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顶头特定运行轨迹的剪缩式千斤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537008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09 07:51
本案公开了一种具有顶头特定运行轨迹的剪缩式千斤顶,其下支承臂组件中设置的左下支承臂和右下支承臂,以第一转动副、第二转动副分别与底座部件实施转动联接;上支承臂组件中设置的左上支承臂和右上支承臂,以第五转动副、第六转动副分别与顶头部件实施转动联接;左上支承臂的两联接孔的中心距与右下支承臂的两联接孔的中心距等长度,左下支承臂的两联接孔的中心距与右上支承臂的两联接孔的中心距等长度,且使得右下支承臂的两联接孔的中心距大于左下支承臂的两联接孔的中心距;左上支承臂的两联接孔的中心距大于右上支承臂的两联接孔的中心距。本案采用非等边长的平行四边形铰链运动机构,具有很好的机械互动和良性配合。

Shrinkage jack with specific trajectory of plug

This case discloses a shearing jack with a specific trajectory of the top. The left lower supporting arm and the right lower supporting arm in the lower supporting arm assembly are respectively rotated with the first rotating pair and the second rotating pair to connect with the base component; the left upper supporting arm and the right upper supporting arm in the upper supporting arm assembly are respectively rotated with the fifth rotating pair and the sixth rotating pair to be solid with the top component. The center distance of the two connecting holes of the left upper support arm is equal to the center distance of the two connecting holes of the right lower support arm, the center distance of the two connecting holes of the left lower support arm is equal to the center distance of the two connecting holes of the right upper support arm, and the center distance of the two connecting holes of the right lower support arm is larger than the center distance of the two connecting holes of the left lower support arm. The center distance between the two connecting holes of the right upper support arm is larger than that of the right upper support arm. In this case, the parallelogram hinge mechanism with unequal side length is adopted, which has good mechanical interaction and good coordin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顶头特定运行轨迹的剪缩式千斤顶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起重用剪缩式运动机构,具体来说是一种用于起升配套车辆的具有顶头特定运行轨迹的剪缩式千斤顶。
技术介绍
在随车配套的起升工具中,由于螺杆剪缩式千斤顶具有价格低廉、使用中它特有的螺纹副自锁的安全可靠性,而得到了大量而广泛的应用;在该类型千斤顶的顶头部件上设有的“U”形定位卡槽在与被顶升轿车下方的“T”形钢结构顶升部位实体配合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因为该型千斤顶顶头“U”形定位卡槽在与轿车下部的“T”形实体配合后,操作者便可不担心车辆被扬升过程中滑脱千斤顶连接处可能出现伤人毁物的后果,由于千斤顶顶头结构的限制,顶头的“U”形定位卡槽在机械配合上既要牢固地与汽车的“T”形顶升实体相互契合,又要确保顶头“U”形定位卡槽与车辆配合的顶升实体之间装拆自如,然而,长期以来这种类型的剪缩式千斤顶往往在被用于顶升所配套的车辆后,其顶头的定位卡槽与车辆的“T”形顶升实体卡死在一起,经敲打后,方能使两者分开,究其原因,发现两者原先是很正常的间隙配合,但在顶升车辆的运动过程中,各自金属实体发生了扭曲,形成了实体材料的永久变形。工程师们的精心研究分析,找到了以前人们在应用剪缩式千斤顶顶升所配套车辆过程中的认识误区,看到了车辆被顶升处的所述配合实体于顶升过程中的运动轨迹是呈圆弧状曲线的,它从低位被顶升至高位过程中,车辆顶升实体相对于剪缩式千斤顶底座部件中心平面的偏移量的变化是由远渐行渐近的,这就引出了一个概念:过去传统的剪缩式千斤顶顶头从低位升至高位或者是从高位降至低位中,由于四个臂都等长度而使运动铰链机构将顶头的“U”形定位卡槽中心平面的平面位移轨迹保持与底座中心平面的重合,即:不管顶头“U”形卡槽所处有效行程中的什么高度位置,顶头“U”形卡槽的中心平面与底座中心平面始终没有偏离。那么该型剪缩式千斤顶举升车辆下方的“T”形顶升实体的过程中,车辆“T”形顶升实体在顶头“U”形定位卡槽中是要牵着剪缩式千斤顶在地面上向外或向内作出位移的,而受压中的千斤顶底座与地面之间因机械力的约束,是无法随顶头的位移而位移的,这就导致顶头除了能用尽剪缩式千斤顶铰链机构中的各种机械配合间隙稍作自行偏移至极限后,就会在则向力的作用下,使顶头与汽车“T”形顶升实体之间产生永久变形,严重者,就会导致剪缩式千斤顶的损坏而影响车辆在突发状况时操作者对起重工具的应急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任务在于针对上述
技术介绍
及对比技术方案的不足,工程师们综合考量剪缩式千斤顶作为平行四边形铰链机构的运动特性,认识到适度地调节设置成组运动支臂的不同长度,在传统啮合齿不改变的情况下,便可轻易达到改变剪缩式千斤顶顶头上下运动轨迹成为曲线运动轨迹,以顶头的适应性运动曲线来接近车辆顶升处实体的运动轨迹曲线,从而再依靠顶头“U”形定位卡槽中与车辆顶升实体配合的有限间隙即能保障剪缩式千斤顶在顶升及下降车辆的整个运动过程的位移中不形成配合中的金属体实体之间产生牵联性的永久变形。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具有顶头特定运行轨迹的剪缩式千斤顶,包括底座部件、下支承臂组件、动力螺纹副组件、上支承臂组件、顶头部件、第一转动副、第二转动副、第三转动副、第四转动副、第五转动副、第六转动副和螺杆操作端部,其特征是:下支承臂组件中设置有左下支承臂和右下支承臂,左下支承臂一端固联的第一齿部与右下支承臂一端固联的第二齿部成对啮合,并以第一转动副、第二转动副分别与底座部件实施转动联接;上支承臂组件中设置有左上支承臂和右上支承臂,左上支承臂一端固联的第三齿部与右上支承臂一端固联的第四齿部成对啮合,并以第五转动副、第六转动副分别与顶头部件实施转动联接;左上支承臂的两联接孔的中心距与右下支承臂的两联接孔的中心距等长度,左下支承臂的两联接孔的中心距与右上支承臂的两联接孔的中心距等长度,且使得右下支承臂的两联接孔的中心距大于左下支承臂的两联接孔的中心距;左上支承臂的两联接孔的中心距大于右上支承臂的两联接孔的中心距。其中,顶头部件在顶头中心平面的两侧对称地开设有顶头“U”形定位卡槽。其中,成对啮合的齿部结构中的有效齿数满足第一齿部、第二齿部、第三齿部、第四齿部的自转运动以及第二齿部绕第一转动轴转动、第三齿部绕第二转动轴转动。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传统的等长度的支承臂结构型式的剪缩式千斤顶改变形成支承臂长度差异化的非等边长的平行四边形铰链运动机构,使得千斤顶顶头部件的顶头“U”形定位卡槽在上下位移中形成有利于与所顶升车辆的“T”形顶升实体运动轨道比较相近的运动轨迹曲线,从而大大改善剪缩式千斤顶顶头与车辆顶升处实体之间的良性配合和机械互动,确保千斤顶与车辆顶升处实体之间不产生金属材料因外力作用而形成的永久变形导致金属结构件之间的卡死、毁坏等严重后果,以此大大提高剪缩式千斤顶工具在实际操作使用中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附图说明实施例的附图说明:图1所示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之剪缩式千斤顶顶头部件处于最低位置时的状态示意图;图2是本实施例在顶头部件刚处于顶升车辆位置时的状态示意图;图3所示为本实施例顶头部件顶升至剪缩式千斤顶百分之五十有效行程时的状态示意图;图4所示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在其顶头部件顶升至最高位置时的状态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之顶头部件被从最低高度位置顶升至最高高度位置的运动轨迹曲线坐标图。附图各标号所示零部件及相关几何结构要素名称如下:1底座部件,2下支承臂组件,3动力螺纹副组件,4上支承臂组件,5顶头部件,6第一转动副,7第二转动副,8第三转动副,9第四转动副,10第五转动副,11第六转动副,12螺杆操作端部,13左上支承臂,14右上支承臂,15左下支承臂,16右下支承臂,17第一齿部,18第二齿部,19第三齿部,20第四齿部,21顶头部件的运动轨迹曲线,22顶头部件“U”形定位卡槽,23第一转动轴,24第二转动轴;L1左上支承臂的两联接孔的中心距;L2右下支承臂的两联接孔的中心距;L3右上支承臂的两联接孔的中心距;L4左下支承臂的两联接孔的中心距;L5底座部件中心平面;L6顶头部件中心平面;X1是顶头部件上端面处于最低高度H1时L6相对L5的向右最大值偏离量;X2是顶头部件上端面处于同车辆顶升处“T”形实体刚配合安装时的高度H2时L6相对L5的向右偏离量;X3是顶头部件处于百分之五十行程位置高度H3时的L6相对L5的向右偏离量;X4是顶头部件处于最高位置高度H4时的L6相对L5的向右偏离量。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将有助于公众对本案
技术实现思路
和效果的理解,但对实施例的描述并不构成对本技术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据本案构思所作出的仅仅为形式上的等效变换都应视为本案技术方案的范畴。由各附图可见,这种新颖并富具创造力的将随车工具剪缩式千斤顶支承臂组件之间设计成非等长度的结构型式,与传统的剪缩式千斤顶等长度支承臂结构型式有着革命性的意义,从结构设计上更具合理地确保顶头部件的运动轨迹与被顶升车辆顶升处实体所具有的运动轨迹相接近,具有很好的经济性和使用安全性。本实施例之所述剪缩式千斤顶在顶头部件上端面处于最低高度H1时L6相对L5的向右偏离量为最大值X1;顶头部件上端面处于同车辆顶升处“T”形实体刚实现配合安装时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顶头特定运行轨迹的剪缩式千斤顶,包括底座部件、下支承臂组件、动力螺纹副组件、上支承臂组件、顶头部件、第一转动副、第二转动副、第三转动副、第四转动副、第五转动副、第六转动副和螺杆操作端部,其特征是:下支承臂组件(2)中设置有左下支承臂(15)和右下支承臂(16),左下支承臂(15)一端固联的第一齿部(17)与右下支承臂(16)一端固联的第二齿部(18)成对啮合,并以第一转动副(6)、第二转动副(7)分别与底座部件(1)实施转动联接;上支承臂组件(4)中设置有左上支承臂(13)和右上支承臂(14),左上支承臂(13)一端固联的第三齿部(19)与右上支承臂(14)一端固联的第四齿部(20)成对啮合,并以第五转动副(10)、第六转动副(11)分别与顶头部件(5)实施转动联接;左上支承臂(13)的两联接孔的中心距(L1)与右下支承臂(16)的两联接孔的中心距(L2)等长度,左下支承臂(15)的两联接孔的中心距(L4)与右上支承臂(14)的两联接孔的中心距(L3)等长度,且使得右下支承臂(16)的两联接孔的中心距(L2)大于左下支承臂(15)的两联接孔的中心距(L4);左上支承臂(13)的两联接孔的中心距(L1)大于右上支承臂(14)的两联接孔的中心距(L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顶头特定运行轨迹的剪缩式千斤顶,包括底座部件、下支承臂组件、动力螺纹副组件、上支承臂组件、顶头部件、第一转动副、第二转动副、第三转动副、第四转动副、第五转动副、第六转动副和螺杆操作端部,其特征是:下支承臂组件(2)中设置有左下支承臂(15)和右下支承臂(16),左下支承臂(15)一端固联的第一齿部(17)与右下支承臂(16)一端固联的第二齿部(18)成对啮合,并以第一转动副(6)、第二转动副(7)分别与底座部件(1)实施转动联接;上支承臂组件(4)中设置有左上支承臂(13)和右上支承臂(14),左上支承臂(13)一端固联的第三齿部(19)与右上支承臂(14)一端固联的第四齿部(20)成对啮合,并以第五转动副(10)、第六转动副(11)分别与顶头部件(5)实施转动联接;左上支承臂(13)的两联接孔的中心距(L1)与右下支承臂(16)的两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晓丽陈有源张耀心林来顺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市通润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