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向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55762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14 03: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转向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辆,其中,转向结构包括:安装支架,安装支架具有安装腔;传动转轴,传动转轴可转动地设置在安装支架上并穿过安装腔设置,且传动转轴的下端为用于驱动前车轮转动的扭矩输出端;转接件,转接件套设在传动转轴上并位于传动转轴的下端,转接件与传动转轴之间形成容纳间隙;胀紧件,至少一部分胀紧件设置在容纳间隙内,胀紧件形变以将转接件与传动转轴紧固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转向结构的转轴和转接件之间的连接方式不仅会增加转向结构的装配复杂程度,同时导致两者的连接处容易产生相对转动间隙,影响扭矩传递的稳定性,不利于对前车轮转动的精确控制的问题。

Steering structure and vehicles with it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steering structure and a vehicle with it, in which the steering structure includes: a mounting bracket with mounting chamber; a transmission shaft and a transmission shaft are rotatably arranged on the mounting bracket and arranged through the mounting chamber, and the lower end of the transmission shaft is a torque output terminal for driving the rotation of the front wheel; and a connecting piece and a connecting piece are sleeved on the transmission shaft. It is also located at the lower end of the transmission shaft, and a receptacle gap is formed between the adapter and the transmission shaft; the expansion part, at least part of the expansion part, is set in the receptacle gap, and the expansion part is deformed to tighten the adapter and the transmission shaft. The utility model solves the problem that the connection mode between the rotating shaft and the connecting parts of the steering structure in the prior art not only increases the assembly complexity of the steering structure, but also causes the relative rotation clearance at the connecting parts of the two structures, which affects the stability of the torque transmission and is not conducive to the accurate control of the front wheel rot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转向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辆
本技术涉及车辆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转向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辆。
技术介绍
现有的车辆,例如两轮或三轮的自行车、摩托车以及汽车,均采用单前轮转向的形式进行转弯,上述类型的车辆上通常设置有转向结构。转向结构通过驱动转轴转动,转轴带动与车辆的前车轮连接的转接件旋转,以为前车轮提供旋转扭矩,而现有的转轴和转接件之间通过传统的键连接,这种连接方式不仅会增加转向结构的装配复杂程度,而且转轴和转接件的连接处容易产生相对转动间隙,影响扭矩传递的稳定性,不利于对前车轮转动的精确控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转向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辆,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转向结构的转轴和转接件之间的连接方式不仅会增加转向结构的装配复杂程度,同时导致两者的连接处容易产生相对转动间隙,影响扭矩传递的稳定性,不利于对前车轮转动的精确控制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转向结构,用于驱动车辆的前车轮转动;包括:安装支架,安装支架具有安装腔;传动转轴,传动转轴可转动地设置在安装支架上并穿过安装腔设置,且传动转轴的下端为用于驱动前车轮转动的扭矩输出端;转接件,转接件套设在传动转轴上并位于传动转轴的下端,转接件与传动转轴之间形成容纳间隙;胀紧件,至少一部分胀紧件设置在容纳间隙内,胀紧件形变以将转接件与传动转轴紧固连接。进一步地,胀紧件包括:形变环,形变环套设在传动转轴上;驱动螺钉,驱动螺钉可转动地设置在形变环上,以驱动形变环的径向方向的厚度发生变化。进一步地,安装支架的底端具有与安装腔连通的第一过孔,传动转轴穿过第一过孔设置,转向结构还包括支撑轴承和轴承挡母,支撑轴承和轴承挡母均套设在传动转轴上,其中,支撑轴承与安装支架连接并位于第一过孔处,轴承挡母与支撑轴承抵接并位于支撑轴承的远离第一过孔的一侧。进一步地,安装支架的顶端具有与安装腔连通的第二过孔,转向结构还包括电机和减速器,其中,电机通过减速器与传动转轴的上端连接,减速器与安装支架连接并位于第二过孔处。进一步地,转向结构还包括设置在安装腔内的转角测量装置,转角测量装置包括外定子和内转子,其中,外定子与安装支架连接,内转子设置在传动转轴上。进一步地,转向结构还包括压母,内转子通过压母与传动转轴固定连接。进一步地,转角测量装置用于检测内转子的旋转角度,并向外发送包含有内转子的旋转角度信息的检测信号,转向结构还包括控制器,控制器用于接收检测信号,当旋转角度信息达到预设角度值时,控制器控制电机停止工作。进一步地,预设角度值大于等于30度且小于等于35度。进一步地,减速器为RV减速器。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车辆包括车身、悬架和前车轮,其中,前车轮通过悬架与车身连接,车辆还包括转向结构,转向结构设置在车身上并与悬架驱动连接,以驱动前车轮转动,转向结构为上述的转向结构。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通过在传动转轴和转接件的容纳间隙处设置胀紧件,胀紧件形变以将转接件与传动转轴紧固连接。这样,操作人员在胀紧件处于收缩状态时,便能够将至少一部分胀紧件放置到容纳间隙内,之后对胀紧件进行调节以使其形变,形变后的胀紧件填充容纳间隙,并与传动转轴和转接件产生过盈配合,使三者稳定地连接,以实现同步转动,可见,本申请的转向结构不仅便于传动转轴和转接件之间的装配连接,而且提高了传动转轴和转接件之间的连接稳定性,避免传动转轴和转接件发生相对转动,有利于传动转轴通过转接件向前车轮传递旋转力矩,而实现对前车轮转动的精确控制。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可选实施例的车辆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图1中的车辆的转向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1、车身;2、悬架;3、前车轮;4、转向结构;10、安装支架;11、安装腔;12、第一过孔;13、第二过孔;20、传动转轴;30、转接件;31、容纳间隙;40、胀紧件;41、形变环;42、驱动螺钉;50、支撑轴承;60、轴承挡母;70、电机;80、减速器;90、转角测量装置;91、外定子;92、内转子;100、压母。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技术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转向结构的转轴和转接件之间的连接方式不仅会增加转向结构的装配复杂程度,同时导致两者的连接处容易产生相对转动间隙,影响扭矩传递的稳定性,不利于对前车轮转动的精确控制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转向结构和车辆,其中,如图1所示,车辆包括车身1、悬架2和前车轮3,前车轮3通过悬架2与车身1连接,车辆还包括转向结构4,转向结构4设置在车身1上并与悬架2驱动连接,以驱动前车轮3转动,转向结构4为上述和下述的转向结构。如图2所示,用于驱动车辆的前车轮3转动的转向结构包括安装支架10、传动转轴20、转接件30和胀紧件40,安装支架10具有安装腔11,传动转轴20可转动地设置在安装支架10上并穿过安装腔11设置,且传动转轴20的下端为用于驱动前车轮3转动的扭矩输出端,转接件30套设在传动转轴20上并位于传动转轴20的下端,转接件30与传动转轴20之间形成容纳间隙31,至少一部分胀紧件40设置在容纳间隙31内,胀紧件40形变以将转接件30与传动转轴20紧固连接。通过在传动转轴20和转接件30的容纳间隙31处设置胀紧件40,胀紧件40形变以将转接件30与传动转轴20紧固连接。这样,操作人员在胀紧件40处于收缩状态时,便能够将至少一部分胀紧件40放置到容纳间隙31内,之后对胀紧件40进行调节以使其形变,形变后的胀紧件40填充容纳间隙31,并与传动转轴20和转接件30产生过盈配合,使三者稳定地连接,以实现同步转动,可见,本申请的转向结构不仅便于传动转轴20和转接件30之间的装配连接,而且提高了传动转轴20和转接件30之间的连接稳定性,避免传动转轴20和转接件30发生相对转动,有利于传动转轴20通过转接件30向前车轮3传递旋转力矩,而实现对前车轮3转动的精确控制。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胀紧件40包括形变环41和驱动螺钉42,形变环41套设在传动转轴20上,驱动螺钉42可转动地设置在形变环41上,以驱动形变环41的径向方向的厚度发生变化。这样,操作人员通过旋扭驱动螺钉42便能够实现形变环41的表面与传动转轴20的外表面以及转接件30的内表面产生过盈配合连接。如图2所示,安装支架10的底端具有与安装腔11连通的第一过孔12,传动转轴20穿过第一过孔12设置,转向结构还包括支撑轴承50和轴承挡母60,支撑轴承50和轴承挡母60均套设在传动转轴20上,其中,支撑轴承50与安装支架10连接并位于第一过孔12处,轴承挡母6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转向结构,用于驱动车辆的前车轮(3)转动;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支架(10),所述安装支架(10)具有安装腔(11);传动转轴(20),所述传动转轴(20)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安装支架(10)上并穿过所述安装腔(11)设置,且所述传动转轴(20)的下端为用于驱动所述前车轮(3)转动的扭矩输出端;转接件(30),所述转接件(30)套设在所述传动转轴(20)上并位于所述传动转轴(20)的下端,所述转接件(30)与所述传动转轴(20)之间形成容纳间隙(31);胀紧件(40),至少一部分所述胀紧件(40)设置在所述容纳间隙(31)内,所述胀紧件(40)形变以将所述转接件(30)与所述传动转轴(20)紧固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转向结构,用于驱动车辆的前车轮(3)转动;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支架(10),所述安装支架(10)具有安装腔(11);传动转轴(20),所述传动转轴(20)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安装支架(10)上并穿过所述安装腔(11)设置,且所述传动转轴(20)的下端为用于驱动所述前车轮(3)转动的扭矩输出端;转接件(30),所述转接件(30)套设在所述传动转轴(20)上并位于所述传动转轴(20)的下端,所述转接件(30)与所述传动转轴(20)之间形成容纳间隙(31);胀紧件(40),至少一部分所述胀紧件(40)设置在所述容纳间隙(31)内,所述胀紧件(40)形变以将所述转接件(30)与所述传动转轴(20)紧固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胀紧件(40)包括:形变环(41),所述形变环(41)套设在所述传动转轴(20)上;驱动螺钉(42),所述驱动螺钉(42)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形变环(41)上,以驱动所述形变环(41)的径向方向的厚度发生变化。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支架(10)的底端具有与所述安装腔(11)连通的第一过孔(12),所述传动转轴(20)穿过所述第一过孔(12)设置,所述转向结构还包括支撑轴承(50)和轴承挡母(60),所述支撑轴承(50)和所述轴承挡母(60)均套设在所述传动转轴(20)上,其中,所述支撑轴承(50)与所述安装支架(10)连接并位于所述第一过孔(12)处,所述轴承挡母(60)与所述支撑轴承(50)抵接并位于所述支撑轴承(50)的远离所述第一过孔(12)的一侧。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支架(10)的顶端具有与所述安装腔(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泽坤祖汪明李东荣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凌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