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快换顶头结构的剪式千斤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440114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27 00:01
本案公开了一种具有快换顶头结构的剪式千斤顶,以左枢轴依次穿越第三左枢轴孔、第一左枢轴孔、第二左枢轴孔和第四左枢轴孔;以右枢轴依次穿越第三右枢轴孔、第一右枢轴孔、第二右枢轴孔和第四右枢轴孔,并以锁紧螺钉外螺纹与右枢轴端部的螺纹孔形成螺纹副;左枢轴小端形成的左枢轴第二轴肩与左枢轴第一轴肩共同实施左枢轴在上支臂组合体中的轴向限位;轴向限位搭子与右枢轴轴肩组合实施右枢轴在上支臂组合体中的轴向限位;顶头第一斜插槽和顶头第二斜插槽分别与左枢轴外圆柱实施间隙配合,顶头圆弧形槽和顶头右枢轴通孔分别与右枢轴外圆柱实施间隙配合。本案快捷便利的拆装结构方便相同上支臂组合体分别按需要组装不同的顶头部件。

A Kind of Shear Jack with Quick Replacement Head Structure

This case discloses a shearing jack with quick-changing head structure, which passes through the third left pivot hole, the first left pivot hole, the second left pivot hole and the fourth left pivot hole in turn by the left pivot; passes through the third right pivot hole, the first right pivot hole, the second right pivot hole and the fourth right pivot hole in turn by the right pivot, and forms a screw by locking the screw external thread and the screw hole at the end of the right pivot. The second shoulder of left pivot formed at the small end of the left pivot and the first shoulder of the left pivot jointly implement the axial limit of the left pivot in the upper arm assembly; the combination of the axial limit lap and the right pivot shoulder implements the axial limit of the right pivot in the upper arm assembly; the first oblique slot of the top and the second oblique slot of the top are fitted with the outer cylinder of the left pivot separately, and the arc of the top is circular. The slot and the through hole of the right pivot at the top are respectively fitted with the clearance of the outer cylinder of the right pivot. The quick and convenient disassembly and assembly structure of the case facilitates the assembly of different head parts of the same upper arm assembly according to need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快换顶头结构的剪式千斤顶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拆装承重部件的起重工具,具体来说是一种具有快换顶头结构的剪式千斤顶。
技术介绍
大量的家用轿车或城市越野车或小型皮卡车都配备了随车起重用的剪式千斤顶,其广泛的被应用及对特定车型的适配性需求促成了剪式千斤顶型式的多样性。作为汽车备用工具的专业生产商,在长期的设计、生产、销售各环节的实践中获得了各种车辆被顶升部位实体结构型式,因而也形成了具有各种款式顶头结构的剪式千斤顶,也就是说,针对所配套车辆被顶升位置不同的各项技术特征及特殊需要,生产商会将随车配套的剪式千斤顶的顶头部件从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的角度展开设计、生产服务,尤其突出该类千斤顶承重部件的使用可靠性和安全性。这些具有各种应用特点及匹配性的顶头一般来说在同样额定承载量的剪式千斤顶上,往往其顶头部件的俩枢轴孔中心距与千斤顶本体实施转动联接的俩枢轴之间的中心距相同、俩枢轴所用材质同类,并且都在枢轴的两端制作轴肩,呈永久固定联接,如此,每种特定结构的顶头部件单配了具有共同结构特点的千斤顶本体后便只能被细分在各种特定的车型上,简言之,这种具有相同千斤顶本体的剪式千斤顶很难实现在生产、销售乃至在客户具体使用中的通用性互换,为此,设计人员提出了在千斤顶本体上以简便可行的方法互换顶头部件的新思路理念,从有利于生产工艺的合理安排及降低运作成本,有利于降低销售、储运成本,有利于客户使用同一千斤顶本体组合选用各款适配车辆的顶头部件的角度研究各种顶头与同一千斤顶本体之间的快拆和快装。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任务在于针对上述
技术介绍
及对比技术方案的不足,设计师们认为剪式千斤顶在顶升车辆中,其顶头部件的俩枢轴孔中主要承受了来自俩枢轴的支反力,而在搬移该千斤顶时,往往有使用者比较顺手地直接手握顶头部件提着剪式千斤顶整体,这样在搬运过程中,对顶头部件的要求必需是能使它始终妥帖地联结在千斤顶的本体上,当然,在起重车辆时都会产生侧向力的作用,同样在顶头部件受到翻转力矩作用时,也理应确保顶头部件始终稳定地联结着千斤顶本体,那么,在新技术方案中继续保障传统结构的可靠性与实现多样性的顶头部件在千斤顶本体上的互换就成为了本案技术改变的重要内容。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具有快换顶头结构的剪式千斤顶,包括底座下支臂组合体、螺杆动力部件、顶头部件和上支臂组合体,其特征是:上支臂组合体中,在左上支臂固联的第一齿部、第三齿部分别与右上支臂固联的第二齿部、第四齿部啮合;以左枢轴依次穿越左上支臂中的第三左枢轴孔、U形加强架上的第一左枢轴孔、第二左枢轴孔和左上支臂中的第四左枢轴孔;以右枢轴依次穿越右上支臂中的第三右枢轴孔、U形加强架上的第一右枢轴孔、第二右枢轴孔和右上支臂中的第四右枢轴孔,并以锁紧螺钉外螺纹与右枢轴端部的螺纹孔形成螺纹副;在左枢轴小端以机械加工形成的左枢轴第二轴肩与左枢轴第一轴肩共同实施左枢轴在上支臂组合体中的轴向限位;在右枢轴外圆柱上以机械加工形成的轴向限位搭子与右枢轴轴肩组合实施右枢轴在上支臂组合体中的轴向限位;在顶头部件上的俩侧板体上设有顶头第一斜插槽和顶头第二斜插槽分别对应于左枢轴外圆柱实施间隙配合,设有的顶头圆弧形槽和顶头右枢轴通孔分别对应于右枢轴外圆柱实施间隙配合。其中,右枢轴在上支臂组合体上的轴向可移动量满足螺纹孔的外端面能够缩入右上支臂实体的第四右枢轴孔,同时满足顶头圆弧形槽被旋转地插入右枢轴外圆柱实施间隙配合。其中,在U形加强架的顶端部位置开设有非对称的架顶工艺槽。其中,左枢轴外圆柱在上支臂组合体中的轴向可移动量满足顶头第一斜插槽、顶头第二斜插槽的配合性插入。其中,顶头圆弧形槽之中心弧面的名义半径等于上支臂组合体中的右枢轴与左枢轴的轴中心距。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传统的上支臂部件分解为上支臂组合体和顶头部件并形成快捷便利的拆装结构各几何要素,大大方便了相同上支臂组合体按排列组合分别组装不同款式顶头部件,降低制造工艺成本,也大大改善了汽车厂所生产销售的各种不同车型对顶头部件的自选组装,乃至方便了终端用户选购多种款式顶头部件后利用同一千斤顶本体进行适用性更换顶头的优选使用。附图说明实施例的附图说明:图1所示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具有快换顶头结构剪式千斤顶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实施例之上支臂组合体的装配示意图;图3所示为本实施例之上支臂组合体与顶头部件实施快拆快装的立体示意图;图4为相对图3上的局部结构的放大的立体示意图;图5是将图4结构破解后的右枢轴立体示意图。图6是在图3基础上实现快装顶头部件后的立体效果图。附图各标号所示零部件及相关几何结构要素名称如下:1剪式千斤顶,2底座下支臂组合体,3螺杆动力部件,4顶头部件,5上支臂组合体,6左上支臂,7右上支臂,8第一齿部,9第二齿部,10U形加强架,11左枢轴,12右枢轴,13锁紧螺钉,14设定轴向限位搭子的右枢轴,15轴向限位搭子,16螺纹孔,17第三齿部,18第四齿部,19左枢轴小端,20架顶工艺槽,21右枢轴外圆柱,22左枢轴外圆柱,23右枢轴轴肩,24左枢轴第一轴肩,25左枢轴第二轴肩,26锁紧螺钉外螺纹,27第一左枢轴孔,28第二左枢轴孔,29第一右枢轴孔,30第二右枢轴孔,31第三左枢轴孔,32第四左枢轴孔,33第三右枢轴孔,34第四右枢轴孔,35顶头第一斜插槽,36顶头第二斜插槽,37顶头圆弧形槽,38顶头右枢轴通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将有助于公众对本案
技术实现思路
和效果的理解,但对实施例的描述并不构成对本技术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据本案构思所作出的仅仅为形式上的等效变换都应视为本案技术方案的范畴。由图1、图3可见,这种具有快换顶头结构的剪式千斤顶的顶头部件是基于剪式千斤顶1已具备上支臂组合体5与底座下支臂组合体2通过螺杆动力部件3结合为一主要力学结构大件的前提下,借助锁紧螺钉13与右枢轴12的螺纹孔16形成的螺纹副及右枢轴12的螺纹孔16的外端面向第四右枢轴孔内缩入后解锁顶头部件4,将顶头部件4绕左枢轴11以逆时针方向转一定角度后,直接上拔顶头部件4,便能使顶头部件4的顶头第一斜插槽35和顶头第二斜插槽36脱离位于左枢轴第一轴肩24与左枢轴第二轴肩25之间的左枢轴外圆柱22,从而实现将其它适配适用的顶头部件按上述之逆向操作步骤快速换装至不可拆卸的千斤顶本体上构成完整的剪式千斤顶,当然,其它型式的顶头部件如上述的装配结构几何要素都是缺一不可的;如此,具有快换顶头部件的剪式千斤顶更换适配顶升车辆的顶头部件4后的灵活性、经济性、安全性都是显而易见的,因此这样的剪式千斤顶既具有与传统剪式千斤顶类似的共有技术特征,又形成了与不可拆卸的固定式千斤顶之间明显的区别特征,获得显著的技术进步。由各附图可见,本案实施例具有快换顶头结构的剪式千斤顶1包括底座下支臂组合体2、螺杆动力部件3、顶头部件4和上支臂组合体5,它的上支臂组合体5中,在左上支臂6固联的第一齿部8、第三齿部17分别与右上支臂7固联的第二齿部9、第四齿部18啮合;以左枢轴11依次穿越左上支臂6中的第三左枢轴孔31、U形加强架10上的第一左枢轴孔27、第二左枢轴孔28和左上支臂6中的第四左枢轴孔32;以右枢轴12依次穿越右上支臂7中的第三右枢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快换顶头结构的剪式千斤顶,包括底座下支臂组合体、螺杆动力部件、顶头部件和上支臂组合体,其特征是:上支臂组合体(5)中,在左上支臂(6)固联的第一齿部(8)、第三齿部(17)分别与右上支臂(7)固联的第二齿部(9)、第四齿部(18)啮合;以左枢轴(11)依次穿越左上支臂(6)中的第三左枢轴孔(31)、U形加强架(10)上的第一左枢轴孔(27)、第二左枢轴孔(28)和左上支臂(6)中的第四左枢轴孔(32);以右枢轴(12)依次穿越右上支臂(7)中的第三右枢轴孔(33)、U形加强架(10)上的第一右枢轴孔(29)、第二右枢轴孔(30)和右上支臂(7)中的第四右枢轴孔(34),并以锁紧螺钉外螺纹(26)与右枢轴(12)端部的螺纹孔(16)形成螺纹副;在左枢轴小端(19)以机械加工形成的左枢轴第二轴肩(25)与左枢轴第一轴肩(24)共同实施左枢轴(11)在上支臂组合体(5)中的轴向限位;在右枢轴外圆柱(21)上以机械加工形成的轴向限位搭子(15)与右枢轴轴肩(23)组合实施右枢轴(12)在上支臂组合体(5)中的轴向限位;在顶头部件(4)上的俩侧板体上设有顶头第一斜插槽(35)和顶头第二斜插槽(36)分别对应于左枢轴外圆柱(22)实施间隙配合,设有的顶头圆弧形槽(37)和顶头右枢轴通孔(38)分别对应于右枢轴外圆柱(21)实施间隙配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快换顶头结构的剪式千斤顶,包括底座下支臂组合体、螺杆动力部件、顶头部件和上支臂组合体,其特征是:上支臂组合体(5)中,在左上支臂(6)固联的第一齿部(8)、第三齿部(17)分别与右上支臂(7)固联的第二齿部(9)、第四齿部(18)啮合;以左枢轴(11)依次穿越左上支臂(6)中的第三左枢轴孔(31)、U形加强架(10)上的第一左枢轴孔(27)、第二左枢轴孔(28)和左上支臂(6)中的第四左枢轴孔(32);以右枢轴(12)依次穿越右上支臂(7)中的第三右枢轴孔(33)、U形加强架(10)上的第一右枢轴孔(29)、第二右枢轴孔(30)和右上支臂(7)中的第四右枢轴孔(34),并以锁紧螺钉外螺纹(26)与右枢轴(12)端部的螺纹孔(16)形成螺纹副;在左枢轴小端(19)以机械加工形成的左枢轴第二轴肩(25)与左枢轴第一轴肩(24)共同实施左枢轴(11)在上支臂组合体(5)中的轴向限位;在右枢轴外圆柱(21)上以机械加工形成的轴向限位搭子(15)与右枢轴轴肩(23)组合实施右枢轴(12)在上支臂组合体(5)中的轴向限位;在顶头部件(4)上的俩侧板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晓丽陈有源盛永明张耀心林来顺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市通润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