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的制备方法、细胞培养装置和试剂盒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595289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16 11: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细胞的制备方法,其包括将细胞应用于聚酰亚胺多孔质膜来培养的工序,其中,上述聚酰亚胺多孔质膜是包括具有多个孔的表面层A和表面层B、及夹在上述表面层A和表面层B之间的大孔层的三层结构的聚酰亚胺多孔质膜,上述聚酰亚胺多孔质膜通过包括以下工序的方法制造:(1)将含有聚酰胺酸和有机极性溶剂的聚酰胺酸溶液流延成膜状,浸渍或接触在凝固溶剂中,制作聚酰胺酸的多孔质膜的工序;以及(2)对上述工序(1)得到的聚酰胺酸的多孔质膜进行热处理而酰亚胺化的工序。

Cell preparation method, cell culture device and kit

The present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preparation method of cells, which includes the process of applying cells to polyimide porous plasma membrane for culture. The polyimide porous plasma membrane is a three-layer polyimide porous plasma membrane consisting of a surface layer A and a surface layer B with multiple holes, and a macroporous layer sandwiched between the surface layer A and the surface layer B. The polyimide porous plasma membrane comprises the following three layers: The method of the next process is: (1) the process of producing polyamic acid porous plasma membrane by casting polyamic acid solution containing polyamic acid and organic polar solvent into film, impregnating or contacting in solidifying solvent; and (2) the process of heat treatment and imidization of polyamic acid porous plasma membrane obtained from the above process (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细胞的制备方法、细胞培养装置和试剂盒
本专利技术涉及细胞的制备方法、细胞培养装置和试剂盒。
技术介绍
报道有一种细胞的培养方法,包括将细胞应用于聚酰亚胺多孔质膜来培养的工序(专利文献1)。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5/012415号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在专利文献1中,仅报道了:使用将含有由四羧酸成分和二胺成分得到的聚酰胺酸溶液及着色前体的聚酰胺酸溶液组合物成型后,在250℃以上进行热处理而得到的着色了的聚酰亚胺多孔质膜来进行细胞培养。在此,着色前体是指通过250℃以上的热处理,部分或全部碳化而生成着色化物的前体,例如可举出石油焦油、石油沥青、煤焦油、煤沥青等焦油或沥青、焦炭、由含有丙烯腈的单体得到的聚合物、二茂铁化合物(二茂铁和二茂铁衍生物)等。由此制造的聚酰亚胺多孔质膜是褐色的,难以目测确认细胞的接种和生长附着行为等。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使用可视度更优异的聚酰亚胺多孔质膜,简便、高效且稳定地进行细胞培养。解决课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人等鉴于上述课题,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由不使用着色前体的方法制造的可视度高的聚酰亚胺多孔质膜可用于细胞培养,至此完成了本专利技术。即,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方式。[1]细胞的制备方法,其包括将细胞应用于聚酰亚胺多孔质膜来培养的工序,其中,上述聚酰亚胺多孔质膜是包括具有多个孔的表面层A和表面层B、及夹在上述表面层A和表面层B之间的大孔层的三层结构的聚酰亚胺多孔质膜,其中,上述表面层A中存在的孔的平均孔径小于上述表面层B中存在的孔的平均孔径,上述大孔层具有与上述表面层A和B结合的隔壁、以及被该隔壁及上述表面层A和B包围的多个大孔,上述表面层A和B中的孔与上述大孔连通,且大孔层中的至少1个隔壁具有连通大孔彼此的1个或多个孔,上述聚酰亚胺多孔质膜通过包括以下工序的方法制造:(1)将含有聚酰胺酸和有机极性溶剂的聚酰胺酸溶液流延成膜状,浸渍或接触在凝固溶剂中,制作聚酰胺酸的多孔质膜的工序,和(2)对上述工序(1)得到的聚酰胺酸的多孔质膜进行热处理而酰亚胺化的工序。[2]上述[1]所述的细胞的制备方法,其中,上述聚酰亚胺多孔质膜通过包括以下工序的方法制造:(1)将含有聚酰胺酸和有机极性溶剂的聚酰胺酸溶液流延成膜状,浸渍或接触在凝固溶剂中,制作聚酰胺酸的多孔质膜的工序,(2)对上述工序(1)得到的聚酰胺酸的多孔质膜进行热处理而酰亚胺化的工序,和(3)对上述工序(2)得到的聚酰亚胺多孔质膜的至少单面实施等离子体处理的工序。[3]上述[1]或[2]所述的细胞的制备方法,其中,上述聚酰胺酸由选自联苯四羧酸二酐和均苯四甲酸二酐中的至少1种四羧酸二酐和选自苯二胺、二氨基二苯基醚和双(氨基苯氧基)苯中的至少1种二胺获得。[4]上述[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包括将细胞接种在上述聚酰亚胺多孔质膜的表面的工序。[5]上述[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包括以下工序:在上述聚酰亚胺多孔质膜的干燥的表面上载置细胞悬浮液,使上述聚酰亚胺多孔质膜静置,或移动上述聚酰亚胺多孔质膜,以促进液体的流出,或者刺激部分表面,使细胞悬浮液被吸入上述膜中,和使细胞悬浮液中的细胞保留在上述聚酰亚胺多孔质膜内,使水分流出。[6]上述[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包括以下工序:将上述聚酰亚胺多孔质膜的单面或两面用细胞培养基或灭菌的液体润湿,向上述润湿的聚酰亚胺多孔质膜中装填细胞悬浮液,和使细胞悬浮液中的细胞保留在上述聚酰亚胺多孔质膜内,使水分流出。[7]上述[6]所述的方法,其中,活细胞留在上述聚酰亚胺多孔质膜内,死细胞随水分流出。[8]上述[6]或[7]所述的方法,其中,上述灭菌的液体为灭菌水或灭菌的缓冲液。[9]上述[1]~[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在细胞培养容器中装入细胞培养基、细胞、及1片或多片的上述聚酰亚胺多孔质膜,其中,聚酰亚胺多孔质膜处于悬浮在细胞培养基中的状态。[10]上述[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2片以上的上述聚酰亚胺多孔质膜的小片。[11]上述[9]或[10]所述的方法,其中,细胞与上述聚酰亚胺多孔质膜自发地粘接。[12]上述[1]~[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上述聚酰亚胺多孔质膜以如下方式在细胞培养容器中的细胞培养基中悬浮或固定:i)折叠,ii)卷成卷状,iii)将片或小片用线状结构体连接,或iv)系成绳状。[13]上述[12]所述的方法,其中,细胞与上述聚酰亚胺多孔质膜自发地粘接。[14]上述[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包括将2片以上的聚酰亚胺多孔质膜上下或左右地层叠在细胞培养基中使用。[15]上述[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组合使用[4]~[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中的2种或更多种的方法。[16][1]~[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细胞在聚酰亚胺多孔质膜的表面和内部生长增殖。[17]上述[1]~[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细胞选自动物细胞、昆虫细胞、植物细胞、酵母菌和细菌。[18]上述[17]所述的方法,其中,动物细胞为来源于属于脊椎动物门的动物的细胞。[19]上述[17]所述的方法,其中,细菌选自乳酸菌、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和蓝细菌。[20]上述[1]~[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细胞选自多能干细胞、组织干细胞、体细胞和生殖细胞。[21]上述[1]~[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细胞选自肉瘤细胞、株化细胞和转化细胞。[22]用于上述[1]~[21]任一项所述的细胞制备方法的细胞培养装置,其包括聚酰亚胺多孔质膜。[23]上述[22]所述的细胞培养装置,其中,2片以上的聚酰亚胺多孔质膜上下或左右地层叠。[24]用于上述[1]~[21]任一项所述的细胞的制备方法的试剂盒,其包括聚酰亚胺多孔质膜。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简便、高效且稳定地培养细胞。特别是能够目测确认细胞的接种和生长附着行为等。另外,由于所使用的聚酰亚胺多孔质膜的着色度低,因此外观性优异。附图说明[图1]图1表示使用聚酰亚胺多孔质膜培养的人皮肤成纤维细胞的细胞数的经时变化。[图2]图2表示使用聚酰亚胺多孔质膜培养的CHODP-12细胞的细胞数的经时变化。[图3]图3表示使用聚酰亚胺多孔质膜培养的人间充质干细胞的细胞数的经时变化。[图4]图4表示使用聚酰亚胺多孔质膜培养的人间充质干细胞的细胞数的经时变化。[图5]图5表示在聚酰亚胺多孔质膜上培养的人间充质干细胞的显微镜观察结果。[图6]图6表示将在聚酰亚胺多孔质膜上培养的人间充质干细胞诱导为成骨细胞、进一步诱导钙化后的光学显微镜图像。[图7]图7表示将在聚酰亚胺多孔质膜上培养的人间充质干细胞诱导为脂肪细胞后的显微镜观察结果。[图8]图8表示将人间充质干细胞在聚酰亚胺多孔质膜上长期培养后的基因分析结果。[图9]图9表示使用聚酰亚胺多孔质膜长期培养的人皮肤成纤维细胞的细胞数的经时变化。[图10]图10表示由使用聚酰亚胺多孔质膜长期培养的人皮肤成纤维细胞产生的纤连蛋白的量。具体实施方式1.关于本专利技术中使用的聚酰亚胺多孔质膜本专利技术中使用的聚酰亚胺多孔质膜中的表面层A(以下,也称为“A面”或“网面”)中存在的孔的平均孔径没有特殊限定,例如为0.01~50μm、0.01μm~40μm、0.01μm~30μm、0.01μm~2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细胞的制备方法,其包括将细胞应用于聚酰亚胺多孔质膜来进行培养的工序,其中,上述聚酰亚胺多孔质膜是包括具有多个孔的表面层A和表面层B、及夹在上述表面层A和表面层B之间的大孔层的三层结构的聚酰亚胺多孔质膜,其中,上述表面层A中存在的孔的平均孔径小于上述表面层B中存在的孔的平均孔径,上述大孔层具有与上述表面层A和B结合的隔壁、以及被该隔壁及上述表面层A和B包围的多个大孔,上述表面层A和B中的孔与上述大孔连通,而且大孔层中的至少1个隔壁具有连通大孔彼此的1个或多个孔,上述聚酰亚胺多孔质膜通过包括以下工序的方法制造:(1)将含有聚酰胺酸和有机极性溶剂的聚酰胺酸溶液流延成膜状,浸渍或接触在凝固溶剂中,制作聚酰胺酸的多孔质膜的工序,和(2)对上述工序(1)得到的聚酰胺酸的多孔质膜进行热处理而酰亚胺化的工序。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6.07.25 JP 2016-1458221.细胞的制备方法,其包括将细胞应用于聚酰亚胺多孔质膜来进行培养的工序,其中,上述聚酰亚胺多孔质膜是包括具有多个孔的表面层A和表面层B、及夹在上述表面层A和表面层B之间的大孔层的三层结构的聚酰亚胺多孔质膜,其中,上述表面层A中存在的孔的平均孔径小于上述表面层B中存在的孔的平均孔径,上述大孔层具有与上述表面层A和B结合的隔壁、以及被该隔壁及上述表面层A和B包围的多个大孔,上述表面层A和B中的孔与上述大孔连通,而且大孔层中的至少1个隔壁具有连通大孔彼此的1个或多个孔,上述聚酰亚胺多孔质膜通过包括以下工序的方法制造:(1)将含有聚酰胺酸和有机极性溶剂的聚酰胺酸溶液流延成膜状,浸渍或接触在凝固溶剂中,制作聚酰胺酸的多孔质膜的工序,和(2)对上述工序(1)得到的聚酰胺酸的多孔质膜进行热处理而酰亚胺化的工序。2.权利要求1所述的细胞的制备方法,其中,上述聚酰亚胺多孔质膜通过包括以下工序的方法制造:(1)将含有聚酰胺酸和有机极性溶剂的聚酰胺酸溶液流延成膜状,浸渍或接触在凝固溶剂中,制作聚酰胺酸的多孔质膜的工序,(2)对上述工序(1)得到的聚酰胺酸的多孔质膜进行热处理而酰亚胺化的工序,和(3)对上述工序(2)得到的聚酰亚胺多孔质膜的至少单面实施等离子体处理的工序。3.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细胞的制备方法,其中,上述聚酰胺酸由选自联苯四羧酸二酐和均苯四甲酸二酐中的至少1种四羧酸二酐和选自苯二胺、二氨基二苯基醚和双(氨基苯氧基)苯中的至少1种二胺获得。4.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包括将细胞接种在上述聚酰亚胺多孔质膜的表面的工序。5.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包括以下工序:在上述聚酰亚胺多孔质膜的干燥的表面上载置细胞悬浮液,使上述聚酰亚胺多孔质膜静置,或移动上述聚酰亚胺多孔质膜以促进液体的流出,或者刺激部分表面,使细胞悬浮液被吸入上述膜中,和使细胞悬浮液中的细胞保留在上述聚酰亚胺多孔质膜内,使水分流出。6.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包括以下工序:用细胞培养基或灭菌的液体润湿上述聚酰亚胺多孔质膜的单面或两面,向上述润湿的聚酰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萩原昌彦大矢修生
申请(专利权)人:宇部兴产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