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导航器件初始姿态标定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565256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14 07: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导航器件姿态标校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导航器件初始姿态标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建立大地测量坐标系;步骤二:测量导航器件在大地测量坐标系内的姿态;步骤三:进行导航器件姿态转换。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的整个标定过程简单、便捷、精度高,能够在控制系统的控制下自动完成,避免了在使用传统标定方法时,人为因素造成测量误差,大大提升我国在空间定位领域的技术水平。

An Initial Attitude Calibration Method for Navigation Devices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attitude calibration of navigation devices, and specifically discloses a method for initial attitude calibration of navigation devices, including the following steps: establishing geodetic coordinate system; measuring the attitude of navigation devices in geodetic coordinate system; and carrying out attitude conversion of navigation devices. The whole calibration process of the method is simple, convenient and high precision, and can be automatically completed under the control of the control system. It avoids the measurement error caused by human factors when using the traditional calibration method, and greatly improves the technical level in the field of spatial positioning in Chin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导航器件初始姿态标定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导航器件姿态标校
,具体涉及一种导航器件初始姿态标定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空间姿态的测量,主要通过人工操作经纬仪瞄准,多台经纬仪对瞄实现初始姿态的标定。通过经纬仪进行初始空间姿态的标定时,首先将两台经纬仪分别瞄准已知基准棱体和惯性器件即瞄准棱镜,然后两台经纬仪对瞄,将基准棱体的空间姿态引入到惯性器件完成标定工作。在此过程中人工读数误差大,造成这种方法的测量精度低,不智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导航器件初始姿态标定方法,实现惯性星光器件初始姿态的标定。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导航器件初始姿态标定方法,适用于惯性导航器件和星光导航器件的初始姿态标定,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建立大地测量坐标系;步骤二:测量导航器件在大地测量坐标系内的姿态;步骤三:进行导航器件姿态转换。步骤一中,采用双模光电测角仪准直高稳定性反射液面,以双模光电测角仪光电轴及反射液面法线之间的关系建立大地测量坐标系。步骤二中,测量导航器件相对于基准棱体的空间姿态关系。步骤三中,经过空间坐标转换,标定导航器件的空间姿态。步骤二中,对于惯性导航器件,双模光电测角仪在外围智能控制机构的负载下,分别与基准棱体和瞄准棱镜准直,测量出基准棱体和瞄准棱镜在大地测量坐标系下的姿态。步骤二中,对于星光导航器件,双模光电测角仪在外围智能控制机构的负载下与基准棱体准直,后切换到星模拟模式下与星敏感器准直,测量出星敏感器在大地测量坐标系下的姿态。步骤三中,对于惯性导航器件,标定出瞄准棱镜相对于基准棱体的空间姿态。步骤三中,对于星光导航器件,标定出星敏感器相对于基准棱体的空间姿态。步骤三中,只涉及到角度传递,因此将直角坐标空间记为C,空间旋转矩阵记为R,则基准棱体坐标系CM与棱体坐标系CC的相对表达为:对于棱体坐标系CC,其相对于大地测量坐标系的转换关系用欧拉角表示,式中γ为滚转角,ρ为俯仰角,ψ为方位角,E为单位矩阵:CC=RC·ECC=RC(ρC)·RC(γC)·RC(ψC),对于基准棱体坐标系CM,其相对于大地测量坐标系的转换关系表示为:CM=RM·ECM=RM(ρM)·RM(γM)·RM(ψM),两者之间的转换关系用矩阵RMC表示:结合以上可计算得到基准棱体和棱体相对地理坐标系的转换矩阵,进而得出二者之间的空间姿态;所述的棱体坐标系为瞄准棱镜坐标系或星敏感器坐标系。方法能够在控制系统的控制下自动完成,通过内置的算法完成标定工作,避免使用传统标定方法由于人为因素造成测量误差。本专利技术的显著效果在于:(1)本专利技术方法的整个标定过程简单、便捷、精度高。(2)本专利技术方法能够在控制系统的控制下自动完成,通过内置的算法完成标定工作,避免了在使用传统标定方法时,人为因素造成测量误差。(3)本专利技术方法的建立,从根本上解决了惯性器件空间姿态高精度标定的技术难题,大大提升我国在空间定位领域的技术水平。附图说明图1为大地测量坐标系建立示意图;图2为惯性导航器件标定流程框图;图3为星光导航器件标定流程框图。图中:1-双模光电测角仪;2-反射液面。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一种导航器件初始姿态标定方法,适用于惯性导航器件和星光导航器件的初始姿态标定,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建立大地测量坐标系如图1所示,采用双模光电测角仪1准直高稳定性反射液面2,以双模光电测角仪1光电轴及反射液面2法线之间的关系建立大地测量坐标系。步骤二:测量导航器件在大地测量坐标系内的姿态测量导航器件相对于基准棱体的空间姿态关系;对于惯性导航器件,如图2所示,双模光电测角仪1在外围智能控制机构的负载下,分别与基准棱体和瞄准棱镜准直,测量出基准棱体和瞄准棱镜在大地测量坐标系下的姿态;对于星光导航器件,如图3所示,双模光电测角仪1在外围智能控制机构的负载下与基准棱体准直,后切换到星模拟模式下与星敏感器准直,测量出星敏感器在大地测量坐标系下的姿态。步骤三:进行导航器件姿态转换经过空间坐标转换,标定导航器件的空间姿态;对于惯性导航器件,标定出瞄准棱镜相对于基准棱体的空间姿态;对于星光导航器件,标定出星敏感器相对于基准棱体的空间姿态。不同原点的三维空间坐标相似变换公式为:式中,λ为缩放因子,(a,b,c)为旋转矩阵,(X0,Y0,Z0)为平移量,坐标(X,Y,Z)是由坐标(U,V,W)经过旋转、缩放、平移后得到。在本方位传递过程中,只涉及到角度传递,因此不考虑缩放与平移参数。将直角坐标空间记为C,空间旋转矩阵记为R,则基准棱体坐标系CM与瞄准棱镜或星敏感器坐标系CC的相对表达为:对于瞄准棱镜或星敏感器坐标系CC,其相对于大地测量坐标系的转换关系,用欧拉角表示,式中γ—Roll滚转角,ρ—Pitch俯仰角,ψ—Yaw方位角,E为单位矩阵:CC=RC·ECC=RC(ρC)·RC(γC)·RC(ψC)(3)对于基准棱体坐标系CM,其相对于大地测量坐标系的转换关系,表示为:CM=RM·ECM=RM(ρM)·RM(γM)·RM(ψM)(4)两者之间的转换关系用矩阵RMC表示:结合以上可计算得到基准棱体和瞄准棱镜,或基准棱体和星敏感器各自相对地理坐标系的转换矩阵,进而得出二者之间的空间姿态。本专利技术基于大地测量坐标系自动建立技术,将惯性导航器件的瞄准棱镜和星光导航器件的星敏感器相对于基准棱体的空间姿态关系,转化为惯性导航器件、星光导航器件和基准棱体在大地测量坐标系内的空间姿态,更进一步经过空间姿态转换完成惯性导航器件、星光导航器件初始姿态的标定工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导航器件初始姿态标定方法,适用于惯性导航器件和星光导航器件的初始姿态标定,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建立大地测量坐标系;步骤二:测量导航器件在大地测量坐标系内的姿态;步骤三:进行导航器件姿态转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导航器件初始姿态标定方法,适用于惯性导航器件和星光导航器件的初始姿态标定,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建立大地测量坐标系;步骤二:测量导航器件在大地测量坐标系内的姿态;步骤三:进行导航器件姿态转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导航器件初始姿态标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采用双模光电测角仪(1)准直高稳定性反射液面(2),以双模光电测角仪(1)光电轴及反射液面(2)法线之间的关系建立大地测量坐标系。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导航器件初始姿态标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测量导航器件相对于基准棱体的空间姿态关系。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导航器件初始姿态标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中,经过空间坐标转换,标定导航器件的空间姿态。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导航器件初始姿态标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对于惯性导航器件,双模光电测角仪(1)在外围智能控制机构的负载下,分别与基准棱体和瞄准棱镜准直,测量出基准棱体和瞄准棱镜在大地测量坐标系下的姿态。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导航器件初始姿态标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对于星光导航器件,双模光电测角仪(1)在外围智能控制机构的负载下与基准棱体准直,后切换到星模拟模式下与星敏感器准直,测量出星敏感器在大地测量坐标系下的姿态。7.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凯赵天承王占涛王锴磊吴跃高秋娟王春喜汪涛王强姜云翔刘岩冯志军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航天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所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