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式铝梯的卡掣关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61329 阅读:1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折叠式铝梯的卡掣关节,该结构可直接使卡掣关节从0°定位至180°或任何一个设定的角度,无需间段重复扳动扳机,以达到简化操作和节省时间。在该关节外壳体内的卡掣装置中设有一个十字型锁块,锁块上枢接两个前端呈弧型的上、下顶板,其内壳体的圆端部定位缺口内端缘相对圆端部的径向位置设有转轴,由转轴至周缘距离大于上顶板开口部的长度和第一、二转轴距周缘长度小于下顶板开口部长度,即可达成目的。(*该技术在200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折叠式铝梯的卡掣关节,利用该结构可直接使卡掣关节从0°定位至180°或任何一个设定的角度,无需间段重复扳动扳机,以达到大量节省操作动作和时间。折叠式铝梯是一种在收存和伸展上能提供方便使用的工具,这是众所周知的,本技术申请人就提交过一份技术专利申请,其号为44477。现有的折叠式铝梯卡掣关节,构造多为可活动弯折呈45°、105°、180°等不同定位角度;其主要缺点为关节从0°向外展开时,其内部的锁块必需依照所设定的角度顺序进入定位缺口,使经过每一角度时,得再行扳开锁块构成的卡掣机构,而无法操作一次即可达到操作人所需要的任一角度(如附图说明图1所示);如图2所示,现有的折叠式铝梯多为四折式,在两侧共配备六个卡掣关节,如操作人要将四折梯展开成直梯时(如图2右方所示形状),则对每个卡掣关节必需从0°定位至180°,此时操作人员就得将关节从0°定位至45°,再扳动扳机撬出锁块,再从45°定位至105°,再扳动扳机撬出锁块以转至180°,这就是说,对于图示的四折梯必需浪费相当的时间来操作梯子才能使其展开或收合,因此,现有的折叠梯在使用上是令有困扰的。本技术的任务在于,在现有卡掣关节基础上,提出一种改进结构,利用该结构可直接使卡掣关节0°定位至180°或任何一个设定的角度,无需间段重复扳动扳机,以达到大量节省操作动作和时间。解决本技术任务的具体技术方案是,在该关节外壳体内的卡掣装置中设有一个十字型锁块,锁块上枢接两个前端呈弧型的上、下顶板,其中上顶板前的弧型端缘外侧缘至锁块前端外侧缘的长度较下顶板的距离长度为小;而在内壳体的圆端部定位缺口内端缘相对圆端部的径向位置设置有转轴,其中最后一个转轴外侧缘至其所对应的定位缺口外侧缘的径向距离,大于其他转轴至对应定位缺口的距离;且最后一个转轴的定位点与前转轴不同,使最后一个转轴位置偏于其定位缺口的径向线,其间距离大于上顶板底缘至锁块侧缘的距离,所以这个转轴不对上顶板产生抵挡功能。由于每一个前转轴位于对应定位缺口的径向线上,利用上、下顶板的顶持功能,就可将十字型锁块控制成每一个角度卡入定位缺口中,并提供使用者可直接从0°旋转成180°定位。现在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作进一步的阐述。附有图1为现有的折叠铝梯的卡掣关节示意图,图2为铝梯的收折和伸展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结构分解图,图4为本技术的组合立体外观图,图5为本技术各构件的视图,图6至13为本技术的使用动作说明。由图3和4可知,本技术结构包括一个端部可相互夹持的外壳体1、内壳体2和一组卡掣装置3;其中内壳体2的端部为圆端部24,其周缘具有三个定位缺口21、22、23,而第一和第二定位缺口21、22相对于中心枢孔25的径向线上设有转轴212、222,而第三定位缺口23的转轴232则偏离径向线,且其距圆端部24周缘的长度Y大于其他转轴212、222的距离X;外壳体1的端部设有两个相对夹持片11、12,以夹持内壳体2的圆端部24,并以枢轴4枢接于其中心部位,使内、外壳体2、1可相对旋动;外壳体1的夹持片11、12与主体部13交接处设置有一组卡掣装置3,卡掣装置3包括十字型锁块31、上顶板32、下顶板33、接力弹簧34、扳机35和压伸弹簧36等构件;由图5所示,其中十字型锁块31由横端定位311和垂直的推板部312一体构成,其中横端定位部311可嵌合于任一定位缺口中,使内、外壳体1、2得以呈相对角度固定,而推板部312则抵持于定位缺口外侧;另上、下顶板32、33则分别枢接于推板部312的上、下方,并使上、下顶板前端的钩状部321、331包覆于横端定位部311的外侧,而上、下顶板的前端则形成弧形端缘322、332,其中上顶板的开口部323长度d小于下顶板的开口部333的长度D,同时,上、下顶板的尾端部324、334则分别连接一个拉力弹簧34,而下顶板的尾端部334并呈倾斜状;此外,在十字型锁块的推板部312的下端形成一个钩端3121,此钩端可与延伸出外壳体1的扳机35的内杆部351相接触,以推动整个十字型锁块31移动,而使其横端定位部311可脱离内壳体2的定位缺口中,使内、外壳体1、2可相对于枢轴4旋动,但在十字型锁块31的后端面设有一个压伸弹簧36,使扳机35未旋转时提供锁块31向前恢复推力,其详细组合情况可由图6所示剖面得知。在图6至11中,对本技术的动作详加说明。其中在图6位置时外、内壳体1、2相对收合,十字型锁块31抵于圆端部24周缘,当其相对旋开至第一定位缺口21如图7所示时,则因第一转轴212距圆端部24周缘长度X大于上顶板开口部323的长度d,故使钩状部321抵压锁块31,令其不致嵌入第一定位缺口21中,此时开口部323、333呈闭合状;然后,可视需要选择是否将锁块31嵌入此定位缺口21中,如果不嵌入此位置,则可将外、内壳体1、2再相对旋开,形成如图8所示的动作,使锁块31顺利经过第一定位缺口21,但当上顶板32未接触第二转轴222时,下顶板33已脱离第一转轴212的钩附,并利用拉力弹簧34的恢复力,使得至上顶板与第二转轴接触时,则开口部323、333已闭合,如图4所示,因此亦可选择旋开外、内壳体至图9所示位置,以呈180°张度,此时因第三转轴232在周缘距离Y大于上顶板开口部的长度d,故利用压伸弹簧36的推力,使锁块31直接嵌入第三定位缺口23中。在上述图4位置时,亦可选择将锁块31嵌入第一定位缺口21中,以形成如图1和11的动作,先将内、外壳体1、2微旋开,因第一转轴212距周缘长度X小于下顶板开口部333长度D,使第一转轴212抵于下顶板开口部333,并利用压伸弹簧36的推力,使得第一转轴212伸入开口部323和333间而张开,以形成图10所示,如将外、内壳体1、2再微向内收,则可使锁块31顺利滑入第一定位缺口21中,以形成图11所示情况。此外,图12和13所示,说明本技术的收折动作;其中在图13所示,将扳机35相对外壳体1旋开,使其内杆部351抵推锁块31推板部312的钩端3121,以将整体锁块31退出第三定位缺口23,并连同上、下顶板32、33一起脱离咬合的第三转轴232,使得内、外壳体1、2可如图13所示相对收合,但当下顶板接触第一或第二转轴212、222时,因弧形端部332而可顺利转动至收回如图6的收折状态。另外,在卡掣装置中显露于外壳体的长孔15部分,因锁块31的位移,而可在锁块31嵌合于定位缺口时呈现出红色,在锁块31退离定位缺口而可转动时,于长孔中呈现出兰色,以告知此时能旋转。综上所述,本技术对折叠式铝梯卡掣关节在结构上提出的改进,确可达成将内、外壳体直接自0°旋转至180°的功能,这样不仅大幅度缩短折叠铝梯的伸展或收折的操作时间,并且仍能保持其原有的收折功能。权利要求1.一种折叠式铝梯的卡掣关节,包括端部可相互夹持的外壳体、内壳体和一组卡掣装置,其中内壳体的端部为圆端部,其周缘具有三个定位缺口,而第一和第二定位缺口相对于中心枢孔的径向线上设有转轴,第三定位缺口的转轴则偏离径向线,且其距圆端部周缘的长度大于其他转轴的距离;外壳体的端部设有两个相对夹持片,以挟持内壳体的圆端部,并以枢轴枢接于其中心部位,使内、外壳体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折叠式铝梯的卡掣关节,包括端部可相互夹持的外壳体、内壳体和一组卡掣装置,其中内壳体的端部为圆端部,其周缘具有三个定位缺口,而第一和第二定位缺口相对于中心枢孔的径向线上设有转轴,第三定位缺口的转轴则偏离径向线,且其距圆端部周缘的长度大于其他转轴的距离;外壳体的端部设有两个相对夹持片,以挟持内壳体的圆端部,并以枢轴枢接于其中部部位,使内、外壳体可相对转动;卡掣装置设于外壳体夹持片与主体部交换处,该装置包括十字型锁块、上顶板、下顶板、拉力弹簧、扳机和压伸弹簧,其中横端定位部可嵌合于任一定位缺口中,使内、外壳体得以呈相对角度固定,而推板部则抵持于定位缺口外侧;另上、下顶板分别枢接于推板部的上、下方,并使上、下顶板前端的钩状部包覆于横端部位的外侧,而上、下顶板的前端则形成弧形端缘,其中上顶板的开口部长度小于下顶板的开口部的长度,同时,上、下顶板的尾端部分别连接一个拉力弹簧,而下顶板的尾端部呈倾斜状;在十字型锁块的推板部的下端形成一个钩端,钩端可与延伸出外壳体的扳机的内杆部相接触,以推动整个十字型锁块移动,使其横端定位部可脱离内壳体的定位缺口,使内、外壳体可相对于枢轴旋动,在十字型锁块的后端面设有一个压伸弹簧,使扳机末旋转时提供锁块向前恢复推力,其特征在于,第一、第二转轴距圆端部周缘长度大于上顶板开口部的长度,且第三转轴至周缘距离大于上顶板开口部的长度,而第一、第二转轴周缘长于下顶板开口的长度,内、外壳体可直接自0°旋转至180°。...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繁男
申请(专利权)人:爱而发兴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