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却管直边缩口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574275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16 02:17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冷却管直边缩口装置,包括:限位座,具有第一滑槽;缩口内模,位于第一滑槽的一侧;第二驱动元件,用于驱动缩口内模前后移动;第三驱动元件,用于推动冷却管在第一滑槽内移动,使冷却管内的紊流片与缩口内模相抵住;第一活动座,活动设置在限位座的上方;上边压模,安装在第一活动座上;第一驱动元件,用于驱动第一活动座上下移动;第二活动座,活动设置在限位座的下方;下边压模,安装在第二活动座上;第四驱动元件,用于驱动第二活动座上下移动。本申请通过缩口内模的设置,即能够有效定位冷却管,又能够防止上边压模和上边压模过压,可以精确控制缩口尺寸,直边缩口达到指定要求。

Cooling pipe straight-edge necking device

The present application discloses a cooling pipe straight-side necking device, which includes: a restriction seat with a first sliding groove; a necking inner die located on one side of the first sliding groove; a second driving element used to drive the necking inner die to move forward and backward; a third driving element used to drive the cooling pipe to move in the first sliding groove, so that the turbulent sheet in the cooling pipe can be counteracted with the necking inner die; a first movable seat, which is movable. The upper edge pressing die is installed on the first movable seat; the first driving element is used to drive the first movable seat to move up and down; the second movable seat is located under the limit seat; the lower edge pressing die is installed on the second movable seat; and the fourth driving element is used to drive the second movable seat to move up and down. This application can effectively locate the cooling pipe, prevent the overpressure of the upper and upper die, accurately control the size of the necking, and achieve the specified requirements of the straight necking through the setting of the necking inner di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冷却管直边缩口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械加工设备,具体涉及冷却管直边缩口装置。
技术介绍
如图1所示,是一种冷却管,包括扁平中空的本体,本体内设置有紊流片,如图2所示,在加工时,需要对冷却管端部进行缩口操作,即通常会对直边和R边进行缩口,现有技术进行缩口时,由一个弹性限位销和凹模进行一次性缩口,限位销用于定位紊流片位置,凹模进行缩口。这种缩口实际效果,只有R边部分可以达到指定要求,直边部分,冷却管脱模后会反弹,达不到缩口效果,此外,弹性限位销由于尺寸小,刚性差,易损坏,增加了维护成本,因此需要设置一种能够对冷却管直边进行可靠缩口的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冷却管直边缩口装置。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冷却管直边缩口装置,包括:限位座,具有与冷却管配合的第一滑槽;缩口内模,位于所述第一滑槽的一侧,用于伸入冷却管需要缩口的一端;第二驱动元件,与所述缩口内模配合,用于驱动所述缩口内模前后移动;第三驱动元件,位于第一滑槽远离缩口内模的一侧,用于推动冷却管在第一滑槽内移动,使冷却管内的紊流片与缩口内模相抵住;第一活动座,活动设置在限位座的上方;上边压模,安装在第一活动座上;第一驱动元件,用于驱动第一活动座上下移动,上边压模下压时,与缩口内模配合,用于将冷却管上部的直边向内压缩;第二活动座,活动设置在限位座的下方;下边压模,安装在第二活动座上;第四驱动元件,用于驱动第二活动座上下移动,下边压模上压时,与缩口内模配合,用于将冷却管下部的直边向内压缩。本申请冷却管直边缩口装置操作步骤如下:(1)将冷却管放入第一滑槽中;(2)第二驱动元件工作,缩口内模伸出;(3)第三驱动元件推动冷却管,使待冷却管待缩口的一端外套在缩口内模中,通过冷却管内紊流片与缩口内模的接触,定位冷却管;(4)第一驱动元件和第四驱动元件工作,上、下压边模同时对冷却管的直边进行缩口操作。本申请通过缩口内模的设置,即能够有效定位冷却管,又能够防止上边压模和上边压模过压,可以精确控制缩口尺寸,直边缩口达到指定要求。于本专利技术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上边压模具有与冷却管上部的直边配合的第一按压面,所述缩口内模的端部具有与第一按压面配合的第一限位面;所述下边压模具有与冷却管下部的直边配合的第二按压面,所述缩口内模的端部具有与第二按压面配合的第二限位面。使用时,冷却管上部的直边位于第一按压面和第一限位面之间,冷却管下部的直边位于第二按压面和第二限位面之间。于本专利技术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按压面和第二按压面为斜面,所述第一限位面和第二限位面为斜面或弧形面。于本专利技术其中一实施例中,还包括机架以及两根导向杆,所述限位座固定在机架上,两根导向杆也固定在机架上,所述第一活动座的两端分别滑动外套在两根导向杆中,所述第二活动座的两端分别滑动外套在两根导向杆中。于本专利技术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驱动元件为气缸、油缸或电动推杆,所述第二驱动元件为气缸、油缸或电动推杆,所述第三驱动元件为气缸、油缸或电动推杆,所述第四驱动元件为气缸、油缸或电动推杆。于本专利技术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限位座上具有第二滑槽,所述缩口内模滑动设置在第二滑槽中;所述限位座上还固定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局部覆盖所述第二滑槽,限位块与第二滑槽相互配合,用于进一步限定缩口内模。于本专利技术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限位座上具有贯穿孔,所述贯穿孔用于供下边压模穿过。于本专利技术其中一实施例中,还包括设置在第一活动座上的压紧机构,所述压紧机构包括:固定座,固定在所述第一活动座上;滑块,滑动设置在所述固定座上,滑块能够相对固定座上下滑动;压块,安装在所述滑块的下端,用于压紧冷却管;弹性件,设置在固定座和滑块之间,用于提供弹性力使滑块具有向下滑动的运动趋势。本申请的压紧机构工作时,压紧机构随第一活动座上下移动,当压块与冷却管抵靠后,压块对冷却管施加作用力,冷却管对压块施加反作用力,从而克服弹性件的弹性力,使滑块相对固定座向上移动,本申请的压紧机构是弹性压紧机构,相对于现有硬压紧结构而言,不易压伤冷却管。固定座固定在第一活动座上,也包括了固定座与第一活动座为一体件的情况。于本专利技术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座上具有条形的凸起部,所述滑块具有限位孔,滑块通过所述限位孔外套在所述凸起部上,所述弹性件为矩形弹簧,弹性件的一端与凸起部的下部配合,另一端与限位孔的下侧壁配合;压紧机构还包括与凸起部固定的防脱盖,所述防脱盖用于防止滑块脱离所述凸起部。于本专利技术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滑块的上端还螺接有调节螺栓,所述调节螺栓的一端伸入限位孔,与所述凸起部的上端抵靠;所述压块和滑块之间设置有若干垫片;所述垫片为M形,垫片具有两个凹口,所述压块通过两个紧固件与滑块固定,所述紧固件穿过对应的凹口。设置调节螺栓能够调节弹性件的初始压缩量,从而可以调节压块的压紧力,这种结构调节方便可靠。这种结构使得在调节垫片时,不需要将压块整个从滑块上移除,只需要旋松紧固件,此时垫片通过两个凹口就可以塞入或取出,调节更为方便。于本专利技术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防脱盖通过螺钉与凸起部固定;所述限位孔为矩形孔,所述凸起部为矩形状凸起部。于本专利技术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凸起部的下端具有定位孔,所述弹性件的上端伸入所述定位孔。设置定位孔能够方便弹性件的安装定位。于本专利技术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压紧机构有多个,间隔设置在第一活动座上。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申请通过缩口内模的设置,即能够有效定位冷却管,又能够防止上边压模和上边压模过压,可以精确控制缩口尺寸,直边缩口达到指定要求。附图说明:图1是冷却管的示意图;图2是冷却管的侧视图;图3是压紧机构安装在第一活动座上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压紧机构安装在第一活动座上的俯视图;图5是图4的A-A剖视图;图6是压紧机构安装在第一活动座上的爆炸图;图7是冷却管直边缩口装置的示意图;图8是冷却管直边缩口装置另一角度的示意图;图9是冷却管直边缩口装置的俯视图;图10是图9的B-B剖视图;图11是图9的C-C剖视图;图12是图10中D处的放大图;图13是图7中E处的放大图。图中各附图标记为:1、冷却管;2、本体;3、紊流片;4、直边;5、R边;6、第一活动座;7、第一驱动元件;8、导向杆;9、压紧机构;10、固定座;11、凸起部;12、滑块;13、限位孔;14、防脱盖;15、螺钉;16、调节螺栓;17、弹性件;18、垫片;19、压块;20、凹口;21、上边压模;22、限位座;23、机架;24、第一滑槽;25、第二滑槽;26、限位块;27、第三驱动元件;28、第二驱动元件;29、第四驱动元件;30、第二活动座;31、下边压模;32、贯穿孔;33、第一按压面;34、第一限位面;35、第二按压面;36、第二限位面;37、缩口内模;38、定位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详细描述。如图7、8、9、10、11、12和13所示,一种冷却管直边缩口装置,包括:限位座22,具有与冷却管1配合的第一滑槽24;缩口内模37,位于第一滑槽24的一侧,用于伸入冷却管1需要缩口的一端;第二驱动元件28,与缩口内模37配合,用于驱动缩口内模37前后移动;第三驱动元件27,位于第一滑槽24远离缩口内模37的一侧,用于推动冷却管1在第一滑槽24内移动,使冷却管1内的紊流片与缩口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冷却管直边缩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限位座,具有与冷却管配合的第一滑槽;缩口内模,位于所述第一滑槽的一侧,用于伸入冷却管需要缩口的一端;第二驱动元件,与所述缩口内模配合,用于驱动所述缩口内模前后移动;第三驱动元件,位于第一滑槽远离缩口内模的一侧,用于推动冷却管在第一滑槽内移动,使冷却管内的紊流片与缩口内模相抵住;第一活动座,活动设置在限位座的上方;上边压模,安装在第一活动座上;第一驱动元件,用于驱动第一活动座上下移动,上边压模下压时,与缩口内模配合,用于将冷却管上部的直边向内压缩;第二活动座,活动设置在限位座的下方;下边压模,安装在第二活动座上;第四驱动元件,用于驱动第二活动座上下移动,下边压模上压时,与缩口内模配合,用于将冷却管下部的直边向内压缩。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冷却管直边缩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限位座,具有与冷却管配合的第一滑槽;缩口内模,位于所述第一滑槽的一侧,用于伸入冷却管需要缩口的一端;第二驱动元件,与所述缩口内模配合,用于驱动所述缩口内模前后移动;第三驱动元件,位于第一滑槽远离缩口内模的一侧,用于推动冷却管在第一滑槽内移动,使冷却管内的紊流片与缩口内模相抵住;第一活动座,活动设置在限位座的上方;上边压模,安装在第一活动座上;第一驱动元件,用于驱动第一活动座上下移动,上边压模下压时,与缩口内模配合,用于将冷却管上部的直边向内压缩;第二活动座,活动设置在限位座的下方;下边压模,安装在第二活动座上;第四驱动元件,用于驱动第二活动座上下移动,下边压模上压时,与缩口内模配合,用于将冷却管下部的直边向内压缩。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管直边缩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边压模具有与冷却管上部的直边配合的第一按压面,所述缩口内模的端部具有与第一按压面配合的第一限位面;所述下边压模具有与冷却管下部的直边配合的第二按压面,所述缩口内模的端部具有与第二按压面配合的第二限位面。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却管直边缩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按压面和第二按压面为斜面,所述第一限位面和第二限位面为斜面或弧形面。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管直边缩口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机架以及两根导向杆,所述限位座固定在机架上,两根导向杆也固定在机架上,所述第一活动座的两端分别滑动外套在两根导向杆中,所述第二活动座的两端分别滑动外套在两根导向杆中。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管直边缩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元件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文良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祥润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