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宋海军专利>正文

一种气刹型重型卡车用轮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535889 阅读: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09 06:3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气刹型重型卡车用轮胎,包括第一轮毂、第二轮毂和集气管,所述第一轮毂的外圈套接有主轮胎,第一轮毂的表面一体成型有刹车轮盘,刹车轮盘的表面开设有连接槽,第二轮毂的外圈套接有副轮胎,第二轮毂的表面一体成型有刹车连接块,刹车连接块的表面与连接槽的内壁滑动连接,副轮胎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刹车环垫,涉及刹车领域。该气刹型重型卡车用轮胎回收利用了气刹的排气,避免气体能量的浪费,增大摩擦系数,减少刹车能量输出,具有节能环保的先进性,从而有效的解决了目前的气刹型重卡在刹车的过程中,气体排空容易造成浪费,重卡刹车连续性较差,刹车距离较长,在一定程度上会加重安全隐患的问题。

A Tyre for Heavy Truck with Air Brake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pneumatic brake tyre for heavy truck, including a first hub, a second hub and a gas collector. The outer ring of the first hub is connected with a main tire, the surface of the first hub is integrally shaped with a brake wheel disc, the surface of the brake wheel disc is provided with a connecting groove, the outer ring of the second hub is connected with a pair of tires, and the surface of the second hub is integrally shaped with a brake connecting block, and the brake is connected. The surface of the connecting block is slidingly connected with the inner wall of the connecting groove, and the surface of the auxiliary tire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a brake ring pad, which relates to the braking field. The tire of the air brake heavy truck recycles and utilizes the exhaust gas of the air brake, avoids the waste of gas energy, increases friction coefficient, reduces the output of brake energy, has advanced energy saving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hus effectively solves the problem that the air exhaust easily causes waste, the continuity of the heavy brake is poor, the brake distance is long, and to a certain extent, in the process of braking of the current air brake heavy truck. It will aggravate the problem of potential safety hazard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气刹型重型卡车用轮胎
本专利技术涉及刹车
,具体为一种气刹型重型卡车用轮胎。
技术介绍
在很多重卡上使用的刹车系统采用气刹的方式,气刹过程中需要恒定气压,在每次刹车之后会立刻有一小段的排气过程,这个排气过程中气体会直接排空,很多汽车没有对这一资源进行利用,另外,在行车过程中,汽车在刹车的时候脚松开刹车,车子在惯性的作用下会前行,轮子会转动起来,尽管缓慢,但是转动的过程中与地面的摩擦力减小,由于刹车不能持续。刹车距离会拖行较长,目前的气刹型重卡在刹车的过程中,气体排空容易造成浪费,重卡刹车连续性较差,刹车距离较长,在一定程度上会加重安全隐患,所以需要一种气刹型重型卡车用轮胎。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气刹型重型卡车用轮胎,解决了目前的气刹型重卡在刹车的过程中,气体排空容易造成浪费,重卡刹车连续性较差,刹车距离较长,在一定程度上会加重安全隐患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气刹型重型卡车用轮胎,包括第一轮毂、第二轮毂和集气管,所述第一轮毂的外圈套接有主轮胎,所述第一轮毂的表面一体成型有刹车轮盘,所述刹车轮盘的表面开设有连接槽,所述第二轮毂的外圈套接有副轮胎,所述第二轮毂的表面一体成型有刹车连接块,所述刹车连接块的表面与连接槽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副轮胎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刹车环垫,所述刹车环垫的表面一体成型有若干个刹车凸块,所述刹车凸块以刹车环垫的圆心为圆心呈圆周分布,所述第二轮毂的表面焊接有集气盘,所述集气盘的表面开设有进气口,所述进气口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轴承,所述轴承的内圈焊接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远离轴承的一端与集气管的一端套接,所述集气管远离进气管的一端与气刹排气口密封对接,所述进气管的内壁固定安装有第一单项导气阀,所述集气盘的表面开设有出气口,所述出气口的内壁密封套接有充气管,所述副轮胎的内部设置有内胎,所述内胎与副轮胎的内壁之间设置有空腔,所述充气管远离集气盘的一端贯穿第二轮毂、副轮胎和内胎并延伸至内胎的内部,所述充气管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二单项导气阀,所述内胎的表面开设有若干个泄气孔,所述副轮胎的表面开设有若干个出气孔。优选的,所述刹车连接块是由一个直径较大的圆柱体和一个直径较小的圆柱体铸成,且直径较大的圆柱体卡在连接槽的内部并可以在连接槽的内壁上滑动,使得刹车时,主轮胎转动,副轮胎可以不随着主轮胎转动,刹车连接块和连接槽不会分离开。优选的,所述刹车环垫的材料和刹车凸块的材料均包括橡胶。优选的,所述集气盘的表面呈圆形状,所述集气盘位于第二轮毂的中心位置,且与第二轮毂同轴,所述进气口的圆心与集气盘的圆心重合,使得副轮胎在发生转动的时候,集气管不需要转动,不会受到转动的影响。优选的,所述进气口的内壁设置有密封垫,密封垫位于集气盘的内部且将轴承的空隙封堵住,密封垫避免气体的泄露。优选的,所述出气孔的内壁呈倾斜状,若干个所述出气孔以副轮胎的圆心为圆心呈圆周分布,使得气体在副轮胎的表面可以吹向地面。优选的,所述内胎的材料包括橡胶,泄气孔位于内胎的侧面上。优选的,所述副轮胎在未充气的时候不与地面接触,所述副轮胎的充气的时候与主轮胎同样接触地面。(三)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在使用时,当刹车的时候,脚松开刹车会自动排气,较强的气流通过气刹的排气口进入集气管的内部,然后在从集气管快速通过进气管进入到集气盘的内部,然后在通过充气管快速冲进内胎的内部,内胎瞬间膨胀并将副轮胎撑起膨胀,副轮胎表面的刹车环垫和刹车凸块开始接触地面,一方面,可以增大摩擦面积,另一方面,在持续刹车的过程中,脚松开刹车的时候,车轮在惯性的作用下再次转动时,副轮胎瞬间与地面接触,地面顶住膨胀起来的副轮胎,副轮胎不再随着主轮胎转动,刹车连接块与连接槽发生扭动的力量拖拽刹车轮盘,刹车轮盘再通过第一轮毂拖拽主轮胎,达到了可以持续刹车和缩短刹车距离的效果。(2)本专利技术湿滑路面行驶的时候,刹车时,在内胎被充气瞬间膨胀的时候,副轮胎内部原有的空气被瞬间通过出气孔挤出去,挤出去的强气流沿着出气孔倾斜的内壁吹向轮胎周围的地面,将地面上的水吹开,减少滑车因素,增大摩擦系数,避免湿滑路面车子打滑的情况发生。(3)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刹车凸块,一方面刹车凸块与地面接触的时候可以配合刹车环垫刹车,另一方面,在泥泞地面使用时车子打滑时,刹车凸块可以破开泥土增大摩擦系数,促使车子快速停止。(4)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泄气孔,当气流较大快速冲入内胎内部的时候,内胎会迅速充气膨胀,当刹车停止充气的时候,内胎回缩,内胎内部的气体通过泄气孔排出,一方面可以平衡泄气孔内部的气压,另一方面,泄气孔内部吹出来的气体会通过出气孔持续一段时间吹出来,遇到较长的水洼时候可以持续性的吹开水,减少在湿滑地面行车的安全隐患。(5)本专利技术回收利用了气刹的排气,避免气体能量的浪费,增大摩擦系数,减少刹车能量输出,具有节能环保的先进性,从而有效的解决了目前的气刹型重卡在刹车的过程中,气体排空容易造成浪费,重卡刹车连续性较差,刹车距离较长,在一定程度上会加重安全隐患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副轮胎结构立体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刹车环垫结构正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内胎结构剖视图。其中,1第一轮毂、2第二轮毂、3集气管、4主轮胎、5刹车轮盘、6连接槽、7副轮胎、8刹车连接块、9刹车环垫、10刹车凸块、11集气盘、12进气口、13轴承、14进气管、15第一单项导气阀、16出气口、17充气管、18内胎、19空腔、20第二单项导气阀、21泄气孔、22出气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4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气刹型重型卡车用轮胎,包括第一轮毂1、第二轮毂2和集气管3,第一轮毂1的外圈套接有主轮胎4,第一轮毂1的表面一体成型有刹车轮盘5,刹车轮盘5的表面开设有连接槽6,第二轮毂2的外圈套接有副轮胎7,副轮胎7在未充气的时候不与地面接触,副轮胎7的充气的时候与主轮胎4同样接触地面,第二轮毂2的表面一体成型有刹车连接块8,刹车连接块8是由一个直径较大的圆柱体和一个直径较小的圆柱体铸成,且直径较大的圆柱体卡在连接槽6的内部并可以在连接槽6的内壁上滑动,刹车连接块8的表面与连接槽6的内壁滑动连接,副轮胎7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刹车环垫9,刹车环垫9的表面一体成型有若干个刹车凸块10,刹车环垫9的材料和刹车凸块10的材料均包括橡胶,刹车凸块10以刹车环垫9的圆心为圆心呈圆周分布,第二轮毂2的表面焊接有集气盘11,集气盘11的表面开设有进气口12,集气盘11的表面呈圆形状,集气盘11位于第二轮毂2的中心位置,且与第二轮毂2同轴,进气口12的圆心与集气盘11的圆心重合,进气口12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轴承13,进气口12的内壁设置有密封垫,密封垫位于集气盘11的内部且将轴承13的空隙封堵住,轴承13的内圈焊接有进气管14,进气管14远离轴承13的一端与集气管3的一端套接,集气管3远离进气管14的一端与气刹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气刹型重型卡车用轮胎,包括第一轮毂(1)、第二轮毂(2)和集气管(3),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轮毂(1)的外圈套接有主轮胎(4),所述第一轮毂(1)的表面一体成型有刹车轮盘(5),所述刹车轮盘(5)的表面开设有连接槽(6),所述第二轮毂(2)的外圈套接有副轮胎(7),所述第二轮毂(2)的表面一体成型有刹车连接块(8),所述刹车连接块(8)的表面与连接槽(6)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副轮胎(7)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刹车环垫(9),所述刹车环垫(9)的表面一体成型有若干个刹车凸块(10),所述刹车凸块(10)以刹车环垫(9)的圆心为圆心呈圆周分布,所述第二轮毂(2)的表面焊接有集气盘(11),所述集气盘(11)的表面开设有进气口(12),所述进气口(12)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轴承(13),所述轴承(13)的内圈焊接有进气管(14),所述进气管(14)远离轴承(13)的一端与集气管(3)的一端套接,所述集气管(3)远离进气管(14)的一端与气刹排气口密封对接,所述进气管(14)的内壁固定安装有第一单项导气阀(15),所述集气盘(11)的表面开设有出气口(16),所述出气口(16)的内壁密封套接有充气管(17),所述副轮胎(7)的内部设置有内胎(18),所述内胎(18)与副轮胎(7)的内壁之间设置有空腔(19),所述充气管(17)远离集气盘(11)的一端贯穿第二轮毂(2)、副轮胎(7)和内胎(18)并延伸至内胎(18)的内部,所述充气管(17)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二单项导气阀(20),所述内胎(18)的表面开设有若干个泄气孔(21),所述副轮胎(7)的表面开设有若干个出气孔(2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刹型重型卡车用轮胎,包括第一轮毂(1)、第二轮毂(2)和集气管(3),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轮毂(1)的外圈套接有主轮胎(4),所述第一轮毂(1)的表面一体成型有刹车轮盘(5),所述刹车轮盘(5)的表面开设有连接槽(6),所述第二轮毂(2)的外圈套接有副轮胎(7),所述第二轮毂(2)的表面一体成型有刹车连接块(8),所述刹车连接块(8)的表面与连接槽(6)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副轮胎(7)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刹车环垫(9),所述刹车环垫(9)的表面一体成型有若干个刹车凸块(10),所述刹车凸块(10)以刹车环垫(9)的圆心为圆心呈圆周分布,所述第二轮毂(2)的表面焊接有集气盘(11),所述集气盘(11)的表面开设有进气口(12),所述进气口(12)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轴承(13),所述轴承(13)的内圈焊接有进气管(14),所述进气管(14)远离轴承(13)的一端与集气管(3)的一端套接,所述集气管(3)远离进气管(14)的一端与气刹排气口密封对接,所述进气管(14)的内壁固定安装有第一单项导气阀(15),所述集气盘(11)的表面开设有出气口(16),所述出气口(16)的内壁密封套接有充气管(17),所述副轮胎(7)的内部设置有内胎(18),所述内胎(18)与副轮胎(7)的内壁之间设置有空腔(19),所述充气管(17)远离集气盘(11)的一端贯穿第二轮毂(2)、副轮胎(7)和内胎(18)并延伸至内胎(18)的内部,所述充气管(17)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二单项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海军
申请(专利权)人:宋海军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