端18。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水电站衬砌台车设置为至少三对相互平行的下门架9,每一个下门架9的上方均设置上门架8,上门架8两侧立柱的下部之间设置横撑,上门架8的上表面纵向设置至少一对工字钢3;一对工字钢3的上表面横向设置顶架4,顶架4的上方中部设置顶杆2,顶架4上方设置顶模1;至少三个下门架9下端纵向设置底梁,前下门架9两侧立柱的前侧设置一对升降油缸11,后下门架9两侧立柱的后侧设置一对升降油缸11,四个升降油缸11的下端均设置行走机构13,两侧的行走机构13下方设置一对轨道14;上门架8左侧、右侧对称设置上左侧模5、上右侧模6,上门架8左侧、右侧与上左侧模5、上右侧模6之间对称设置边模油缸12,边模油缸12的上方和下方均设置丝杆,上左侧模5、上右侧模6的上端分别与顶模1两端铰接;下门架9立柱的上部一侧设置一对定位套筒7,定位套筒7内设置内套管71,一对内套管71的外端部分别设置下左侧模51、下右侧模61,一对定位套筒7的上面分别与下左侧模51、下右侧模61之间设置下平移油缸161,下门架9左侧、右侧对称设置下左侧模51、下右侧模61,下门架9左侧、右侧与下左侧模51、下右侧模61对称设置定位伸缩杆10,定位伸缩杆10的下方设置丝杆,下左侧模51、下右侧模61的上端与上门架8的下端之间设置丝杆,下左侧模51、下右侧模61的下端对称向内设置斜撑。下门架9一侧的底梁上设置液压泵站15,液压泵站15的上方plc控制器151,液压泵站15分别与升降油缸11、边模油缸12、上平移油缸16、下平移油缸161之间设置双向液压管道,双向液压管道上分别设置双向电磁阀。plc控制器151分别与电磁阀之间设置控制线路,plc控制器151与液压泵站15之间设置控制线路,plc控制器151中分别设置有线和无线接收器,plc控制器151与手持终端17之间设置控制线路,plc控制器151与无线终端18之间无线连接。所述的无线终端18为手机或笔记本电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化水电站衬砌台车装置,是由:顶模(1)、顶杆(2)、工字钢(3)、顶架(4)、上左侧模(5)、下左侧模(51)、上右侧模(6)、下右侧模(61)、定位套筒(7)、内套管(71)、上门架(8)、下门架(9)、定位伸缩杆(10)、升降油缸(11)、边模油缸(12)、行走机构(13)、轨道(14)、液压泵站(15)、plc控制器(151)、上平移油缸(16)、下平移油缸(161)、手持终端(17)、无线终端(18)构成;其特征在于:水电站衬砌台车设置为至少三对相互平行的下门架(9),每一个下门架(9)的上方均设置上门架(8),上门架(8)两侧立柱的下部之间设置横撑,上门架(8)的上表面纵向设置至少一对工字钢(3);一对工字钢(3)的上表面横向设置顶架(4),顶架(4)的上方中部设置顶杆(2),顶架(4)上方设置顶模(1);至少三个下门架(9)下端纵向设置底梁,前下门架(9)两侧立柱的前侧设置一对升降油缸(11),后下门架(9)两侧立柱的后侧设置一对升降油缸(11),四个升降油缸(11)的下端均设置行走机构(13),两侧的行走机构(13)下方设置一对轨道(14);上门架(8)左侧、右侧对称设置上左侧模(5)、上右侧模(6),上门架(8)左侧、右侧与上左侧模(5)、上右侧模(6)之间对称设置边模油缸(12),边模油缸(12)的上方和下方均设置丝杆,上左侧模(5)、上右侧模(6)的上端分别与顶模(1)两端铰接;下门架(9)立柱的上部一侧设置一对定位套筒(7),定位套筒(7)内设置内套管(71),一对内套管(71)的外端部分别设置下左侧模(51)、下右侧模(61),一对定位套筒(7)的上面分别与下左侧模(51)、下右侧模(61)之间设置下平移油缸(161),下门架(9)左侧、右侧对称设置下左侧模(51)、下右侧模(61),下门架(9)左侧、右侧与下左侧模(51)、下右侧模(61)对称设置定位伸缩杆(10),定位伸缩杆(10)的下方设置丝杆,下左侧模(51)、下右侧模(61)的上端与上门架(8)的下端之间设置丝杆,下左侧模(51)、下右侧模(61)的下端对称向内设置斜撑。...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化水电站衬砌台车装置,是由:顶模(1)、顶杆(2)、工字钢(3)、顶架(4)、上左侧模(5)、下左侧模(51)、上右侧模(6)、下右侧模(61)、定位套筒(7)、内套管(71)、上门架(8)、下门架(9)、定位伸缩杆(10)、升降油缸(11)、边模油缸(12)、行走机构(13)、轨道(14)、液压泵站(15)、plc控制器(151)、上平移油缸(16)、下平移油缸(161)、手持终端(17)、无线终端(18)构成;其特征在于:水电站衬砌台车设置为至少三对相互平行的下门架(9),每一个下门架(9)的上方均设置上门架(8),上门架(8)两侧立柱的下部之间设置横撑,上门架(8)的上表面纵向设置至少一对工字钢(3);一对工字钢(3)的上表面横向设置顶架(4),顶架(4)的上方中部设置顶杆(2),顶架(4)上方设置顶模(1);至少三个下门架(9)下端纵向设置底梁,前下门架(9)两侧立柱的前侧设置一对升降油缸(11),后下门架(9)两侧立柱的后侧设置一对升降油缸(11),四个升降油缸(11)的下端均设置行走机构(13),两侧的行走机构(13)下方设置一对轨道(14);上门架(8)左侧、右侧对称设置上左侧模(5)、上右侧模(6),上门架(8)左侧、右侧与上左侧模(5)、上右侧模(6)之间对称设置边模油缸(12),边模油缸(12)的上方和下方均设置丝杆,上左侧模(5)、上右侧模(6)的上端分别与顶模(1)两端铰接;下门架(9)立柱的上部一侧设置一对定位套筒(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高飞
申请(专利权)人:洛阳高飞桥隧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