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应力筋锚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583382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16 05: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预应力筋锚固装置,预应力筋锚固装置包括锚固垫板和锚固于锚固垫板上的预应力筋挤压锚固单元,预应力筋挤压锚固单元包括挤压套以及挤压穿装于挤压套内的预应力筋,预应力筋锚固装置还包括顶压装配于锚固垫板外侧侧面上的锚固板,锚固板上设有间隔布置于挤压套外部且外大内小的锥形孔,预应力筋锚固装置还包括由外至内插入挤压套与锥形孔之间以将挤压套夹紧固定于锥形孔内的至少两个周向间隔均布的锥套夹片。不需要在挤压套的外部开设外螺纹,降低了挤压套的加工难度和复杂程度。施加在预应力筋上的朝内的拉力越大,锥套夹片对挤压套的夹紧作用力越大,不会出现挤压套脱离被夹紧而向内移动的情况发生。

A Prestressed Bar Anchorage Device

The purpose of the utility model is to provide a prestressing tendon anchoring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n anchoring cushion plate and a prestressing tendon extrusion anchoring unit anchored on the anchoring cushion plate, a prestressing tendon extrusion anchoring unit including an extrusion sleeve and a prestressing tendon extruded through the extrusion sleeve, and a prestressing tendon anchoring device including a top-pressing assembly on the outer side of the anchoring cushion plate. The anchoring plate is provided with conical holes spaced outside the extrusion sleeve and large and small inside and outside. The prestressing tendon anchoring device also includes a conical sleeve clamp which is inserted between the extrusion sleeve and the conical hole from outside to inside to clamp the extrusion sleeve into at least two circumferentially spaced conical holes. There is no need to set up external threads on the extrusion sleeve, which reduces the processing difficulty and complexity of the extrusion sleeve. The greater the inward tension applied on the prestressing tendons, the greater the clamping force of the taper sleeve clamp on the extrusion sleeve, and the case that the extrusion sleeve is moved inward without being clamped will not occu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预应力筋锚固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预应力筋锚固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的单根预应力筋挤压锚固单元的结构如图1所示,预应力筋挤压锚固单元包括预应力筋1、套装在预应力筋1一端的挤压套2以及位于预应力筋1与挤压套2之间的挤压锚固摩擦套(或挤压弹簧),锚固时,将挤压锚固摩擦套(或挤压弹簧)和挤压套2依次套装在预应力筋1的一端外部,使其在轴向推力作用下强行通过比挤压套外径小的模具孔,挤压套被挤压收缩,在挤压套收缩变形过程中,将挤压锚固摩擦套(或挤压弹簧)挤压成为碎小不规则多棱边和多尖状,在挤压力作用下同时嵌入挤压套和预应力筋内,实现永久性连接。使用时需要将预应力筋挤压锚固单元锚固安装在锚固垫板上,而现有技术中的锚固方式大多为采用支撑法的方式,如授权公告号为CN2576837Y的技术专利所示,该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碳纤维预应力筋锚固装置,其中包括由碳纤维棒(即预应力筋)和挤压套管构成的预应力筋挤压锚固单元,预应力筋挤压锚固单元由外至内穿入承压板(即锚固垫板)内,在承压板的外侧侧面上顶压装配有一个螺帽,螺帽具有内螺纹,在挤压套管的外部开设有外螺纹,通过内、外螺纹的配合,将预应力筋挤压锚固单元通过螺帽支撑装配在锚固垫板的一端。该预应力筋锚固装置虽然能够实现预应力筋挤压锚固单元与锚固垫板之间的支撑装配,但是,由上描述可知,为了实现预应力筋挤压锚固单元的与锚固垫板之间的装配,需要在预应力筋挤压锚固单元中挤压套的外部开设外螺纹,增加了挤压套的结构复杂程度。而且,具体使用时,施加在预应力筋上的朝内的拉力通过内、外螺纹之间的螺牙传递至锚固垫板上,容易破坏螺牙,导致挤压套被向内拉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预应力筋锚固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需在挤压套的外部开设外螺纹以实现预应力筋的锚固而增加预应力筋的复杂程度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预应力筋锚固装置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预应力筋锚固装置,包括锚固垫板和锚固于锚固垫板上的预应力筋挤压锚固单元,预应力筋挤压锚固单元包括挤压套以及挤压穿装于挤压套内的预应力筋,预应力筋锚固装置还包括顶压装配于锚固垫板外侧侧面上的锚固板,锚固板上设有间隔布置于挤压套外部且外大内小的锥形孔,预应力筋锚固装置还包括由外至内插入挤压套与锥形孔之间以将挤压套夹紧固定于锥形孔内的至少两个周向间隔均布的锥套夹片。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使用时,将预应力筋挤压锚固单元穿入锚固板的锥形孔内,并通过由外至内穿入至少两个锥套夹片,利用锥楔夹紧的原理将预应力筋挤压锚固单元的挤压套夹紧固定在锚固板的锥形孔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中不需要在挤压套的外部开设外螺纹,降低了挤压套的加工难度和复杂程度。而且,在设置多个周向均布的锥套夹片后,施加在预应力筋上的朝内的拉力越大,锥套夹片对挤压套的夹紧作用力越大,不会出现挤压套脱离被夹紧而向内移动的情况发生。各锥套夹片的外端均设有径向贯通槽。所述挤压套与锥形孔之间沿周向间隔布置有两个或三个所述的锥套夹片。所述锚固板上开设有沿径向依次布置的多层所述锥形孔,各锥形孔内均通过至少两个所述的锥套夹片固定有所述的预应力筋挤压锚固单元。除中间层外的各层锥形孔沿周向间隔均匀布置。所述锚固垫板上设有与各所述锥形孔均对应贯通且供各预应力筋挤压锚固单元穿过的穿孔。所述预应力筋挤压锚固单元包括所述挤压套及设于挤压套的多层预应力筋,除中间层外的各层预应力筋沿周向间隔均布。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预应力筋挤压锚固单元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预应力筋锚固装置实施例1的示意图;图3为图2中挤压锥套的示意图;图4为图3的俯视图;图5为本技术预应力筋锚固装置实施例2中挤压锥套的示意图;图6为图5的俯视图;图7为本技术预应力筋锚固装置实施例3中挤压锥套的示意图;图8为图7的俯视图;图9为本技术预应力筋锚固装置实施例4的示意图;图10为图9中锚固板的示意图;图11为图9的俯视图;图12为本技术预应力筋锚固装置实施例5中预应力筋挤压锚固单元的示意图;图13为本技术预应力筋锚固装置实施例5的示意图;图14为图13中锚固板的示意图;图15为图13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预应力筋锚固装置的具体实施例1,如图1至图4所示,预应力筋锚固装置包括预应力筋挤压锚固单元,预应力筋挤压锚固单元包括预应力筋1和挤压套装在预应力筋1一端外部的挤压套2,挤压套2的具体装配方式已经在
技术介绍
中阐述。预应力筋锚固装置还包括锚固垫板3,定义图2中锚固垫板3上方为外侧、下方为内侧,具体使用时,锚固垫板3外侧的结构露在外部,内侧的结构穿入预制孔内。在锚固垫板3上开孔供预应力筋挤压锚固单元由外至内穿入,在锚固垫板3的外部装配有一个锚固板4,锚固板4内开设有锥形孔41,锥形孔41由外向内内径逐渐减小,锥形孔41与锚固垫板3上的开孔对应。挤压套2位于锥形孔41内且与锥形孔41孔壁之间间隔布置,在锥形孔41与挤压套2之间由外至内插装有挤压锥套5,挤压锥套5的结构如图3和图4所示。挤压锥套5包括沿周向间隔布置的两个锥套夹片51,两个锥套夹片51在由外至内插入的过程中两侧分别顶紧挤压套2和锥形孔41的孔壁,使得预应力筋挤压锚固单元被牢固地安装在锥形孔41内。具体装配时,需要首先向外拉伸预应力筋1,给预应力筋1一个初始的外拉预应力,在外力撤去后,预应力筋1能够向内回缩,将锚固板4顶压在锚固垫板3的外侧侧面上,而且,在采用多个锥套夹片51夹紧挤压套后,预应力筋向内收缩会加大锥套夹片51对挤压套2的挤紧作用力。本技术预应力筋锚固装置的具体实施例2,如图5和图6所示,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各锥套夹片51的外端(即图5的上端)均设置有径向贯通槽52,使得锥套夹片51的外端具有一定的径向外扩余量,增加了锥套夹片51与挤压套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大了夹紧作用力。本技术预应力筋锚固装置的具体实施例3,如图7和图8所示,与上述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挤压锥套包括沿周向间隔布置的三个锥套夹片51。其他实施例汇总,锥套夹片51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增减。本技术预应力筋锚固装置的具体实施例4,如图9至图11所示,与上述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在锚固板4上开设有多个锥形孔41,各锥形孔41的截面面积均由外至内逐渐变小,各锥形孔41分成沿径向均匀分布的至少两层,除最中间的一层外,各层上的锥形孔41均沿周向均匀间隔布置。在锚固垫板3上开设有穿孔,供各个预应力筋挤压锚固单元穿过。其中,预应力筋挤压锚固单元包括预应力筋1和挤压套装在预应力筋1一端外部的挤压套2,挤压套2通过挤压锥套5夹紧于各对应的锥形孔41内。本技术预应力筋锚固装置的具体实施例5,如图12至图15所示,上述各实施例中,预应力筋挤压锚固单元中单个挤压套内挤压有一个预应力筋,本实施例中,多个预应力筋沿径向间隔均匀多层,且除最中间层外其余各层均包括沿周向间隔均布的预应力筋1,在多个预应力筋的外部挤压套装一个挤压套2,通过单个挤压套2将多个预应力筋挤压装配在一起。而其余的结构,如锚固垫板3、锚固板4、锥形孔41、挤压锥套5的结构都与实施例1中的一致,具体内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预应力筋锚固装置,包括锚固垫板和锚固于锚固垫板上的预应力筋挤压锚固单元,预应力筋挤压锚固单元包括挤压套以及挤压穿装于挤压套内的预应力筋,其特征在于:预应力筋锚固装置还包括顶压装配于锚固垫板外侧侧面上的锚固板,锚固板上设有间隔布置于挤压套外部且外大内小的锥形孔,预应力筋锚固装置还包括由外至内插入挤压套与锥形孔之间以将挤压套夹紧固定于锥形孔内的至少两个周向间隔均布的锥套夹片。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应力筋锚固装置,包括锚固垫板和锚固于锚固垫板上的预应力筋挤压锚固单元,预应力筋挤压锚固单元包括挤压套以及挤压穿装于挤压套内的预应力筋,其特征在于:预应力筋锚固装置还包括顶压装配于锚固垫板外侧侧面上的锚固板,锚固板上设有间隔布置于挤压套外部且外大内小的锥形孔,预应力筋锚固装置还包括由外至内插入挤压套与锥形孔之间以将挤压套夹紧固定于锥形孔内的至少两个周向间隔均布的锥套夹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应力筋锚固装置,其特征在于:各锥套夹片的外端均设有径向贯通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应力筋锚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套与锥形孔之间沿周向间隔布置有两个或三个所述的锥套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耿书岭耿臣任全刚耿涛韩涛王丽梅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红桥锚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