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纳米氧气泡协同载体生物的VOCS废气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0603193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20 07: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VOCS废气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微纳米氧气泡协同载体生物的VOCS废气处理系统,包括微纳米氧气泡处理装置、与微纳米氧气泡处理装置连通的生物处理装置以及用于向微纳米氧气泡处理装置供入微纳米氧气泡的回旋微纳米氧气泡发生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利用微纳米氧气泡协同生物载体对VOCS废气进行净化处理,不但有较好的净化效果并且能够防止二次污染。

A VOCS Waste Gas Treatment System with Micro-nano Oxygen Bubble Synergistic Carrier Biology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VOCS waste gas treatment, in particular to a VOCS waste gas treatment system with micro-nano oxygen bubbles cooperating with carrier organisms, including a micro-nano oxygen bubbles treatment device, a biological treatment device connected with the micro-nano oxygen bubbles treatment device and a rotary micro-nano oxygen bubbles generator for supplying micro-nano oxygen bubbles to the micro-nano oxygen bubbles treatment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not only has better purification effect, but also can prevent secondary pollution by using micro-nano oxygen bubbles to cooperate with biological carriers to purify VOCS exhaust ga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微纳米氧气泡协同载体生物的VOCS废气处理系统
本技术涉及VOCS废气处理
,尤其是指一种微纳米氧气泡协同载体生物的VOCS废气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VOCS(volatileorganiccompounds)挥发性有机物,是指常温下饱和蒸汽压大于70Pa、常压下沸点在260℃以下的有机化合物,或在20℃条件下蒸汽压大于或者等于10Pa具有相应挥发性的全部有机化合物。目前,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和日常生活中大量排放的有机污染物(VOCS)等威胁着人类自身健康和污染赖以生存的环境。传统的空气净化技术如过滤、加药、膜分离和选择性还原技术等,存在净化效率低、净化效果差、运行费用高、易造成二次环境污染的问题。为此,寻求一种创新性的废气治理净化方法,以解决目前VOCS有机废气难以分解而导致环境污染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一种净化效果好且不易造成二次环境污染的微纳米氧气泡协同载体生物的VOCS废气处理系统。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实现上述方法的微纳米氧气泡协同载体生物的VOCS废气处理系统,包括微纳米氧气泡处理装置、生物处理装置以及回旋微纳米氧气泡发生器;所述微纳米氧气泡处理装置包括第一通道、与所述第一通道连通的第二通道、用于向所述第一通道通入废气的进气口、设置于第一通道内部的一级微纳米氧气泡释放头以及设置于第二通道内部的二级微纳米氧气泡释放头,所述进气口设有正压加压机构;所述回旋微纳米氧气泡发生器的输出口与所述一级微纳米氧气泡释放头的输入口以及所述二级微纳米氧气泡释放头的输入口均连通,所述一级微纳米氧气泡释放头位于所述进气口的上方,所述回旋微纳米氧气泡发生器的内部设有用于电离微纳米氧气泡的磁片;所述生物处理装置包括与所述第二通道连通的第三通道、位于所述第三通道内部的生物滴滤床以及用于向所述生物滴滤床喷洒营养液的营养液喷头,所述第三通道设有用于供废气流出第三通道的出气口,所述出气口设有负压加压机构。作为优选,所述微纳米氧气泡协同载体生物的VOCS废气处理系统还包括气液混合泵,所述回旋微纳米氧气泡发生器设有旋转压缩腔、气液混合室以及由所述气液混合室沿延伸而成的输入管道,所述气液混合室的一端封闭,所述气液混合室的另一端与所述旋转压缩腔的一端连通,所述回旋微纳米氧气泡发生器的输出口位于所述旋转压缩腔的另一端,所述气液混合泵的输出端通过所述输入管道与所述气液混合室连通,所述磁片设置于所述旋转压缩腔的内壁。作为优选,所述微纳米氧气泡协同载体生物的VOCS废气处理系统还包括与所述第一通道连通的微纳米氧气泡循环水池,所述微纳米氧气泡循环水池的出水口通过所述气液混合泵后与所述回旋微纳米氧气泡发生器的输入管道连通。作为优选,所述营养液喷头设有雾化器。作为优选,所述生物滴滤床设有聚氨酯泡沫块,所述聚氨酯泡沫块设有PSB菌、B350菌以及B110菌。作为优选,所述微纳米氧气泡协同载体生物的VOCS废气处理系统还包括增压泵以及与所述第三通道连通的营养液循环池,所述营养液循环池的出水口通过所述增压泵后与所述营养液喷头的输入端连通。本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利用微纳米氧气泡协同生物载体对VOCS废气进行净化处理,不但有较好的净化效果并且能够防止二次污染。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回旋微纳米氧气泡发生器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回旋微纳米氧气泡发生器的内部结构图。附图标记为:1—微纳米氧气泡处理装置,11—第一通道,12—第二通道,13—进气口,14—正压加压机构,15—一级微纳米氧气泡释放头,16—二级微纳米氧气泡释放头,2—生物处理装置,21—第三通道,22—生物滴滤床,23—营养液喷头,231—雾化器,24—出气口,25—负压加压机构,3—回旋微纳米氧气泡发生器,31—磁片,32—气液混合泵,33—旋转压缩腔,34—气液混合室,35—输入管道,4—微纳米氧气泡循环水池,5—增压泵,6—营养液循环池。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技术的限定。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的描述。如图1所示,本技术包括微纳米氧气泡处理装置1、生物处理装置2以及回旋微纳米氧气泡发生器3;所述微纳米氧气泡处理装置1包括第一通道11、与所述第一通道11连通的第二通道12、用于向所述第一通道11通入废气的进气口13、设置于第一通道11内部的一级微纳米氧气泡释放头15以及设置于第二通道12内部的二级微纳米氧气泡释放头16,所述进气口13设有正压加压机构14;所述回旋微纳米氧气泡发生器3的输出口与所述一级微纳米氧气泡释放头15的输入口以及所述二级微纳米氧气泡释放头16的输入口均连通,所述一级微纳米氧气泡释放头15位于所述进气口13的上方,所述回旋微纳米氧气泡发生器3的内部设有用于电离微纳米氧气泡的磁片31;所述生物处理装置2包括与所述第二通道12连通的第三通道21、位于所述第三通道21内部的生物滴滤床22以及用于向所述生物滴滤床22喷洒营养液的营养液喷头23,所述第三通道21设有用于供废气流出第三通道21的出气口24,所述出气口24设有负压加压机构25。VOCS废气由进气口13进入第一通道11后,第一通道11内的一级微纳米氧气泡释放头15对VOCS废气进行喷淋,VOCS废气与微纳米氧气泡水接触后,VOCS废气中所有疏水性小颗粒物质会被吸附于微纳米氧气泡的表面,吸附聚合后形成的大分子树脂不溶于水,因此会沉淀下落并与VOCS废气分离。VOCS废气继续流动并进入第二通道12并受到二级气泡释放头16释放的微纳米氧气泡水的喷淋,VOCS废气中的VOCS物质被微纳米氧气泡不断氧化分解成小分子或单分子物质,同时微纳米氧气泡破裂产生的超声波能对废气进行消毒,从而实现废气的净化。此时废气中仍有部分VOCS物质未被分解,因此将令废气通过生物滴滤床22,利用生物滴滤床22上的微生物对VOCS进行吸附、硝化和反硝化,最终95%以上的VOCS物质被氧化还原为二氧化碳、水、氧气、氢气,实现VOCS废气净化处理达标排放,并能防止二次污染。一级微纳米氧气泡释放头15和二级微纳米氧气泡释放头16均为涡旋释放喷头。回旋微纳米氧气泡发生器3设有磁片31,利用外置电源对磁片31进行通电后,磁片31产生的磁场能对微纳米氧气泡进行电离。电离后的微纳米氧气泡带有电离产生的离子,使得微纳米氧气泡形成了离子气团。在这些离子的作用下,气泡表面张力逐步增高,使气泡的直径越来越小,并随着离子的溶解而逐步溶解在水中,且这种离子作用力和表面张力全部或部分抵制了液体对气泡产生的浮力作用,使气泡能够稳定地停留于液体中,有效保证微纳米氧气泡水中有较高的微纳米氧气泡含量,从而提高净化效率和净化效果。正压加压机构14具体为鼓风机,能够对气体进行加压,使得气体在进入微纳米氧气泡处理装置1后能够上升流动。上升流动相比自然下降流动,VOCS废气的流速更慢,与微纳米氧气泡水的接触时间亦更长,有效提高净化效果。负压加压机构25具体为引风机,能够吸引废气使得废气顺利通过生物滴滤床22并排出第三通道21的外部。利用营养液喷头23向生物滴滤床22喷洒营养液,能够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微纳米氧气泡协同载体生物的VOCS废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微纳米氧气泡处理装置(1)、生物处理装置(2)以及回旋微纳米氧气泡发生器(3);所述微纳米氧气泡处理装置(1)包括第一通道(11)、与所述第一通道(11)连通的第二通道(12)、用于向所述第一通道(11)通入废气的进气口(13)、设置于第一通道(11)内部的一级微纳米氧气泡释放头(15)以及设置于第二通道(12)内部的二级微纳米氧气泡释放头(16),所述进气口(13)设有正压加压机构(14);所述回旋微纳米氧气泡发生器(3)的输出口与所述一级微纳米氧气泡释放头(15)的输入口以及所述二级微纳米氧气泡释放头(16)的输入口均连通,所述一级微纳米氧气泡释放头(15)位于所述进气口(13)的上方,所述回旋微纳米氧气泡发生器(3)的内部设有用于电离微纳米氧气泡的磁片(31);所述生物处理装置(2)包括与所述第二通道(12)连通的第三通道(21)、位于所述第三通道(21)内部的生物滴滤床(22)以及用于向所述生物滴滤床(22)喷洒营养液的营养液喷头(23),所述第三通道(21)设有用于供废气流出第三通道(21)的出气口(24),所述出气口(24)设有负压加压机构(2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纳米氧气泡协同载体生物的VOCS废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微纳米氧气泡处理装置(1)、生物处理装置(2)以及回旋微纳米氧气泡发生器(3);所述微纳米氧气泡处理装置(1)包括第一通道(11)、与所述第一通道(11)连通的第二通道(12)、用于向所述第一通道(11)通入废气的进气口(13)、设置于第一通道(11)内部的一级微纳米氧气泡释放头(15)以及设置于第二通道(12)内部的二级微纳米氧气泡释放头(16),所述进气口(13)设有正压加压机构(14);所述回旋微纳米氧气泡发生器(3)的输出口与所述一级微纳米氧气泡释放头(15)的输入口以及所述二级微纳米氧气泡释放头(16)的输入口均连通,所述一级微纳米氧气泡释放头(15)位于所述进气口(13)的上方,所述回旋微纳米氧气泡发生器(3)的内部设有用于电离微纳米氧气泡的磁片(31);所述生物处理装置(2)包括与所述第二通道(12)连通的第三通道(21)、位于所述第三通道(21)内部的生物滴滤床(22)以及用于向所述生物滴滤床(22)喷洒营养液的营养液喷头(23),所述第三通道(21)设有用于供废气流出第三通道(21)的出气口(24),所述出气口(24)设有负压加压机构(2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纳米氧气泡协同载体生物的VOCS废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纳米氧气泡协同载体生物的VOCS废气处理系统还包括气液混合泵(32),所述回旋微纳米氧气泡发生器(3)设有旋转压缩腔(33)、气液混合室(34)以及由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祥龙张培君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名航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