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红美专利>正文

一种节能电动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536136 阅读: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09 06: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节能电动车,涉及电动车技术领域,包括车体,所述车体的前端固定镶嵌有转向机构,所述转向机构包括转动轴、转动杆、前轮、握把和橡胶软垫,所述车体的前端固定镶嵌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内部卡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握把,所述握把的外表面套设有橡胶软垫,所述转动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前轮,所述车体的前端开设有投光孔,所述投光孔的内部固定镶嵌有射灯,所述车体的上表面固定铰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坐垫,所述车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缓冲机构,所述车体的底面固定连接有承重杆,所述承重杆的底部设有减压筒。该节能电动车,具备能够对震动进行多重减震的优点。

An Energy-saving Electric Vehicl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energy-saving electric vehicle, which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an electric vehicle, including a car body. The front end of the car body is fixed with a steering mechanism. The steering mechanism includes a rotating shaft, a rotating rod, a front wheel, a grip and a rubber cushion. The front end of the car body is fixed with a rotating shaft, and the inner part of the rotating shaft is clamped with a rotating rod, and the top end of the rotating rod is fixed and connected. The outer surface of the grip is covered with a rubber cushion, the bottom end of the rotating rod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front wheel, the front end of the car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projection hole, the internal fixing of the projection hole is embedded with a projection lamp, the upper surface of the car body is fixedly hinged with a support rod, the top end of the support rod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a cushion, and the upper surface of the car body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a buffer mechanism. The bottom of the car body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a load-bearing rod, and the bottom of the load-bearing rod is provided with a pressure reducing cylinder. The energy-saving electric vehicle has the advantages of multiple shock absorption for vibr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节能电动车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动车
,具体为一种节能电动车。
技术介绍
电动车即电力驱动车,又名电驱车,电动车分为交流电动车和直流电动车,通常说的电动车是以电池作为能量来源,通过控制器和电机等部件,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运动,以控制电流大小改变速度的车辆。二十一世纪因为环保议题与石油危机,导致再生能源备受关切,可以充分适合再生能源的电动车越来越受到欢迎,尽管如此,现在市场上的电动车仍然存在着一些方面的不足和缺陷,现在市场上的节能电动车,在行驶的过程中遇到颠簸时通常使用弹簧直接进行减震,而骑行者还会受到一定量的余震,为此我们推出了一种节能电动车,通过弹簧与滑动结合的方式进行减震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节能电动车,具备能够对震动进行多重减震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节能电动车在行驶的过程中遇到颠簸时通常使用弹簧直接进行减震,而骑行者还会受到一定量的余震的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节能电动车,包括车体,所述车体的前端固定镶嵌有转向机构,所述转向机构包括转动轴、转动杆、前轮、握把和橡胶软垫,所述车体的前端固定镶嵌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内部卡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握把,所述握把的外表面套设有橡胶软垫,所述转动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前轮,所述车体的前端开设有投光孔,所述投光孔的内部固定镶嵌有射灯,所述车体的上表面固定铰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坐垫,所述车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缓冲机构,所述车体的底面固定连接有承重杆,所述承重杆的底部设有减压筒,所述减压筒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承重杆的底端贯穿减压筒的上表面并延伸至减压筒的内部与第一弹簧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减压筒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相对称的后轮。所述缓冲机构包括缓冲筒、第二弹簧、缓冲杆和滑动板,所述车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缓冲筒,所述缓冲筒的倾斜角度为六十五度,所述缓冲筒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滑动板,所述支撑杆的底面固定铰接有缓冲杆,所述缓冲杆远离支撑杆的一端贯穿至缓冲筒的内部与滑动板的上表面相接触。进一步的,所述转动杆的外表面套设有限位轴承,所述限位轴承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底端与车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通过设置限位轴承限制了转动杆在工作过程中的晃动幅度,提高了转动杆在工作过程中的稳定性,延长了转动杆的使用寿命。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杆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杂物斗,所述杂物斗的水平长度值不小于三分米,通过设置杂物斗增加了节能电动车整体的盛物容量,提高了电动车的适用性。进一步的,所述缓冲筒的顶端与支撑杆的底面相接触处固定连接有缓冲垫,所述缓冲垫的厚度不超过一厘米,通过设置缓冲垫减少了缓冲筒与支撑杆的冲击力度,避免支撑杆的外表面受到损坏,延长了支撑杆的使用寿命,提高了缓冲筒的使用效果。进一步的,所述转动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软质块,所述软质块的呈椭圆形,通过设置软质块可以避免驾驶人员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磕碰,从而对其造成伤害,提高了节能电动车整体的安全稳定性。进一步的,所述承重杆的底端套设有限位圈,所述限位圈的水平长度值大于承重杆的水平长度值,通过设置限位圈可以避免承重杆在工作过程中与减压筒完全脱离,提高了加压筒的使用效果。相比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该节能电动车,通过设置限位轴承限制了转动杆在工作过程中的晃动幅度,提高了转动杆在工作过程中的稳定性,延长了转动杆的使用寿命,通过设置杂物斗增加了节能电动车整体的盛物容量,提高了电动车的适用性。2、该节能电动车,通过设置缓冲垫减少了缓冲筒与支撑杆的冲击力度,避免支撑杆的外表面受到损坏,延长了支撑杆的使用寿命,提高了缓冲筒的使用效果,通过设置软质块可以避免驾驶人员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磕碰,从而对其造成伤害,提高了节能电动车整体的安全稳定性,通过设置限位圈可以避免承重杆在工作过程中与减压筒完全脱离,提高了加压筒的使用效果,通过支撑杆的下压推动缓冲杆下滑,当缓冲杆的底端与滑动板的上表面接触后推动滑动板,通过滑动板的下落推动第二弹簧,完成了对振动力的缓冲。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车体正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缓冲筒剖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减压筒剖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射灯正视图。图中:1车体、2转向机构、201转动轴、202转动杆、203前轮、204握把、205橡胶软垫、3投光孔、4射灯、5支撑杆、6坐垫、7缓冲机构、701缓冲筒、702第二弹簧、703缓冲杆、704滑动板、8承重杆、9减压筒、10第一弹簧、11后轮、12限位轴承、13固定杆、14杂物斗、15缓冲垫、16软质块、17限位圈。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如图1-4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节能电动车,包括车体1,车体1的前端固定镶嵌有转向机构2,转向机构2包括转动轴201、转动杆202、前轮203、握把204和橡胶软垫205,车体1的前端固定镶嵌有转动轴201,转动轴201的内部卡接有转动杆202,转动杆202的外表面套设有限位轴承12,限位轴承12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杆13,通过设置限位轴承12限制了转动杆202在工作过程中的晃动幅度,提高了转动杆202在工作过程中的稳定性,延长了转动杆202的使用寿命,固定杆13的底端与车体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转动杆202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软质块16,软质块16的呈椭圆形,通过设置软质块16可以避免驾驶人员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磕碰,从而对其造成伤害,提高了节能电动车整体的安全稳定性,转动杆202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握把204,握把204的外表面套设有橡胶软垫205,转动杆202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前轮203,车体1的前端开设有投光孔3,投光孔3的内部固定镶嵌有射灯4,车体1的上表面固定铰接有支撑杆5,支撑杆5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杂物斗14,杂物斗14的水平长度值不小于三分米,通过设置杂物斗14增加了节能电动车整体的盛物容量,提高了电动车的适用性,支撑杆5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坐垫6,车体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缓冲机构7,车体1的底面固定连接有承重杆8,承重杆8的底端套设有限位圈17,限位圈17的水平长度值大于承重杆8的水平长度值,通过设置限位圈17可以避免承重杆8在工作过程中与减压筒9完全脱离,提高了加压筒9的使用效果,承重杆8的底部设有减压筒9,减压筒9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10,第一弹簧10处于拉伸状态,承重杆8的底端贯穿减压筒9的上表面并延伸至减压筒9的内部与第一弹簧10的顶端固定连接,减压筒9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相对称的后轮11。缓冲机构7包括缓冲筒701、第二弹簧702、缓冲杆703和滑动板704,车体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缓冲筒701,缓冲筒701的顶端与支撑杆5的底面相接触处固定连接有缓冲垫15,缓冲垫15的厚度不超过一厘米,通过设置缓冲垫15减少了缓冲筒701与支撑杆5的冲击力度,避免支撑杆5的外表面受到损坏,延长了支撑杆5的使用寿命,提高了缓冲筒701的使用效果,缓冲筒701的倾斜角度为六十五度,缓冲筒701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702,第二弹簧702处于拉伸状态,第二弹簧702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滑动板704,支撑杆5的底面固定铰接有缓冲杆703,缓冲杆703远离支撑杆5的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节能电动车,包括车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1)的前端固定镶嵌有转向机构(2),所述转向机构(2)包括转动轴(201)、转动杆(202)、前轮(203)、握把(204)和橡胶软垫(205),所述车体(1)的前端固定镶嵌有转动轴(201),所述转动轴(201)的内部卡接有转动杆(202),所述转动杆(202)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握把(204),所述握把(204)的外表面套设有橡胶软垫(205),所述转动杆(202)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前轮(203),所述车体(1)的前端开设有投光孔(3),所述投光孔(3)的内部固定镶嵌有射灯(4),所述车体(1)的上表面固定铰接有支撑杆(5),所述支撑杆(5)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坐垫(6),所述车体(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缓冲机构(7),所述车体(1)的底面固定连接有承重杆(8),所述承重杆(8)的底部设有减压筒(9),所述减压筒(9)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10),所述承重杆(8)的底端贯穿减压筒(9)的上表面并延伸至减压筒(9)的内部与第一弹簧(10)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减压筒(9)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相对称的后轮(11);所述缓冲机构(7)包括缓冲筒(701)、第二弹簧(702)、缓冲杆(703)和滑动板(704),所述车体(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缓冲筒(701),所述缓冲筒(701)的倾斜角度为六十五度,所述缓冲筒(701)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702),所述第二弹簧(702)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滑动板(704),所述支撑杆(5)的底面固定铰接有缓冲杆(703),所述缓冲杆(703)远离支撑杆(5)的一端贯穿至缓冲筒(701)的内部与滑动板(704)的上表面相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节能电动车,包括车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1)的前端固定镶嵌有转向机构(2),所述转向机构(2)包括转动轴(201)、转动杆(202)、前轮(203)、握把(204)和橡胶软垫(205),所述车体(1)的前端固定镶嵌有转动轴(201),所述转动轴(201)的内部卡接有转动杆(202),所述转动杆(202)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握把(204),所述握把(204)的外表面套设有橡胶软垫(205),所述转动杆(202)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前轮(203),所述车体(1)的前端开设有投光孔(3),所述投光孔(3)的内部固定镶嵌有射灯(4),所述车体(1)的上表面固定铰接有支撑杆(5),所述支撑杆(5)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坐垫(6),所述车体(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缓冲机构(7),所述车体(1)的底面固定连接有承重杆(8),所述承重杆(8)的底部设有减压筒(9),所述减压筒(9)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10),所述承重杆(8)的底端贯穿减压筒(9)的上表面并延伸至减压筒(9)的内部与第一弹簧(10)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减压筒(9)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相对称的后轮(11);所述缓冲机构(7)包括缓冲筒(701)、第二弹簧(702)、缓冲杆(703)和滑动板(704),所述车体(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缓冲筒(70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红美
申请(专利权)人:张红美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