唇膏壳体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5919 阅读:3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唇膏的壳体构造,包括杯体、中束、螺管、回旋棒,一以可转动方式与中束结合并在其内部置有螺纹导槽的,一容装于该螺管内的,一用以容装该螺管于其内的底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回旋棒底部无开槽且以双螺线形的凸起物取代现有技术中两柱状凸起物的构造,故不易变形,不会使双螺线形的凸起物轻易脱离螺管内部的螺纹导槽,可免除空转的现象。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螺管与底座的结合系为气密式,故可避免唇膏的干燥或劣化。(*该技术在200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贮存固体化妆物的壳体,特别是用于贮存唇膏(口红)的壳体构造。众所周知,为了使唇膏便于使用,一般唇膏的壳体皆设计成由旋转动作即可让唇膏伸出或缩回。已知技术中唇膏壳体构造的剖面图如附图说明图1所示,而其立体分解图则显示于图2。由图中看出,已知技术的唇膏壳体构造主要包括一上盖11;一螺管15,其内部具有螺纹导槽;一唇膏杯12,用于盛装唇膏;一回旋棒16,与唇膏杯12相连,其底部具有两个柱状凸起物16.1、16.2,并可在前述的螺管转动时沿其内部的螺纹导槽上下行进,用于将唇膏推出及缩回;一中束13,唇膏系由此伸出;一中扣14,以可转动的方式固定于中束13上,其上有凸缘14.1及14.2,分别相对应于上盖11及螺管15内缘的凹槽,使上盖11及螺管5可借此固定于其上。如图2所示,在前述之中束13下半部有两个在相对位置的垂直槽状孔13.2及13.3。图5及图6则为中束13的左视图及右视图,如图5所示,槽状孔13.2的上部为半圆,下部为开放端。如图6所示,槽状孔13.3的上下皆为半圆。在前述回旋棒16的凸起物16.1、16.2之间有两个相对应的槽状孔,在图2中只能看见其中一个槽状孔16.3,另一个在相对应的另一边,即图4中的16.4。此两槽状孔的用处在于将回旋棒16从中束13的上方装配时,可在回旋棒16的两个凸起物16.1、16.2施加向内的力使其变形,以便通过中束13中和回旋棒16等宽的部位。在两凸起物16.1、16.2到达中束13下半部的槽状孔13.2及13.3上端时即可让其恢复原状,如此两凸起物16.1、16.2的根部便分别卡在槽状孔13.2及13.3中,如图1所示,而两凸起物16.1、16.2的外端则令其契合在螺管15内部的螺纹导槽上,当螺管15转动时由于螺管15系套在可转动的中扣14上,故其转动时不会带动中束13及回旋棒16转动,因而回旋棒16下端的凸起物16.1、16.2系沿着如图7所示的螺纹轨迹而动,由于凸起物16.1、16.2受限于中束13的两槽状孔13.2及13.3,故其只能做垂直的上下运动,如此即可将回旋棒16上方的唇膏杯12推出或缩回,而其移动的上下限则由中束13的槽状孔13.3的上下半圆所限制。唇膏系装置于唇膏杯12中,在唇膏杯12的内部有数个小凸起12.1,如图3所示,可使唇膏不会相对于唇膏杯12转动。已知技术中的唇膏壳体构造有一缺点,即前述在回旋棒16的底部所开的槽状孔16.3及16.4使得回旋棒16的底部变成一不够坚固的结构。当两凸起物16.1、16.2上升至中束13下半部的槽状孔13.2及13.3的顶端半圆部位时,只要使用者再略加旋转的力,即可让两凸起物16.1、16.2向内缩而脱离其原本所契合的螺纹导管,形成空转的现象,若使用者不断将其旋转即会使两凸起物16.1、16.2不断重复脱离再回到螺纹导管的过程并发出响声,而此时唇膏已上升至最高处而不再移动,如此会造成该产品的操作性不良。鉴于前述已知技术唇膏壳体的缺点,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改良的唇膏壳体构造,其使故不易变形,可避免空转的现象发生,并可避免唇膏的干燥或劣化。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在包括一具有用于安置唇膏的杯体,一用以容装唇膏杯并引导其升降的中束,一以可转动方式与中束结合并在其内部置有螺纹导槽的螺管,一容装于该螺管内的回旋棒,一用以容装该螺管于其内的底座的唇膏壳体中,杯体底部置有与回旋棒相连接时可防止杯体上下动作而脱出回旋棒的倒钩;杯体底部还置有与回旋棒上凹槽相对应的可防止杯体相对于回旋棒转动的凸条;回旋棒的上端内置有与杯体底部凸条相对应的凹槽;其上端管内还置有能将杯体底部的倒钩伸入后卡住的卡扣;在回旋棒下端外部置有契合于螺管内部螺纹导槽上,并可在沿该螺纹导槽上下行进的双螺线形凸起物;回旋棒顶端外周面还设有向下垂直延伸的凹槽;中束底部置有用以只能使回旋棒上下移动而不能旋转的并与回旋棒外周形状相对应的通孔。所述的倒钩可以是彼此分开的至少二个钩部,并朝下连设于杯体底部。所述的凸条可以是环设于倒钩部与杯体底部的环状衔接部的数个斜齿形凸条构成。本技术的优点为回旋棒的底部无开槽且以双螺线形的凸起物取代现有技术中两柱状凸起物的构造,故不易变形,在其上升至螺管的顶端时,即令使用者再施力,只要不超过设计限度,决不会使双螺线形的凸起物轻易脱离螺管内部的螺纹导槽,故可免除空转的现象。另外在本技术中,螺管与底座的结合系为气密式,故可避免唇膏的于燥或劣化。以下参照附图以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图1为现有技术中唇膏壳体的组合剖面图;图2为现有技术中唇膏壳体的立体分解图;图3为图2中唇膏杯12的俯视图;图4为图2中唇膏杯12的仰视图;图5为图2中中束13的左视图6为图2中中束13的右视图;图7为图2中螺管15的剖面图;图8为本技术唇膏壳体的组合剖面图;图9为本技术唇膏壳体的局部分解剖面图;图10为本技术唇膏壳体的另一局部分解剖面图;图11为本技术唇膏壳体的立体分解图;图12为图11中唇膏杯22的俯视图;图13为图11中中束23的俯视图;图14为图11中回旋棒24顶端的局部放大图;图15为图11中回旋棒24顶端放大的俯视图;图16为图11中螺管25的剖面图;图17为图11中底座26的仰视图。参见图8、图11。回旋棒24为一上半部呈椭圆柱形,下半部呈圆柱形的中空柱状物。其上端内置有凹槽24.7,本实施例的凹槽24.7为向内倾斜的数个呈放射状环布的斜齿形凹槽(参见图14)。在凹槽24.7下方内置有一中空半径突然略为变大的卡扣24.8(参见图10)。与该回旋棒24结合的唇膏杯体22其底部则置有与回旋棒24上端内卡扣24.8形状相配合的两倒钩22.2、22.3,此两倒钩22.2、22.3之间有一定的空隙,故可施加向内的力使其变形后插入回旋棒24的上端,组合完成时此两倒钩22.2、22.3卡在回旋棒24内的卡扣24.8处,可防止唇膏杯体22因回旋棒24上下动作而脱出。杯体22底部还置有与回旋棒24上凹槽24.7相对应的凸条(图中未画出),本实施例唇膏杯体22底部的凸条是置在倒钩22.2、22.3的根部所构成的斜面啮合部22.4上,并由数个斜齿形凸条环设于该斜面啮合部22.4,当唇膏杯体22与回旋棒24上端相结合时,可防止杯体22相对于回旋棒24转动。另外,在唇膏杯体22内部还置有数个小凸起22.1(参见图12),可使装置在杯体22中的唇膏相对固定而不会转动。中束23底部置有与回旋棒24上端外周形状相对应的通孔(参见图13),回旋棒24上端与唇膏杯体22相结合之前应穿过该通孔。由图14中可以看出,在回旋棒24之椭圆形顶端长轴的两侧外周各置有垂直向下延伸的凹槽24.1、24.2,该两凹槽与图13中束23底部通孔上的两凸起23.1、23.2相契合,可用以规范回旋棒22的移动,即回旋棒22只能相对于中束23上下移动而不能旋转。另外,在回旋棒24下方由椭圆柱形变成圆柱形而产生的凸出处24.3、24.4可限制回旋棒24所能上升的最大极限。在回旋棒24下端外部置有契合于螺管25内部螺纹导槽上(如图16所示),并可在沿该螺纹导槽上下行进的双螺线形凸起物24.5及24.6,用在将唇膏推出及缩回。螺管25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唇膏壳体构造,包括:一具有用于安置唇膏的杯体,一用以容装唇膏杯并引导其升降的中束,一以可转动方式与中束结合并在其内部置有螺纹导槽的螺管,一容装于该螺管内的回旋棒,一用以容装该螺管于其内的底座,其特征在于:杯体底部置有与回旋棒相连接时可防止杯体上下动作而脱出回旋棒的倒钩,杯体底部还置有与回旋棒上凹槽相对应的可防止杯体相对于回旋棒转动的凸条,回旋棒的上端内置有与杯体底部凸条相对应的凹槽,其上端管内还置有能将杯体底部的倒钩伸入后卡住的卡扣,在回旋棒下端外部置有契合于螺管内部螺纹导槽上,并可在沿该螺纹导槽上下行进的双螺线形凸起物,回旋棒顶端外周面还设有向下垂直延伸的凹槽,中束底部置有用以只能使回旋棒上下移动而不能旋转的并与回旋棒外周形状相对应的通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纯德
申请(专利权)人:德奎实业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