叠层铜排以及逆变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548274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09 20:5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逆变电路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叠层铜排,包括形状一致的三个铜排,每一所述铜排均具有依次连接的头部、中间部以及尾部,所述头部具有用于连接三相负载的输出端,所述尾部具有用于连接逆变器的输入端;三个所述铜排同向叠放,相邻的两段所述中间部贴紧设置,各所述头部以及各所述尾部均依次并排设置。还提供一种逆变电路,包括三相负载以及逆变器,还包括上述的叠层铜排,各所述铜排的头部均与所述三相负载电连接,各所述铜排的尾部均与所述逆变器的输出端电连接;各所述铜排的中间部均设有用于连接滤波电路或无功补偿电路的接线端。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将铜排叠放,可以极大地减少占用空间,有利于提升电力电子装置的小型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叠层铜排以及逆变电路
本专利技术涉及逆变电路
,具体为一种叠层铜排以及逆变电路。
技术介绍
铜排又称铜母排或铜汇流排,是由铜材质制作的,截面为矩形或倒角(圆角)矩形的长导体(现在一般都用圆角铜排,以免产生尖端放电),在电路中起输送电流和连接电气设备的作用。铜排在电气设备,特别是成套配电装置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一般在配电柜中的U、V、W相母排和PE母排均采用铜排;铜排在使用中一般标有相色字母标志或涂有相色漆,U相铜排涂有“黄”色,V相铜排涂有“绿”色,W相铜排涂有“红”色,PE母线铜排涂有“黄绿相间”双色。铜排作为一种大电流导电产品,适用于高低压电器、开关触头、配电设备、母线槽等电器工程,也广泛用于金属冶炼、电化电镀、化工烧碱等超大电流电解冶炼工程。电工铜排具有电阻率低、可折弯度大等优点。现有铜排采用的是逐次排列连接的方式,交流输出端子和主电路之间的铜排并排摆开,这种布局方式对于空间的利用率不高。同时,现有的铜排普遍采用铜排外缠绕绝缘带或绝缘套管,费时费力,易磨损,且散热性能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叠层铜排以及逆变电路,通过将铜排叠放,可以极大地减少占用空间,有利于提升电力电子装置的小型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叠层铜排,包括形状一致的三个铜排,每一所述铜排均具有依次连接的头部、中间部以及尾部,所述头部具有用于连接三相负载的输出端,所述尾部具有用于连接逆变器的输入端;三个所述铜排同向叠放,相邻的两段所述中间部贴紧设置,各所述头部以及各所述尾部均依次并排设置。进一步,每一所述铜排的所述中间部均竖直设置;每一所述铜排的所述头部均为Z字形结构,所述Z字形结构的下部的起始端与所述中间部垂直连接;每一所述铜排的所述尾部均为L形结构,所述L形结构的水平段的起始端与所述中间部垂直连接。进一步,每一所述铜排表面均喷涂有环氧粉末。进一步,每一所述铜排均为C型结构、I型结构、L型结构、S型结构、U型结构、V型结构或Z型结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另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逆变电路,包括三相负载以及逆变器,还包括上述的叠层铜排,各所述铜排的头部均与所述三相负载电连接,各所述铜排的尾部均与所述逆变器的输出端电连接;各所述铜排的中间部均设有用于连接滤波电路或无功补偿电路的接线端。进一步,其中一个所述铜排的接线端为第一单孔接线端,所述第一单孔接线端的数量有两个,且间隔设置;另外两个所述铜排的接线端均为第一双孔接线端,所述叠层铜排的两个所述第一双孔接线端均位于两个所述第一单孔接线端之间,相邻的两个孔配合形成供所述滤波电路或所述无功补偿电路中的电气元件安装的安装孔。进一步,三个所述铜排的接线端均为第二单孔接线端,所述叠层铜排上安装有外接板,所述外接板具有三个第一引脚以及可供所述滤波电路或所述无功补偿电路中的电气元件的其中一端安装的三个第二引脚,三个所述第二引脚依次连通,三个所述第一引脚互相独立,且与三个所述第二单孔接线端一一对应连接,所述电气元件的另外一端安装在三个所述铜排上。进一步,所述电气元件与所述安装孔之间的连接为可拆卸连接。进一步,还包括三相四桥壁电流逆变器,所述外接板具有第三引脚,所述第三引脚与所述第二引脚连通,所述三相四桥壁电流逆变器的PV端连接在所述第三引脚。进一步,每一所述接线端均铆接有导电铜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铜排叠放,可以极大地减少占用空间,有利于提升电力电子装置的小型化。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C型叠层铜排正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C型叠层铜排侧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带有接线端的C型叠层铜排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带有接线端的C型叠层铜排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带有接线端的C型叠层铜排中第一铜排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带有接线端的C型叠层铜排中第二铜排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带有接线端的C型叠层铜排中第三铜排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带有接线端的C型叠层铜排的应用示意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的带有外接板的C型叠层铜排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的带有外接板的C型叠层铜排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的带有外接板的C型叠层铜排中第一铜排的结构示意图;图12是本专利技术的带有外接板的C型叠层铜排中第二铜排的结构示意图;图13是本专利技术的带有外接板的C型叠层铜排中第三铜排的结构示意图;图14是本专利技术的外接板的结构示意图;图15是本专利技术的带有外接板的C型叠层铜排的应用示意图;图16是本专利技术的带有外接板的C型叠层铜排的电路连接示意图;图17是本专利技术的带有第四引脚的外接板的结构示意图;图18是本专利技术的带有第四引脚的外接板的电路连接示意图;附图标记中:1-第一铜排;101-第一铜排的输出端;102-第一铜排的输入端;103-第一铜排的接线端;2-第二铜排;201-第二铜排的输出端;202-第二铜排的输入端;203-第二铜排的接线端;3-第三铜排;301-第三铜排的输出端;302-第三铜排的输入端;303-第三铜排的接线端;4-电容;401-第一电容;402-第二电容;403-第三电容;5-外接板;501-第一引脚;502-第二引脚;503-第三引脚;6-逆变器;7-直流输入复合母排;8-直流输入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和图2,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叠层铜排,包括形状一致的三个铜排,每一所述铜排均具有依次连接的头部、中间部以及尾部,所述头部具有用于连接三相负载的输出端,所述尾部具有用于连接逆变器的输入端;三个所述铜排同向叠放,相邻的两段所述中间部贴紧设置,各所述头部以及各所述尾部均依次并排设置。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描述,将三个铜排分别定义为第一铜排1、第二铜排2以及第三铜排3,三个铜盘按照顺序依次叠放,而且可以根据实际应用场合的不同,将这三个铜排设计成C型结构、I型结构、L型结构、S型结构、U型结构、V型结构或Z型结构,但其终究可以分为三段,以下实施例均例举形状为C型结构的情况。且为了便于描述,将其定义为头部、中间部和尾部,其中各铜排的头部,即第一铜排的输出端101、第二铜排的输出端201以及第三铜排的输出端301均可以与三相负载电连接,各铜排的尾部,即第一铜排的输入端102、第二铜排的输入端202以及第三铜排的输入端302均可以与逆变器电连接,在叠层时,三个铜排同向叠放,三个中间部彼此紧贴设置,而各头部以及各尾部依次并排设置,三个铜排叠放好后,通过胶水粘接,以形成叠层铜排,可以达到最大限度的节约空间、降低成本的目的。以下为具体实施例:细化上述铜排的结构,请参阅图1和图2,每一所述铜排的所述中间部均竖直设置;每一所述铜排的所述头部均为Z字形结构,所述Z字形结构的下部的起始端与所述中间部垂直连接;每一所述铜排的所述尾部均为L形结构,所述L形结构的水平段的起始端与所述中间部垂直连接。在本实施例中,铜排的中间部为片状结构,因此它们之间可以彼此贴合,由于头部和尾部的宽面朝向的方向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叠层铜排,包括形状一致的三个铜排,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铜排均具有依次连接的头部、中间部以及尾部,所述头部具有用于连接三相负载的输出端,所述尾部具有用于连接逆变器的输入端;三个所述铜排同向叠放,相邻的两段所述中间部贴紧设置,各所述头部以及各所述尾部均依次并排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叠层铜排,包括形状一致的三个铜排,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铜排均具有依次连接的头部、中间部以及尾部,所述头部具有用于连接三相负载的输出端,所述尾部具有用于连接逆变器的输入端;三个所述铜排同向叠放,相邻的两段所述中间部贴紧设置,各所述头部以及各所述尾部均依次并排设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层铜排,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铜排的所述中间部均竖直设置;每一所述铜排的所述头部均为Z字形结构,所述Z字形结构的下部的起始端与所述中间部垂直连接;每一所述铜排的所述尾部均为L形结构,所述L形结构的水平段的起始端与所述中间部垂直连接。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层铜排,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铜排表面均喷涂有环氧粉末。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层铜排,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铜排均为C型结构、I型结构、L型结构、S型结构、U型结构、V型结构或Z型结构。5.一种逆变电路,包括三相负载以及逆变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叠层铜排,各所述铜排的头部均与所述三相负载电连接,各所述铜排的尾部均与所述逆变器的输出端电连接;各所述铜排的中间部均设有用于连接滤波电路或无功补偿电路的接线端。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逆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毅刘华宜王涛吴萍邵璐古小琴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