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60900 阅读:2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防水结构。该防水结构包括:墙体;框体,固定在上述的墙体上;填料层,设置于上述的框体和墙体之间;饰面层,将上述的墙体、填料层和框体的一部分包围;密封胶层,设置于所述饰面层与框体的交界处,将饰面层与框体的接缝全部覆盖;以及弹性涂膜层,设置于上述饰面层之下,将墙体、填料层与框体的一部分覆盖。如上述结构构成的门窗的防水结构,在大风、门窗开启和关闭撞击以及热胀冷缩等实际应用过程中,由于该弹性涂膜层会保持完整以及与墙体和框体的紧密粘结,从而可有效防止水渗入墙体或者渗入室内,使具有本防水结构的门窗具有优良的防水效果。(*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建筑防水领域的防水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可有 效防止水渗透墙体的防水结构
技术介绍
请参阅图1A和图1B所示,是现有的建筑物中门、窗或者幕墙洞口的 防水结构构成示意图。该防水结构主要包括墙体10、填料层20、框体30、 饰面层41, 42、以及密封胶层50。其中墙体10为建筑物的墙体(如有保 温层则含保温层), 一般为水泥构筑或者砖砌而成,作为支撑门窗的支撑体, 在该墙体10上开设空洞用于安装门窗,由于门窗的厚度一般都小于墙体10 的厚度所以在安装完门窗后会在该墙体10上形成窗台或者门台。以窗为例, 外窗台暴露在建筑物之外,当有下雨时,雨水会流到外窗台上。现有技术 中,框体30,以门窗为例,就是门框或者窗框(也可以有护框),其通过螺 栓或者钉子安装在墙体10上,在框体30和墙体10之间填充有填料层20, 进行填充密封。在室外侧,还设有饰面层41将墙体10包覆起来形成建筑 物的外墙表面,该饰面层41的厚度足够将上述的填料层20以及框体30的 一部份包围起来。所述的密封胶层50设置于该饰面层41与框体30的接缝 处,用于将该处接缝完全覆盖从而进行密封,防止雨水顺着该接缝渗入。 在墙体的是内侧,还设有饰面层42,也是将上述的填料层20以及框体30 的一部份的朝向室内的表面包围起来。图1B则在框体与墙体外侧用密封胶 层60密封。金属、塑料、木质或复合材料等制作而成的框体都是高强度材料。其 本体强度至少在20Mpa以上,饰面材料(通常是砂浆抹灰后再覆盖墙漆或 者砂浆粘贴面砖)和填料层材料(通常是发泡剂或普通砂浆或防渗砂浆或 聚苯乙烯或岩棉或玻璃棉等)通常较弱。上述的防水结构在完成的初期具 有较好的防水性能,但是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在大风、门窗开启和关闭撞击以及热胀冷縮等实际应用过程中,开裂、变形或位移总是在门窗最薄 弱处发生。在门窗洞口各节点部位,在大风、开启关闭时撞击、热胀冷縮 等综合因素作用下,在门窗洞口和窗台处,微区开裂和变形是不可避免的,饰面层41表面出现裂缝,框体30和密封胶层50之间,框体30和填料层 20之间、填料层20和墙体10之间接缝处将发生开裂,以及图1B中,密封 胶层60与墙体10之间开裂。当再遇到下雨时,就会发生渗漏。请参阅图 1A和图1B中的箭头所示,雨水会从饰面层41渗入并渗透至墙体10内,也 会沿着墙体10和填料层20之间的缝隙渗透至室内侧。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防水结构在结构与使用上,显然仍存在有不便 与缺陷,而亟待加以进一步改进。为了解决防水结构存在的问题,本设计 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设计制造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设计一种 新型的防水结构及其制造方法,能够改进一般现有的防水结构,使其更具 有实用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防水结构存在的缺陷,而提 供一种新型结构的防水结构,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即使发生大风、 温差变化大、以及长时间开启(门窗)和关闭(门窗)时撞击等所造成门 窗洞口微区变形和开裂时也具有防水功能,从而更加适于实用。本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依据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防水结构,其包括:墙体(如有保温层则包含保 温层);框体(如有护框则包含护框),固定在上述的墙体上;填料层,设 置于上述的框体和墙体之间;饰面层,将上述的墙体、填料层和框体的一部 分包围;密封胶层,设置于所述饰面层与框体的交界处,将饰面层与框体 的接缝全部覆盖;以及弹性涂膜层,设置于上述饰面层之下,将墙体、填料 层与框体的一部分覆盖。本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优选的,前述的防水结构,其中所述的弹性涂膜层的材质为聚脲、聚 氨酯、丙烯酸类防水涂料、硅酮防水涂料或其改性材料、或者三元乙丙防水涂料等,该弹性涂膜层的本体拉伸强度在4MPa以上;以及其弹性延伸率〉300%;涂膜饱和吸水率小于10%;涂膜厚度大于2毫米;涂膜固化后对框体和墙体的粘接剥离强度在3N/mm以上。优选的,前述的防水结构,其中所述的墙体、框体以及填料层分别具 有室外侧和室内侧,所述的弹性涂膜层是涂覆在墙体、填料层、以及框体 一部分的室外侧上。弹性涂膜层是涂覆在窗口上下左右四周或其重要的下 部台面和两側面。优选的,前述的防水结构,其中所述的框体为门框或者窗框或幕墙窗 框(包括护框)。优选的,前述的防水结构,其中所述的填料层的材质为防渗砂浆、发泡剂、岩棉、玻璃棉或聚苯乙烯或普通砂浆等。本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依据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防水结构的制造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将框体安装在墙体上,并在框体和墙体之间填充填料层; 在墙体和框体的表面涂覆一弹性涂膜层,该弹性涂膜层同时将填料层覆盖;在上述弹性涂膜层的外表面设置有饰面层,该饰面层将上述的弹性涂 膜层完全覆盖;以及在该饰面层与框体的接缝处涂覆密封胶层,将饰面层与框体的接缝完仝霜生 王傻皿。本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优选的,前述的防水结构,其中所述的弹性涂膜层的材质为聚脲防 水涂料、聚氨酯防水涂料、丙烯酸类防水涂料、硅酮防水涂料或其改性材 料、或者三元乙丙防水涂料等。优选的,前述的防水结构,其中所述的饰面层窗口下台面的上表面与 水平面形成夹角。优选的,前述的防水结构,其中所述的夹角的角度为5-20° 。优选的,前述的防水结构,其中所述的填料层的材质为防渗砂浆、发泡剂、岩棉、玻璃棉或聚苯乙烯或普通砂浆。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防水结构至少具有下列优点 在大风、人工强烈撞击、热胀冷縮因素作用下,门窗洞口、台面或侧 面等开裂并发生5mm以下错位。现有技术是以图1B所示的密封胶层60来 进行墙体和框体的密封防水,但密封胶技术在无孔表面如玻璃、金属等基 材是有效的,但对于混凝土墙面上,密封胶的粘接往往发生界面粘接破坏, 因为混凝土表面总会产生石灰(即是密封胶粘接前去除了表面的浮灰,混 凝土内水份向界面迁移,总会造成界面形成碱性石灰的存在),会造成粘结 不牢和脱粘的现象。针对密封胶技术不能彻底地从根本上解决混凝土基材 防水问题,本技术提出的防水结构是在墙体和框体之间采用涂膜层搭 接技术,且该涂膜层能抵抗5mm的相对位移量。弹性涂膜层能抵抗大风、 门窗开启关闭撞击时,和热胀冷縮等因素所造成的开裂、位移形变。采用 本技术的防水结构能够将雨水完全阻隔在室外侧。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 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技术 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附图说明图1A和图1B是现有技术中的防水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防水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防水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更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为达成预定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 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技术提出的防水结构 其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请参阅图2所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防水结构,其主要包括 墙体(如有保温层则包含保温层)10、填料层20、框体30、饰面层41, 42、 弹性涂膜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水结构,其包括: 墙体; 框体,固定在上述的墙体上; 填料层,设置于上述的框体和墙体之间; 饰面层,将上述的墙体、填料层和部分框体包围; 密封胶层,设置于所述饰面层与框体的交界处,将饰面层与框体的接缝全部覆盖; 其特征在于该防水结构还包括:弹性涂膜层,覆盖于墙体、填料层和部分框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建平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森聚柯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余建平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